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红光造纸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80
颗粒名称: 十六、红光造纸厂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
页码: 305-30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红光造纸厂前身为勤工造纸厂,后改名为红光造纸厂。主要生产书写纸、图画纸及铜版原纸,同时致力于新品种的开发。其中海光牌玻璃纤维空气滤纸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90年年产量达到11331吨。
关键词: 上海市 国有企业 红光造纸厂

内容

厂址在斜土路160号。前身为勤工造纸厂,民国28年(1939年)由方浩川与茂生洋行职员合伙筹建,置有68”圆网机1台,因资金短缺,未及开工即出让给纸商董和甫及茂生洋行经理开伦,詹沛霖、朱鸿仪、何善杰等也被邀加入,资本240万元,有职工195人。民国29年冬开车,以制造招贴纸为主。民国31年,厂产盘给李坤泉,主要产品毛边纸、连史纸、道林纸,日产净纸7000磅。
  1955年10月1日,公私合营。1955年和1956年,联大羊毛纸厂及立成造纸厂先后并入勤工造纸厂。1966年10月改名为红光造纸厂。
  从1958年到1990年,红光(勤工)造纸厂在稳定书写纸、图画纸及铜版原纸生产的同时,努力开发新品种,先后试制成功弹性衬纸、音孔盖纸、粉云母带纸、玻璃纤维空气滤纸、olu滤纸、cp纸等20多种。其中海光牌玻璃纤维空气滤纸被评为上海市优质产品,1990年,海光牌6.9—Ⅱ型玻璃空气滤纸被评为全国轻工优质产品。
  1990年全厂占地面积13847.25平方米,建筑面积16352.5平方米,拥有1760、1680、1400长网造纸机各1台,固定资产净值612.4万元,流动资金721.6万元,职工57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1人,主要产品为书写纸、图画纸、铜版原纸,年产11331吨,年利润260万元,实现税利611万元。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方浩川
相关人物
董和甫
相关人物
开伦
相关人物
詹沛霖
相关人物
朱鸿仪
相关人物
何善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红光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