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清代的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72
颗粒名称: 四 清代的印刷
分类号: G239.29;K248
页数: 3
页码: 400-4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清代印刷在明代基础上发展,官刊本由武英殿修书处垄断出版,包括本朝典章法令、御纂及勅修书籍等,所出书籍多精美且统一。地方官刊本较少,私人坊刻遍布各地,涉及内容广泛。清代印刷达到极高水平,但随后受近代机器印刷技术冲击逐渐衰落。
关键词: 明代版画 印刷 明代

内容

清代印刷是在明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印刷品仍可按传统方法分为官刊本、私人刻本及书坊刻本,但官刊本出版机构的体制与明及宋元大不相同。在中央一级机关中,国子监很少兼管刊书事宜,只是单纯的教育机构,并兼管书板的贮存,各部院衙门也较少出书。书籍出版统由康熙年成立的武英殿文书馆管理,康熙二十九年(1690)又易名为武英殿修书处。此机构位于紫禁城东的西华门内,隶属于总管宫内事务的内务府,而内务府总管大臣通常由在藉的旗人担任。这就是说,清统治者使官刊本书的出版处于武英殿修书处的严格垄断之下,全国通用的书皆由此处供应。修书处设员审查、校订书籍,并有写书手、刻字工、印刷工、装订工及相应设备,其规模逐步扩大。所出版的书包括本朝典章法令、御纂及勅修或钦定的经史子集以及前代的书,称为武英殿本或殿版书(图11-2)。除出版大量雕版书外,还出版各种活字本,采用历史上一切印刷方法出书,是清代印刷的一大特点。
  在清代前半期几乎所有重要的书均出于武英殿修书处,再颁发到各地,允许翻版。在康熙、雍正及乾隆三朝共出版500余种书①,多为本朝书,典章法令方面有《大清会典》、《大清律例》及工部则例、科场条例等;仪礼方面有《皇朝礼器图式》、《万寿圣典》;所出版的御制作品有《圣谕广训》、《御制诗文集》、《盛京赋》等,志乘方面有《大清一统志》、《八旗通志》、《盛京通志》、《满洲源流考》、《八族满洲氏族通谱》、《河源纪略》、《日下旧闻考》等。康熙年间出版大量“钦定本”,如《数理精蕴》、《历象考成》、《星辰考原》、《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渊鉴类函》、《性理精义》、《朱子全书》、《耕织图》、《全唐诗》、《子史精华》、《佩文斋书画谱》等。高宗亦爱好诗文、书画,乾隆年武英殿刊本还有《石渠宝笈》、《西清古鉴》、《授时通考》、《医宗金鉴》、《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十三经》、《二十四史》、《南巡盛典》等书。
  清代武英殿殿版书的特点是刻印及用纸均称精良,又组织一批专家学者据内府所藏古本秘籍加以校勘、整理,版式基本统一,分大字本及小字本,多为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印以白色的开化纸(皮纸)及浅黄色的连史纸(竹纸)。乾隆四十一年(1776)刊印《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是国家颁布的规定木活字印刷统一技术标准的官方文书,也对雕版印刷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中叶以后形成的标准印刷字体,即所谓宋体字,在清代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因为武英殿殿版书不论是雕版还是活字版,大部分书均印以宋体字。地方官刊本和私人坊刻本也是如此,后来演变成今天这样的统一的标准印刷字体,不管是用何种印刷方式,今天汉字印刷字体是从明清演变过来的。
  武英殿本在清代长期成为唯一的官刊本。清初时由于对出版控制较严,地方官刊本较少,只有满洲正白旗人、与皇室关系密切的曹寅(1658~1712)康熙时任巡视两淮盐政时,受武英殿修书处委托,按殿版体例出版一些书籍,后称扬州诗局本,仍属武英殿本系统,因皇帝允许动用国家盐务财金,印刷同样精美,所刊的书有《全唐诗》900卷、《渊鉴类函》450卷、《全唐诗录》100卷、《御定历代题画诗类》120卷、《佩文韵府》106卷等,版式也与殿版相同,而且也多以宋体字印刷。
  除清朝成书的书外,武英殿修书处还出版前代著作,如《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唐会要》、《九家集注杜诗》、《论语集解义疏》等,《十三经》、《二十一史》也应包括在这里。
  武英殿还负责刊行佛教《大藏经》,俗称《清龙藏》,但经文校订由北京贤良寺僧人担任,自雍正十三年(1735)开工,至乾隆三年(1739)完工,共7168卷,用梨木板7.9万余块(双面刻字),乾隆四年(1740)敕印百部,经板今由北京图书馆保管。但印本仍为经折装,半页5行、行17字①。嘉庆(1796~1820)以后,殿版书虽仍继续刊行,但数量锐减。同治(1862~1874)年以后先后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山西、山东、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河北、安徽等省设官书局,翻刻殿版书并出版其他书,总共有一千多种,包括经史子集各方面的书。地方官刊本由各省官书局出版,这是与以前朝代不同的。清代私人书坊虽遍布各地,但主要集中于南京、北京、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广东、江西刻书也较盛,福建建阳印刷业开始衰落。坊刻本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数量也最大。清代所刊书中,地方志、丛书、家谱之类比前代数量都大。雕版印刷在这一时达到极高水平,但随即由盛而衰。道光(1821~1850)以后,近代机器印刷技术从西方传入,包括用机器铸造铅活字的方法。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