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云蓝纸、薛涛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46
颗粒名称: 二 云蓝纸、薛涛笺
分类号: TS75
页数: 3
页码: 174-176
摘要: 本文介绍了薛涛笺是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所创的一种红色诗笺,因其色泽鲜艳、尺寸小巧,特别适合写短诗而备受推崇。这种笺纸采用四川特产的芙蓉皮为原料,经过特殊加工和染色而成,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个性。薛涛笺的流行不仅体现了薛涛的艺术造诣和个性魅力,也反映了唐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通过对其制作原料、染色方法以及历史背景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薛涛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薛涛笺作为文化遗产的代表,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造纸技术 云蓝纸 薛涛笺

内容

隋唐五代人写信、写诗,常用特殊设计的色笺,既美观,使用时也方便。一般说这类纸呈长方形,尺寸较小,写诗16行左右;信笺则稍大些,都有不同颜色。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说,唐人段成式(字柯古,803~863)一日收到温庭筠(字飞卿,约812~870)从襄阳发来的信,写以九寸小纸,向段索彩笺十枚①。段成式在《寄温飞卿笺纸》七言绝句中说:
  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
  待将袍襖重抄了,书写襄阳播掿词。
  诗序写道:“予在九江造云蓝纸,既乏左伯之法,全无张永之功,辄送五十枚”②。温庭筠接到纸后,写了《答段柯古见嘲》诗:
  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
  尾生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③。
  问题是段成式在九江(今江西)造的云蓝纸形制及制法如何呢?顾名思义,它一是有蓝色,二是有云状的图形。因而从技术上判断,其制法是先用靛蓝染料配成浅蓝色溶液,再将白色皮纸用这种溶液染成浅蓝色。将色纸捣烂成泥状,用水配成浅蓝色纸浆,放入罐中备用。当抄纸工荡帘捞出湿纸滤水后,将帘床提至另一槽上,再将上述蓝色纸浆倾入此湿纸的适当部位,用手水平地轻轻荡帘,则浅蓝色纸浆在湿纸上流动,形成波浪云状,取下后晒干即成云蓝纸。如果配成不同色调的纸浆,用此法还可在纸面上形成颜色各异的云。云纹所在位置及其颜色由人决定,变化多端。但颜色不宜深。
  如果有色纸浆倾在湿纸面后,不是水平荡帘,而是旋转式荡帘,那么便可形成旋涡状的云。荡完后,再加染色纸浆,可形成层层的云,一层压一层。用这种纸可作信笺、诗笺。掌握要领后,操作并不难,但构思则很费心力。其基本原理是让染液在纸面上流动,由其流动轨迹自然形成云状,但这将不是线条纹,而是云片。从审美观点看,不宜将全纸都这样处理,只使局部,如上部或上下两边呈云片,反而更美。后来日本国出现的这类纸也叫云纸(くもがみ,kumogamei)④。这是以纸为素材不借画笔而形成的云彩,真是妙不可言。
  历史上有久享盛名的一种唐代诗笺为薛涛笺,又名浣花笺。前者因制作人得名,后者因产地得名。薛涛(768~831)为中唐时的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幼随父薛郧宦蜀而居成都,工诗,有《洪度集》一卷,已散佚,后人有辑本。她居住在成都东南郊岷江支流百花溪,又名浣花溪,出意以当地麻纸造一种诗笺,以此写诗。元和年间(806~820),她与著名诗人元稹(779~837)、白居易(772~847)、杜牧(803~852)、刘禹锡(772~842)及牛僧孺(779~847)等二十多人相唱和,皆用此笺,因而闻名于京内外。
  唐代诗人李商隐(813~858)《送崔珏往西川》诗中写道:“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词咏玉钩”①。描述薛涛笺的颜色为桃红色。五代前蜀(907~924)人韦庄(836~910)在《浣花集·乞彩笺歌》中云:“浣花溪上如花客,绿闇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红色。”也指的是红色。唐人李匡义(762~822在世)《资暇录》(约780)说:“元和初(806~807),薛涛好制小诗,惜其幅大,不欲长賸(剩),乃挟小为之。蜀中才子后减诗笺亦如是,名曰薛涛笺”。
  北宋人苏易简《文房四谱》卷四《纸谱》亦称:“元和之初,薛涛尚斯色,而好制小诗,惜其〔纸〕幅大,不欲长賸之,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裁诸笺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由此可见:①薛涛笺是专为写短诗而设计、加工的;②其颜色为桃红至猩红色;③横长及直高尺寸都小,呈便笺状;④制于元和初年(806~807);⑤所加工地点在成都东南五里处的浣花溪(今望江楼之南)。关于薛涛笺所用纸料及染料,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章云:“芙蓉等皮造者统曰小皮纸。……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依此,则所用纸为锦葵科木芙蓉(Hibiscusman-ihot)之茎皮所造,而芙蓉花是可以染红的。但元人费著(约1303~1363)《蜀笺谱》(约1360)称薛涛“躬撰深红小彩笺。..涛所制笺,特深红一色尔。..盖以胭脂染色,最为靡丽。”这是说用胭脂染红,但接下费著又写道:“然更梅溽,则〔纸〕色败萎黄,尤难致远”。看来造纸专家宋应星所说甚是,当以芙蓉花或菊科的红花(Carthamustinctoria)染红。
  薛涛笺在用纸及染色及款式上都有很强的四川地方特色和薛涛本人的个性。她以写八行短诗称著,故比十六行诗所用之纸,应当小一倍。由于她的影响,蜀中才子也跟着仿行,赋八行诗,而将诗笺裁成小幅。她所在的浣花溪,因而也成为闻名的场所,这里花草竹木茂盛,水清异常,确是造诗笺的好地方。三十年前,笔者来这里调查采访时,仍是此情此景。薛涛晚年从浣花溪迁居离城较近的碧鸡坊,即今成都望江公园旧址。附近有古井旧名玉女津,水极清,后为纪念薛涛,改名薛涛井②,至今仍在。与此同时,浣花溪后又称涛溪,溪上之桥名薛涛桥,足见人们对这位女性诗人兼诗笺作者的崇敬。薛涛笺至宋代仍传世,为文人范成大(1126~1193)所喜爱。宋元明清历代不断仿此笺。甚至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奥尔森(SusanOlsen)女士在加州南部马里保(Malibo)山区河旁,还以野生植物纤维手工仿制薛涛笺。
  因薛涛笺在历史上闻名,引起后人各种说法,如宋人李石(1122~1202在世)《续博物志》卷十载,“元和(806~820)中,元稹使蜀,..薛涛造十色彩笺以寄”。明人屠隆《考槃馀事》(约1600)也说,“元和初(606)..薛洪度以纸为业,制小笺十色,名薛涛笺,亦名蜀笺”。似乎薛涛笺曾染以十色,但这些记载恐不确切。如前所述,此笺“特深红一色”,我们所见仿制品亦如此。之所以有此误会,盖因宋人杨亿(974~1020)《杨文公谈苑》引韩溥诗句“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被当成涛笺。其实这是指宋代四川所产十色笺,“寄来新自浣花头”意思寄来刚从成都浣花溪制的十色蜀笺,“新”指宋代是显然的,因作诗的韩溥(928~1008在世)为北宋初人。这一带造纸自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历代不衰。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苏易简
相关人物
温庭筠
相关人物
段成式
相关人物
薛涛
相关人物
元稹
相关人物
白居易
相关人物
杜牧
相关人物
刘禹锡
相关人物
牛僧孺
相关人物
李商隐
相关人物
李匡义
相关人物
宋应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成都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