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黄弹京放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23
颗粒名称: 里黄弹京放纸
分类号: TS766;K825
页数: 3
页码: 120-1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富阳里黄弹的京放纸以色白光洁、厚薄均匀、拉力强而著称,其原料讲究、工艺精细,产品历史悠久且屡获殊荣。里黄弹的京放纸曾出口日本,广受好评,成为当地造纸业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 品牌纸品 里黄弹京放纸

内容

京放纸是富阳传统手工竹纸中的名品,它的原料与抄制工艺均与元书纸相同,只不过京放纸的尺寸要比元书纸更长更大,纸张规格一般有52×115厘米或61×118厘米两种。因其形制模仿明、清时期流行于京师北京、产于江西或福建官纸局的贡品纸连四(亦称连史)和玉扣,所以名为京仿纸。后来由于纸行经销商讹“仿”为“放”,遂称京放纸。
  富阳生产的京放纸,不仅历史悠久,且屡屡荣誉加身。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荣获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博览会又获二等奖;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著名品牌产品;60年代又生产出超级京放纸,成为享誉一时的极品。京放纸主要产于富阳大源、大同、新建、上里、上官、湖源、常绿等地,特别是常绿镇里黄弹的京放纸当首屈一指。
  里黄弹的纸业兴旺,得益于天时地利和人才济济。
  里黄弹坐落在双峰尖与陡石山之间,满山遍野,竹林翠绿,清澈的黄弹溪水从石梯、流沙岗的山涧奔腾而出,给这里的纸农以得天独厚的造纸环境条件。“里黄弹”京放纸主要产纸槽——“石见坞”和“夹竹坞”就深长在她的怀抱里。
  在20世纪40年代,里黄弹村曾有14张纸槽,生产京放纸。其中石见坞的造纸业主分别是章宝华兄弟和卢连福兄弟两家。他们分别经营两厂长槽。章宝华家开有“天生堂”药店,他本人原系学徒出身,有一点文化。他聘请章林胜抄纸,卢明山舂料,卢如林晒纸,都是技术很好的造纸师傅。
  卢连福一家世代做纸,他的父亲卢明芳就是一位抄纸能手。
  他们共用的槽号是“石见坞本槽”。在夹竹坞也有两厂槽,业主是章连寿的爷爷,尔后传给章连寿的父亲章岳通。这时,由章连寿抄纸,请化山村的朱水标晒纸。他家纸槽印号为“章岳通”。
  京放纸亦属文化用纸,质量要求是:色白光洁,厚薄均匀,拉力强。里黄弹生产的京放纸尤胜一着。它的用水直接取自山上,绝对没有污染。竹料采自流沙岗或其他沙性土上长出的嫩竹,并必须在小满前5-7天砍伐下山,当天断竹削青浸料。浸、堆料均不能见到阳光直照,必须用人力舂料;料塘踏料也要遮阴。抄纸用浆要料细无杂,帘平浆匀,四角一致。
  里黄弹的京放纸通常由人力挑到萧山河上店出售给丁祥荣开的“广兴”纸行,或通过大源船运销往杭州、苏州、南京等处。价格要比别地方生产的京放纸高得多。
  20世纪50年代初,章连寿曾去上官供销社卖过纸。收纸师傅看了他的纸,不无惋惜的说:“你这纸肯定是超级京放了,可惜没有收购标准,只能多给你点化肥作奖励了。”
  里黄弹的京放纸在20世纪60年代曾出口日本,并获得较好声誉。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黄品耀
责任者
章宝华
相关人物
卢连福
相关人物
卢明芳
相关人物
卢如林
相关人物
章岳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