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纸币的发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63
颗粒名称: 二 纸币的发行
分类号: TS761.1
页数: 2
页码: 205-2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元时期,纸币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出现,成为中国货币史上的革命。宋朝时期,四川商人发明了交子作为钱庄的凭证,后由政府接管发行,逐渐演变为地方性纸币。宋朝还发行了会子,由政府设立造纸局专门制造币纸,并采取防伪措施。金、元两代沿用宋代制度发行纸币,元代纸币成为真正的非兑换性货币。这些发展推动了纸币的普及,对世界货币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宋元时期 纸币 发行

内容

纸在宋元时另一重要社会用途,是用来发行纸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中的一个革命。以纸制品代替金属货币使用,早在南北朝及唐代时已经实现,主要用于葬礼。古代送葬时以真正的铜钱埋入地下,唐代开元年间(713~741)以纸作成模拟铜钱的“楮钱”,为殉葬品的习俗盛行,从而节约了大量金属货币。这促使人大胆思考,既然死人可用楮钱,活人为何不能用纸钱作流通手段?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提及唐宪宗时(806~821)已出现“飞钱”。北宋时更发行早期纸币,即所谓“会子”(图5-8)。
  《宋史》卷181《食货志》及马端临(1254~1323)《文献通考》(1309)《钱币考》对宋代发行的纸币有详细介绍。《宋史·食货志》谈到纸币时一开始就说:“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四川十几户富商鉴于当地铁钱不便贸易,遂经营钱庄,以纸本交子为券,可兑现金属货币,他们成了世界上最早一批银行家。12年后,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时,由官府接管这项业务,朝廷在四川设交子务,发行地方性纸币。币值从1贯到10贯,与支票类似。后改为定额印制,与货币相同。分界发行,定期回收,以二或三年为一界,即纸币的有效使用期限。从仁宗天圣元年至徽宗大观元年(1023~1107)84年间共发行42界官营交子,每界发行额为125万贯,币值是稳定的。后来政府为补财政亏空,滥印滥发交子,导至贬值。大观元年(1107)从第43界起易名为钱引,仍在四川发行。钱引以铁钱为币值本位,纸面上印有界分、年号、面额及图案,面值从1贯到500文,三年为一界。至南宋时,东南发行的纸币叫会子,初亦由商人经营便钱会子。绍兴三十年(1160)改为官营,由户部发行会子,通行于浙江、淮、湖北及京西,以会子纳税及交易。三年一界,以铜钱为币值本位,面值有1贯、200文、300文、500文,共发行18界。政府还颁布《伪造会子法》,犯人处斩,检举者受奖。
  《宋史·食货志》还说“当时会纸取于徽、池,续造于成都,又造于临安”,就是说政府在徽州、池州设造纸局,以楮皮纸抄造会子专用纸,后又于成都及杭州再设局造纸。吴自牧(1231~1309在世)《梦粱录》(1274)《监当诸局》条又说:
  会子库,在榷货务,置隶都茶场,悉视川钱法行之。以务门兼职,以都司官提领。日以工匠二百有四人以取于左帑,而印会归库矣。造会纸局在赤山湖滨,先造于徽城,次成都,以蜀纸起解。后因路远而弗给,诏杭州置局于九曲池,遂徙。于今安溪亦有局,仍委都司官属提领,但工役经定额,见役者日以一千二百人耳。交[子]、[钱]引库,在太府寺门内①。
  可见制造并发行纸币在当时有一套完整的制度,造纸局所属制造币纸的工匠多至204以至1200人,说明其规模之大。《宋史·食货志》还说所造之纸“工程务极精致,使人不能为伪者”,在造纸取料及形制上采取了防伪的技术措施。
  金、元两代沿用宋代制度发行纸币,称为交钞、宝钞。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设交钞库发行交钞,分大小两种,与铜钱并用。大钞分1,2,3,5,10贯面值,小钞有100,200,300,500及700文不等。初以七年为限,到期更换新钞。金世宗大定廿九年(1189)取消交钞界限,可无限期流通,这是纸币史中的另一创举。金代币纸用北方桑皮纸印制,纸面印有花纹、面值、某字号,外篆书曰“伪造交钞者斩,告捕者赏钱三百贯”。据脱脱、欧阳玄《金史》(1345)卷48《食货志·钞币》所述:“以钞法屡变,随出而随坏,制纸之桑皮故纸皆取于民,至是又甚艰得,遂令计价。但徵宝券通宝名曰桑皮故纸钱,谓可以免民输輓之劳,而省工物之费也”②。
  可见因北方造纸量少,遂将过期作废的交钞回槽重新造纸,叫桑皮故纸钱。元代继续发行纸币,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统宝钞,面价有一贯、二贯及10,20,30,50,100,200,300及500文不等。早期纸币多少含有兑换券性质,至元代才成为非兑换性的真正纸币。从此世界进入纸币在流通领域中发挥作用的新时代,各国逐步效法,直到今日。元陶宗仪(1316~1396)《辍耕录》(1366)卷21《公宇》条,载元政府户部设宝钞总库、印造宝钞库及抄纸坊专司此事,币纸仍用桑皮纸。法国国王路易九世(St.LouisⅨ1214~1270)曾派遣教士罗柏鲁(Guillaume de Rubrouck,1215—1270)出使中国,1253年至,和林,受到宪宗蒙哥(1251~1258在位)接见,在华数月,1255年返回巴黎。他在其游记中谈到中国通行的货币“皆为棉纸(实为皮纸)制成,宽长皆约一掌。其上盖印文,印类蒙哥大汗之玉玺”③。此后,1275年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Polo,1257~1327)在游记中有更详细记载。据法国人沙海昂(A.J.H.Charignon)本卷2第95章《大汗用树皮所造之纸币通行全国》云:
  此币用树皮作之,树即蚕食其叶作丝之桑树。此树甚众,诸地皆满。人取树干及外面粗皮间之白细皮……既用上述之法制造此种纸币以后,用之以作一切给付。凡州郡国土及君主所辖之地,莫不通用。臣民位置虽高,不敢拒绝使用,盖拒用者罪至死也。……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④。从这之后欧洲人才知道中国使用纸币的事。西方最早的纸币是1661年在瑞典发行的,美国于1690年、法国于1720年、英国于1797年发行纸币,德国至1806年才发行。瑞典银行制度直接受中国影响⑤。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