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受中国影响的欧洲早期木活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83
颗粒名称: 一 受中国影响的欧洲早期木活字
分类号: F416
页数: 3
页码: 605-6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欧洲木版印刷技术受中国影响,但活字技术是否受中国影响存在争议。从技术发展规律和历史背景看,中国活字技术对欧洲活字术产生过影响。欧洲早期木活字试制可能模仿了中国技术。尽管有些论据存在缺陷,但中国影响说原则上可以成立。有人否认中国对欧洲活字技术的影响,并声称木活字印西文书不可能,但这一观点缺乏全面考虑。
关键词: 活字技术 影响

内容

欧洲木版印刷技术是从中国传入的,这在中外基本上已取得共识。然而欧洲活字技术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受中国影响,并非很多人都清楚,有关论著也较少触及,因而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从印刷技术史总的发展规律看,有了木版印刷的实践之后,迟早总要向活字印刷的方向发展,中外皆然。对欧洲人来说,活字印刷特别适合于他们的拼音文字系统,因此在兴起木版印刷之后,很快就转向活字印刷。与具有数万个表意文字的汉文相反,欧洲人用二三十个字母就足以拼成所有的词和文句。而且与汉文的方块字形相反,欧洲文字圆转之处较多,如a,e,od,p,q,g等,刻木版时不易下刀,欧洲刻工刻字时反而比中国人费力,汉字虽笔画较多,但,圆转之处较少。欧洲人既然掌握了木版印刷技术,他们在中西交通畅达的元代,不会对已存在几百年的中国活字一无所知,来华的欧洲人总会将中国有关活字技术信息带回去,从而对欧洲的印刷工产生影响。宋、元之际和元初是中国发展泥活字、木活字和各种金属活字的时期,这正是在华的欧洲人最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中国活字技术对欧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木活字的使用方面,木活字是欧洲最早出现的活字形式。16世纪瑞士苏黎世大学神学教授兼东方学家特奥多尔·布赫曼(Theodor Buchmann,1500~1564)于1548年发表的作品中,认为欧洲活字最初以木材制成。他写道:“[在欧洲]最初人们将文字刻在全页大的版木上。但用这种方法相当费工,而且制作费用较高,于是人们便作出木制活字,将其逐个拼连起来制版”①。
  这是个值得注意的重要记载。毫无疑问,欧洲早期的木活字肯定要用元代人王祯于1313年在《农书》中所描述的方法,别无他途,也就是说,要重复中国人早已实践过的方法。操德语的布赫曼的姓Buchmann常被希腊化,人们也称他为特奥多尔·比布利安德(TheodorBibliander),因此西方文献中的TheodorBuchmann与TheodorBibliander实际上指的是同一个人。他的活动时期上距欧洲最初使用活字印书只有一百年左右,他的记载应当是可信的,反映了欧洲早期印刷工试制活字的摸索时期模仿中国活字技术的实际情况。
  德国、意大利和荷兰(尼德兰,Nederland)这些木版印刷发展的国家,最有可能从事木活字的试制。前引英国东方学家柯曾就曾经报道说,意大利医生兼印刷家卡斯塔尔迪(PamfiloCastaldi,1398~1490)曾于1426年在威尼斯用大号木活字印刷过一些大型对折本,据说仍保存于费尔特雷(Feltre)档案馆中②。卡斯塔尔迪1398年生于威尼斯西北的费尔特雷,曾被认为欧洲活字技术发明人,为此1868年在伦巴第(Lombardia)城还为他建立铜像。
  1300年的回鹘文木活字于1907在敦煌发现,这揭示了活字技术由中国内地传到新疆吐鲁番地区,再由此向西传播的路线,显然,欧洲早期木活字技术受中国的影响。法国印刷史家古斯曼(Pierre Gusman)因而认为中国活字技术在蒙元时经两个渠道传入欧洲:一是与维吾尔人有接触、后来住在荷兰的亚美尼亚人在卡斯特尔迪活动时将活字术传入欧洲;二是谷腾堡在布拉格居住时,学会了经中亚、俄罗斯陆上通道传入欧洲的这种技术③。但主张欧洲经历过木活字试验阶段和受中国活字影响的观点,在欧洲受到非难,因为如果此说被接受,有些人坚持的欧洲活字技术为“独立发明”之说便无法成立。
  应当说,提出中国影响说的人,有的论据确有失周之处,如说卡斯特尔迪看到本乡人马可波罗带回的中国书后,从事活字印刷,或说谷腾堡的妻子恩尼尔(Ennel Gutenberg)出身于威尼斯的孔塔里尼(Contarini)家族,她见过带回威尼斯的中国印本书,使丈夫受到启发等等。事实上,1296年马可波罗本人不一定带回中国书,倒是其他意大利商人有可能这样作,而谷腾堡从事活字实验时,早已与其妻解除婚约。
  但欧洲活字术受中国影响说,在原则上是正确而可以成立的。早期欧洲印刷者作活字实验时严格保密,不必追究难以找到的细节,要从技术发展自身规律中,从当时中、欧频繁交往的总的历史背景中来看问题。对欧洲人来说,掌握木版刻印技术后,激发他们作活字实验的最直接的外因就是中国早已有之的活字技术思想和制泥活字、木活字、金属活字的技术实践以及有关实物样本。中国没有西方那种行会制度,蒙元时期是对外开放和印刷知识普及时期,任何来华的欧洲商人可在各城市买到印本书、雕版和活字,并问到它们的制造方法,将其带回欧洲。在细节上如何模仿,要靠欧洲印刷工自己摸索。
  有人否认中国对欧洲活字技术产生的影响,甚至不承认卡斯特尔迪和谷腾堡时代的欧洲人作过木活字试验。他们声称,借近代精密设备和工具制造小号西方文木活字的模拟实验均告失败①。这显然是暗示,用木活字印西文书是不可能的。但这些作者却没有告诉读者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的先辈们早已用较大号木活字印出了书。例如1440年荷兰哈勒姆(Haarlem)城就出版了大号活字本《多纳德斯》(Donatus)即《拉丁文文法》和《幼学启蒙》(hornbook),很可能是木活字本②。因此荷兰也自称是最早出现活字印刷的欧洲国家。欧洲人模仿中国木活字技术印书的历史事实,是不容否定的。主张欧洲活字技术不受外来影响而独立发明之说的人,倒应该提供证据了。
  现在该谈到差不多与意大利人卡斯特尔迪同时在世的约翰·谷腾堡③(JohannesGuten-berg,1397~1468)。他生于雕版印刷较发展的德国,其故乡美因茨(Mainz)在莱因河与美因河汇流之处,其父弗里罗·根斯弗莱施(FrieloGensfleisch)在本城造币厂工作,母亲埃尔泽·谷腾堡(ElseGutenberg)为娘家最后一根独苗。按当时习俗,为防其娘家断后,小约翰取母姓,而另一兄弟则从父姓。可能因受父亲从事金属制币工作的影响,约翰·谷腾堡年幼时在本城习金匠(Goldschmied)手艺,1434~1444年离家在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谋生,与当地人安德烈·德里策恩(AndreaeDritzen)、安东·海尔曼(AntonHeilmann)等人合伙磨宝石及制镜等,由谷腾堡提供制镜新技术,其余人出资本。
  从1439年斯特拉斯堡市政档案中得知,1438年安德烈·德里策恩死后,其弟约翰及克劳斯(Klaus)受亡兄委托,要求谷腾堡将技术秘法教给他们,遭到拒绝,遂至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中提出的一个证据是谷腾堡为“印刷之事”(SachefürdenDruck)向某锻冶工支付100基尔德(Gulden)金币,证词中还有“活字”(Type)及“工具”之类的词,结果谷腾堡胜诉。这说明他此时突然改行,用自己的钱秘密从事活字印刷试验,必是受到某种外来因素的激发。
  谷腾堡用各种材料作活字,有可能首先制木活字。制拉丁文木活字在原理上毫无问题,作成像汉文那样型号的西文木活字(42点或36点),可以排版印书。如印字数较多的书,又使其不致过厚,字号就要缩小。在板木上刻出小号反体字也并不难,但从板木上锯开活字时难以下锯,锯下的木活字又没有足够强度。因此不能像某些后人那样否定早期欧洲人包括谷腾堡等人曾试用过木活字的可能性,只是因为制小号木活字时遇到因西文语文特点而带来的困难,才放弃木活字,而改用金属材料制活字。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祯
相关人物
马可波罗
相关人物
孔塔里尼
相关人物
恩尼尔
相关人物
约翰·谷腾堡
相关人物
安东·海尔曼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