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坑边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58
颗粒名称: 富阳坑边纸
分类号: TS766
页数: 1
页码: 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富阳坑边纸以稻草为原料,手工纸为上品,做工精细,纸质优良,吸水性强,用途广泛。始于明代,盛于清朝,解放后发展迅速,机械造纸普及后产量大增。富阳坑边纸因其独特品质和传说故事而享誉全国。
关键词: 富阳 坑边纸 手工纸

内容

富阳坑边纸,又名草纸,土名毛纸,有大坑、小坑之分,原新登县以小坑为主。
  富阳坑边纸始于明代,盛于清朝,在明惠帝,公元1400年,宵井(今大青乡)农民,运用竹浆造纸原理,开始用稻草作料,竹帘造纸,生产出坑边纸。后来,做坑边纸传遍富阳、新登的产粮区。农民在忙完粮食生产后,就腌草做纸,是产粮区农民的主要副业,其经济收入也占了较大的比重。解放前,新登、富阳两县产坑边纸不到100万块。解放后,坑边纸生产发展较快。据县供销社统计资料:1964年为坑边纸产量最高年,全县产坑边纸263万块,为1949年109万块的16倍。其间,自1968年开始,推广了机械造纸,使坑边纸产量基本稳定,在年产150万块。至1988年由于机制坑边纸生产的发展,全县坑边纸产量达5l0万块(其中,手工坑边纸仅20万块),创历史最高纪录,1990年后,机制坑边纸充斥市场,代替手工坑边纸的市场供应。
  富阳坑边纸以手工纸为上品,纸质特佳。纸面釉洁,富阳有弹性;厚薄均匀,手捏柔软;吸水性好,宜擦油渍。在未发明清洗剂前,主要用坑边纸擦机器。过去演员在脸上涂过油彩后,要用坑边纸擦脸,然后用肥皂清洗,才感脸部舒服。
  一张一级手工坑边纸,在一盆清水要荡漾半小时,不会散架。坑边纸作为卫生用纸,深受消费者欢迎。相传,在清乾隆年间,一次皇帝举行御宴,朝庆寿筵,大盆鱼肉,山珍海味,文武百官接受皇恩.一位坐在皇帝边上的大臣,不小心将一块肉掉在桌子上,油汤漾桌,大臣惊失色,侍卫太监即用云帚去擦,结果油沾桌面,更不能倚桌而坐。接着用抹布去揩,还是不能奏效,那位大臣急得提起“水袖”去擦。此时,与皇帝同坐一桌的大学士董诰(时富阳春江乡人),从大袖内取出一张故乡的坑边纸,只轻轻一抹,就把油污揩得干干净净。乾隆大为惊喜,问董诰“此何纸?”诰答:小臣家乡农民用稻草做的坑边纸。并另取一张呈乾隆看,皇帝称赞不已,要董诰设法献上几块。从此,富阳坑边纸誉大振,畅销全国。
  富阳坑边纸做工精细,纸质优良。从稻草变成纸,一共有十九道工序,其中有三大特功。一是选料。以一次性晒白的草料为好,不用霉烂稻草做纸。二是腌料。宕草料,约1500公斤,从腾草到腌料,人工、牛力要干两天,腾松操软后,腌好堆成垛,待垛上稍冒热气(一般7-10天),进行翻料,前后需翻三次,不让料夹生,也不使料烂掉,约过一个月料熟,然后,用牛力把料踏细。三是洗料,将熟料装入布袋,在江溪里洗净污泥浆水,料清纸釉洁。以上是手工坑边纸的主要工序。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关祥
责任者
董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