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朝(公元581—618年)造纸业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608
颗粒名称: 一、隋朝(公元581—618年)造纸业综述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1
页码: 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隋朝统一后,文化高涨,科技有所发展,促进造纸业进步。朝廷重视书籍抄录与收藏,藏书量大增,用纸抄写佛经、描绘佛像。隋朝虽短暂,但对纸张需求增加,推动造纸业发展。
关键词: 造纸业 隋朝时期

内容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了南北,建都长安,国号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300年的动乱局面,在开国后20年的稳定形势下,出现了较南北朝文化更高涨的时期。隋书记载:“君子咸望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但到奢侈暴虐的隋炀帝即位后,又把人民置于水火之中。公元618年隋亡。在这38年中,科学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如隋文帝时李春建造的赵州石拱桥;建造以宗教故事与佛经为主题的莫高窟;初创雕版印刷,对造纸业也有所促进。隋代大量的纸张还是用于抄写,刻印书籍之用。在隋文帝时期,朝廷重视书籍的抄录和收藏,早在开皇三年(公元538年)秘书监牛弘就派人遍访民间奇异藏书,借来抄写。每借到一本,赏绢一匹,使藏书量增加很快。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嘉则殿藏书达到37万卷之多。隋朝还用纸抄写佛经,描绘佛像。日本人曾从敦煌石室中,取走一张纸画佛像(南天大德佛)上有“大业三年四月大庄严寺沙门智果……”字样。隋朝时间较短,历史上未见有名纸记载。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春
相关人物
牛弘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