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谷腾堡的金属活字技术及其贡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84
颗粒名称: 二 谷腾堡的金属活字技术及其贡献
分类号: F416
页数: 6
页码: 607-6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谷腾堡在美因茨成功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技术,1450年开始应用。他通过印刷《多纳德斯》等技术实践,证明了技术的成熟,并持续改进刻字、铸字技术。1455年,他出版《42行圣经》,取得最大成就。然而,因财务问题,印刷厂被富斯特接管。谷腾堡重建印刷厂继续出版作品,同时富斯特的印刷厂在舍弗的协助下也有新创新,这些创新如多色印刷和出版信息标注,为印刷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活字技术 影响

内容

谷腾堡1434~1444年在斯特拉斯堡时所作的试验,看来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财务上又面临困难,无法持续作下去。因此1444年他返回故乡美因茨,筹措到资金后继续作活字试验,1447~1448年间基本解决了金属活字铸造和印刷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为了将活字技术进入实用阶段,1450~1455年谷腾堡与美因茨金匠出身的富商富斯特(JohannFust,1400~1466)合作,按双方合约,富斯特支付总数为2226基尔德金币投资贷款并提供印刷材料和工人,谷腾堡以技术、设备、器具等为抵押。五年有效期所得利益由双方均分,期满后谷腾堡以本利(年息六分)偿还贷款。
  他得到资金后,工作进展顺利,很快就铸出较大号(相当于24point)金属活字,并用于刊印多纳德斯的《拉丁文文法》。版面仍遵循先前木雕版形制,一块版含两页,但每纸双面印刷,每页27行。他之所以没有像欧洲过去那样作单面印刷,再对折成单页,是为了节约用纸量。美因茨城后来发现年代为1451年的原装帐簿,其中贴有印在羊皮板上的上述27行《多纳德斯》,这证明谷腾堡的金属活字技术在1450年已处于实用阶段。
  谷腾堡1450年印刷用的活字字体与后来印《36行圣经》(36LineBible)的活字相同,属于哥特体(GotischeSchrift)粗体字,后来这种字体在德国一直流行到二次大战期间。谷腾堡创制的这种活字字体,无疑直接脱胎于德国早期木雕版印刷字体,归根到底是模仿更早期的手抄本字体。1454年谷腾堡刊印了教皇尼古拉五世(NicholasⅤ,1477~1455)颁发的赦罪符或赎罪券(Indulgence)。信徒买到此券后,通过忏悔、苦修等活动,罪罚可由教会免除。此券今藏于不列颠图书馆,每页31行字,说明活字字体开始变小。1455年再刊印42行赎罪券,实物现藏于纽约摩根图书馆。此时活字字体又缩小到相当今20点(point)活字。字型逐步缩小,说明刻字、铸字技术在短期内有迅速突破。
  1455年,谷腾堡取得其技术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他用较小号金属活字出版《42行圣经》(42Line Bible)。这是他与富斯特合约中规定要印刷的主要出版物,此经以麻纸及羊皮板两种 材料刊印210部,其中纸本180部,羊皮本30部,由300头羊提供。印本横宽12英寸、纵 长16英寸(30.5×40.6厘米),每一印张含两页,第1~9页有40行字,第10页41行,其 余各页均42行,故称《42行圣经》,共1282页,641印张。原文为拉丁文,活字为哥特体粗体字,字号相当今20point,以黑墨印刷。卷首第一个字母没有印出,而是留出比一般字更大 的方形空白,以朱墨手绘出艺术字。纸本印出后,分上下两册装订。
  1760年,此本首先在巴黎红衣主教马札兰(JulesMazarin,1602~1661)于1642年建立 的马札兰图书馆中发现,过去一度称为“马札兰圣经”,现存于巴黎国立图书馆。谷腾堡1455年所印《42行圣经》(图17-13)后来大部分遗佚,目前世界各国保留下来的只有20多部,其中美国收藏有9部。此宗教书印刷及装订都很优美,每个印张四边及两页之间的边栏都装饰花草图案,这些花边由木板刻成。在木雕版版框内植以金属活字,实际上这是集雕版与活字版于一身的印刷珍本①。印刷《42行圣经》这一年正是谷腾堡与富斯特合约期满之时,但他无力偿还巨额贷款。富斯特便向美因茨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将谷腾堡印刷厂中所有工具、设备、活字及其他材料均归富斯特所有。富斯特1455年11月6日起拥有这个工厂后,原来在谷腾堡手下的熟练技工也移入富斯特的工厂中,其中包括谷腾堡的重要助手舍弗(Peter Sch?ffer,1425~1502)。舍弗也是德国人,毕业于巴黎大学,擅长书法,谷腾堡活字字体可能出于此人之手。舍弗后来成为富斯特的女婿和继承人。
  谷腾堡与富斯特分手后,又得到医生胡梅里(Conrad Humery)的资助,于1456年在美因茨城郊另建新的印刷厂,重新装备原有设备及工具,原在他手下、后去富斯特印刷厂的某些熟练技工又回到这里,其中包括普菲斯特(AlbrechPfister,fl.1400~1465),成为新的重要骨干。同一年出版了供墙上贴挂用的单张《1457年年历》。1459年左右出版“36行圣经”1460年再出版大众教科书《教堂课读》(Catholicon),这是包括拉丁文文法和神学辞典的大众,读物,全书一大册,748页。
  同时美因茨的另一家由富斯特经营的印刷厂,在舍弗的帮助下继续生产,而且在铸字、印刷方面有新的改进与创新。1457年8月14日他们出版对折本《圣诗篇》(Psalter)(图17-14),供教堂作弥撒时用。这部书在欧洲首次用朱黑二色印刷,又首次在书中刊出印刷者姓名、出版年月日及地点,同时还第一次出现印刷技术家所用的商标或徽章(emblem),徽章由舍弗设计及雕刻的。这部大字(20及24行)豪华活字本于1458年、1459年及以后多次重印。1459年富斯特与舍弗刊行主教杜兰蒂(Duranti,1237~1295)的《神职规范》(Rationale divinarum officiorum)1460年刊行教皇克勒蒙五世(Clement Ⅴ,1305~1314)著《律令大全》(Constitu-tion),是两方首,次出版的法律书。1462年再刊对折本《48行圣经》(48LineBible),虽亦一版两页,与谷腾堡《42行圣经》类似,但在活字铸造上有改进,一是字号更小,二是字体有罗马字风格,或可说是“圆状哥特体”细体字,便利阅读。
  就在1462年,美因茨发生动乱,死伤很多人,大火殃及富斯特印刷厂,将其毁于一旦,印刷工人向外地逃难。美因茨印刷工乘船纷纷到达斯特拉斯堡、科隆、班贝格(Bamberg)和纽伦堡这些产纸的地区,他们在动乱时从与业主签订的契约中解脱出来,流落各地重操旧业,从而将处于严格保密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扩散到德国其他城市。动乱过后,富斯特和舍弗在废墟中又重建工厂,先后出版150种印刷物。谷腾堡的工厂因资金不足,经营不景气。但德国其他地方的印刷业却迅速发展,而后来活字技术又传到欧洲其他国家,欧洲因之进入活字印刷的普及时代。
  欧洲木活字出现后,一度与木版并存,但从木版印刷过渡到以金属活字为主的印刷,无疑要直接归功于谷腾堡的技术活动。他的贡献在于:(1)在欧洲引进中国雕版印刷术之后,他使中国最先发明的活字印刷成为欧洲的主要印刷方式;(2)他通过一系列实验而于1450年研制成适合于西方拼音文字的金属活字印刷工艺;(3)他用这套工艺最早在欧洲印刷出以“42行圣经”为代表的经典印刷品;(4)他培养出掌握活字技术的熟练印刷工,后来他们又将这一技术扩散到德国其他城市和欧洲各国。这些活动使欧洲印刷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对印刷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谷腾堡是欧洲活字印刷技术的奠基人,对他的上述贡献应予充分肯定。
  他所研制出的技术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活字材料的选择和制造;(2)印刷设备的选择;(3)印刷用墨的研制。谷腾堡鉴于制小号西文木活字有困难,最终选用金属材料。据佛罗伦萨的雷波里印刷所(RipoliPress)所藏15世纪末记账簿所示,所用的金属有钢铁、铜、黄铜、铅、钖、锑及铁线等①,与后世所用材料大致相同。但谷腾堡用作铸活字的主要材料是含锑的铅与钖的合金,加入锑可提高活字硬度,又易于成型。黄铜为中国特产,这种铜锌合金可以作铸型,谷腾堡时代所用黄铜是从中国进口的。钢铁材料是排活字版框时用的。铁线的使用使我们想起元代人王祯《农书》中所说:“近世(13世纪)又铸钖作字,以铁条(铁线)贯之作行,嵌于盔(板框)内,界行印书。”
  就是说,中国人在谷腾堡以前一百多年铸钖活字时,在字身铸出一个小洞,排版时将金属活字逐个以铁线通过小洞连贯起来,以防其摇动。铁线的妙用即在于此。值得注意的是,1468年在德国科隆由谷腾堡的弟子策尔(Ulrich Zell,fl.1440~1505)出版的《怡情少女颂》(Liber de laudibus ac festus gloriosae virginis)书中,有一页在当初排版时出现技术事故,正文中间排空处横放一个活字被印了出来(图17-15)。此活字周围空白,或只印出不完全的字迹。怎样出现这一事故暂且不作分析,我们却由此可以清楚看到谷腾堡时代金属活字的形状。谷腾堡的金属活字正如早先的中国钖活字那样,在字身一端留有一个小洞,我们认为这正是穿铁线用的,其妙用已如前述。中、欧金属活字在形制上竟如此一致,难道只是偶然巧合,而无技术影响吗?
  关于活字铸造,美国印刷史家奥斯瓦尔德(JohnClydeOswald)认为,谷腾堡及其同时代人无疑用父型、母型(凸凹型)原理作成铸模,像后来的活字那样,当然是手工操作。以细砂或粘土为母型,而父型多以木作成②。先刻出木字,捺印于粘土中,取出木字,将熔化铅锡水浇入粘土模中,取出修整后即成铅活字。这同中国铸钖活字的工艺也是一样的。当然,后
  来铸造方法有所改进。谷腾堡在舍弗帮助下还创制西文活字的印刷字体,即前述哥特体粗体字。他1450年所制活字字体较大,相当今24点或汉文七号字的四倍。1455年又铸出20点或汉文二号字(五号字的二倍)活字,用这种活字7000个,印刷《42行圣经》。
  欧洲木版印刷初期因印刷品篇幅较小,版框上用刷子擦拭即可印刷,随着印刷品篇幅增加,用此法印欧洲产的厚麻纸时,字迹常常不清,因而改用压印法,即用压榨葡萄或湿纸时所用的立式压榨器。谷腾堡就用这种压榨器印书,此物为木制,底部座台上固定已排好字的活字版版框,上面的压印板借一铁制螺旋杆控制,可上可下。螺杆下部有拉杆,以人力推动拉杆,调整压印板所施加的压力。先用羊皮包以羊毛的软垫蘸墨,将墨刷在活字版上,再铺上纸,推动螺杆拉杆,通过压印板压力便印出字迹。因此这种装置便成为最早的印刷机,此印刷机为中国所无,是欧洲的产物。金属活字版印刷遇到的另一问题是着色剂的选择,实践证明,用雕版印刷所通行的墨汁不易附着于版面上,因金属硬滑难以吸墨。谷腾堡选用油墨为着色剂,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后呈暗黑色,再加入少量蒸馏松树脂所得到松节油精(terebene)和碳黑,搅匀后放置数月即成适用油墨。谷腾堡用上述工艺一小时可印20多张,一天印300张左右。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富斯特
相关人物
马札兰
相关人物
舍弗
相关人物
胡梅里
相关人物
普菲斯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