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后政府对富阳手工造纸生产扶持纪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808
颗粒名称: 1950年后政府对富阳手工造纸生产扶持纪实
分类号: TS766
页数: 3
页码: 75-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后,富阳政府通过发放手工纸预购定金、安排补助粮食和浆糊米、供应料袋布、原料差价补贴及物资奖售等措施,大力扶持土纸生产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纸农生活。
关键词: 政府 富阳 手工造纸 生产扶持

内容

富阳在1949年后,党和政府对手工纸生产十分关注,从各方面给予支持,扶持土纸生产的恢复发展。
  (1)发放手工纸预购定金。每年削竹办料时,纸农需要大量资金,投放集中。以往多数槽户用高利贷向民间借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供销合作社每年发放无息手工纸预购定金,支持槽户发展手工纸生产。据统计1951-1982年的32年间共发放土纸预购定金1564万元人民币,平均每年发放预购定金48.9万元。其中1956年富阳遭受台风灾害后增拨16.1万元(列表后)。
  (2)安排削竹补助粮食和造纸用浆糊米。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后期,还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以人定量供应(始起1953年)期间,鉴于上山削竹劳动强度大,耗粮多的实际以及晒纸浆糊米的需要经上报省粮食部门的同意,1964年至1969年全县共拨出大米21.4万公斤,作为削竹办料补贴粮(补贴标准:每削青竹5000公斤补粮5公斤);1972年至1979年又拨出大米24.45万公斤,用于造纸的浆糊米(补贴标准:文化纸每担补米0.5公斤,卫生纸每担补米0.25公斤)。
  (3)定量供应料袋布。20世纪60年代棉布凭票证供应,坑边纸生产需要洗料用的料袋布,每只料袋用布1.4-1.8丈。经研究上报省批准,每块坑边纸定额耗布,一市寸,列入国家计划指标,并指定富阳棉织厂定点生产,由供销社按各生产队投售坑边纸数量组织供应。即使在60年代棉布供应十分困难的时期,坑边纸料袋用布照常保证供应,不误生产。按定额折算,国家每年供应坑边纸料袋布达20万市尺左右。
  (4)原料差价补贴。1965年后,由于青竹原料涨价,以及外省、外县采购的青竹原料运途远,运价高,影响土纸生产成本。但又不能随意提高纸价(其中还牵涉到缺料和余料的地区平衡问题)。为了支持多购原料,增加土纸生产,国家对外购原料给予一定的差价补贴。如青竹牌价每5000公斤130元,市价要160元,其差价30元,由国家补贴。向福建省宁化山区购入的竹麻皮,进价每担要12元,到达富阳的供应价核定每担为8元,每担4元的差额由国家补给。1974年—1979年县土特产公司对土纸原料补贴款达130万元。
  (5)物资奖售。1961年后,省、市、县各有关部门专门抽出一部分紧销物资,对土纸实行临时性或一次性的奖售。
  1962年下半年至1963年上半年,由省供合作社、商业厅决定对收购文化纸、卫生纸、坑边纸,给予棉布、化肥的奖售。奖售标准:文化用纸每件奖售棉布0.5市尺,双卫生纸每件奖售棉布0.5市尺,坑边纸每10块奖售棉布0.5市尺,化学肥料(尿素)0.5公斤。县人民委员会在1962年10月18日拨出棉布1万市尺、毛线900磅、棉毛衫(裤)500打、汗背心1000打、手套1000打、袜子1000打、卫生衫(裤)200打、衬衫300打、胶鞋1350双、棉毛短裤500打、松紧带5万市尺、自行车270辆、人造棉2.75万米、凡立丁500米、制服呢2000米,作为一次性的土纸奖售(以上拨发的物资均为票证)。
  註:无息土纸预购定金即供销社向银行贷款(低息或无息)与各地槽户订土纸预购合同,槽户在卖纸时把定金还给供销社,不收取利息。银行利息有县供销合作社土特产公司承担。
  1988年5月

知识出处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

富阳新建村作为传统手工造纸的重要产地,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书从手工造纸的渊源与发展、产区分布、品种规格、工艺工具、原料产量、价格成本等多个方面,全面梳理了富阳新建村手工造纸的技艺与文化。同时,介绍了当地品牌纸品与有贡献人物,以及土纸生产的技术革新与书画纸的新发展。最后,探讨了富阳手工造纸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阅读

相关地名

富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