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南亚和东南亚用纸前的书写纪事材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50
颗粒名称: 一 南亚和东南亚用纸前的书写纪事材料
分类号: TS75
页数: 3
页码: 544-546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纸及造纸术不仅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还向南亚、东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传播。这些国家在古代多使用树皮、皮革、木板、金属板或棕榈叶等作为书写材料。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纸及造纸术的传入,这些国家逐渐采用更便利的纸作为书写材料,引起了原有书写材料的演变。
关键词: 东南亚 造纸术 书写纪事

内容

在亚洲,中国纸及造纸术还向南亚、东南亚其他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泰国、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传播。古代和中世纪时,这些国家在文化上受印度的佛教或阿拉伯的伊斯兰教的影响,同时也与中国有着频繁的交往,因而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些国家古代多以树皮、皮革、木板或金属板、棕榈科植物的阔叶及陶土等作为书写纪事材料。印度在公元前3世纪时以白桦树皮(梵文称为bhūrja)写字。11世纪旅居印度的波斯学者比鲁尼(Abu-al-RayhānMuhammadibn-Ahmadal-Biruni,973~1048)在《印度志》(Tarikhal-Hind)中提到印度用名为bhūrja的树皮,磨光后写字②。现伦敦、牛津、柏林、维也纳等地图书馆藏有这类桦树皮写本③。以桦树皮写字盛行于印度西北部,后传向东部及西部。
  以铁板和铜板为纪事材料,不但有文献记载,还有实物出土。中国晋代高僧法显(337~422)《佛国记》(412)谈到摩头罗国(Mathurā)时写道:“诸国王、长者、居士为众僧起精舍供养,供给田宅、园圃、民户、牛犊,铁券书录,后王相传,无敢废者,至今不绝。”④1780年,印度东部孟加拉邦蒙吉尔(Mungir)地方出土9世纪刻有梵文的铜板,记载提婆波罗王(KingDevapāla)将迈西卡(Mesikā)村作为礼物送给毗诃迦罗多弥湿罗(Vihekarātamisra)①。
  用棕榈科木本植物扇椰(Borassusflabelliforeusis)的树叶书写的宗教著作古称为“贝叶经”(图16-2),盛行于印度、缅甸、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古代。将树叶晒干、压平,制成统一的长方形叶片,再以铁尖笔在上面书写,字迹处施以染料,然后在叶片上穿一至二孔,用绳将叶片穿连起来②。贝叶全称贝多罗叶,梵文为patra,意思是叶子。唐代赴印度求法的玄奘(600~664)法师在《大唐西域记》(649)卷十一写道:“恭建那补罗国(Konkanapura)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三十余里。..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余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采用”③。
  在柬埔寨则以鹿皮、羊皮为书写材料,周达观(1270~1348在世)《真腊风土记》(1312)写道:“寻常文字及官府文书,皆以麂鹿皮等物染黑,随其大小阔狭,以意裁之。用一等粉,如中国白垩之类,搓为小条子,其名为梭。拈于手中,就皮画以成字,永不脱落”④。先以烟将鹿皮熏成黑色,再以白粉和胶搓成粉笔书写,或以竹笔蘸白粉与胶写字。上述材料都不及纸便利,当中国纸和造纸术引入这些国家后,便逐步引起原有书写材料的演变。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比鲁尼
相关人物
周达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