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西汉前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990
颗粒名称: 一 西汉前期
分类号: TS75
页数: 27
页码: 75-101
摘要: 本文旨在对汉代造纸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尽管该课题在前人研究中鲜有涉及,文献记载稀缺,实物遗存也极为罕见。然而,作为研究中国造纸技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汉代造纸技术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文章将西汉造纸技术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期,分别进行叙述,以期揭示汉代造纸技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中国造纸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汉代 造纸技术 西汉前期

内容

讨论汉代造纸技术,是个全新的课题。前人尚没有探讨过,因为不但文献记载很少,而过去实物也甚稀,然而研究中国造纸技术史,是不可能回避这个重要阶段的。我们把西汉造纸分为三个时期加以叙述,即初期(前226~前87)、中期(前86~前49)及后期(前48~后23)。
  汉高祖刘邦及其后继者文帝(前179~前157在位)刘恒(前202~前157)、景帝(前156~前141在位)刘启(前188~前141)在位期间,废除秦代严苛刑法,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赋役,释放奴婢,奖励工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由于兴修水利、推广牛耕、改进耕作技术和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而增产高产,冶铁、纺织、漆器、舟车等工业部门和科学技术各领域,也都有新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汉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开发了大西北。汉初较长一段时期内,社会是安定、繁荣的。文、景时进入“太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此后武帝(前140~前87在位)刘彻(前156~前87)时,“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城乡)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万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①。就是说,汉初近一百年间海内殷富,人民得到温饱,府库充溢,钱谷多至不可计数,以致腐朽。此即文景之治的经济硕果。
  文、景、武时期在繁荣、安定的社会条件下,富国强兵之馀,还注重文治。京师置太学,广设博士教授子弟,郡县也兴办学校,公私讲学之风盛行。又举贤良、方正、茂才之士,考试后,出为政府官员,各地学者多应之。各级政府因此拥有大批具有文化素养的文官队伍执政。有才学者即令来自民间,亦可为将相及邑令,得到录位;无才学者虽为王公子弟,不得为官。这是受到西方人称赞的吏政制度的一大改革①②。国家还提倡对古代各种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和研究,因而各科学者、人材辈出,其中包括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政论家和科学家、技术家,他们还常常担任官职,边工作边研究。
  汉初,中国以高度文明和富强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的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与西方罗马的腐败而混乱的奴隶制社会适成鲜明对照,保持着长期的领先地位。只有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处于全面高涨时期,才有对新型书写材料的迫切需要,因此造纸术起于西汉初期,就并非偶然,而完全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
  地下出土实物表明,西汉初期造纸术从一开始起就首先用作新型书写材料,当然也可作包装材料等用。在首都长安所在的今陕西关中地区,成为最早的造纸基地,所造的纸因用途不同而有高下之分。较好的麻纸可部分代替帛、简,如文、景时用以绘制地图的放马滩纸类型者。较次的纸用作包装材料,如武帝时用于衬垫铜镜的灞桥纸类型者。汉初这两种用途的纸,地下都曾出土,如放马滩纸出于今甘肃天水,说明用纸区域也逐步在扩大。有关这一时期用纸的文献记载虽不多,但仍可见一二。唐代史家据旧史所著的《三辅故事》称:“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③。此事发生于武帝晚年的征和二年(前91),病于甘泉之日。内侍江充为谋害卫太子刘据(前128~前91),让他用麻纸遮住鼻子去见父皇,但武帝并未因此举而发怒,太子遂杀江充。这是古书中有关用纸的最早记载。
  《汉书》卷57上载:
  蜀人杨得意为狗监(掌天子猎犬之内官)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相如。
  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觏。’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上令尚书给笔札④。汉武帝因读蜀郡成都文士司马相如(字长卿,前179~前117)《子虚赋》后,于建元三年(前138)召其入宫,相如愿为天子再作《游猎赋》,帝命尚书给以笔札。颜师古(581~645)注曰:“札,木简之薄小者也。时未多用纸,故给札以书”。“时未多用纸”指西汉初时还未更普遍用纸,并非无纸,才给札写赋。颜注告诉我们,司马相如时代纸与札并用为书写材料。

知识出处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中国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

出版者:科学出版社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对出土文物的检验、传统工艺的调查研究和中外文献的考证,系统论述中国造纸及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外传的历史,从而揭示出中国“四大发明”中两项发明的系统历史。全书共三编十七章,内容深入浅出,资料翔实,别具特色。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恒
相关人物
景帝
相关人物
刘启
相关人物
牛耕
相关人物
刘彻
相关人物
钱谷
相关人物
刘据
相关人物
杨得意
相关人物
于建元
相关人物
颜师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长安区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