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国向朝廷进贡的产纸区与民间产纸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12
颗粒名称: 二、全国向朝廷进贡的产纸区与民间产纸区
分类号: TS7
页数: 5
页码: 102-1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朝造纸业昌盛,全国多地均有贡纸生产,包括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河南、河北、湖南、安徽、山西、四川、广东和陕西等地。各地原料丰富,技术精湛,所产纸张品质上乘,部分名纸更是享誉全国。这些地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造纸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
关键词: 造纸业 唐朝时期 文化技术

内容

1.浙江
  在唐朝时有越州、杭州、婺州、衢州、温州缴纳贡纸。
  越州就是古代浙江文化经济中心的会稽郡(今绍兴)。所产剡藤纸为名纸。唐《国史补》载:“纸则有越之剡藤、苔笺。”早在西晋张华著《博物志》就有记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剡藤”剡溪即今曹娥江的上游。剡藤造纸亦属韧皮纤维纸。
  杭州,在唐朝也是产纸区。杭州附近的余杭由拳山产由拳藤纸,属名纸。东晋时有文人郭文举隐居于此。《元和郡县图志》载:“由拳山晋隐士郭文举所居,傍有由拳村,出好藤纸。”《太平寰宇记》:“由拳黄藤纸者,产于余杭之由拳村,自唐开元时,充贡品后,遂负盛名”。
  婺州(今金华),衢州:在浙江中部金衢盆地,造纸原料丰富。《唐六典》二十卷,李林甫注:“杭州、婺州、衢州、越州有细黄状纸。”
  温州产蠲纸,在唐朝也是贡品,以后失传。根据《永嘉县志》记载:其原因是“因权贵求索,纸产力已不能胜任,何东围太守虑其病民,用计潜浊其水,则纸转黑,乃以地气改迁,奏罢,温州蠲纸之名遂隐”。《永嘉县志》六卷(三柳轩杂志)记载:“温州作蠲纸,洁白坚滑,……东南出纸处最多,此当第一。然所产少,至元和以来,方入贡”。
  2.江苏
  唐朝有扬州、姑苏(苏州)、常州缴纳贡纸。
  扬州为南方名城,是水陆交通要道。扬州附近的六合,产六合纸,故又名扬六合纸,属名纸。朱元璋《评纸帖》载:“六合纸自晋已有,乃蔡伦鱼网遗制也”。唐《国史补》载:“纸则有扬之六合纸……”。
  姑苏(苏州)产吴笺,亦称粉笺。质地美好,驰名南国。还产鱼笺,鱼笺是吴笺的一个品种,属名纸。《苏州府志》载:“唐时鱼子笺最着,蜀中仿其法,名曰‘吴笺’”。《蜀笺谱》:“粉笺创于姑苏”。
  常州: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载:“在唐代各地贡纸者,有常州……等州邑”。
  3.江西
  唐朝江州(九江)、临川(抚州)缴纳贡纸。见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除贡纸外,民间还有一些名纸。唐代诗人殷成式在九江创抄了精制的云蓝纸。当时唐代盛行文人抄制彩色纸笺之风。殷成式在《与温庭钩云蓝纸绝句并考》中说:“余在九江,出意造云蓝纸”。当时文人学士常用云蓝纸写诗作赋。
  九江还产一种巨型纸,为世人所重,这就是“鄱阳白”。陶穀《清异录》说:其父曾保存名纸一百幅,名“鄱阳白”。有一匹绢长,纸质光白紧厚。
  唐朝时的临川(今江西抚州),也缴纳贡纸。唐《国史补》载:“纸则有临川之滑薄,”属名纸。
  4.湖北
  均州交纳贡纸,均州靠近河南。《唐六典》二十卷:“……均州有大模纸”,除贡纸外,民间也产纸。
  5.河南
  河南洛阳是蔡伦造纸的发源地。
  6.河北
  定州、幽州都产纸。《华严经传记》定“,种楮树,凡历三载,兼之花药,灌以香水洁净造纸”。州僧人修德别于净院
  7.湖南
  唐朝衡州缴纳贡纸。见欧阳修《新唐书地理志》。蔡伦出生地为湖南耒阳,也是产纸区。耒阳靠近衡州。
  8.安徽
  唐朝有宣州、歙州、池州、信州缴纳贡纸。见《新唐书地理志》。
  宣州产纸的来源据安徽胡韫玉《宣纸说》介绍,永徽中(唐高宗时),宣州僧欲写华严经,以沉香,楮树,取以造纸。当是制造宣纸之始。
  宣州、歙州、池州在安徽南部,原料丰富,溪水清澈,造纸术精益求精,为以后宣州,泾县发展宣纸奠定了基础。池纸,歙纸是名纸,又为南唐加工成澄心堂名纸,奠定了原纸的基础。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李主澄心堂为第一,其为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出精品”。叶梦得《石林燕语》:“唐时号称白麻纸者亦池州楮纸耳”。
  9.山西
  山西蒲州交纳贡纸。《唐六典》载:“蒲州有细薄白纸”。唐《国史补》载:“纸有蒲之白蒲重抄”。
  10.四川
  唐朝益州(成都)缴纳贡纸。益州在唐朝是一个有名的产纸区。蜀纸大量运销到京城长安,供内府之用。《唐六典》九卷:“集圣所写皆御本也,书有四部,分为四库。四库之书,两京各二部,共二万五千九百六十一卷,皆以益州麻纸”。
  益州产纸品种也很多。唐《国史补》记载:“纸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牋……”。
  广都产纸(今四川双流县东南),元人费著《蜀牋谱》,”广都纸有四色,曰假南山、假荣、冉村、竹丝,皆以楮皮为之。凡公私薄书、契券、图籍、文牒皆取给于是。……蜀中经史子籍皆以此纸传即”。并有诗为赞:“败楮遗墨人争宝,广都市上有余荣”其纸质也佳。属名纸。广都产纸自隋开始,广都除贡纸外,还有民间名,纸,如薛涛笺等。
  11.广东
  广东韶州交纳贡纸。《国史补》载:“纸则有……韶之竹笺”。
  除贡纸外,广东民间也造纸。《新唐书·肖倣传》:“罗州(罗州即今广东)多栈香树,身如柜柳,皮可为纸。”刘恂《岭表录异》云:“罗州多栈香树,身似柜抑,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桔,皮堪作纸,名为香皮纸,皮白色有如鱼子。雷州、罗州、义宁、新会县率多用之,其纸漫而弱,沾水即烂,不及楮皮者”。
  12.陕西
  唐朝无贡纸交纳。民间造纸有陕西的古龙亭县(今陕西洋县龙亭铺)产纸。《洋县志备考》载:“唐人曹邺曰,蔡公伦在龙亭始以楮皮造纸,今洋人犹多能作纸,乃伦之遗业也”。蔡伦首创造纸术,受帝册封龙亭侯。龙亭就是现在的陕西洋县。
  京兆(长安)有僧人造纸。京兆崇福寺僧人法藏集《华严经传记》卷五记载:“僧人德元修一净园,种楮穀……楮生三载……剥楮取皮,浸以沉(香)水,护净造成,华严方式”。
  13.山东
  东汉末献帝时已有左伯纸。
  14.新疆
  唐朝时新疆也产纸,但无贡纸。1972年新疆吐鲁蕃阿斯塔那地方,在古墓中发掘出土纸两张,一张上有“高昌重光元年”(公元620年)年号,并注有“纸师隗显奴”字样,另一张纸上写有“当上典狱配纸坊驱使”文字。表明当地唐时的新疆已有造纸槽户。
  本世纪初奥地利学者,维斯纳(Von Wiesner)化验和阗出土的8世纪西藏之残卷纸,初定为白瑞香皮(Daphne papyrgcea wall)所造。
  15.西藏
  如前所述,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将汉族制纸工艺传入吐蕃。
  综上所述,唐朝造纸术在国内传播很广,产地分布有现代行政区的有15个,如:浙江、江苏、江西、湖南、安徽、四川、山西、河南、广东、陕西、山东、新疆、西藏。约占全国地区的一半,还另有许多民间小纸坊,由于未载入史册,或收集得不齐全和有所遗漏,这已能说明唐朝造纸业的繁荣发达景况。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文举
相关人物
李林甫
相关人物
朱元璋
相关人物
欧阳修
相关人物
殷成式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刘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