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79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2
页码: 331-332

内容

我自1992年12月退休后,曾想把自已撰写的“富阳土纸”文稿和收集的一些土纸旧档、图片和调查资料等汇编成册,以传承旧时富阳之主业(土纸),让后人知道先辈们为此付出的艰辛,且一度创造过纸文化的辉煌!但因故一直未能如愿。
  然而机遇总会赐予有心人的。2007年10月初,突然接到上海复旦大学某教授电话,告知他从报纸上看了我撰写的“富阳手工造纸历史与现状”等报导后,拟专程登门采访?我当即表示欢迎。数天后的10月12日,该校文物学系和文物保护修复室的陈刚、王荣二位教授来到舍下。我除面述富阳传统手工造纸的历史、现状、产地分布、产品类别、名品和造纸工艺等外,还出示我所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图片等请他们浏览。两位教授看了很感兴趣!并说这是难得的“文化遗产”,如若散失,是无法弥补的。授意当出一本《富阳土纸》专著。在我坦陈虽有此意,因自已才疏学浅,且自费出版缺少经费时,他们又鼓励我说:“只要你有心为之,相信地方有关部门定会支持的”。这又鼓起了我出版本书的勇气—“强烈的愿望”再度萌发:打算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完稿成书,作为向伟大的国庆献礼!
  2008年初,我向中共富阳市委宣传部、市供销合作总社和市文化部门等领导汇报此举时,均得到了热情鼓励和支持。于是,我重理旧文,增写新稿,本着“实事求是,明古详今,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原则,历时二年,撰编成“富阳传统手工造纸”一书(送审稿约20多万字)。内列“附录”选辑一些文献资料和报刊文选,尽可能使它更加充实而增色。在本书卷末,设《限外记》——新建村从手工造纸发展到现代造纸工业村史略,记述其村在传统手工制造草纸的基础上,几经技术改造,开拓创新,发展成为现今富阳市造纸行业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佳的现代造纸工业村的历程。籍此代表性的反映古今富阳造纸行业的变革和发展的史实。
  2009年10月,送审稿分送中共富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等部门领导和有关行家、业内人士审阅。认为《富阳传统手工造纸》书稿,主题鲜明,条目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特别是工艺流程,产品、产量等图表,分门别类,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并对书稿的修改,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宝贵意见。综合各方面的评审意见,几经修改,于2010年2月交付印刷出版。
  值此拙作付印之际,我由衷地感谢富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孔春浩,中共富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玉龙,以及富阳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市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领导大力支持;
  感谢富阳市政协主席胡志坚,中共富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玉龙,富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邵良,上海市复旦大学文物学系教授(博士)陈刚,市文联名誉主席、乡土作家蒋增福为本书题词,作序;
  感谢原文广新局副局长柯士成和摄影、设计师吴昱为本书封面设计及题字。
  感谢中共富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健华、严琦为本书编著出版作具体指导。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