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稻草变成一张纸”这样的神奇手艺在富阳越来越少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63
颗粒名称: “一根稻草变成一张纸”这样的神奇手艺在富阳越来越少了
分类号: TS766
页数: 3
页码: 278-280
摘要: 本报征集造纸老艺人讲述富阳土纸制造过程,包括竹料纸、草纸、皮纸的工艺流程。老艺人认为应保留传统手艺,并改进落后工艺方法以延续生命力。
关键词: 富阳 土纸制造 过程

内容

今天就让本报征集的造纸老艺人,来给大家讲讲土纸的制造过程
  富阳土纸制造工艺历史悠久,但现在随着现代造纸技术在富阳的发展壮大,富阳的土纸制造手艺却在沉默中渐渐消亡。为了保留住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报从今年3月开始征集造纸老艺人,得到很多老艺人的报名和支持。记者从中选取了富阳土纸中最具代表性的竹料纸、草纸、皮纸的工艺流程和做法,给予整理。如果还有老艺人还知道其他已经失传的造纸办法,也可以与本报联系。
  ■竹料纸:
  富阳竹料纸主要以嫩竹为源料,其中的元书纸更是富阳土纸的“明星”。富阳竹料纸的制造始于唐五代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当时因为主要以嫩竹造纸,所以古名“竹纸”。至宋代富阳元书纸的发展进入顶峰,被誉为“纸中上品”。此后竹料纸中的元书纸、井纸、赤亭纸一起成为朝廷中奏章和科举试卷的上品专用纸。历史上就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现在在我市的湖源等乡镇仍然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槽厂在生产。
  造纸手艺:
  (上官乡老艺人陈岳均、湖源老艺人李林儿讲述)
  青竹是造纸的好原料。一般用青竹拿来做元书纸的,青竹皮可以拿来做黄纸。具体的流程是这样的:
  一、削竹:未放叶的青竹砍倒,拉到马坞里。由三个师傅作业加工。砍竹师傅按尺寸砍断,然后交给削竹师傅。削下竹皮后,竹肉交给敲白师傅,让他敲碎(叫白坯)再捆好拿去用清水浸上五至八天。
  二、拌料: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到拌料处,此处由两个拌料师傅作业。有长2米半宽1米半的石灰小塘。把石灰放入塘内融化,形成石灰浆,温度有100多度,等到化灰塘里的石灰浆不沸腾了.就可以开始拌料。拌料师傅把拌好的料堆放在一起,然后把料放半个月后,由堆镬师傅把料放进皮镬里。皮键由5分公厚木板围起来成圆形大筒。四周用水泥石头做起来,高三米,直径2米多,底下有只大锅子,可以放600多页料。料放入后,就装满水,蒸煮上五六个昼夜,然后出镬,将料涤洗清楚,弄去石灰汁。再将已经疏散开来的料用竹篾扎紧进行淋尿,将尿倒入料中间,缓慢进行,把淋好的料整齐堆好,然后用甘草等密封,过半月如料已经发热,就证明料已熟,再放进清水塘里浸20天,如果水面上有泡沫就证明料可以拿去加工纸了。
  三、制纸:把塘里的料拿上来,用压榨机压干,然后由两个敲料师傅将料弄均匀,再放入槽桶中。两个师傅要把料捣糊,弄成棉花球状,再在槽桶内放一片竹编的槽笆。然后就由做纸师傅开始用廉床把料做成纸。做完的纸是潮湿的,进行晒纸,要拿到一种专门烘房上,用浆糊粘到炉壁上;等干燥了拿下来了,一张纸就算完成了。
  艺人语录:陈岳均来信说:造土纸是我村的副业生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财富,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利用机器造纸了,但这些前一辈用汗水积累下来的手艺,还是应该想办法保留下来,千万不能抛.不能忘,不然我们会把遗憾留给子孙的。
  李林儿说,现在年轻人吃不起这个苦头,学的人越来越少,现在在造纸厂里工作的很多都是外地人。我认为传统的手工造纸手艺如想不失传,就要改进一些落后工艺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延续生命力。
  ■富阳草纸
  富阳草纸(又称毛纸),起源于明代。以稻草为主原料,我市大青、高桥、场口、灵桥等南北各乡镇都有生产,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草纸质地相对粗糙,但对手工艺的要求也很高,上品也需要从山坳里接来清泉水来进行制作。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草纸中的坑边纸一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产销量都很大,是富阳的大宗土特产品。
  造纸手艺:
  (湖源老艺人李法儿讲述)
  造草纸一般都是用稻草为原料的,工艺流程与竹纸差不多。先收集好稻草充分晒干,再把稻草铺到空地上,翻晒践踏。过去老手艺人都是牵来几头牛,让牛把稻草踩软去杂质,这个是很花时间的,但弄出料却很细致均匀。然后把稻草放进装满石灰的大池里进行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草料拿出来堆在一起进行发酵,让稻草变软。把稻草弄碎后再把这些碎料包入专用的料袋,放入水池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将料挑到池塘或溪水中去洗把石灰汁洗净,后就可以拿来做纸了。
  做纸的过程与元书纸差不多,但就是廉床的尺寸要小很多,而且操作起来相对比较容易,随后是牵纸晒纸,这个步骤往往是连夜进行,一般以每五张为一户撕开,堆放在竹帘上,等第二天一大早,就把纸铺晒到室外草地等平整的地方,借阳光晒干再逐步撕开。
  艺人语录:李法儿说,现在草纸已经被卫生纸所替代了,但把这个手工手艺的做法保存下来,是我们这些老手艺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希望能有个地方,把这种过去代代相传的手艺以展览等方式保留下来。
  ■皮纸:
  富阳的手工造纸就是从生产皮纸开始。清光绪《富阳县志》记载“货之属,皮纸”。“以楮皮为之,西北乡造,为包裹银洋之用。”富阳生产皮纸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刚开始多以楮皮为原料,其后逐渐改成以稻草、桑树皮和滑叶等为原料进行制作。
  桑皮纸的主要作用是防潮,以前大多用在包装军事上的武器、弹药等,能保持其干燥。也有些当兵的,晚上如果要睡在地上,会在铺盖下面先铺上一层桑皮纸,这样地上的潮气就不会上来了。桑皮纸的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一些沙漠或平原地区,农民在地上撒了种子,为了防止鸟儿来偷吃,盖在上面当隔离层的。后来,塑料袋、塑料薄膜等更为简单的代用品出现了,桑皮纸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造纸手艺:
  (鹿山街道上里山三合村叶法松老人讲述)
  叶老是做桑皮纸的能手,家里三四代人都是做皮纸的。他说,最辉煌的时候村里同时有好几百人吃着“做纸”的饭,而他本人也已做了三四十年的桑皮纸了。在所有的纸里,像做桃花纸、宣纸等,做桑皮纸是他最拿手的。如果现在原材料准备充分,他现在还能做。前几年没搬家的时候,家里还放着许多以前做的桑皮纸呢。桑皮纸的主要原材料是稻草、桑树皮和滑叶(一种树叶的名称,起润滑作用)。做纸的时候,把这些原料放在一口大锅子里煮,一次可以煮2000斤,然后把煮好的料放在石灰水中炝一下,再拿到水里去漂。
  做出的桑皮纸质量、等级的好坏,主要是看这个漂的过程。有些是漂在山坑水里,五六天就可以捞了。但有些漂在山坞的清水中,就需要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叶法松说,漂的时间越长,做出的纸拉力越好,韧劲越大;反之则属于质量较差的桑皮纸。
  三十年前,杭州西湖沿岸有50多家出售桑皮纸的商店,他们都会上门来收购,主要卖到上海、绍兴、金华、兰溪等地。桑皮纸的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桐油,一般来说这道工序都由买家来做。上海等地也有人到村里来收购的,他们买回去后,用一把特制的榔头“啪啪“一敲,等纸很平整了再上桐油。那时候的桑皮纸是论件卖,504张为一件,卖得最好的时候,一件桑皮纸可以换回200斤大米。
  艺人语录:叶法松老人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基本没有地方用手工方式生产皮纸了,自己真的不希望这几百年历史的手艺就这么消失,如果有人要学这种技艺自己还愿意带人一起学做这种纸。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健辉
责任者
徐丽亚
责任者
周关祥
责任者
陈岳均
相关人物
李林儿
相关人物
李法儿
相关人物
叶法松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