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源元书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76
颗粒名称: 小源元书纸
分类号: TS766
页数: 1
页码: 2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富阳特产元书纸历史悠久,具有独特品质,近年来受非遗保护和市场需求推动重新兴起。蔡氏纸坊等纸坊在生产中面临传承难题,灵桥镇政府启动文化计划助力发展。
关键词: 元书纸 富阳 非遗保护

内容

灵桥镇能够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里盛产的小源元书纸,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之一。
  4月25日,记者走进了灵桥镇蔡家坞村,这里的蔡氏纸坊正在紧张忙碌地生产中。纸坊的主人蔡玉华这时候手持竹帘,慢慢地从水槽里均匀地捞起原料。就在隔壁,一个半机械的电动大磨盘正在飞快滚动,蔡师傅说,这是为了把料磨细。
  50多岁的蔡师傅告诉记者,自己做元书纸已经很多年了。早在六七十年代时,就给生产队生产过,当时生产出来的纸都是通过供销社向外包销的。但是到了70年代后期,随着供销社的解体,纸坊里的纸也开始很难销出去了,一直到2006年,蔡氏纸坊才开始重新运转。
  纸坊重新运转有很多原因,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和2006年小源元书纸等富阳竹制作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有关,此外,社会上对高端元书纸的需求,也是重要原因。
  蔡师傅现在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和勤劳支撑起了蔡氏纸坊,现在每个月能够有300刀左右的产量。但是也有人担忧,随着老一代从业人员的老去,这门手艺的传承也成了问题。
  据了解,元书纸的生产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这样,每年只能有8个月的生产期,剩下的时间就需要用来备原料。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备原料是个苦差事,这些活还得老一辈的人来做。
  蔡师傅今年50多岁,但已经算是中坚力量了,他现在的目标是开发纸的种类,扩大纸坊的生产规模,但是苦于专业的从业人员缺乏。
  当天,灵桥镇政府酝酿已久的文化灵桥三年行动计划启动,给小源元书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计划中着重提到,要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复苏振兴小源元书纸.以“富阳元书纸原产地”品牌撬动纸文化休闲活动。很多像蔡师傅这样的从业人员,都称对这项计划充满期待。
  元书纸:
  元书纸古称赤亭纸,是浙江富阳的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北宋真宗时期(998-1022)已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祭(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改原称为元书纸;又因大臣谢富春支持此纸生产.故尚有谢公纸或谢公箋之称。“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说的是写完十件富阳元书纸才能考上状元。
  元书纸具有“洁白柔韧,落水易溶,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等特点。制作采用当年生的嫩毛竹作原料,靠手工操作而成的毛笔书写用纸.在古代用于书画、写公文、制簿册等。元书纸的纤维结构较松,吸墨较强。元书纸那不同于任何宣纸、毛边纸的特有的纸性及特有的颜色,是书画家非常喜爱的。
  据光绪《富阳县志》载:竹纸出南乡,以毛竹、石竹二者为之……为邑中生产第一大宗。总浙江郡各郡邑出纸,以富阳为最良,而富阳各纸.以大源元书为上上佳品,其中优劣,半系人工,亦半赖水色,他处不能争也。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玉华
相关人物
谢富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
灵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