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金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567
颗粒名称: 三、金石
分类号: TS7
页数: 4
页码: 24-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金石作为古代记事材料,包括金属铭文和刻石文字。金属器物铭文丰富,刻石文字如秦刻石、石鼓文等具有历史价值。碑碣用途多样,既有实用功能,又用于记录事迹。古人还利用天然石料刻写。
关键词: 造纸术 发明 金石 记事材料

内容

金石泛指一切古代作为记事材料的金属、石料及它们的制品。考古学上把青铜器内铸的文字叫做铭文(或金文、钟鼎文),在石头上刻字的叫做“刻石”上边的文字又称为石鼓文。
  古代在金石器物上,载文记事,歌功颂德。这主要体现在大量的金属器物铭文和刻石文字上。《吕氏春秋·求人》上说:“功绩铭于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云:“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金属器物很多,其中包括炊器、食器、饮器、量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器物名称更是繁多,如铙、钲、钟、镈、鼎、鬲、簋、〓、簠、盨、罍、卣、斝、盉、觯、爵、盘、匜、彝、盂、觥、㦸、戈、㽀等等,足有上千种之多。这些金属器物上很多有铭文,铭文字数少则一、两个,多则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制作方法刻、铸均有,以铸者居多。图2-3为铭文史墙盘,史墙盘于1967年12月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盘铭记述了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重要史迹。
  刻石文字也令人眼花缭乱。最突出的要算秦刻石和石鼓。石鼓的发现始于唐代,经考证,已发现的十个石鼓都是先秦刻石。现存《石鼓文》十篇,都是叙事诗,是对先秦帝王的颂辞。秦刻石(图2-4)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巡行各地时的记功刻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刻石是峄山、泰山、琅琊、芝罘、东观、碣石、会稽等七块刻石。尔后,秦二世巡行各地时,又加刻诏书等。其内容都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大业的功绩。
  碑碣的数量也很可观。碑碣为碑刻的总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起初,一般以木料制成,所以“碣”写作“楬”。《周礼·秋官·蜡氏》云:“若有死于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后以石料代之。在古代,碑碣大体有以下几种用途:一是立于宫庙前,作为视日影之用。二是立于宫庙大门内,作为拴牲畜之用。三是立于墓地,作为引棺木入墓穴之用,称为墓碑。墓碑大都刻有文字,记死者事迹、功勋。刘熙在《释名》中说:“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通陌之头,显见之处,名其文,就谓之碑也。”这就是碑文的演变过程。
  以上所述刻石,事先大都经过整治,刻石艺人根据需要选择石料,进行加工,在石碑的顶端等部位,雕刻花纹图案,正面刻上文字。
  此外,古人还充分利用天然石料进行刻写。40多年前,曾发掘出一块战国中山刻石,共19个字,分两行刻在一颗天然卵石之上。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中国造纸技术简史》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本书详细阐述了从造纸术发明前至清代中国造纸业的发展历程,包括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各历史时期的造纸技术革新与产业变化。通过对部分古纸的分析研究,揭示了造纸业的演变及其对文化传承的贡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