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活字技术发明的背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110
颗粒名称: 一 活字技术发明的背景
分类号: TS805
页数: 2
页码: 303-304
摘要: 本文探讨了活字印刷技术在中国北宋时期发明的背景,指出其源于雕版印刷的长期发展。文章分析了雕版印刷的局限性和活字印刷的优越性,并指出活字印刷在中国完成发明并传遍全球的原因,包括中国作为雕版印刷发明国的技术积淀。文章还提到活字印刷在拼音文字系统中的特别适用性,并指出活字制版在制版过程中改变了雕版制造程序的面貌,构成印刷技术中的一项单独发明。最后,文章提出最初从事活字制版实验的人可能是搞雕版的工人,并指出活字印刷导致新的劳动分工,促进了工人业务的专业化。
关键词: 活字印刷 雕版印刷 技术发明

内容

中国在雕版印刷术获得四、五百年发展之后,于北宋(11世纪)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显而易见,活字印刷是从雕版印刷演变出来的,而且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活字印刷是将原稿文字以硬质材料逐个制成单独的凸面反体字块,再按原书稿文字顺序将单独字块逐个拼合成整版,以下程序与雕版印刷相同。二者主要区别只在印版制造方法上有异,活字印刷因提高制造印版的时效、克服雕版印刷的其他不足应运而出。我们知道,如果用雕版印刷技术出版长篇著作,势必要刻成数以千万计的大量印版,这是最费时间和人力的一道工序,也要动用很多木料,花费物力,结果使整个生产过程的周期加长,又相应提高成本。
  虽然书板印到足以能推销的份数以后,还可贮存起来,留待日后再次刷印。但这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如果许多部这样的书版都贮存起来,库内印版的存放和保管将是个很大问题。同时也造成事先投入的资金滞流,而不能及时周转。这是从事印刷行业的人不愿看到的后果。对刻字工来说,整天坐在作坊内雕刻木板也是乏味的劳动。宋代以来雕版印刷获得长足发展,刊印的读物越来越多,这种制版方式在技术经济上的不足日益突出,促使人们探索新的制版方式。
  活字制版正好可避免雕版技术之不足,只要事先予制成足够的单个活字,便可随时拼版,大大加快制版这道关键工序的时效,木制活字对木料的利用率大于雕版,也节省对原材料的消耗。活字版刷印后拆版,用过的活字还可重行使用,其利用率和周转率是雕版无法相比的。活字还比大块雕版易于贮存和保管,节省库存空间。活字制版的优越性就在于版上的每个字块都是活动的,每块印版都可拆可合。
  西方英语 movable types、法语 types mobiles 和德语 beweglichen Letteren等,都准确体现了汉文“活字”一词的本义,是这个汉文术语的意译。日本、朝鲜和越南这些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不需要再翻译,而是直接借用“活字”这个汉文名词,只是发音略有不同。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党项族的西夏语文将活字称为“碎字”,在西夏文中写作“字碎”(〓〓),其中
  “碎”作形容词用,放在“字”字的后面,也含有活字之义。活字制版特别适用于拼音文字系统,将字母制成活字后,很容易拼成单词和句子,因而活字技术从中国传到欧洲后,在欧洲普遍应用的程度,甚至比发明这种技术的中国还要迅速。汉文为表意文字,一字一音,汉字数目有几万字之多,制成活字比较麻烦,这也许是为什么在雕版技术发展几百年后才出现活字技术的原因之一。
  活字制版由于在制版过程中改变了雕版制造程序的面貌,克服其技术经济方面之不足,所以已构成印刷技术中一项单独的发明,而不再是局部革新或改进。近代印刷术即以活字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活字印刷是继雕版印刷之后,在整个世界印刷技术史中的另一里程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没有活字印刷技术,也就没有近代文明可言。
  这项发明同样也在中国完成,而后传遍全世界。之所以如此,因为中国是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而雕版是活字版所赖以出现的技术前提,没有雕版印刷的技术思想和实践,不可能凭空出现活字印刷。东西方各主要国家和地区早期印刷术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达到活字印刷这一步,都要迈过雕版印刷这个台阶。只有在活字印刷获得普遍发展后,后进的地区才能跨过这个台阶,直接享受活字制版的技术成果,但这已是相当晚的时代了。
  对长期领先使用雕版技术的中国人而言,发明活字印刷是很自然的,只要有心人作些试验就够了。厌倦于刻板劳动的刻字工,会很容易想到,如果将整个印板上的字分解成单独字块,同样可拼合成印板,用完后从板上取下印块,还可下次再用于拼版,这样就无需每版都要刻字了。而这就从“死板”一下子变成了“活板”。在古代中国,刻工对制雕版这种乏味的劳动一直感到厌倦,这可从汉语中“刻板”、“死板”这两个词反映出来,都是从印刷术中演变出来的词汇。刻工想从这种呆板劳动中解脱出来,业主也有其经济上的考虑,两相结合,活字印刷便发明出来了。
  活字还是要逐个制作,但制出的字可连续、反复使用,刻工的劳动成果得到充分利用。活字印刷还导致新的劳动分工,即排版工的出现,制字工尽管制字,不一定参与排版工作,排版工主要搞捡字、拼版。这两个工种的分工促进工人们专心于各自的业务。制字工只要制好活字,无需考虑版面如何处理,他原来刻雕版时的其余大量附加劳动便因而解除,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劳动量因而增加。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最初从事活字制版实验的人,很可能就是搞雕版的工人。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