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金花纸、明仁殿纸、端本堂纸、姑苏笺、瓷青纸、云母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60
颗粒名称: 五 金花纸、明仁殿纸、端本堂纸、姑苏笺、瓷青纸、云母笺
分类号: TS761.1
页数: 3
页码: 200-2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宋元时期,艺术加工纸如冷金、泥金等发展,公文用纸有严格等级规定。宋代禁民间用销金银笺,但禁令未有效执行。元代沿用宋代技术,内府用“明仁殿纸”和“端本堂纸”著名。明清时期罗纹纸风行,继承宋元传统。南唐澄心堂纸在宋元和明清时期得到仿制,成为珍贵文化遗产。
关键词: 宋元时期 造纸原料 艺术加工

内容

在艺术加工纸中,唐代创制的冷金、泥金、销金彩笺,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发展。元人脱脱(1314~1355)及欧阳玄(1274~1358)《宋史》(1345)卷163《职官志》谈到吏部官告院掌管为妃嫔、王公、文武百官及外蕃官员、命妇封赠品位之职时,规定公文用纸的各种等色。
  ①凡文武官用绫纸五种十二等色,背销金花绫纸、五色绫纸、大绫纸、中绫纸及小绫纸;②凡宫掖至外命妇,用罗纸七种十等,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遍地销金凤五色罗纸、销金团窠花五色罗纸、销金五色罗纸、销金大花五色罗纸、金花五色罗纸、五色素罗纸;③凡内外军校封赠,用绫纸三种四等,有大绫纸、中绫纸、小绫纸;④凡封蛮夷酋长及蕃长用绫纸二种各一等,有五色销金花绫纸、中绫纸③。还规定用不同材料的卷轴及钤印方式等。其中所谓“绫纸”及“罗纸”,是指用带有花纹的彩色绫、罗镶边的纸。销金花绫纸是在绫纸上带有细小金片,遍地销金龙五色罗纸是在五色罗纸上到处洒以金片并用泥金画出龙的图案。遍地销金凤五色罗纸指在上述纸上画以凤的图案。销金团窠花五色罗纸,是在五色罗纸上洒金片并绘出团花图案。
  北宋人宋敏求(1019~1079)《春明退朝录》(1070)谈到诰制之制时,也指出对①后妃用销金云龙罗纸,公主用销金大凤罗纸;②对亲王、宰相、使相,用白背五色金花绫纸;③枢密使、三师三公、前宰相至仆射、东宫三师、嗣王、郡王、节度使,用白背五色金花绫纸;④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知院同知……用白背五色绫纸;……凡修仪、婉容、才人、贵人、美人,用销金小凤罗纸。宗室女,素罗纸……在纸的加工程度上显出不同的等级。最隆重的是用销金云龙凤五色绫纸,最一般的是小白绫纸。其中销金云龙凤五色绫纸制法是:①先将上等白纸染成五色;②再将黄金打成金箔,剪切成细小碎片放入筛中;③以手轻轻敲动筛,使金片均匀洒在纸上,用胶固着;④用泥金或其他颜料在整个纸上画出云纹及龙凤图案;⑤将纸的上下两边用织有图案的彩色薄细绫、罗镶边;⑥按着等级要求装轴及飘带,并制成匣子盛卷轴;⑦最后,由吏部官诰院楷书手书写诰封文字,交由有关部司加盖印玺。纸料主要用上等皮纸,由政府在产纸区设官局监造,再送入内府由匠师加工。元代在户部有抄纸坊、礼部有白纸坊这类专司造纸的衙门。这类纸较昂贵,除官方使用外,民间富家遇有婚喜事也时常用,但主要画如意、宜百子等吉祥图案,祝寿时则画寿星等。宋政府曾禁止民间使用销金银笺,但禁而不止。
  元代内府及民间使用金花纸的情况,大体上与宋代是一样的。其中“明仁殿纸”和“端本堂纸”是元内府用的艺术加工纸,因为明清时流传下来,故而著名。元人陶宗仪(1316~1396)《辍耕录》(1366)卷21《宫阙制度》称,明仁殿又曰西暖殿,在皇帝寝殿之西①,是皇帝读书之处。而同书卷2《端本堂》条,则说端本堂是皇太子授业、读书之所。为供皇帝及皇太子御用,特意加工了这种纸,其特点是用上等皮纸染成黄色,背面刷粉并洒金片,再在纸的两面涂蜡并砑光,最后再在纸的正面用泥金描满如意云纹。纸质厚重,可揭为3~4层。在纸的右下角钤“端本堂纸”或“明仁殿纸”长方小印。因两种纸的形制大致相同,纸的两面均富丽堂皇,确有皇家用纸的气派。虽然纸本身已经是件艺术品,但主要用于写字。有时皇帝还将此纸颁赐给臣僚。元代灭亡后,库内仍有不少,因此明初时还流传于世,但入清后逐渐稀少。清高宗于乾隆年间(1736~1795)发现此纸,下令仿制。从仿制品中我们得见其纸幅较大(53×121.4厘米),比南唐澄心堂纸更大,质量更高。这种纸我们可称之为“泥金绘如意云纹销金黄色粉蜡笺”,是宋代彩色粉蜡笺的直接延续。它将色笺、粉笺、蜡笺三者结合起来,再用泥金绘出图案,已做到综合加工的完美地步,对明清两代有重大影响。
  明清时一度风行的罗纹纸,显然也是直接继承了宋元的传统。罗纹纸的特点是,纸面上除帘纹外,还呈现出细密的纵横交叉的纹理,如同罗纹。费著《蜀笺谱》在谈到元代四川曾仿制姑苏(今江苏吴县)的姑苏笺时写道:“仿姑苏作染色粉纸,曰‘假苏笺’。皆印金银花于上,承平前辈,盖常用之。中废不作,比始复为之。然姑苏纸多布纹,而假苏笺皆罗纹,惟纸骨柔薄耳。若加厚状,则可胜苏笺也。”罗纹纸的作法,我们在上一章已介绍,此不重复。然蜀中假苏笺与一般罗纹纸不同的是,还有深层加工,将其再制成彩色粉笺,并洒以金银花(原文中的“印”,不是印刷的印),因而成为销金银罗纹彩色粉笺,自然外观更美,并以此与姑苏笺相抗衡。蜀纸一般较厚重,费著说“一夫之力,仅能荷(担)五百番”,但假苏笺纸面较薄,因为姑苏笺较薄,不过填粉、饰金银后,也仍比一般薄纸厚重。
  五代南唐澄心堂纸除在宋代仿制外,元代也曾仿制。费著在介绍假苏笺后,接着说:“余得之蜀士云,澄心堂纸取李氏澄心堂样制也。盖表光[纸]之所轻脆而精绝者,中等则名曰‘玉水纸’,最下者曰‘冷金笺’,以供泛使。”从这段记载来看,元代仿制的澄心堂纸,实际上是以宋代澄心堂纸为纸样的,因为南唐李氏澄心堂纸厚重,而宋代澄心堂纸才较轻薄。清代乾隆年又有仿澄心堂纸,与宋元又有所不同。
  五代至宋所造瓷青纸对后世很有影响,周嘉胄《装潢志》说宋徽宗赵佶(1082~1135)和金章宗完颜璟(1168~1208)很喜欢在瓷青纸上用泥金写字,“殊臻壮伟之观”①。瓷青纸一般较厚重,可分层揭开,染以靛蓝,其色如瓷器的青釉,故称瓷青纸。用墨写字,字迹不易显,而将金粉分散于胶水中写成金字,则颜色鲜明。瓷青纸表面有时加蜡并砑光。这类纸在出土物中时有发现。如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出土北宋雍熙年(984~987)刻本《妙法莲华经》卷轴引首为瓷青纸②此纸明清时作书籍封面。同塔还出土五代大和辛卯(931)泥金书瓷青纸《妙法莲华经》,卷首且有泥金绘经变人物图。谢肇淛《五杂俎》(1616)卷12谈到宋纸时,还提到“常州有云母纸”,这是指将白云母细粉装饰于纸面上,呈现银白色光泽。辽宁博物馆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写于宣和四年壬寅(1122),用纸为泥金绘云龙纹粉蜡笺③(图5-6)。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