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大明造纸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85
颗粒名称: 二十一、大明造纸厂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308-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 大明造纸厂源自中华制纸工厂,经历多次改名和合并。主要生产各类纸张,如白打字纸、食品包装纸等,通过技术改造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1990年年产量达4960吨。
关键词: 上海市 国有企业 大明造纸厂

内容

厂址在昌化路261号。前身为中华制纸工厂。民国27年(1938年)由陈东、何惕若等集资15万元,在东京路(今昌化路)764号开设中华制纸厂,置有长网造纸机1台,有职工260人,月产连史纸和土烟纸390000磅,连年获利颇丰,遂于民国30年改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总额扩大到232万元,并在东京路261号择地5.7亩,开设新厂,定名为中华制纸二厂。后因受洋纸倾销影响,被迫于民国36年6月宣告歇业,解散工人。
  1949年底,中华制纸二厂租与李坤泉,定名为大明造纸有限公司;一厂租与吴慎裕,定名为金城制纸有限公司。1950年初,全面复工。1952年,原中华制纸有限公司与大明制纸有限公司合并,定名为大明造纸厂。1954年1月又兼并金城制纸有限公司,成为大明造纸厂分厂。1954年11月1日转变为公私合营。1966年1月,大明分厂成为独立核算单位,从大明厂分离,定名为江明造纸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先后更名为抗大造纸厂和江宁造纸厂,1979年恢复原名。
  解放前,主要生产低档文化、生活用纸。民国28年年产海月纸325吨;民国30年年产土烟纸1200吨,创年产最高纪录。上海解放后,通过技术改造,从1950年起,改产白打字纸,当年产量达到2022吨;1964年上升到3214吨。从1966年起,根据市场需要,先后开发生产特白出口打字纸、食品包装纸、铝箔衬纸、硝化棉纸、航空水印纸、半透明玻璃纸、水松原纸等新品种,年产稳定在5000吨左右。
  1990年,厂占地面积7765平方米,建筑面积971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540.2万元,净值223.93万元,流动资金1036.6万元,职工439人,产量4960吨,产值2845万元,年销售额2959.16万元,利润总额214.16万元,实现税利327.12万元,主要产品水松原纸、裱层纸、滤纸成型纸、票证纸。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东
相关人物
何惕若
相关人物
李坤泉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大明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