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强制干燥器的使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1021
颗粒名称: 四 强制干燥器的使用
分类号: TS73
页数: 2
页码: 127-128
摘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湿纸干燥的方法及其演变过程。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干燥器 强制干燥器

内容

在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的抄纸器及抄纸方法后,还应当讨论一下湿纸抄成后如何干燥的方法。在汉代早期用织纹固定型抄纸器抄纸,无疑是将抄纸器与湿纸一起放在日光下自然干燥。此法既费时间及设备,又不能造出平滑的纸表面。唐人皇甫枚(843~915在世)《三水小牍》(910)卷上云:“钜鹿郡(今河北省境内)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忽有旋风自西来,卷壁纸略尽,直上穿云,望之如雪焉。”
  这条重要史料表明,唐代纸坊将半湿的纸揭下后,放在特制的长墙上晒之,这便是较为进步的干燥方法。三十年前,笔者去陕西凤翔县纸坊村调查手工生产麻纸技术时,所见情况便是如此,而且在当地看到已倒塌的古代晒纸墙遗址中注意到唐代晒纸墙与近代的几乎一样。这种晒纸墙以土坯垒成,表面刷上一层洁白而极其平滑的石灰面,墙上以稻草制成顶盖,防止雨淋或空中尘土降落,可以四季全天候晒纸,既令雨天也无妨。一般所需干燥时间为30分钟左右,一垛墙上可同时上下分排晒几十张至上百张纸。随干、随揭、随晒,不停地运转。用这种方法晒纸,一是干燥速度快,二是靠近墙面的纸,表面平滑,称为正面,用以书写或印刷。而向阳并有刷痕的一面称为反面,较粗涩。因此,看到一张纸,从正反面不同表面即可判断是否经墙面晒干。
  我们仔细对比了魏晋南北朝与隋唐五代各种纸的正反面及帘纹情况,发现绝大多数都经墙面干燥,即皇甫枚所叙述的那种干燥方法。当然,亦可用平滑木板代替墙面,日本、朝鲜和中国亦间用此法晒纸。但所需木板要很大,由一些板面接成,小规模造纸尚可。专业大纸坊仍用墙面,因晒纸表面可任意加大,石灰有吸水性,湿纸上去后经日晒很快即干,北方缺少木材的地区用墙面晒纸更觉方便。后来又加改进,将晒纸墙垒成中空夹层,用燃柴产生的热量实行人工强制干燥,可提高功效数倍,并可于室内操作。这种方法起于何时,还难以说清,但宋元、明清肯定已用上了。我们从魏晋南北朝干燥纸的方式中,还能推断出这时在抄出湿纸后、送至墙面干燥前,已有了将一堆湿纸实行强制压榨脱水的工序,从而也减少了墙面干燥所需的时间。于是这一时期已形成了此后造纸技术在全世界的一种行之千年的技术格局。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皇甫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凤翔县
相关地名
纸坊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