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江户时代印刷术的大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243
颗粒名称: 四 江户时代印刷术的大发展
分类号: TS805
页数: 4
页码: 536-539
摘要: 江户时代,日本印刷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阶段。在德川幕府的推动下,儒学成为官学,文教事业得到发展,国家图书馆和学校的建立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木活字和铜活字的制作与使用。此外,江户时代还完成了大规模的《一切经》或《大藏经》的刊刻工程,这标志着日本在佛教典籍印刷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套色印刷技术的发展也为浮世绘版画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日本印刷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日本 江户时代 印刷技术

内容

丰臣秀吉1598年死后,其近臣分裂,经过校量,最后武人派首领德川家康(1542~1616)取胜,1603年任右大臣及征夷大将军,遂在其据点江户城(今东京)建幕府,史称德川幕府执政时期为江户时代(1603~1868)。德川家康执政时注重儒学尤其朱子学,使之成为官学。为发展文教事业,设国家图书馆红叶山文库,庆长四年(1599)德川家康于伏见城建学校,刻木活字十馀万,用以刊《孔子家语》等书,八年内出版木活字本8种80册,称“伏见版”,其中包括吉田兼好(1283~1350)用日文假名写的《徒然草》(1336)。前述庆长敕版活字本实际上也受到德川家康的支持,他对发展活字技术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在世时1603~1616年还以铜活字印书,如1607年山城守直江兼续(1560~1619)于京都要法寺以铜活字刊《五臣注文选》,世称直江版,今传世。而1608年以后数年间京都嵯峨的素封家角仓素庵及本阿弥光悦曾刊行《伊势物语》(901)(图15-19)等20多种日文书,多用草书平假名活字印出,称为嵯峨本或角仓本。《伊势物语》是平安朝成书的著名古典文学作品,此活字本还有雕版插图。假名活字很像中国回鹘文活字,木活字块上将若干草体平假名字母连刻在一起,在日本是创举。所用印纸为染色云母纸。1605年德川家康将幕府大将军位让与其子德川秀忠(1579~1632)后,自己退居骏府(今静冈)视政。1615年他于骏府令林罗山等主持铸铜活字,出版《大藏一览》125部,1616年再刊日本著名的《群书治要》(1306)60部,也称骏河版。此时使用大小铜活字十余万个(图15-20)。
  江户时代与前代不同,出版佛经不再是印刷的主流,但刊刻《一切经》或《大藏经》的巨大工程此处不能不提。自镰仓时代起日本僧众即有此宿愿,虽世代努力一直没有如愿。江户时代已拥有足够实力从事大规模印刷,而且中国、朝鲜不同版本藏经皆已传入,可资借鉴。宽永十四年(1637)大僧正天海(1536~1643)受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兴(1604~1651)之蓝、黑三色印刷,卷三中的算盘珠印以朱色。但系统用红绘法印浮世绘是从奥村政信开始的。此后铃木春信于1764年在板木师金六帮助下对套色法加以改良,完成特殊的多色摺版技术,世称“锦绘”,实即中国的饾版或多色套印技术。此法一出现,震撼了浮世绘界。宽延年间(1748~1750)翻刻中国《芥子园画传》(1679)时,不得不想尽办法重现原作彩色画面,因而促进锦绘的出现,可见江户时代套印技术是在中国影响下产生的,而协助铃木春信的金六就可能是中国人。宽政三年(1791)出版的《古今名物类聚》中,48幅插图已出现红、蓝、紫、青、薄青及黄紫等多种颜色。浮世绘版画题材广泛,人物生动,皆工笔白描勾出,具有珍贵史料价值,受到各国读者喜爱,是日本印刷文化宝库中的明珠。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丰臣秀吉
相关人物
德川家康
相关人物
朱子学
相关人物
吉田兼好
相关人物
德川秀忠
相关人物
黄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德川幕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