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纸 织画、名片和纸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78
颗粒名称: 五 纸 织画、名片和纸牌
分类号: TS767
页数: 4
页码: 238-2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福建工匠发明的纸织画是中国传统美术工艺的新品种,采用细纸线编织成书画复制品,无需笔墨及颜料。纸织画早在嘉靖年间已有记载,至清代仍流行。纸织画分黑白和设色两种,制作精细,所需时间多。明清时期,名片和纸牌也成为流行的纸制品。名片在明末变得越来越大,入清后又逐渐变小。纸牌玩法复杂,常印有宋代梁山英雄人物和钱数,还有专门的著作描述其形制和玩法。明末画家陈洪绶还将《水浒传》人物画成酒令纸牌,广受欢迎。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造纸技术 纸牌

内容

明代福建工匠发明的纸织画,是中国传统美术工艺中新开的花朵。其方法是将薄而强韧的皮纸染成各种颜色后,剪成纸条,再搓成纸绳,最后用纸绳编织成书画复制品,与原件相似而无需笔墨及颜料。王士祯(1634~1711)《分甘余话》卷下写道:“闽中纸织画,山水、花卉、翎毛皆工,设色亦佳。或言近日中始创为之。余按《留青日札》,嘉靖中(1565)没入严嵩(1480~1567)家赀,有刻丝、衲纱、纸织等画之名,则其来久矣”。
  《留青日札》为田艺蘅(1535~1605在世)作于1579年,所记严嵩任相专政时(1542~1562)已有纸织。王士祯又在《居易录》卷二《〓画》中说:
  钮玉樵琇云,有王秋山者,工为〓画。凡人物、楼阁、山水、花木,皆于纸上用指甲及细针〓(gǒng,提)出,设色浓谈,布境深浅,一法古名画。……近闽中有铁画,乃破纸为条织成之,山水、人物、花鸟、布置设色,种种臻妙,与刺绣无异,亦奇技也。
  清人杨复吉(1731~1800在世)《梦阑琐笔》《纸画》条云:“闽中永春州织画,以罗纹纸笺剪成片,五色相间,经纬成纹。凡山水、人物、花鸟皆具。《留青日札》云,嘉靖间没入严嵩家物,已有纸织字画,盖前明即行之矣”。
  纸织书画分黑白及设色两种,显然是根据刻丝和刺绣的手法制成。但以细纸线代替丝线。这是纸制品中最为精工细作的品种,完成一件作品所需时间较多。明以后,至清代仍流行,清人陈云伯《画林新咏》称,陆湘鬟织画擘纸缕为之,闽人颇工此艺,多出高手。“余戚陆湘鬟亦能为此”。根据纸织原理,不但可制成书画仿制品,还可用各色纸线制成衣料,用作服装。如果将纸线接长,甚至可用织机织成纸布。这种技术后来传到日本,以至直到今天在手工纸场中还在生产。据瑞典人施持雷尔尼克(E.A.Strehlneek)的报道①,斯德哥尔摩一收藏家藏有中国清初制造的《耕织图》(1690)的纸织画,共48幅(图6-6)。每幅为24.5×28.1公分,以黑白纸线编织而成,与刻本很相似,尤其康熙帝御制诗手迹十分传神。
  明代人特别讲求使用名片,起初较小,明中叶至明末时名片作得愈来愈大。郎瑛(1487~1566)《七修类稿》(1566)说:
  余少时,见公卿刺纸不过今之白箓纸,[阔]二寸,间有一、二[用]苏笺,可谓异矣。
  而书简摺拍亦不过一、二寸耳。今之用纸非表白箓、罗纹笺,则大红销金纸,长有五尺,阔过五寸,更用绵纸封袋递送,奢亦极矣。
  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章称:
  若铅山诸邑所造柬纸,则全用细竹料,厚质荡成,以射重价。最上者曰官柬[纸],富
  贵之家通刺(名片)用之。其纸敦厚,而无筋膜。染红为吉柬(婚帖),则先以白矾水染过,后上红花汁云。
  宋应星还在《野议》(1636)《风俗议》中感慨地写道:
  京官名帖大字,事例原无妨碍,然嘉靖(1522~1566)中业已大极,而隆[庆]—万
  [历](1567~1619)复降而小,未必非熙明安盛之兆。长安好事之家,有存留历年名帖者,以相比对,直至天启壬戍(1622)方大极而无以复加。自省垣庶常而上,凑顶止空一字,则壬戍之柬也。⋯⋯且学问未大,功业未大,而只以名姓自大,亦人心不古之一端也。
  作者就当时用大名片、将姓名题以大字,借此互相比附的奢侈陋习,提出了批评。但当时北京前门一带卖名片的店铺却生意兴隆。入清后,名片又开始变小。
  供消遣娱乐用的纸牌(图6-7),到明清时也更盛行,普遍在厚纸上印以文字和图案,玩法也更复杂,且出版不少这类专著,如明人潘之恒(约1563~1621)的《叶子谱》等,都叙
  述纸牌形制、种类及玩法。纸牌上常印有宋代梁山起义英雄人物,还有钱数。明人陆容(1436
  ~1494)《园杂记》(1475)卷14说:
  叶子之戏吾崑城上自士夫,下至僮竖皆能之。予游崑庠八年,独不能此,人以拙嗤之。近得阅其形制,一钱至九钱各一叶,一百至九百各一叶。自万贯以上,皆具人形。万万贯呼保义宋江,千万贯行者武松,百万贯阮小五……。
  明末画家陈洪绶(1589~1652)还将《水浒传》中的这些人物画成40幅酒令纸牌,印制后很流行。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士祯
相关人物
田艺蘅
相关人物
钮玉樵
相关人物
王秋山
相关人物
杨复吉
相关人物
陈云伯
相关人物
陆湘鬟
相关人物
雷尔尼克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潘之恒
相关人物
陈洪绶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铅山县
相关地名
长安区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