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印刷用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17
颗粒名称: 三 印刷用纸
分类号: TS802
页数: 1
页码: 316
摘要: 本文简要探讨了印刷用纸的历史发展、种类与特点。
关键词: 印刷生产 印刷用纸 种类

内容

最后,简单谈一下印书所用的纸。我们知道,满足印刷技术需要的纸,应当表面尽可能的平滑受墨、纤维素少,有足够的白度、紧密度和适中的厚度。纸最好是柔韧的薄纸,不应硬涩而过厚。尽管西汉以来中国已生产了用于书写的纸,但到南北朝(5~6世纪)时,才能制造出适合印刷用的纸。以厚度而言,南北朝时有了适合印刷的0.10~0.15毫米厚的纸,0.10毫米以下者时而发现,而汉代纸一般说较厚,表面平滑度不高,不适于印刷。隋唐、五代时的纸比南北朝的更为精良。我们从对出土唐、五代印本佛经、佛像用纸的检验观之,绝大多数用的是白麻纸和黄麻纸,黄麻纸是以黄柏汁染成的。有少量皮纸(桑皮纸、楮皮纸)和竹纸亦用于印刷。印刷用纸都较柔韧,表面相对平滑受墨。因出土唐、五代印刷品多数刊印于西北,其用纸亦为当地所造,因此还不能反映出内地造纸水平。
  宋以后,中原麻纸渐少,而印刷多用皮纸及竹纸。皮纸薄而柔韧、平滑受墨,最适合印书之用,还用于印制纸币及商业票据。竹纸是唐末至五代在南方兴起的,至宋以后产量迅速增加,质量也有所改进,但总的说,白度较低,多呈淡黄色。南宋至元以后,白度有改善。竹纸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低廉,很多面向大众的读物多以竹纸印刷。古代的纸因产地、规格、用料加工及用途等不同而有许多名目,从造纸学角度观之,无非麻纸、皮纸、竹纸及混合原料纸有限的几种,不必为这些繁多的纸名所困惑。
  印刷书籍因用纸量相当大,一般说不一定非用佳纸,特别是私营作坊,为降低生产成本并相应降低书价,以图尽速在市场上流通,多用普通的纸及较廉价的纸印书。这同书法家和画家要求用好纸挥毫的情况是不同的。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刻印的官刻本,如五代及宋的国子监本,因有雄厚资金及人力为后盾,常用好纸、佳墨印书,刻工及校对也相当严谨,这是属于代表国家印刷水平的读物。有的个人有一定经济实力,出版有限数目的印刷品作为纪念或分赠亲友,有时也用好纸。关于历代造纸技术及产纸情况,本书第二至六章已详加论述。本节不再重复。当然,印刷用纸与一般用纸不同,其技术要求,我们将在以下有关章节中讨论,特别在第十章第四节对宋元版刻用纸作专门讨论。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