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国丰造纸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86
颗粒名称: 二十二、国丰造纸厂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1
页码: 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国丰造纸厂前身为海京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经历多次改名和合并。主要生产各类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如燃油纸、机油滤纸、空气滤纸等,“三滤纸”系列产品质量优良,广受好评。通过与上海造纸研究所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研发新品种。
关键词: 上海市 国有企业 国丰造纸厂

内容

厂址在华山路1520弄110号。前身为海京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民国33年(1944年)8月。创始人为鲁信烟厂业主鲁信。置有1092长网多缸造纸机1台和其他配套设备,有职工80多人,日产卷烟纸1.5吨。民国36年5月,翟温桥以30亿法币盘入该厂,改名为中国海京合记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并推潘公展、卢绪章、徐子青、包兆龙、包玉刚、江汉罗、冯伯准、翟温桥、金润庠等知名人士组成董事会,共同策画公司要事。后因缺乏周转资金,企业陷于困境,经董事会决定,由各股东自行增股,资本额扩大到1000亿元法币,鉴于华丰造纸厂和民丰造纸厂两业主增股最多,故于民国37年8月,改名为国丰造纸厂股份有限公司。
  1955年10月1日,转为公私合营。“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先后易名为东方红造纸厂和沪光造纸厂,1979年2月27日恢复原名,同年11月26日,并入上海造纸研究所,作为该所的实验工厂。1988年7月12日,实验厂与研究所分离,沿用“国丰造纸厂”原名。
  原以生产书面纸、三顶纸、牛皮纸等为主,自1958年起,逐步转向以生产燃油纸、机油滤纸、空气滤纸(统称“三滤纸”)为主,兼产钛白纸、仪表记录原纸等其他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年产稳定在3000吨上下。在上海造纸研究所的配合下,生产的“三滤纸”质量不断提高,并按用户要求,先后研制开发了J—85机油滤纸、HM—180燃油滤纸、K—80空气滤纸、沙漠空气滤纸、LC—170细柴油滤纸、SZ皱纹滤纸等10多种系列产品,用户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销售额占国内市场的80%。从1977年起,“三滤纸”的系列产品,先后10次受到上级奖励,其中J—140机油滤纸,1977年被中共上海市委评为“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HM—180燃油滤纸,1980年被国防工业科研成果评选委员会评为“科技成果四等奖”。C—1,70柴油滤纸,1984年被国家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该厂生产的钛白纸及仪表记录原纸也于1979年双双被评为市轻工业局“优质产品”。
  1990年,国丰造纸厂占地面积7173平方米,建筑面积972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60.4万元,净值468万元,流动资金59.7万元,职工363人,产量1100吨,产值1964.4万元,年销售金额2017.6万元,利润总额170.3万元,实现税利372.36万元,主要产品C—170柴油滤纸、K—120空气滤纸、J—140机油滤纸。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鲁信
相关人物
潘公展
相关人物
卢绪章
相关人物
徐子青
相关人物
包兆龙
相关人物
包玉刚
相关人物
江汉罗
相关人物
冯伯准
相关人物
翟温桥
相关人物
金润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国丰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