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朝(公元618—907年)造纸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09
颗粒名称: 二、唐朝(公元618—907年)造纸业综述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造纸业昌盛,品种增多,出现名纸及艺术珍品。唐朝开放,车船交通发达,促进造纸术传播至撒马尔罕、日本、朝鲜等地,对全球造纸业及文化提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造纸业 唐朝时期

内容

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建都长安,国号唐。初唐时,唐太宗李世民吸取了隋灭亡的教训,认识到劳动群众有“载舟复舟”的巨大威力,惜民力、主教化,“偃武修文,”善于纳谏,知人善用,对各族人民平等相待,又有一套巩固统治的制度,形成了初唐20年“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文治武功盛况空前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以下、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诸王都好文,善书法。书籍、书法需要纸张,这对造纸业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唐代对造纸术的传播非常重视,例如: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去西藏成亲,带去了造纸技术。(《辞海》1537页)。公元649年,唐太宗又派出了一批造纸、造墨的工匠到吐蕃去。
  唐代以佛教为盛,佛教传播佛经,需要大量纸张。例如: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高僧玄奘(公元602—664年)西行到天竺学习,经历了17年,回到长安,译出经、论75部,凡1135卷。还撰有《大唐西域记》一书。为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中亚古代国家的历史、地理和从事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经卷、书籍的传播,无疑需要大量抄写、雕印用纸。
  从武后(武则天)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是盛唐时期。造纸业兴旺发达,生产出许多名纸。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描绘唐代文化发展时说:“唐朝国威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在这个基础上,承袭六朝并突破六朝的唐文化,博大清新,辉煌灿烂,蔚成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世界文化的高峰。”盛唐时期,与造纸行业有密切联系的文学、宗教、绘画、雕塑、音乐、书法、科学、史学、地理学、医学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发展。从南北统一、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方面来讲,官私手工业并存,有纺织、染色、矿冶、造船、陶瓷、印刷、制糖等各行各业,造纸业也在其内。因为上述写书、抄经、作画、拓印、写乐谱、文稿、印刷书册,都要大量文化用纸;对于丝织品、瓷器、糖、药材、茶叶都需要包装用纸。色料、瓷土、桑树皮、旧麻布等又为造纸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化工原料与韧皮纤维原料。这种相辅相成的因素,为进一步发展造纸业创造了重要条件。
  盛唐时期,由于文人政客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影响,重视造纸业,造纸技术精益求精。据文献记载:文学家韩愈、柳宗元,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书法家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名画家吴道子、王维、韩斡、韩混,通过他们的实践与鉴赏,各种名纸身价百倍,而流传后世。薛涛笺即是一例。薛涛是盛唐时的一位女诗人,也是一位女造纸家。
  综上所述,唐代造纸业进入了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和大量书画艺术珍品。唐代是一个开放的朝代,随着造船工艺、冶炼工艺等技术的进步,促进车船交通运输的发达,对外贸易大为发展。中外商客、旅游者往来频繁,为此造纸术也得到了传播。唐代的造纸术西传到撒马尔罕,东与日本、朝鲜继续不断地往来,对于全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在推动文化与文明的提高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渊
相关人物
李世民
相关人物
李隆基
相关人物
韩愈
相关人物
柳宗元
相关人物
李白
相关人物
杜甫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欧阳洵
相关人物
褚遂良
相关人物
虞世南
相关人物
颜真卿
相关人物
吴道子
相关人物
王维
相关人物
韩斡
相关人物
韩混
相关人物
薛涛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