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尧臣到上盘坞元书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21
颗粒名称: 从史尧臣到上盘坞元书纸
分类号: TS766;K825
页数: 4
页码: 115-1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史家村是富阳造纸名村,其造纸业以史尧臣为代表,历经数百年不衰。史尧臣注重质量,使元书纸成为上等书写用纸,品牌声誉卓著。其后代继承家业,延续优质元书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史家纸槽仍保持高品质,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
关键词: 品牌纸品 史尧臣 上盘坞元书纸

内容

大源镇东南部的史家村,自宋末元初以来,一直是富春史氏的最大聚居地。这里群山环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有百药山,与萧山交界;南对普恩岭,与常绿一岭相隔;西面山峦重叠,一溪自东南向西北流出村口,汇入大源溪。四周无大块平原,仅沿溪有小块狭小坡地,山林约占总面积的90%。这里四季气候分明,满山遍野的毛竹,皮薄肉厚,是造纸的好原料。因此,史家村人历来以做土纸为业,到处有纸槽,人人善造纸,世代相传,直至上世纪末。
  史家村造纸的鼎盛时期开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这与史氏的一位先贤、传奇人物史尧臣有关。
  史尧臣,讳聖宗。国学生。生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先时尧臣家贫,靠务农和打工(帮槽户做纸)度日,但他“夙兴夜寐,克勤克俭”,并在其楼姓夫人的精心协助下,“以致田园日扩,家资万金”,逐渐发展为“富甲一乡”的财主。史尧臣致富后,首先想到充分利用山林资源,发展和扩大传统造纸业。据记载,史尧臣手中先后共购进十八个庄口(即山坞)的毛竹山,约有七八百万斤竹量,发展到四十八只皮镬(即纸槽),一百多家槽厂,除史家本村外,周边的山支头、中方坞、菖蒲坑、桑石岭等村都有史家的槽厂。当时,富春江南曾流传这样的民谣:“朱禄年(灵桥人)的谷,史尧臣的竹”,足见史家造纸声名鹊起。据行家估算,史家造纸直接操作工就需600多人,再加上忙工时节的辅助工,可见其造纸业的兴旺程度。
  史尧臣生产的纸以元书、六千、海放最为著名,这些都是熟料纸。史尧臣很会经营,尤其注重质量,严格把握造纸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到青竹斫得嫩,青皮削得光,石灰浆得透,竹料煮得熟,滩水翻得清,白料捣得细,纸浆捣得匀。加上山泉水质良好,还拥有一大批抄纸和晒纸的行家高手,做出的元书纸达到光、洁、白、匀、不逃墨色,不易虫蛀,成为当时上等书写用纸。史尧臣出销的成品纸包装结实整齐,不短斤少两,无缺张和破纸,因此声誉卓著。史尧臣之后,他的五个儿子元相(武庠生)、元洪(国学生)、元贞(国学生)、元英(岁贡生、候选训导)、远坤(登仕郎),不但勤于学业,而且继承了家业,使史家造纸业继续发展和提高。在清朝和民国时代,史家的大部分在大源纸行经水出货,销往江苏和天津等地,而这些地方只要看见盖有桃红色“富春史尧臣”的印章,即一路放行,畅通无阻。史家的纸在大源纸行、富阳纸行和杭州湖墅纸行,都能卖到最高时价,并毋须开篰检验。因此,“富春史尧臣”成了远近闻名的手工纸品牌,史家也成了富阳著名的土纸之乡。像史尧臣这样“数十年间得备尝其艰苦而后亲见其炽昌”的人并不多见,因此民间流有诸多传说,最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是说尧臣一家因行善积德,而在观音殿佛座底下得到意外的藏银,从而发迹。史尧臣夫妇因“创业肇基”和对造纸的发展功绩最大,而一直被子孙后代奉为最受尊敬的祖先。
  史家的造纸业历经数百年而不衰。新中国建国前后史家仍保持有几十家槽厂,而在众多的纸槽中,要数坐落在上盘坞、下盘坞、蜻蜓湾和梅树坞的槽厂做的元书纸质量最佳。这几个小自然村都隐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山坞中,过去人烟稀少,槽厂建在竹海之中,斫竹最方便,青竹最新鲜。上盘坞取的是石墙湾的水,下盘坞取的是金竹湾的水,蜻蜓湾取的是百药山的水,梅树坞取的是泉湾的水,这些出水口都是砂石山,“头把水”特别清澈又无丝毫污染,成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在精工细作上继承了史尧臣时的优良传统,因此纸的质量始终保持上等水平。
  清朝末年,下盘坞史久华开设的纸槽制造的“史久华”元书纸,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后来,槽厂传到其子史济镕的手中。史济镕虽读书出身(郡增生),自己在外教书,但槽厂聘请当地有名的师傅把作,继续使用“史久华”牌号并保持元书的优良品质。抄纸的主要有俞正山、史达山、史见山、晒纸的有张其昌等。
  与史济镕同时,神功山人张秉铨看好上盘坞的水质与竹林,来此开设槽厂,生产的“张秉铨”元书纸更成为一时之绝。终年为其办料的师傅叫何张见。后来,张秉铨之子张永泉继承槽厂,保持“张秉铨”品牌,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停槽。因此,在《富阳县志》的“纸业”篇中,“上盘坞元书纸”被列入建国初期富阳的传统名牌土纸产品。
  后来,上盘坞所办的竹料集中到下盘坞纸槽继续生产。集体化后,下盘坞(含上盘坞)变成了史家七队,而优质元书的生产从未中断,直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还生产出相当数量的超级元书。这些超级纸,四角斗方,用手拉住四角,中间放块泥砖纸张不会破损。
  另外,民国时期蜻蜓湾的史盛泉槽厂生产的“史宝琛”元书,史习生槽厂生产的“史美成”元书也都是优质品牌元书,尤其是头镬都能做出簿坯纸。比较好的做纸师傅有才发、才方、史美裘、史美庭、李正高、盛本善、李明祥等。
  下盘坞、蜻蜓湾的元书纸生产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人物

史庭荣
责任者
史尧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