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手工纸价格与成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15
颗粒名称: 富阳手工纸价格与成本
分类号: F714.1
页数: 11
页码: 94-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价格由商品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商品价格主要由国家根据价值规律和政策制定。新中国成立后,富阳手工纸价格得到严格管理,实行优质优价,分等论价政策,价格稳定并渐上浮。自1993年起,纸品市场价格全面放开,由经营户自主定价。
关键词: 富阳 手工纸 价格成本

内容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也是商品在市场交易中货与币交换的一种形式。市场价格的基础是商品的价值。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市场价格,由于供求关系影响,经常围绕着价值而自觉的上下波动。当供过于求时,它降低到价值以下,反之则升。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而涨落。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主要商品的市场价格,有国家根据价值规律和政策制订出台。建国后,市(县)各种手工纸的收购、供应价(包括上调价,市场供应价)均有国家制订。
  价格构成:亦称“价格结构”。形成价格的各种要素,一般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收和利润”等因素组成。
  纸品价格民国时期及以前,手工纸价格,常受豪商操纵,市场需价格,变化较大,价格时涨时落,极不稳定。据《浙江建设月刊》载:富阳土纸(手工纸)价格,民国15年(1926年)后比较平稳,至民国19年(1930年)10月,纸价陡然飞涨,六千元书纸(件)11元涨到15元,海放纸(件)由5元涨到18元。“纸价涨,槽户发”。黄白纸槽从原来的360厂增至670厂。23年(1934年),全省大旱,富阳土纸(手工纸)也难逃厄运,纸价大跌,元书纸、海放纸,分别从15元、7元,下跌到5元和2元;槽户大伤元气,做纸槽厂锐减至230余厂。至民国37年(1948年),迫于通货澎涨,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法币(以300万元法币折兑换1元“金圆券”),以图控制物价飞涨的局面,但仍无济于事。时国民政府对物价失控,县境城乡市场多以实物交易,纸农以纸换粮等。投机商从中操纵,纸农受害犹深,如是年7月一件六千元书纸换一石五斗(合120公斤)大米,到年底,同样品种元书纸上市,只换得三斗大米(合24公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订价格政策,严格管理市场,并对富阳地产手工纸依法实行价格管理,保护纸农利益。
  收购价格 1950年~1951年,富阳、新登建立4个土纸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和国有商业、供销合作社开展手工纸收购业务。使纸品价格基本稳定。
  1952年,国家制定手工纸收购牌价,确定纸品质量标准,实施“优质优价,分等论价”的价格政策。此后至1981年的30年间,根据市场趋势和手工纸生产成本的变化,国家曾于1953年、1957年、1962年、1978年、1981年作过5次较大的价格调整。价格稳定,并渐上浮。如有代表性的四级元书纸、二级卫生纸、四级坑边纸,单件(块)收购价,分别上浮到50元、8元和2.4元。(见表廿四)
  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的1980年3月起,国家对手工纸实行“二道价”收购,即:凡计划内的,按国家牌价(又称平价)定量(即派购数)收购;计划外的按市场价(又称议价,按国家牌价提高25%~50%)收购。
  销售(调拨)价格 1952年~1954年,国有土产公司委托富阳县供销合作总社代购的手工纸,按收购价的5%,给予供销社手续费。销售价格,由国有浙江省土产公司核定。自1954年7月起,手工纸购销业务划归供销社统一经营后,由乡(镇)基层供销社收购的纸品,调县土产公司(县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按收购价给予3%的手续费。县土产公司上调给浙江省土产公司的纸品,按内部调拨价执行。销地要货,每年列出计划,报浙江省供销合作总社平衡分配,价格亦按内部调拨价执行。内部调拨和对外销售的作价公式,分列如下:
  基层供销社调县土产公司的价格——收购价×(1+基层社收购手续费3~4.5%)+运杂费+地区差价5%
  县土产公司调拨浙江省土产公司价格——平均调入成本×(1+调拨差价3.5~4.5%)+产品税5%。
  县土产公司对客户 销售价格——从基层供销社平均调入价成本×(1+批、零售差价(元书纸15%、卫生纸12%、坑边纸14%)计价销售。
  自1993年纸品市场价格全面放开后,手工纸购、销价格,均随行就市,由经营户自主定价。
  纸品成本
  历来富阳手工造纸为农兼副业,且农副业经济合并核算,加之造纸原料有自产和外购之别,手工纸生产较难得出正确的成本。
  民国19年(1930年),据《浙江之纸业》载,是年省派员到富阳调查手工造纸六千元书纸、桑皮纸、坑边纸和黄烧纸等4个品种的成本与价值之比例,依次为78.0%、93.9%、80.0%和81.4%(见表十九)
  新中国成立后,从多次调查资料中表明,手工造纸的成本与价值、利率之比例,是随市场(包括原料采购和纸品销售市场)趋势而浮动。其间,据1954年富阳县税务局重点调查资料:单件元书纸、卫生纸(四六屏)、坑边纸的单位成本与价值的比例,依次为86.13%和89.02%;92.74%纯利率(缴纳营业税后的纯利率),元书纸为13.87%(即2.58元)、卫生纸(四六屏)为11.06%(即0.55元)、坑边纸为6.89%(即0.09元)。1964年,县供销社对新关人民公社(乡级建置)兆吉生产大队(村)第三生产队进行调查:竹料元书纸(单件)、卫生纸(双件),1963年产值分别为34.30元、12.75元,同比1962年的前者增加1.44元,后者减少0.19元;纯收益(包括造纸人员的劳动报酬<工资>),同比1962年依次减少7.15%、2.85,即分别减少16.47元和2.11元。(详见表20)
  由于造纸原材料竹和稻草及辅料石灰等价格不断提高,手工纸生产的成本相对上浮。1984年手工纸价格放开后,其销售价格变幅不大。(见表二十)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