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分类号: D2
页数: 14
页码: 251-2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造纸中党群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前地下党组织,解放后组织沿革,组织建设,干部管理,宣传教育,纪检工作以及统战工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上海造纸 党群 中国共产党

内容

一、解放前地下党组织
  上海解放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上海造纸行业的两个工厂中建立过党的支部,3个工厂中发展过地下党员。
  1.利华造纸厂(原天章造纸厂东厂)
  民国33年(1944年)5月,原在浦东马勒船厂做工的沈文祥,经马勒船厂地下党支部书记曹根宝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沈文祥介绍在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的顾宝庭入党,同年8月,顾介绍同厂做工的谢良海入党。民国34年,美国飞机轰炸马勒船厂后,沈文祥与马勒船厂地下党组织失去联系。同年,日军投降后,沈文祥进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至民国35年初,中共上海地下党工业系统工作委员会的杨秉儒到该厂与沈恢复联系。不久,杨调动工作,由吴良杰负责联系,当年2月,吴进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2个月期间,单线发展该厂工人张阿根(又名张文潜)入党。民国36年初,吴良杰通知沈文祥、顾宝庭、谢良海、张阿根等4人,在张阿根家开会,互相才知悉彼此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在这期间,吴良杰起先通知沈文祥负责党小组工作,后来又通知张阿根担任党支部书记。
  民国37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地下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王中一,因叛徒出卖而遭拘捕时,被抄去部分地下党员名册,为此先后入狱者达400余人,其中也有天章造纸厂东厂的张阿根和谢良海。两人在厂里做工时被拘捕,被判刑1年(解放后都回厂复工,参加筹建工会,并恢复组织关系)。沈文祥与顾宝庭在厂外闻讯躲避。不久,沈文祥去伪警察局自首,后交保释放回厂复工(解放后未能恢复组织关系)。顾宝庭逃往香港幸免(解放后回厂复工,并恢复组织关系,1950年3月任该厂党支部书记)。同年4月,天章造纸厂东厂地下党组织因遭到敌人破环,中断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2.江南造纸厂
  民国34年9月,原在上海东吴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周湛进江南造纸厂工作。翌年,原在上海三一小学工作时已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李伯强进江南造纸厂工作。周湛与李伯强均属上海地下党科技总支单线领导。民国36年春,李伯强介绍江南造纸厂工作的钱鹭生入党,第二年秋钱自动脱党。
  民国38年2月,江南造纸厂工人仇智道,在沪西区实验民众夜校读书时,由达丰纱厂地下党员杨汉品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仇智道介绍同厂电工间工人丁银甫入党。丁入党后,又介绍同厂加油工许嘉治入党。与此同时,江南造纸厂女工杨文珍在沪西女青年会夜校读书时,由金月娥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杨入党后,即又介绍同厂女工顾宝珍入党。
  民国38年4月,上海临近解放时,中共沪西区地下组织委派杨汉品召集江南造纸厂的仇智道、丁银甫、许嘉治、杨文珍、顾宝珍等5名地下党员,在杨文珍家里开会,通知成立江南造纸厂地下党支部,由仇智道任党支部书记,杨文珍任党支部副书记,丁银甫负责联络工作,许嘉治、顾宝珍负责群众工作;并要求组织群众,保护工厂,迎接解放等。会后,丁银甫利用参加伪护工队的身份作掩护,开展联络,物色对象,帮助散发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安定人心,迎接解放;许嘉治利用参加伪工会的身份作掩护,约同该厂伪工会负责人,与资本家商谈,要求发粮发钱、护厂应变。党支部还根据上级布置,为保护工厂、迎接解放,发展造纸车间工人宋玉村、备料车间工人杨金发参加上海工人协会(地下党外围组织),还组织10多人参加“上海人民保安队”。
  1949年5月24日下午,苏州河以南地区已经解放,而江南造纸厂所在地—苏州河以北地区尚有国民党军队盘踞企图顽抗。该厂地下党支部立即开会组织护厂队和人民保安队,进行戒备。5月25日晚上,驻在该厂的1连敌军向北溃散逃窜。5月26日,该厂所在地随即解放。地下党支部因尚未公开,为便于领导职工开展工作,即由地下党员许嘉治等人,发起成立“江南造纸厂职工联谊社”(以后改组成为该厂工会筹备会)。党支部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张贴安民告示,又组织10多人,佩带“人民保安队”袖章,到厂外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并由地下党员丁银甫和工协会员杨金发,收缴该厂高级职员张孟学的两支木壳枪,送至地下党上级联系人杨汉品处,由杨当即转交达丰纱厂军管人员。
  上海解放后不久,原属中共上海地下党科技总支单线领导的周湛,因调往北京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局工作(后任造纸局长),故组织关系未转至该厂。李伯强的组织关系于1949年5月即转至该厂,同年9月,该厂党支部改选后,由李伯强担任党支部书记。1950年7月,根据中共普陀区委的指示,该厂党组织向厂内职工公开宣布,中共江南造纸厂支部才结束秘密状态。
  3.前卫造纸厂(原益中造纸厂)
  民国33年3月,原在龙华三兴船厂做工的唐新余,经三兴船厂中共地下党员乔关生介绍入党,并任党小组长。民国36年2月,唐进益中造纸厂做工。民国37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地下党工委王中一被捕后抄去的地下党员名单中也有唐新余,故唐在3月26日于家中被捕。唐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但未进一步暴露党的秘密,被判刑1年半(唐于解放后回厂复工)。
  4.中国版纸厂(原中国版纸公司)
  民国35年4月,在中国版纸公司做工的周德生,由中共临青坊中国肥皂工会地下党组织的周德龙介绍入党。该厂无中共地下党组织(周德生解放后任该厂首届工会主席)。
  5.长虹纸浆厂(原天丰造纸厂)
  解放前无中共地下组织,但有厂外中共地下组织发展的戴荣坤、王恒铭、傅秀祥、李星泉、宦文恭等5名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7月公开中共党员身份,成立党支部,并由戴荣坤任党支部书记。
  二、解放后组织沿革
  1.上级党委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造纸系统基层工厂的党组织,都属所在地区的中共区委领导。1955年秋,江南造纸厂等一批公私合营较早的工厂曾一度划归中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委员会领导,1956年春仍又分属各区区委领导。1964年5月,划归中共上海市轻工业局委员会领导,一直至今。
  2.公司党委
  1954年10月国营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成立后,于1956年5月建立造纸公司党组。党组书记由公司经理韦明兼任。1964年2月,建立造纸公司分党组。分党组书记由公司经理郭忠实兼任。
  1964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撤销各区区委工业部,将各基层工厂的党组织划归各工业公司党委领导。于是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蔡根福。下属基层有党委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23个,党员1484人。
  1968年10月,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与上海市木材工业公司合并,成立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1969年1月,建立造纸木材公司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刘屏。1970年9月,召开中共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组建中共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委员会的委员共9人。1971年2月,公司党委正式建立,党委书记刘屏。
  1978年7月,造纸公司与木材公司分开,重新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岳焕魁。下属基层有党委3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23个,党员1916人。1986年12月,行政性的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改为企业性的上海造纸公司,相应组建中共上海造纸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由邱瑞昶继任。
  1990年底,造纸公司党委下属基层有党委5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21个,党员2501人。
  3.基层组织
  1949~1990年,造纸系统先后建立过党的基层组织40个。其中1949~1964年在各区区委领导下建立基层组织的有30个单位,1964~1990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建立基层组织的有10个单位。
  (1)各区区委领导下建立党组织的单位
  江南造纸厂1949年9月,党支部改选,李伯强任支部书记。至1950年7月,根据中共普陀区委指示,公开党的组织。当时有党员9人。1956年4月,党员已发展至79人,遂成立党总支,书记姜新园。1988年10月,成立党委,书记薛锦顺。
  利华造纸厂(原天章造纸厂东厂)1950年3月,该厂在中共浦东区委领导下发展了党员3人,成立党支部,书记由上级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印锦文。同年11月,原中共地下党员顾宝庭回厂恢复组织关系后,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有党员10人。1951年3月,公私合营,定名利华造纸厂,成立党委,书记由中共浦东区委书记王成文兼任,副书记由顾俊德担任。1952年,顾俊德任书记。至1953年,党员已发展达50余人。
  勤丰造纸厂(原海龙造纸厂)1950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后勤部收购,从部队来的9名党员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郭忠实。
  长虹纸浆厂(原天丰造纸厂)1950年7月,由解放前进厂的5名厂外党组织发展的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成立党支部,书记由原中共地下党员戴荣坤担任。
  中国版纸厂(原中国版纸公司)1952年9月,由政府接管,同时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高志民担任。1954年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书记姚振峰。1960年成立党委,党委书记郑世祥。
  新华造纸厂(原大中华造纸厂)1952年下半年,民主改革后,党员已发展达32人,成立党支部,书记刘冠东。1958年4月,党员增至90人,成立党总支,郭传珍任总支书记。1965年1月,已有党员116人,遂成立党委,书记孙久礼。
  大明造纸厂1952年12月,经过民主改革,在中共江宁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6人,成立党支部,王阿三任支部书记。1959年,有党员50人,成立党总支,彭锦荣任总支书记。
  华伦造纸厂(原中国水泥公司造纸厂)1952年12月,有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由陆关清任书记。1954年,公私合营时,由南京中国水泥公司派来3名党员,时有党员10人,正式成立党支部,由公方厂长刘月林兼任支部书记。
  神州造纸厂1952年12月,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8人,成立临时党支部,刘松林任支部书记。1953年6月,党员已增至34人,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周荣生。
  前卫造纸厂(原益中造纸厂)1953年2月,该厂在中共常熟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王来祥任支部书记。1954年2月公私合营,正式成立党支部,徐伟雄任支部书记。
  万利造纸厂1953年10月,在中共普陀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有党员2人,支部书记丁世金,不设支部委员。宏文造纸厂1953年12月,有党员6人,成立党支部。1960年4月,成立党总支。1988年10月,成立党委。
  天章记录纸厂(原天章造纸厂)1953年,成立党支部。1956年,成立党总支。
  长征造纸厂(原合众造纸厂)1954年2月,在中共榆林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顾宪芳任支部书记。
  中和造纸厂(现与勤丰造纸厂合并)1950年5月,中共长宁区轻工联合支部,发展该厂职工何禹九入党,1951年3月,该厂与海龙造纸厂(原华章造纸厂)成立联合党支部,何禹九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3月,该厂与海龙、中国、宝山等4个造纸厂成立联合党支部,何禹九因参加区委工作,由中国造纸厂的吴菊香任代理书记。1954年3月,公私合营工作组进厂后成立党支部,由工作组成员鲁进成任代理书记,不久即由工作组组长谭宝泉任支部书记。1955年7月,中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委员会委派吴巧云任支部专职副书记。1983年1月,该厂与勤丰造纸厂合并成立党支部。
  长江造纸厂(原标准造纸厂)1953年底,与祥泰胶合板厂等10个单位成立中共杨浦区轻化联合支部,该厂刘兴宝任支部书记。1954年3月,单独成立党支部,张庆华任支部书记。1957年,并入中国版纸厂,1965年又分开,单独成立党支部,顾赐福任支部书记。
  朝晖造纸厂(原华孚新造纸厂)1952年10月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1人。至1954年下半年,已有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1955年3月,正式成立党支部,胡秀英任支部副书记。1955年10月公私合营后,于同年12月,重组党支部,由公方厂长徐伟雄兼任支部书记。
  红光造纸厂(原勤工造纸厂)1954年12月,在中共嵩山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有党员6人,由万兴任支部书记。1960年9月,已有党员48人,经中共卢湾区委批准成立党总支,孙久礼任总支书记。
  国丰造纸厂1954年,在中共长宁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伍振昌任党支部书记。1979年8月,与上海造纸研究所合并,1988年又分开,成立党支部,郑国海任支部书记。
  上海复写纸厂1954年,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书记张增德。
  华丽铜版纸厂1955年2月,有党员15人,成立党支部,鲍永昌任党支部书记。1960年4月,成立党总支,卜光中任总支书记。宝山造纸厂1955年10月,有党员11人,成立党支部,沈立三任支部书记。新安造纸厂(原华章—海龙造纸厂)1955年,公私合营时,成立党支部,黄兆瑜任支部书记。
  大沣造纸厂1955年,有党员11人,成立党支部。
  中国造纸厂1955年,公私合营时成立党支部,由吴菊香任支部书记。
  江明造纸厂(原光中造纸厂)1955年,成立党支部,严文勇任支部书记。
  新风铜网造纸厂(原上海造纸原料加工厂)1957年,成立党支部。1959年,成立党总支。松江纸浆厂1958年初,在中共松江城区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1972年成立党总支,由张庆华任总支书记。感光复印纸厂(原马江晒图纸厂)1953年有党员1人,参加所在地区的联合党支部。至1958年有党员3人,成立党支部。利民造纸厂1959年3月,成立党支部。
  (2)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建立党组织的单位
  现代记录纸厂(现已并入天章记录纸厂)1964年5月,党支部划归造纸公司党委领导,黎志存任支部书记。1981年6月,党支部随厂并入天章造纸厂党总支,成立天章记录纸厂党总支。
  造纸公司本部1964年5月,造纸公司本部成立党总支,下属有行政科室支部,政治部支部,供应科支部。1968~1978年,造纸公司与木材公司合并。1979年1月,重新建立造纸公司机关党总支,下属支部有:公司本部支部,供应站支部,彭浦仓库支部,北蔡仓库支部,造纸职大支部,造纸疗养所支部。
  造纸公司彭浦仓库1964年9月,造纸公司彭浦仓库成立党支部,叶长春任支部书记。造纸公司北蔡仓库1964年,造纸公司北蔡仓库成立党支部。上海纸浆厂原为中国水泥公司造纸厂的一个制浆车间,于1965年9月建厂,同时成
  立党支部,杨有伟任支部书记。1978年5月成立党总支,吴丁兴任总支书记。1990年4月,与新安造纸厂合并,成立上海新安纸浆造纸厂党总支,陈锦瑞任总支书记。
  三五纸厂1965年建厂,同年12月成立党支部,蒋永庆任支部书记。
  上海造纸研究所1966年4月成立后,由负责人彭骏森兼任该所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12月,与国丰造纸厂合并,建立党总支,书记孟宪荣。
  造纸公司职工大学1978年9月,成立党支部,书记杨大超。
  造纸公司汽车运输队1979年3月成立党支部。
  造纸机电维修站1980年4月成立党支部。由仇智道任支部书记。
  三、组织建设
  1.发展党员1949年5月~1964年5月,造纸系统各基层工厂在所属地区中共区委的领导下,先后共计发展党员1484人,每年平均100人左右。
  1964~1966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200余人。
  1967~1977年,各厂吸收党员692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江青反革命集团另立标准,突击发展的)。
  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至1990年的12年期间,先后发展党员约800余人。在这时期的发展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比较注意稳步壮大党的队伍。起初每年发展党员仅20余人,1978~1980年共发展党员76人。1981年后才逐年增多。至1984年发展党员达77人。1985年起,每年发展的党员超过100人以上,1985年为103人,1986年为111人,1987年为106人。1988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都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当年发展党员81人。1990年,全年发展党员为65人。在这时期的发展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还都比较明确重点要从生产一线的优秀工人以及知识分子的先进人物中发展党员。经过多年努力,“生产一线党员少”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间题基本得到解决。1985~1987年发展的党员中,一线工人比例为45%,知识分子的比例38%,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63%,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9%。
  2.整党
  1983年,中共中央发布《整党决定》后,造纸系统在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先试点,后推开。新华造纸厂从1984年9月~1985年5月先行试点,然后造纸系统的37个单位从1985年5月~1987年1月逐步推开,分3批完成。基本达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要求。通过整党,造纸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新华造纸厂等各厂的厂部和车间两级班子都加强了团结;造纸行业,1985年完成的生产任务是“六五计划”期间最好的一年,1986年又好于1985年;中国版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在对外协作中拒收赠金,天章记录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在出国考察时节约外汇;朝晖造纸厂、感光复印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敢于整顿劳动纪律,查获厂内盗窃与聚众赌博等活动,长虹纸浆厂、宝山造纸厂等厂的党员归还了多年借用厂内的财物。通过整党,造纸公司本部,新华造纸厂等单位还查清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多起重大事件;并将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突击入党的65人,根据政策,取消党籍者40人,给予登记者25人。通过整党,提高了党的威信,扩大了积极分子队伍,壮大了党的力量。整党期间申请入党者,仅新华造纸厂即有21人。整党期间批准入党者,1985~1987年,每年都有100多人,成为造纸系统吸收党员最多的时期。
  3.业余党校
  1987年9月,造纸公司党委在中国版纸厂进行试点,创办造纸系统第一所基层业余党校。经过实践,根据造纸系统小厂多、场地挤、厂址分散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拘一格、就近组合、注重实效”的建校原则。到1988年上半年,造纸系统相继建立大厂带小厂、联办、独办三种类型的基层党校共计8所。
  1990年3月,建立造纸公司党校,同时制订《上海造纸公司基层党校管理条例》。至此,初步形成造纸系统日常“三会一课”教育、主题教育和基层党校系统教育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1987~1990年,造纸系统9所党校共举办党员轮训班176期,轮训党员7311人次;举办积极分子轮训班33期,参加人员940人次;举办中层党务干部,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培训班42期,共有1413人次参加培训。
  1990年9月,造纸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永祥赴京出席全国先进基层党校交流表彰会议,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奖状和铜牌。
  4.评选先进
  1979年开始,造纸系统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活动。
  1979~1990年,先后评选出局级、公司级的优秀党员共计420人次,表扬党员131人次;局级、公司级先进党支部51个,先进党小组40个,表扬党支部5个,表扬党小组10个。
  1986年开始,开展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评选出局级、公司级优秀党务工作者34人次,促进了党的建设工作。
  1988年,评选工作在市轻工局党委领导下有新的发展,评选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30年以上的积极分子,共计26人次,使广大政工干部受到鼓舞,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干部管理
  1.党政干部
  造纸系统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其选拔、任命、晋级、调动以及奖惩等各项管理工作,1964年前,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分开管理。党务干部,由所在地区中共区委负责管理;行政干部,由上级主管工业局负责管理。1964年后,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统一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分成市管、局管和公司管三个层次负责管理。市管单位为利华造纸厂(党委厂),局管单位为中国版纸厂(党委厂)和8个建立党总支的单位,公司管单位为23个建立党支部的单位。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所属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都由公司负责管理或代为管理(党委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政策和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后,干部工作恢复正常。1978年,造纸系统35个单位的152名厂级党政领导干部,经过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有3人被拘留审查,23人列为“说清楚”对象,11人不能胜任。为此,造纸公司党委重新选拔、任命了162名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其中原职任用者51人,占28%,落实政策起用者34人,占24%,提拔任用者77人,占48%。
  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市轻工业局党委领导下,造纸公司党委在造纸系统中开展民主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活动,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考察后,调整充实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共计76人次。由此,厂级干部中的青年干部从11人增至36人,技术干部从27人增至34人。对不能胜任现职的24人进行了妥善安排。
  1984年,在开展企业整顿的同时,结合进行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的全面整顿工作。经过整顿,造纸系统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由187人减为178人;原厂级干部中有91人退居二线,占50%,选拔新进领导班子的有85人,占47%;厂级干部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98人,占55%。平均年龄从48.6岁降为43.2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者从83人增为129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从38人增为49人。造纸公司机关中层干部,也有9人退居二线,占30%,12人晋升科级,占36%,平均年龄从53岁降为42岁,有技术职称者从8人增为11人。
  1985年,根据市轻工业局党委关于建设第三梯队的要求,造纸系统积极完成了公司级苗子14人以及三个党委厂厂级苗子16人的自传、测评、考核等3套材料的及时上报。并且完成了对基层单位上报的厂级苗子189人,进行调查研究,核定为178人。
  1986年,造纸系统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改革,在传统的定性考核法中增加新型的定量考核法,在造纸系统的3000多名干部中普遍试行,并运用电脑处理考核数据,为选拔干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得到市委组织部的肯定。并接受市委组织部赋予的课题研究任务,于1988年写出2篇较有价值的《人员功能测评》和《领导班子整体效能评价》的论文。通过专家评审,参加市委组织部召开的科研成果交流会,并在有关刊物上登载。
  1988年,造纸系统实行管理干部的逐级聘任制。从公司经理聘任副经理、公司中层干部和基层企业厂长开始,所属工厂也都从上到下进行逐级聘任,实现了任命制向聘任制的转变,促进各级干部提高责任感和增加危机感,更好地守职尽责。
  1988年,造纸系统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同年4月和11月,先后分别对大沣造纸厂与长虹纸浆厂的厂长,在造纸行业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聘。
  1989年和1990年,运用“企业领导干部标准考核法”先后两次进行年度考核,同时进行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工作。还完成了市工业党委要求各工业局选择一个公司进行“企业领导班子状况分析”的任务。
  1990年6月,承担研制“组织人事管理子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同年10月,市科委组织专家进行审定。这是市科委攻关项目“人事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子系统。可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得到基本实现,只要输入干部履历表上所有信息,经过电脑传递,就能自动生成干部个人履历、学习简历、出国政审、离退休审批、干部任免呈报表等单项材料,提高工效,增强保密,是市委办公厅选择7个选点中最成功的。
  造纸系统干部(人事)工作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至1990年,主要完成了三集关于干部工作的论文,编写了《情景模拟100例》和《上海造纸公司干部管理标准化规定》两本书,为造纸系统干部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2.技术干部
  造纸系统的技术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人被下放劳动,不少人用非所学。为此,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根据政策,组织力量进行普查,当年即为554名专业技术人员恢复了职称。至1979年,提任副总工程师7人,晋升工程师54人,技术员109人,并对72名用非所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对口调整。至1980年,又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套改工作。
  1988年,造纸系统开展首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到1990年底,造纸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计2453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84人(含高级工程师77人),中级职称者522人(含工程师362人),初级职称者1691人(含助理工程师466人,技术员964人)。虽评职称但未聘任者156人(含工程技术人员100人)。
  3.离休干部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82)13号文件规定,造纸系统开始对符合条件的老干部办理离休手续,到1990年,共计113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者28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者85人,享受局级待遇者4人,享受处级待遇者73人,一般干部待遇者36人。
  1985年,造纸公司建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由公司党委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干部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13人组成,对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造纸公司党委还配备3名专职干部。根据“政治待遇基本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加强对老干部的服务工作。造纸系统先后建立离休党支部6个,每月坚持活动1次;到1990年底,造纸系统离休干部的住房问题,除个别尚未达标外,基本都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宣传教育
  1.抗美援朝
  上海解放初期,党对私营企业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各厂工会进行的。195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言后,当时领导上海造纸系统各厂工会的上海化学工会,立即发动各厂职工响应号召,增加生产,支援前线。
  1951年7月,上海化学工会又联合上海市造纸同业公会,召集造纸系统各厂的劳方和资方代表,举行劳资代表会议,商讨以增产节约来捐献飞机大炮的具体方案以及实现措施。会后,各厂工会发动职工迅速行动和积极落实,并团结各厂资方改善经营和管理,经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各厂都创造出历史上最高产量,按照商定方案,进行提成捐献,其总金额相当于11架战斗机,同时还捐献10万余元,转请上海市民政局统一办理优抚烈军属。
  2.民主改革
  1952年,造纸系统各基层工厂,在所在地区中共区委领导下,开展职工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民主改革”运动。广大职工回忆对比解放前后的亲身经历,诉旧社会所受之苦,思新社会所得之甜,提高了阶级觉悟,确立起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思想,纷纷起来检举揭发社会上、本单位的反革命分子和坏人坏事,涌现出一批经过锻炼和考验,并坚决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光荣地被发展入党。
  经过民主改革,提高阶级觉悟,发展共产党员,为各基层工厂建立党的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华造纸厂在中共北郊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32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大明造纸厂,在中共江宁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6名,也建立了党支部。神州造纸厂,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8名,建立了临时党支部。造纸系统的大部分单位都在民主改革后建立了党组织。
  3.对私改造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布后,造纸系统广大职工经过各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也是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因而积极参加“一化三改造”的各项活动。
  1953年和1954年,起先是江南造纸厂,然后是造纸系统所有工厂,都在各区区委领导下,普遍通过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由广大职工根据党对私营企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进行监督贯彻。
  1955年和1956年,造纸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积极推荐和输送优秀职工,参加全市的公私合营工作,有的在造纸行业,有的到别的系统,担任公方代表或其他职务。1954年1月~1955年10月,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4.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布后,经过党组织宣传教育,广大职工认识到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1958年,造纸职工意气奋发,日以继夜忘我劳动,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极大热情投入“大跃进”。但出现高指标,浮夸风,片面追求产量、产值,造成纸张水份奇高,质量低劣,产品积压,原料浪费,还造成机器设备超负荷和带病运转等后果。
  1959年,造纸原料供应紧张,广大职工千方百计,找米下锅,四出寻觅一切可以用来造纸的植物纤维。与原料不足的困难作顽强的斗争。
  1961年,粮棉供应紧张,国家发生困难,造纸系统有209名职工回乡支农,其他职工也在共产党员带头的影响下,节衣缩食,上交计划供应的布票、粮票、油票和肉票,还捐献棉衣、棉被支援灾区人民,以减轻国家负担。
  5.社教运动
  1964年,造纸公司党委成立不久,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造纸系统的部分工厂中开始进行。
  是年7月,由市轻工业局局长陈克奇带领30人组成的工作队,进驻被确定为轻工系统“四清”运动重点单位的大明造纸厂。同年8月,由市计委副秘书长方祖荫带领20人组成的工作队,由造纸公司党委书记蔡根福带领31人组成的工作队,先后分别进驻被确定为“四清”运动试点单位的中国版纸厂和利华造纸厂。
  196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有关指示,“面上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建设,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因此造纸系统除上述三厂外,所有工厂分三批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中止,党对职工的宣传教育,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另搞一套所代替。
  6.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
  1978年,造纸党委重建后,结合“二清查”(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运动,联系“要不要搞好生产”等10个要不要的大讨论,先后召开8次揭批大会,有近万人参加。随着各厂、车间、乃至班组,也都联系实际,纷纷召开大小揭批会议。如受帮派体系毒害很深的上海纸浆厂,通过“要不要党的领导”的讨论,重点揭批了该厂在上海地区影响极坏的造反头头、帮派体系的罪行,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较大的江南造纸厂,通过“要不要规章制度”的讨论,重点揭批了该厂搞无政府主义的几个坏典型,推动了“工业学大庆”活动的深入开展。造纸系统通过上述活动和大量工作,全面完成当年各项生产指标,尤其是产量、质量和利润,都创造了十年动乱以来未曾有过的最佳水平。
  7.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历次中央全会的精神,各厂党组织都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使职工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并落实到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去。
  1984年,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有新华造纸厂、宏文造纸厂和华伦造纸厂。1985年,被市命名为文明单位的有中国版纸厂,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增加松江纸浆厂和江明造纸厂。1986年,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又增加华丽铜版纸厂和造纸机械配件厂。
  上述活动,推动了职工的普法教育。参加轮训者共15444人。轮训后,职工懂法用法,新华造纸厂职工运用合同法,挽回了基建不达标的损失。轮训后职工知法守法,1987年职工犯罪率低于市、局下达的指标。
  六、纪检工作
  1.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
  1964年前,造纸系统基层党组织的监察工作,都归所在地区的区委领导。1964年后,在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的同时,相应建立了公司党委监察委员会,配备专职副书记和专职干部各1人。基层党组织中有2个党委厂也建立监察委员会(利华造纸厂和中国版纸厂),其他各厂党组织也都设立兼职的监察委员。主要任务是开展党纪教育,查处违纪案件。正当对于“面上社教”和“四清试点”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查上报,准备处理时,“文化大革命”开始,造纸公司党委、监委被迫停止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相继恢复建立。1979年8月,重新建立造纸公司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备专职副书记1人,专职干部3人,基层党委厂也都相应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他各厂也配齐了专职或兼职的纪检委员或纪检干部。
  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造纸公司党委先后举办8期党员干部轮训班,参加者有21级以上党员干部554人(占总数92.5%);举办11期党员轮训班,参加者有党员1355人(占总数95%)。通过轮训,较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遵守《准则》的自觉性。据造纸公司党委迫踪调查分析,党员干部在轮训后,有认识,有表现,明显进步的约有五分之一,略有进步的约有五分之四;广大党员中,原来认识和表现较差的,经轮训后,有显著提高的约占五分之一,略有提高的约占五分之四。
  通过上述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为造纸系统开展党的纪检工作,端正党风和严肃党纪,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文化大革命”错案和历史老案的复查工作
  造纸系统在“文化大革命”中共有各种案件1135起。根据政策,先后于1978年、1980年、和1982年三次组织力量,反复仔细地进行复查,总共累计:撤销敌性案件76起(原88起),撤销刑事案件15起(原61起),恢复党籍44人(原开除52人),撤销党纪处理61人(原72人),撤销政纪处理159件(原215件),撤销或修改各种结论614件(原620件)。善始善终地完成了“文化大革命”错案的复查工作。
  造纸系统共有错划右派35人,到1980年3月,全部予以改正,并切实做好善后工作。有的安排担任厂级领导,有的恢复原来业务工作,有的年老体弱给予办理退休,有的生活困难进行经济补助。较好地完成了历史老案的复查工作。
  3.对“文化大革命”中“三种人”的核查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82)55号文和整党决定的精神以及市委、局党委的部署,造纸公司党委于1984年7月建立核查“文化大革命”中“三种人”工作的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形成全系统有100多人参加这项工作的队伍,与整党工作同步进行。到1986年底基本结束。按照既不要遗漏,也不要扩大化的方针,基本查清造纸系统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有后果、有损失、有反响的事与人。
  经过核查,定性为犯有严重错误者13人(其中党员11人,处理结果是取消党籍2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6人,党内免予处分2人);定性为一般错误,记录在案者2人;定性为记录下来的工人者8人(其中定性为打砸抢错误者3人)。
  核查工作还结合整党,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入党的692名党员中,清查出属于江青反革命集团另立标准、突击入党的对象65人,根据政策,其中取消党籍者40人,给予党员登记者25人。
  4.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工作
  1982年4月~1983年7月,经过内查外调,造纸系统内属于百元以上经济问题者175人,共计金额218565元,属于各类经济犯罪者48人,共计金额97503元,其中有党员9人,开除党籍者1人,留党察看者1人,党内严重警告者1人。通过查处,打击了经济犯罪的气焰,整顿了党风,教育了群众,促进了造纸系统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
  5.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工作
  1983年12月~1986年7月,经过3次比较集中的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战役,造纸系统内共收捕刑事犯罪分子96人,其中有党员1人。
  七.统战工作
  1量才录用
  1954年1月~1955年10月,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合营时,共有私方实职人员为103人,按照量才录用的原则,进行了妥善安排。其中任正副厂长者44人,任正副科长者34人,任工程师者2人,任一般干部者20人,因病未作安排者3人。
  江南造纸厂私方戴焕堂(上海造纸同业公会委员),于1954年2月,该厂在造纸行业中被政府首批首家批准公私合营时,任命为正职厂长。
  中和造纸厂(现勤丰造纸厂)私方朱鸿仪(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上海造纸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于1956年12月15日,由国家轻工业部任命为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经理(名列已任经理韦明之后)。
  1963年,原工商业者中,有1人为市政协委员,1人为市政协代表,1人为区人民代表,并任区工商联副主任。
  2.落实政策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战政策遭到严重破坏,统战对象备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屡次颁布的政策,进行拨乱反正。
  据1986年底统计,造纸系统共有统战对象725人。其中:民主党派27人(民主建国会15人,九三学社9人,农工民主党3人),原工商业者51人,起义投诚人员10人,台湾同胞10人,去台人员亲属129人,归国华侨21人,归侨眷属81人,港胞、澳胞眷属101人,海外侨胞眷属65人,少数民族93人,非党高级知识分子134人,经过落实政策,在政治上,涉及“文化大革命”案件的7人和历史老案的11人,得到了平反;在725名统战对象的人事档案中,清除“文化大革命”材料共3571份;在原来按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对待的301人中,区别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的有52人,参加过合作社的社员改为劳动者的有42人,两者合计104人。在经济上,被查抄财物的70人和查抄文物图书的23人,得到了归还;被没收私房的11人和迁出公房的1人,得到了归还,还有83人搬进了新分配的住房,共计2703平方米;有被扣发工资的52人,得到了归还。还有199人,由于“文化大革命”错案造成工资偏低者,补增1~2级工资,每月增资金额合计数为2705元。
  3.发挥作用
  造纸公司党委为了发挥统战对象的积极作用,配备统战工作的专职干部,开展大量组织工作和联谊活动。1987年,建立少数民族联络小组。1988年,建立归侨联络小组。1989年建立海外联谊小组。
  造纸公司统战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统战对象和上述小组,开展访问、座谈、参观、学习等各项为大家所喜爱的活动,还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又曾多次组织他
  们赴苏州、宁波、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地进行游览和休养。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较好地调动了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他们中间,不断涌现出公司级和局级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据1985年统计,评上先进者31人。在上海造纸研究所任工程师的印尼归侨廖世勋,1981~1985年,连续3次都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有14人参加中国共产党,还有18人参加民主党派。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也激发了统战对象的爱国热情。他们积极参与“三通”(通商、通邮、通航)、“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活动,为振兴中华、发展造纸业、统一祖国作出了努力。1979~1986年,通信者有311人,通汇者有127人,探亲者有94人。
  前卫造纸厂副厂长、原工商业者詹明珠和她的兄长詹守成2人,先后将发还的定息上交国库91万余元,投资爱国建设会80万元,支援前卫造纸厂建造职工宿舍15万元,还捐献给上海市轻工业专科学校添置教学设备3万余元。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的致函赞扬和鼓励,并在1982年10月5日刊印的《上海轻工简报》第127期上,给予肯定并专题上报市有关部门。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