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工业合营工作情况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770
颗粒名称: 造纸工业合营工作情况报告
其他题名: (一九五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390-391
摘要: 本文讲述政府批准了二十四家造纸工业全业合营,其中二十三家已开业,一家筹备中。合营方式包括单独合营、合并合营、并厂合营及公私合营。在合营过程中,存在思想差异和利益冲突。清产定股方面,估价原则由工作组与专业公司协商,主要解决了逾龄机器、现值差距和租地造屋等问题,但资负倒挂厂和隐匿敌产问题仍需处理。人事安排以公正私副为原则,解决了部分特殊问题。行业定息初步意见中,多数认为应低于四马分肥标准,但需照顾投资较小的私方实际情况,讨论未获初步决定。专业公司和同业公会在行业统筹、改造配合、组织业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合营工作 报告

内容

本年政府批准造纸工业全业合营的共二十四家。其中廿三家是开业的,仅建中是筹备而未开业的。一、改组改造情况(甲)到十二月底批准合营厂的合营方式如下:
  (1)单独合营的 大沣、国丰、合众、宝山、中国、海龙、上海、光中、大中华、天章十家。
  (2)合并合营的 神洲带永安。标准带新和。万利带大公、勤工带立成。华孚新带华安十家。
  (3)并厂合营的 联大并入勤工一家。
  (4)合并公私合营厂的 去年合营的华丽厂带竟成一家。
  (5)并入公私合营厂的、益华并入去年合营的华丽、建中并入去年合营的大明厂修理部改名为建明机器修配厂两家。其中跨业厂跨业部分同时合营的为勤工的橡胶部。万利的油毡部。跨业厂跨业部分未同时合营的为益华的油墨部。
  (乙)到十二月十二日止尚未完成合营手续的大中华、天章、立成三家。
  (丙)在酝酿并厂中的思想,一般不从有利生产出发,而从本身利益来看问题,因此产生大厂嫌小厂资金少、人多、机器差,小厂怕并进大厂被吃脱,资产估值少,自己地位低,并厂合营的益华厂恋恋于招牌老商标响。
  二、清产定股情况
  全业清产定股的估价原则,是由公私合营工作组与专业公司协商订定,由各厂公私双方在具体工作中作协商估价的依据。
  在清产定股中一般问题是逾龄机器的尚可使用年限,现值与重估时价格的差距,租地造屋按租约期估算尚可使用年限等方面都经协商,合理解决,清产估价中主要问题为资负倒挂厂的问题。其中:(1)出租给大公的源丰厂倒挂,由万利厂拨私股互助三千元解决。(2)中国厂因曾分配盈余经营不善抽逃资金,造成倒挂,已由资方退还部分物资抵补抽逃资金,一面与私债协商折扣入股,并且得到政府照顾才解决。(3)大中华厂倒挂数额巨大,资方投入部分物资,协商私债以二成入股后,估计还倒挂五十多万元,同业十个厂已协商发私股五十万元互助。
  清产定股中的特殊问题为天章厂“五反”案中另案处理的隐匿敌产问题。在资方“五反”坦白中,隐匿敌产部分约六七十万元,现已申请法院处理,俟判决后,才能估出倒挂数额。
  三、人事安排情况
  人事安排在业内酝酿时,公会首先明确以公正私副为原则。政府提出的资方实职人员安排的意见。大沣标准资方安排正职,一般认为既有鼓励又是全面顾到。
  人事安排中特殊问题,是标准厂资方王国祯曾请安排其女王祺萍的工作,华安造纸厂徐景祥曾请安排其个人坐用的三轮工友,都因与安排人事原则不符未实现。勤工厂资方李坤泉是已合营的大明厂副厂长,要求在勤工安排名义兼领工资,经朱鸿仪向政府反映,照顾他暂支兼薪。
  四、对于行业定息的初步意见
  同业公会于十二月十五日约业内资产比重百分之八十左右的资方资代座谈,主席朱鸿仪指出应根据国家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赎卖政策的政治意义来进行讨论。
  多数认为以造纸业对国家贡献来讲,较重工业相差很多,在轻工业中则设备比重较大。如根据资本额与产量比例,一般资本额一百万元月产纸张约三百吨左右,以吨利润四十元约合年利百分之十五,参照四马分肥私方所得约合资本额的三厘八。结合社会主义改造和赎卖政策和意义,行业定息标准应低于四马分肥标准,另一方面还需照顾到投资较小的私方实际情况和私方董事资方代理人拟在定息部分,酌提酬劳,但对于定息标准,讨论未获初步决定。
  五、对专业公司同业公会的看法
  (一)专业公司对行业统筹安排生产任务技术领导专业一条边,加强了国家对行业领导管理。在政治经济两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二)在行业改造中公司与公会联系进行工作,起了配合完成工作的作用,今后加紧联系,还有政治和经济作用。
  (三)同业公会在组织业务方面接受工商联专业公司领导进行对私方宣传教育动员学习,组织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协商公私间一般行业性问题,交流私方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中本身改进工作经验和反映私方合理的意见,是有需要的。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坤泉
相关人物
徐景祥
相关人物
王国祯
相关人物
朱鸿仪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明厂修理部
相关机构
华安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