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41
颗粒名称: 七、统战工作
分类号: D261.3
页数: 2
页码: 263-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造纸系统积极落实统战政策,发挥统战对象积极作用,通过量才录用、落实政策、组织活动等方式,调动统战对象积极性,为造纸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上海造纸 党群 中国共产党 统战工作

内容

1量才录用
  1954年1月~1955年10月,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合营时,共有私方实职人员为103人,按照量才录用的原则,进行了妥善安排。其中任正副厂长者44人,任正副科长者34人,任工程师者2人,任一般干部者20人,因病未作安排者3人。
  江南造纸厂私方戴焕堂(上海造纸同业公会委员),于1954年2月,该厂在造纸行业中被政府首批首家批准公私合营时,任命为正职厂长。
  中和造纸厂(现勤丰造纸厂)私方朱鸿仪(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上海造纸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于1956年12月15日,由国家轻工业部任命为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经理(名列已任经理韦明之后)。
  1963年,原工商业者中,有1人为市政协委员,1人为市政协代表,1人为区人民代表,并任区工商联副主任。
  2.落实政策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战政策遭到严重破坏,统战对象备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屡次颁布的政策,进行拨乱反正。
  据1986年底统计,造纸系统共有统战对象725人。其中:民主党派27人(民主建国会15人,九三学社9人,农工民主党3人),原工商业者51人,起义投诚人员10人,台湾同胞10人,去台人员亲属129人,归国华侨21人,归侨眷属81人,港胞、澳胞眷属101人,海外侨胞眷属65人,少数民族93人,非党高级知识分子134人,经过落实政策,在政治上,涉及“文化大革命”案件的7人和历史老案的11人,得到了平反;在725名统战对象的人事档案中,清除“文化大革命”材料共3571份;在原来按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对待的301人中,区别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的有52人,参加过合作社的社员改为劳动者的有42人,两者合计104人。在经济上,被查抄财物的70人和查抄文物图书的23人,得到了归还;被没收私房的11人和迁出公房的1人,得到了归还,还有83人搬进了新分配的住房,共计2703平方米;有被扣发工资的52人,得到了归还。还有199人,由于“文化大革命”错案造成工资偏低者,补增1~2级工资,每月增资金额合计数为2705元。
  3.发挥作用
  造纸公司党委为了发挥统战对象的积极作用,配备统战工作的专职干部,开展大量组织工作和联谊活动。1987年,建立少数民族联络小组。1988年,建立归侨联络小组。1989年建立海外联谊小组。
  造纸公司统战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统战对象和上述小组,开展访问、座谈、参观、学习等各项为大家所喜爱的活动,还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又曾多次组织他
  们赴苏州、宁波、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地进行游览和休养。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较好地调动了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他们中间,不断涌现出公司级和局级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据1985年统计,评上先进者31人。在上海造纸研究所任工程师的印尼归侨廖世勋,1981~1985年,连续3次都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有14人参加中国共产党,还有18人参加民主党派。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也激发了统战对象的爱国热情。他们积极参与“三通”(通商、通邮、通航)、“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活动,为振兴中华、发展造纸业、统一祖国作出了努力。1979~1986年,通信者有311人,通汇者有127人,探亲者有94人。
  前卫造纸厂副厂长、原工商业者詹明珠和她的兄长詹守成2人,先后将发还的定息上交国库91万余元,投资爱国建设会80万元,支援前卫造纸厂建造职工宿舍15万元,还捐献给上海市轻工业专科学校添置教学设备3万余元。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的致函赞扬和鼓励,并在1982年10月5日刊印的《上海轻工简报》第127期上,给予肯定并专题上报市有关部门。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朱鸿仪
相关人物
詹明珠
相关人物
詹守成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