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皮纸的制造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31
颗粒名称: 四 皮纸的制造技术
分类号: TS75
页数: 2
页码: 146-14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唐代造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皮纸原料来源扩大至多个科类的木本植物。造皮纸的工艺流程包括砍伐、剥皮、沤制脱胶、洗涤、浆灰水、蒸煮、漂洗、切碎、舂捣、打槽、捞纸、压榨去水、烘晒、揭纸和整理包装等步骤。这一过程中,去除果胶、木素和青皮等杂质是制造高质量白纸的关键。唐代皮纸制造的工艺流程经过精细设计和实践,体现了当时造纸技术的创新和提升,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 造纸技术 皮纸 制造技术

内容

唐代造皮纸时将原料来源扩大到桑科(Moraceae)、瑞香料、樟科、锦葵科、防己科(Menis-permaeae)和豆科(Leguminosae)等至少六大科木本植物,远远超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鉴于唐代近三百年间皮纸获得长足的发展,根据对唐代皮纸的分析化验成果和模拟实验,有可能将这一时期造皮纸的工艺技术过程理清。下列基本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图4-3):
  (1)砍伐→(2)剥下树皮→(3)沤制脱胶→(4)剥去青皮→(5)洗涤→(6)浆灰水→(7)蒸煮→(8)漂洗→(9)再除去残余青皮→(10)切碎→(11)舂捣→(12)洗涤→(13)打槽→(14)捞纸→(15)压榨去水→(16)烘晒→(17)揭纸→(18)整理包装。
  由于皮纸原料来自野生植物的生纤维,其木本韧皮纤维中所含果胶(8.84~9.46%)、木素(8.74~14.32%)及其他有害杂质大于破麻布,而且韧皮部外面还包着一层青皮,这些都必须尽可能除去,才能造出质量较好的白纸。为此,当剥下树皮后,先要在水池中沤制一个时间,通过生物发酵作用而除去部分果胶,并使外面青皮层松动而易于剔除。造皮纸最费工时的工序是剥离青皮层,一般用石碾碾之,或以木槌敲击,则皮层渐渐脱落,个别部位要用手去剥除。再放在河水中洗涤,使可溶性杂质及青皮残片随水流走,边洗边用脚踩动,剩下的是较白的皮料。将皮料扎成捆,以石灰水浸透,堆起,放一个时间,使灰水浸透皮料。再放入蒸煮锅中蒸煮,同时再将草木灰水从上淋下。经过蒸煮,木素、色素等杂质成为可溶性深色溶液,而纤维亦受到腐蚀而变软。从锅中取出皮料,放于河水中洗涤,蒸煮液则弃之。皮料洗净后,仍残存少量残余青皮,再彻底剔除,再洗。然后将白皮料叠成束,用刀切成碎块,再用碓捣碎。这是既费时又费力的工序,由壮劳力担任。将纸料捣成细泥状,用手能撕成单个细纤维时,放入布袋或细竹筐中以河水洗之。洗毕,将纸料放入长方形木制或石板制槽中,加水,搅拌,配成纸浆。下一些工序与麻纸同,即捞纸、压水、烘晒等。现将以上所述用图的形式表述如下: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