二、技术进步名纸迭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15
颗粒名称: 二、技术进步名纸迭出
分类号: TS7
页数: 6
页码: 107-1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宫廷与文人用纸讲究,硾纸、蜡纸、鱼子笺等名纸各具特色。诏书与抄经则用黄纸、硬黄纸以防虫蛀。这些加工纸不仅丰富了唐代造纸技术,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需求。
关键词: 唐代用纸 造纸术

内容

关于手工纸的制浆、抄纸技术,唐朝沿用古法,南北大同小异。而唐代突出的技术表现在加工技术上,大大超过了前代,出现了不少名纸,现将唐代名纸的制造加工法,分五大类加以叙述。
  (一)宫廷公文用纸与藏书用纸
  唐朝朝廷用纸,要求严格,有熟纸、生纸之分。熟纸是指加工过的纸张,作为公文、抄录藏书、书写之用;生纸作裱画、丧礼时用。宋代邵博《闻见后录》二十八卷:“唐人有熟纸,有生纸,熟纸所谓研妙辉光者,其法不一。生纸非有丧故不用。退之与陈京书云。“送孟郊序用生纸写,急于自解,不暇耳”。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三卷:“勿以熟纸背(书画)必皱起,宜用白滑漫薄大幅生纸”。
  宫廷用的熟纸又规定:皇帝诏书、制敕以及将相的告示,分别规定使用黄麻纸,黄藤纸、白麻纸、白藤纸、五色麻纸、销金纸、金凤纸、鱼笺、花笺、绫裱金花纸。视被检举人官品的大小,分别用黄纸和白纸。对皇帝的呈文用黄纸,对太子的呈文用白纸等。五云绫纸作为皇帝对五品以上官员的诰敕,其他用墨栏黄麻纸。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唐中书制诏有四:画纸而施行者曰发、曰赦,用黄麻纸承昌而得者曰敕牒,用黄藤纸,赦书用渭黄纸。”
  唐代宫廷藏书也多。《新唐书艺文志》:“至唐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主立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玄宗命左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马怀为修图书使,……创集贤书院,太守月给蜀郡麻纸五千番。”
  现重点介绍一下宫廷与文人用的硾纸、蜡纸、鱼子笺。其他黄纸、硬黄纸将与写经纸一并论述。
  1.硾纸
  唐代文书、写本、书画,硾纸居多。制硾纸的目的是通过木椎槌打,使原纸更加坚滑光挺,并且能改进纸张质量便于书写。
  宋代米芾《书史》在谈到安师文所藏颜真卿的《争坐位帖》时就说:“是唐畿县狱捶熟纸”。
  米芾在《评纸帖》中说:“由拳(藤纸)不浆,湿则硾,能如浆,然不耐久,唐人浆硾六合慢麻纸,书经明透,岁久水濡不入。”《绍兴府志》则云:“越中昔时造纸甚多,……嵊县剡藤纸名擅天下,式凡五:用木椎椎治,坚滑光白者曰硾笺……”。
  硾纸的制造方法在《蕉窗九录》中有详细说明:“法取黄葵花根捣汁,每水一大碗,入汁十二匙,搅匀,用此令纸不粘而滑也。如根汁用多,则反粘不妙,用纸十幅,将上一幅刷湿,又加干纸十幅,累至百幅无碍,纸厚以七、八张相隔,薄则多用不妨,用厚板石压纸,过一宿,揭起俱润透矣。湿则晾干,否则平铺石上,用打纸槌敲千余下,揭开晒十分干,再叠压一宿,又捶千余槌,令发光与蜡笺相似方妙,余尝制之,甚佳。但跋涉耳”。文中所提黄葵即黄蜀葵(Abelmoscbus manihot)。
  综上所述,硾纸的原纸,有用麻纸、有用藤纸加植物粘液,浸湿后用木棰捶打成紧密而成细致、光滑的书写用纸。
  2.蜡纸
  唐朝发明在纸上涂蜡。蜡纸的主要用途是供工笔写经卷、摹书画、著诗文。
  唐代张产运《历代名画记》二卷:“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
  米芾在《书史》上说:“唐中书令《枯木赋》为粉蜡纸拓”,又说隋朝僧人智永的《千文》“唐粉蜡纸拓”,书内一幅麻纸是真迹。”
  《金粟笺说》海盐县《图经》,“金粟寺有藏经千轴,用硬黄茧纸,内外皆蜡磨光莹,以丝栏界之”。
  综上所述,蜡纸的原纸,可用宣纸、麻纸、楮纸制造。
  蜡纸制造方法,一是在纸面上加蜡,以石磨光,如前述用宣纸做的蜡纸。二是在原纸上施加矿物粉(另加淀粉液或胶),最后再加蜡磨光,为粉蜡纸拓。三是宗教用的蜡纸,其色黄,是用硬黄纸做蜡纸的原料,双面加蜡磨光。
  原纸经涂蜡拓平,纸质紧密透明,可以覆盖在原字画上描写,特别适宜描画细如游丝的工笔画与写绝小的字。王伯敏《中国绘画史》记载:“六朝名画家顾恺之名画《女史箴图》有两种摹本。一藏故宫,为南宋人所摹;一在伦敦博物馆,传为唐人摹本。”
  3.鱼子笺
  鱼子笺是唐代的一种布纹砑花纸,纸面上隐现鱼卵状点粒纹。唐《国史补》记载:“纸之妙者……蜀之麻面……鱼子……。”这里的“鱼子”即鱼子笺,又称呈笺。其花纹虽简单,但有一种素雅之美,深为文人所喜爱。《潜确类书》载:“唐有鱼子笺,陆龟蒙有鱼笺诗”。
  苏易简《文房四谱》四卷记载了鱼笺的制造方法:“以细布先以面浆胶合挺劲,隐出其文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蜀笺,今剡藤亦有焉”。即是说把细布用面浆或胶汁刷过,使其干燥后变得坚硬,挺劲,再将他覆于潮湿的纸面上,压成粒纹,就制成了鱼子笺。
  (二)诏书与抄经用的黄纸、硬黄纸
  唐朝从高宗起重要文件都用黄纸书写,以防虫蛀。王金《云仙杂记》:“唐贞观中,太宗诏用麻纸写敕,高宗以白纸多虫蛀,尚书省颁下州县,并用黄纸”。
  南宋宋祁《笔记》载:“古人写书,尽用黄纸,故谓之黄卷。道、佛二家写书,犹用黄纸。古人用纸须用黄纸,用蘖染之,可以辟蟫,公家诏敕用黄,故私家避不敢用。”
  《潜确类书》:“硬黄纸,唐人以黄柏(即黄蘖——编者注)染之。取其辟蠹,其质如浆,光泽莹滑,用以书经,秘阁所藏二王书,皆唐人临仿,纸皆硬黄。”
  唐代文献介绍制作黄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黄柏汁混入纸浆,一经抄出,即成黄纸;二是将白麻纸,白藤纸等涂刷黄柏汁液,也可制成黄纸。
  硬黄纸的染色法同黄纸染色法,要另外加矾,加胶,纸质厚者可增加定量,采用双层揭纸法,即在烘干前的揭纸是两张一揭,如当今宣纸品种中的夹宣类。
  (三)诗人用的有色笺纸
  薛涛笺、松花笺、云兰纸等都为名诗人所喜爱,或自己制作,现分述如下:
  1.薛涛笺
  薛涛(770—841年),女,蜀人。工诗词,又是制纸能手,创制了薛涛笺。薛涛笺原料是木芙蓉皮。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四川薛涛笺,以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花,不在原料也”。薛涛纸坊在成都百花潭,所创制的小幅笺,其纸色为深红,用于写小诗酬和。费著《蜀笺谱》:“涛所制笺,特深红一色尔。”
  2.松花笺
  松花笺是淡黄色类似松纹的笺纸,为唐著名诗人白乐天所喜用。陶穀《清异录》:“先君蓄白乐天墨迹两幅,背上右角有方长小黄印,印文曰:剡溪小等月石松纹纸,臣彦古等上。”
  松花笺制造方法:《蕉窗九录》载:“槐花半升炒煎赤,冷水三盌煎汁,用银母粉一两、矾五钱,研细,先入盆内,将黄汁煎起,用绢滤过,方入盆中,搅匀,拖纸以浅为佳”。
  屠隆《文具雅编》记载:“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都自制葵笺,用于写诗作赋。制作方法是:现摘带有晨露的蜀葵叶,捣汁,用细布蘸汁涂纸,待风干后压平,从而染成淡雅的嫩绿色纸。供作酬赠”。
  3.云蓝纸
  云蓝纸是唐诗人段成式所创建的诗笺。段成式临淄人,曾为校郎,尝寄诗与纸样给诗人温飞卿,并作诗序“余在九江,出意造云蓝纸,既绝左伯之法,全无张永之功,辄分送五十枚……”。云蓝纸,根据诗的意思,是抄出来的,所以能形成云与蓝色,推测是事先将染好的蓝色纸料,再加上少量的白色纸料,抄成一种蓝地而杂有白色云纹的笺纸。
  (四)金属类涂布装饰纸面的彩笺
  1.金花笺
  金花笺是一种有金银花纹图案的笺纸,销金笺、金凤纸、银花纸、金银纸等均属金花笺,是官宦人家作书写官诰,书画装饰,极尽豪华,富丽堂皇之能事,以显尊贵。
  金花笺制法:《蕉窗九录》载:“用云母粉同苍术、生姜、甘草煮一日,布色揉洗,又用绢色揉洗,愈揉愈细为佳。收时以锦纸数层,置灰缸上,倾粉汁在上,湮干,用五十笺将各色花板平放,次用白芨水调粉,刷上花板,覆纸印花板上,不可重拓,使其花起故耳。印成,花如鞘银;若用姜汁同白芨水调粉刷板,印之,花如销金。二法亦多雅趣。
  2.云母笺
  以云母装饰纸面,叫云母笺。云母笺的制造方法:《蕉窗九录》载:“把各式云母碎片和其他原料涂于所刻之图纹板上,反印于各种色纸,则云母笺成矣”。
  云母笺是作为尊贵的书画及装饰品用。
  3.泥金彩笺
  唐时为了显示皇家的尊贵,用金泥涂于彩笔面上,作成喜帖,以报喜信用。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喜信中说:“新进士及弟,以泥金书帖子,附于家信中,至乡曲亲戚,倒以声音相庆,谓之喜信”。这风俗一直传到现在,每逢喜事张帖金囍字,以示庆贺。
  (五)纸制品
  唐代纸制品很多,有纸衣、纸冠、纸帐、纸被、纸枕。用纸糊窗,用纸作纸牌、作风筝,刻花纸,刻作印制花布,制作纸伞,还有部分生纸、黄纸作宗教迷信用纸。制作方法见宋代纸制品。
  综上所述,唐代纸的新品种众多,特别是加工纸与纸加工的发达,是这个时代造纸术的特点之一。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彦远
相关人物
邵博
相关人物
马怀
相关人物
叶梦得
相关人物
米芾
相关人物
张产运
相关人物
顾恺之
相关人物
王伯敏
相关人物
苏易简
相关人物
王金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薛涛
相关人物
段成式
相关人物
温飞卿
相关人物
王仁裕
相关人物

相关专题

硾纸
相关专题
蜡纸
相关专题
鱼子笺
相关专题
薛涛笺
相关专题
松花笺
相关专题
云蓝纸
相关专题
金花笺
相关专题
云母笺
相关专题
泥金彩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