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宋元的金属活字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62
颗粒名称: 三 宋元的金属活字印刷
分类号: TS811
页数: 3
页码: 388-390
摘要: 本文探讨了毕昇以后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金属活字的起源与应用。金属活字由于机械强度大、寿命长且可回收重铸,相较于泥活字和木活字具有明显优势。宋代的技术条件,如铜版印刷、铜钱铸造等,为金属活字的问世提供了基础。元初科学家王祯在《造活字印书法》中提到了南宋时期已有锡活字的记载,这证明金属活字印刷至少在南宋时期已经出现。尽管早期金属活字存在着墨问题,但南宋工匠凭借铜版印刷经验应能克服这一障碍。因此,金属活字印刷在南宋并非短暂出现,而是持续发展,并可能包括铜活字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发展为中国印刷术增添了新的篇章。
关键词: 宋元时期 金属活字印刷 印刷技术

内容

毕昇以后的宋代泥活字和木活字印刷技术在南北各地推广后,势必激起人们选用不同材料造活字,再相互比较,结果发现用金属铸活字比泥活字和木活字机械强度大、寿命长,不易在使用中变形,且用后还可回收重铸,显然在性能上优于非金属活字。虽然其制造成本高,不易着墨,但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中国铸造具有铭文的青铜器、铜镜、铜钱和印章有两千多年历史,宋代人用同样技术铸金属活字,再用以排版印书,应事顺理成章的事。南宋时以铜版刻印文字与图案,用来发行纸币,出版佛像、佛经和书籍、广告等,解决了金属着墨问题,这类实物现在都有遗存。因此各种技术和技术思想的相互融合促进了金属活字的问世,这些技术包括:①泥活字、木活字印刷技术;②铜版印刷技术;③铜钱、锡钱铸造技术。发展金属活字所必需的技术前提,在毕昇以后的宋代均已俱备。但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和实物资料仍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据现存记载,元初科学家王祯1298年在《造活字印书法》中提到金属活字,此文后收入其《农书》的书末。文内主要叙述宋元之际(13世纪)的木活字技术,但在谈木活字之前还简短回顾了中国印刷史: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931),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板刻印卖,朝廷从之。..然而板木工匠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
  有人别生巧技,以铁为印盔,界行内用稀沥青浇满,冷定,取平火上再行煨化,以烧熟瓦字排于行内,作活字印板。……
  近世又有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但上项字样难以使墨,率多印坏,所以不能久行。
  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板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作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比试大小、高低一同。然后排字作行……
  上述四段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首先谈到五代(10世纪)时以雕版技术出版《九经》(实际上这种技术在此以前已有之),指出雕版印书耗去大量木材及人工,造价较高,“虽有可传之书,人皆惮其工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于是“有人别生巧技”,以泥活字排版印书”,此处“有人”指毕昇以后(11~12世纪)的宋人,他们对毕昇的技术予以改进。接下谈到“近世又有铸锡作字”之法,最后介绍“今又有巧便之法,即宋元之际改进的木活字技术,包括转轮检字法等。这些已在第八章第二节作了介绍,此不赘。
  王祯有关锡活字的记载虽文字不多,但相当重要,应加以解说。首先是他所说的“近世”该如何理解?近世即近代,而“世”是多义词,有时指三十年,父子相承为一世,但这不是王祯所指。有时将改朝换代、建立新王朝称为一世,如《诗经·小雅》:“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今世”指本朝,“近世”指去本朝不远的前一王朝。后一含义正是王祯所指,即元以前的南宋(12~13世纪),而不是元朝,因为谈到宋元之际或元初时,他已用“今”或“今世”的词了。事实上他所列举的印刷史四个发展阶段是:(1)五代(10世纪)雕版印刷→(2)北宋至南宋时(11~12世纪)的泥活字印刷→(3)“近世”或南宋(12~13世纪)的金属活字印刷→(4)“今”或宋元之际至元初(13世纪)经改进的木活字印刷。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时间至迟应在南宋(12~13世纪),而不是元初(13~14世纪)。如前所述,南宋时铸出金属活字的所需技术条件均已成熟,在非金属活字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势必要向发展金属活字的方向上过渡。有人对王祯上述原文第1~2段间的文字“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标点成“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将“后世”理解为王祯以前时代,而将第3段中的“近世”理解为王祯时代(14世纪),这是不确切的。从原文上下文义及古汉语语法结构来看,只能作下列标点:“不能印造传播后世。有人别生巧技”。“后世”应是动词“传播”的宾语,中间一前置词“于”被省去,如果“近世”指元初,王祯又为什么在第4段用“今”这个词呢?显然,“近世”应是“今世”(元初)以前的一个朝代,即南宋。
  从技术上分析,南宋锡活字材料不应是硬度小的纯锡,而是锡合金,正如南宋锡钱那样,对锡钱的化学分析证明了这一判断。王祯从前辈人或以前记载中还知道南宋锡活字的形制、植字方法和刷印情况。在活字字身留出一个小孔,以铁线通过小孔将活字逐个串联起来,植于印板界行内,无字的空隙以木楔楔紧。但早期金属活字着墨不匀,用力刷墨,易划破纸,“所以不能久行”。但不能因此说金属活字在南宋只昙花一现,因为着墨问题不应成为发展金属活字的技术障碍,具有铜版印刷经验的南宋工匠是很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除锡活字外,他们还可能铸铜活字。清代藏书家孙从添(1769~1840在世)《藏书记要》(1811)记载说:“宋刻有铜字刻本、活字本。”还应指出,直到清代,铜活字形制仍留有南宋金属活字的胎迹。因为17~18世纪内府武英殿修书处所铸用以排印《古今图书集成》的铜活字字身也有小孔,以铁线穿之,使活字成行固定与印板上。这也说明王祯关于早期活字形制的记载是可靠的。金属活字在元代继续发展。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祯
相关人物
冯道
相关人物
李愚
相关人物
孙从添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