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纸光于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57
颗粒名称: “剡纸光于月”
分类号: TS766
页数: 1
页码: 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造纸业历史悠久,东晋起便以藤纸、苔纸闻名,宋代竹纸后起之秀替代前两者,越州竹纸尤为著名,具五大优点,深受文人学士喜爱。浙江造纸业在历代发展中不断创新,为文化繁荣作出贡献。
关键词: 浙江造纸 文化历史

内容

浙江历来是我国造纸业的中心之一。自东晋(公元三一七年)以来,我省劳动人民就已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制造“坚滑光白,莹润如玉”的纸张,如以藤皮为主要原料的藤纸和以海苔为主要原料的苔纸。其中剡县的“剡藤纸”和余杭由拳村的“黄藤纸”,以及濒海地区出产的“苔笺”,都曾风行全国,驰名一时。剡县就是现在的嵊县,县南有剡溪,沿溪一带五百里盛产藤,当地人民取藤皮沤制成纤维,浸入剡溪漂洗,以木椎敲击后制成坚滑光白的“槌笺”和莹润如玉的“玉版笺”,统称为“剡藤纸”。“剡藤纸”质地坚韧,纸纹细密,纸色洁白如玉,当时用以作公文纸。唐代,剡藤纸还被皇帝用作诏书。唐、宋时,诗人书家都以用剡藤纸为贵,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他的《二游诗》中称赞“剡纸光于月”;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和陆游的“藤纸静临新获帖”,翥认剡藤纸用来题诗和临帖作为乐事。取黄蘖汁把藤纸染为黄色的称“黄藤纸”,余杭县由拳村产的最为著名,因为它具有防止虫蛀蠹食的效果,常被寺院道观用来抄写能保存较长时间的经卷。“苔纸”又名“苔笺”、“侧理纸”,“南人以海苔为纸,其理纵横侧斜,因名侧理纸。”在当时也颇享盛名。据《拾遗记》记载,晋代右光禄大夫张华曾著《博物志》四百卷,晋开帝司马炎为此赐给他侧理纸万番。据说,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很喜欢用这种纸,他任会稽内史时,有一次谢安向他乞笺纸,王羲之将库中的九万张笺纸都送给了他。唐代时,杭、婺、衢、越等州都以产名纸而名闻全国。
  到了宋代,浙江竹纸以后起之秀代替了剡藤纸和苔纸而名满天下。竹纸在晋代时就已开始制作,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就曾用会稽产的竖纹竹纸挥毫书写。但大规模地生产竹纸,还是北宋开始的。当时越州今绍兴地区)所产竹纸具有“坚滑”、“发墨色”、“宜笔锋”、“卷舒虽久不渝”和“不蠹”等五大优点,其中著名的纸品有“姚黄”、“学士”、“邵公”、“展手”、“常使”等。北宋诗人苏东坡曾在他写给程德孺的信中,提及托买“越州纸二千幅,‘常使’及‘展手’各半。”可见当时浙江竹纸已为文人学士所钟爱。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秉谦
责任者
皮日休
相关人物
苏东坡
相关人物
张华
相关人物
王羲之
相关人物
王献之
相关人物
程德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