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党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33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党群
分类号: D261.3
页数: 31
页码: 251-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造纸中党群的情况,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工会,共青团以及社会团体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上海造纸 党群 中国共产党

内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一、解放前地下党组织
  上海解放前,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在上海造纸行业的两个工厂中建立过党的支部,3个工厂中发展过地下党员。
  1.利华造纸厂(原天章造纸厂东厂)
  民国33年(1944年)5月,原在浦东马勒船厂做工的沈文祥,经马勒船厂地下党支部书记曹根宝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沈文祥介绍在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的顾宝庭入党,同年8月,顾介绍同厂做工的谢良海入党。民国34年,美国飞机轰炸马勒船厂后,沈文祥与马勒船厂地下党组织失去联系。同年,日军投降后,沈文祥进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至民国35年初,中共上海地下党工业系统工作委员会的杨秉儒到该厂与沈恢复联系。不久,杨调动工作,由吴良杰负责联系,当年2月,吴进天章造纸厂东厂做工2个月期间,单线发展该厂工人张阿根(又名张文潜)入党。民国36年初,吴良杰通知沈文祥、顾宝庭、谢良海、张阿根等4人,在张阿根家开会,互相才知悉彼此均为中共地下党员。在这期间,吴良杰起先通知沈文祥负责党小组工作,后来又通知张阿根担任党支部书记。
  民国37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地下党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王中一,因叛徒出卖而遭拘捕时,被抄去部分地下党员名册,为此先后入狱者达400余人,其中也有天章造纸厂东厂的张阿根和谢良海。两人在厂里做工时被拘捕,被判刑1年(解放后都回厂复工,参加筹建工会,并恢复组织关系)。沈文祥与顾宝庭在厂外闻讯躲避。不久,沈文祥去伪警察局自首,后交保释放回厂复工(解放后未能恢复组织关系)。顾宝庭逃往香港幸免(解放后回厂复工,并恢复组织关系,1950年3月任该厂党支部书记)。同年4月,天章造纸厂东厂地下党组织因遭到敌人破环,中断了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
  2.江南造纸厂
  民国34年9月,原在上海东吴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周湛进江南造纸厂工作。翌年,原在上海三一小学工作时已参加中共地下组织的李伯强进江南造纸厂工作。周湛与李伯强均属上海地下党科技总支单线领导。民国36年春,李伯强介绍江南造纸厂工作的钱鹭生入党,第二年秋钱自动脱党。
  民国38年2月,江南造纸厂工人仇智道,在沪西区实验民众夜校读书时,由达丰纱厂地下党员杨汉品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仇智道介绍同厂电工间工人丁银甫入党。丁入党后,又介绍同厂加油工许嘉治入党。与此同时,江南造纸厂女工杨文珍在沪西女青年会夜校读书时,由金月娥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杨入党后,即又介绍同厂女工顾宝珍入党。
  民国38年4月,上海临近解放时,中共沪西区地下组织委派杨汉品召集江南造纸厂的仇智道、丁银甫、许嘉治、杨文珍、顾宝珍等5名地下党员,在杨文珍家里开会,通知成立江南造纸厂地下党支部,由仇智道任党支部书记,杨文珍任党支部副书记,丁银甫负责联络工作,许嘉治、顾宝珍负责群众工作;并要求组织群众,保护工厂,迎接解放等。会后,丁银甫利用参加伪护工队的身份作掩护,开展联络,物色对象,帮助散发传单,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安定人心,迎接解放;许嘉治利用参加伪工会的身份作掩护,约同该厂伪工会负责人,与资本家商谈,要求发粮发钱、护厂应变。党支部还根据上级布置,为保护工厂、迎接解放,发展造纸车间工人宋玉村、备料车间工人杨金发参加上海工人协会(地下党外围组织),还组织10多人参加“上海人民保安队”。
  1949年5月24日下午,苏州河以南地区已经解放,而江南造纸厂所在地—苏州河以北地区尚有国民党军队盘踞企图顽抗。该厂地下党支部立即开会组织护厂队和人民保安队,进行戒备。5月25日晚上,驻在该厂的1连敌军向北溃散逃窜。5月26日,该厂所在地随即解放。地下党支部因尚未公开,为便于领导职工开展工作,即由地下党员许嘉治等人,发起成立“江南造纸厂职工联谊社”(以后改组成为该厂工会筹备会)。党支部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张贴安民告示,又组织10多人,佩带“人民保安队”袖章,到厂外协助维护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并由地下党员丁银甫和工协会员杨金发,收缴该厂高级职员张孟学的两支木壳枪,送至地下党上级联系人杨汉品处,由杨当即转交达丰纱厂军管人员。
  上海解放后不久,原属中共上海地下党科技总支单线领导的周湛,因调往北京国家轻工业部造纸局工作(后任造纸局长),故组织关系未转至该厂。李伯强的组织关系于1949年5月即转至该厂,同年9月,该厂党支部改选后,由李伯强担任党支部书记。1950年7月,根据中共普陀区委的指示,该厂党组织向厂内职工公开宣布,中共江南造纸厂支部才结束秘密状态。
  3.前卫造纸厂(原益中造纸厂)
  民国33年3月,原在龙华三兴船厂做工的唐新余,经三兴船厂中共地下党员乔关生介绍入党,并任党小组长。民国36年2月,唐进益中造纸厂做工。民国37年3月21日,中共上海地下党工委王中一被捕后抄去的地下党员名单中也有唐新余,故唐在3月26日于家中被捕。唐承认自己是中共党员,但未进一步暴露党的秘密,被判刑1年半(唐于解放后回厂复工)。
  4.中国版纸厂(原中国版纸公司)
  民国35年4月,在中国版纸公司做工的周德生,由中共临青坊中国肥皂工会地下党组织的周德龙介绍入党。该厂无中共地下党组织(周德生解放后任该厂首届工会主席)。
  5.长虹纸浆厂(原天丰造纸厂)
  解放前无中共地下组织,但有厂外中共地下组织发展的戴荣坤、王恒铭、傅秀祥、李星泉、宦文恭等5名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7月公开中共党员身份,成立党支部,并由戴荣坤任党支部书记。
  二、解放后组织沿革
  1.上级党委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造纸系统基层工厂的党组织,都属所在地区的中共区委领导。1955年秋,江南造纸厂等一批公私合营较早的工厂曾一度划归中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委员会领导,1956年春仍又分属各区区委领导。1964年5月,划归中共上海市轻工业局委员会领导,一直至今。
  2.公司党委
  1954年10月国营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成立后,于1956年5月建立造纸公司党组。党组书记由公司经理韦明兼任。1964年2月,建立造纸公司分党组。分党组书记由公司经理郭忠实兼任。
  1964年5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撤销各区区委工业部,将各基层工厂的党组织划归各工业公司党委领导。于是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蔡根福。下属基层有党委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23个,党员1484人。
  1968年10月,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与上海市木材工业公司合并,成立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1969年1月,建立造纸木材公司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刘屏。1970年9月,召开中共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组建中共上海市造纸木材工业公司委员会的委员共9人。1971年2月,公司党委正式建立,党委书记刘屏。
  1978年7月,造纸公司与木材公司分开,重新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岳焕魁。下属基层有党委3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23个,党员1916人。1986年12月,行政性的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改为企业性的上海造纸公司,相应组建中共上海造纸公司委员会,党委书记由邱瑞昶继任。
  1990年底,造纸公司党委下属基层有党委5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21个,党员2501人。
  3.基层组织
  1949~1990年,造纸系统先后建立过党的基层组织40个。其中1949~1964年在各区区委领导下建立基层组织的有30个单位,1964~1990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建立基层组织的有10个单位。
  (1)各区区委领导下建立党组织的单位
  江南造纸厂1949年9月,党支部改选,李伯强任支部书记。至1950年7月,根据中共普陀区委指示,公开党的组织。当时有党员9人。1956年4月,党员已发展至79人,遂成立党总支,书记姜新园。1988年10月,成立党委,书记薛锦顺。
  利华造纸厂(原天章造纸厂东厂)1950年3月,该厂在中共浦东区委领导下发展了党员3人,成立党支部,书记由上级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印锦文。同年11月,原中共地下党员顾宝庭回厂恢复组织关系后,任党支部书记。当时有党员10人。1951年3月,公私合营,定名利华造纸厂,成立党委,书记由中共浦东区委书记王成文兼任,副书记由顾俊德担任。1952年,顾俊德任书记。至1953年,党员已发展达50余人。
  勤丰造纸厂(原海龙造纸厂)1950年4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后勤部收购,从部队来的9名党员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郭忠实。
  长虹纸浆厂(原天丰造纸厂)1950年7月,由解放前进厂的5名厂外党组织发展的中共地下党员,公开身份,成立党支部,书记由原中共地下党员戴荣坤担任。
  中国版纸厂(原中国版纸公司)1952年9月,由政府接管,同时成立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高志民担任。1954年成立党总支,党总支书记姚振峰。1960年成立党委,党委书记郑世祥。
  新华造纸厂(原大中华造纸厂)1952年下半年,民主改革后,党员已发展达32人,成立党支部,书记刘冠东。1958年4月,党员增至90人,成立党总支,郭传珍任总支书记。1965年1月,已有党员116人,遂成立党委,书记孙久礼。
  大明造纸厂1952年12月,经过民主改革,在中共江宁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6人,成立党支部,王阿三任支部书记。1959年,有党员50人,成立党总支,彭锦荣任总支书记。
  华伦造纸厂(原中国水泥公司造纸厂)1952年12月,有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由陆关清任书记。1954年,公私合营时,由南京中国水泥公司派来3名党员,时有党员10人,正式成立党支部,由公方厂长刘月林兼任支部书记。
  神州造纸厂1952年12月,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8人,成立临时党支部,刘松林任支部书记。1953年6月,党员已增至34人,正式成立党支部,书记周荣生。
  前卫造纸厂(原益中造纸厂)1953年2月,该厂在中共常熟区委领导下发展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王来祥任支部书记。1954年2月公私合营,正式成立党支部,徐伟雄任支部书记。
  万利造纸厂1953年10月,在中共普陀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有党员2人,支部书记丁世金,不设支部委员。宏文造纸厂1953年12月,有党员6人,成立党支部。1960年4月,成立党总支。1988年10月,成立党委。
  天章记录纸厂(原天章造纸厂)1953年,成立党支部。1956年,成立党总支。
  长征造纸厂(原合众造纸厂)1954年2月,在中共榆林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顾宪芳任支部书记。
  中和造纸厂(现与勤丰造纸厂合并)1950年5月,中共长宁区轻工联合支部,发展该厂职工何禹九入党,1951年3月,该厂与海龙造纸厂(原华章造纸厂)成立联合党支部,何禹九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3月,该厂与海龙、中国、宝山等4个造纸厂成立联合党支部,何禹九因参加区委工作,由中国造纸厂的吴菊香任代理书记。1954年3月,公私合营工作组进厂后成立党支部,由工作组成员鲁进成任代理书记,不久即由工作组组长谭宝泉任支部书记。1955年7月,中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委员会委派吴巧云任支部专职副书记。1983年1月,该厂与勤丰造纸厂合并成立党支部。
  长江造纸厂(原标准造纸厂)1953年底,与祥泰胶合板厂等10个单位成立中共杨浦区轻化联合支部,该厂刘兴宝任支部书记。1954年3月,单独成立党支部,张庆华任支部书记。1957年,并入中国版纸厂,1965年又分开,单独成立党支部,顾赐福任支部书记。
  朝晖造纸厂(原华孚新造纸厂)1952年10月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1人。至1954年下半年,已有党员3人,成立临时党支部。1955年3月,正式成立党支部,胡秀英任支部副书记。1955年10月公私合营后,于同年12月,重组党支部,由公方厂长徐伟雄兼任支部书记。
  红光造纸厂(原勤工造纸厂)1954年12月,在中共嵩山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有党员6人,由万兴任支部书记。1960年9月,已有党员48人,经中共卢湾区委批准成立党总支,孙久礼任总支书记。
  国丰造纸厂1954年,在中共长宁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伍振昌任党支部书记。1979年8月,与上海造纸研究所合并,1988年又分开,成立党支部,郑国海任支部书记。
  上海复写纸厂1954年,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书记张增德。
  华丽铜版纸厂1955年2月,有党员15人,成立党支部,鲍永昌任党支部书记。1960年4月,成立党总支,卜光中任总支书记。宝山造纸厂1955年10月,有党员11人,成立党支部,沈立三任支部书记。新安造纸厂(原华章—海龙造纸厂)1955年,公私合营时,成立党支部,黄兆瑜任支部书记。
  大沣造纸厂1955年,有党员11人,成立党支部。
  中国造纸厂1955年,公私合营时成立党支部,由吴菊香任支部书记。
  江明造纸厂(原光中造纸厂)1955年,成立党支部,严文勇任支部书记。
  新风铜网造纸厂(原上海造纸原料加工厂)1957年,成立党支部。1959年,成立党总支。松江纸浆厂1958年初,在中共松江城区区委领导下成立党支部。1972年成立党总支,由张庆华任总支书记。感光复印纸厂(原马江晒图纸厂)1953年有党员1人,参加所在地区的联合党支部。至1958年有党员3人,成立党支部。利民造纸厂1959年3月,成立党支部。
  (2)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建立党组织的单位
  现代记录纸厂(现已并入天章记录纸厂)1964年5月,党支部划归造纸公司党委领导,黎志存任支部书记。1981年6月,党支部随厂并入天章造纸厂党总支,成立天章记录纸厂党总支。
  造纸公司本部1964年5月,造纸公司本部成立党总支,下属有行政科室支部,政治部支部,供应科支部。1968~1978年,造纸公司与木材公司合并。1979年1月,重新建立造纸公司机关党总支,下属支部有:公司本部支部,供应站支部,彭浦仓库支部,北蔡仓库支部,造纸职大支部,造纸疗养所支部。
  造纸公司彭浦仓库1964年9月,造纸公司彭浦仓库成立党支部,叶长春任支部书记。造纸公司北蔡仓库1964年,造纸公司北蔡仓库成立党支部。上海纸浆厂原为中国水泥公司造纸厂的一个制浆车间,于1965年9月建厂,同时成
  立党支部,杨有伟任支部书记。1978年5月成立党总支,吴丁兴任总支书记。1990年4月,与新安造纸厂合并,成立上海新安纸浆造纸厂党总支,陈锦瑞任总支书记。
  三五纸厂1965年建厂,同年12月成立党支部,蒋永庆任支部书记。
  上海造纸研究所1966年4月成立后,由负责人彭骏森兼任该所党支部副书记。1979年12月,与国丰造纸厂合并,建立党总支,书记孟宪荣。
  造纸公司职工大学1978年9月,成立党支部,书记杨大超。
  造纸公司汽车运输队1979年3月成立党支部。
  造纸机电维修站1980年4月成立党支部。由仇智道任支部书记。
  三、组织建设
  1.发展党员1949年5月~1964年5月,造纸系统各基层工厂在所属地区中共区委的领导下,先后共计发展党员1484人,每年平均100人左右。
  1964~1966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200余人。
  1967~1977年,各厂吸收党员692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江青反革命集团另立标准,突击发展的)。
  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至1990年的12年期间,先后发展党员约800余人。在这时期的发展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比较注意稳步壮大党的队伍。起初每年发展党员仅20余人,1978~1980年共发展党员76人。1981年后才逐年增多。至1984年发展党员达77人。1985年起,每年发展的党员超过100人以上,1985年为103人,1986年为111人,1987年为106人。1988年,在造纸公司党委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都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当年发展党员81人。1990年,全年发展党员为65人。在这时期的发展工作中,各基层党组织还都比较明确重点要从生产一线的优秀工人以及知识分子的先进人物中发展党员。经过多年努力,“生产一线党员少”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知识分子入党难”的间题基本得到解决。1985~1987年发展的党员中,一线工人比例为45%,知识分子的比例38%,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63%,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19%。
  2.整党
  1983年,中共中央发布《整党决定》后,造纸系统在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先试点,后推开。新华造纸厂从1984年9月~1985年5月先行试点,然后造纸系统的37个单位从1985年5月~1987年1月逐步推开,分3批完成。基本达到了“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的要求。通过整党,造纸公司党政领导班子,新华造纸厂等各厂的厂部和车间两级班子都加强了团结;造纸行业,1985年完成的生产任务是“六五计划”期间最好的一年,1986年又好于1985年;中国版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在对外协作中拒收赠金,天章记录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在出国考察时节约外汇;朝晖造纸厂、感光复印纸厂等厂的领导干部敢于整顿劳动纪律,查获厂内盗窃与聚众赌博等活动,长虹纸浆厂、宝山造纸厂等厂的党员归还了多年借用厂内的财物。通过整党,造纸公司本部,新华造纸厂等单位还查清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多起重大事件;并将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突击入党的65人,根据政策,取消党籍者40人,给予登记者25人。通过整党,提高了党的威信,扩大了积极分子队伍,壮大了党的力量。整党期间申请入党者,仅新华造纸厂即有21人。整党期间批准入党者,1985~1987年,每年都有100多人,成为造纸系统吸收党员最多的时期。
  3.业余党校
  1987年9月,造纸公司党委在中国版纸厂进行试点,创办造纸系统第一所基层业余党校。经过实践,根据造纸系统小厂多、场地挤、厂址分散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拘一格、就近组合、注重实效”的建校原则。到1988年上半年,造纸系统相继建立大厂带小厂、联办、独办三种类型的基层党校共计8所。
  1990年3月,建立造纸公司党校,同时制订《上海造纸公司基层党校管理条例》。至此,初步形成造纸系统日常“三会一课”教育、主题教育和基层党校系统教育三位一体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1987~1990年,造纸系统9所党校共举办党员轮训班176期,轮训党员7311人次;举办积极分子轮训班33期,参加人员940人次;举办中层党务干部,支部委员,党小组长培训班42期,共有1413人次参加培训。
  1990年9月,造纸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永祥赴京出席全国先进基层党校交流表彰会议,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奖状和铜牌。
  4.评选先进
  1979年开始,造纸系统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的活动。
  1979~1990年,先后评选出局级、公司级的优秀党员共计420人次,表扬党员131人次;局级、公司级先进党支部51个,先进党小组40个,表扬党支部5个,表扬党小组10个。
  1986年开始,开展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评选出局级、公司级优秀党务工作者34人次,促进了党的建设工作。
  1988年,评选工作在市轻工局党委领导下有新的发展,评选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30年以上的积极分子,共计26人次,使广大政工干部受到鼓舞,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干部管理
  1.党政干部
  造纸系统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其选拔、任命、晋级、调动以及奖惩等各项管理工作,1964年前,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分开管理。党务干部,由所在地区中共区委负责管理;行政干部,由上级主管工业局负责管理。1964年后,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统一管理。根据企业规模分成市管、局管和公司管三个层次负责管理。市管单位为利华造纸厂(党委厂),局管单位为中国版纸厂(党委厂)和8个建立党总支的单位,公司管单位为23个建立党支部的单位。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所属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都由公司负责管理或代为管理(党委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干部政策和管理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后,干部工作恢复正常。1978年,造纸系统35个单位的152名厂级党政领导干部,经过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有3人被拘留审查,23人列为“说清楚”对象,11人不能胜任。为此,造纸公司党委重新选拔、任命了162名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其中原职任用者51人,占28%,落实政策起用者34人,占24%,提拔任用者77人,占48%。
  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在市轻工业局党委领导下,造纸公司党委在造纸系统中开展民主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活动,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考察后,调整充实基层单位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共计76人次。由此,厂级干部中的青年干部从11人增至36人,技术干部从27人增至34人。对不能胜任现职的24人进行了妥善安排。
  1984年,在开展企业整顿的同时,结合进行企业党政领导班子的全面整顿工作。经过整顿,造纸系统的厂级党政领导干部,由187人减为178人;原厂级干部中有91人退居二线,占50%,选拔新进领导班子的有85人,占47%;厂级干部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98人,占55%。平均年龄从48.6岁降为43.2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者从83人增为129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者,从38人增为49人。造纸公司机关中层干部,也有9人退居二线,占30%,12人晋升科级,占36%,平均年龄从53岁降为42岁,有技术职称者从8人增为11人。
  1985年,根据市轻工业局党委关于建设第三梯队的要求,造纸系统积极完成了公司级苗子14人以及三个党委厂厂级苗子16人的自传、测评、考核等3套材料的及时上报。并且完成了对基层单位上报的厂级苗子189人,进行调查研究,核定为178人。
  1986年,造纸系统对干部考核工作进行改革,在传统的定性考核法中增加新型的定量考核法,在造纸系统的3000多名干部中普遍试行,并运用电脑处理考核数据,为选拔干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得到市委组织部的肯定。并接受市委组织部赋予的课题研究任务,于1988年写出2篇较有价值的《人员功能测评》和《领导班子整体效能评价》的论文。通过专家评审,参加市委组织部召开的科研成果交流会,并在有关刊物上登载。
  1988年,造纸系统实行管理干部的逐级聘任制。从公司经理聘任副经理、公司中层干部和基层企业厂长开始,所属工厂也都从上到下进行逐级聘任,实现了任命制向聘任制的转变,促进各级干部提高责任感和增加危机感,更好地守职尽责。
  1988年,造纸系统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干部工作。同年4月和11月,先后分别对大沣造纸厂与长虹纸浆厂的厂长,在造纸行业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聘。
  1989年和1990年,运用“企业领导干部标准考核法”先后两次进行年度考核,同时进行思想政治状况的考察工作。还完成了市工业党委要求各工业局选择一个公司进行“企业领导班子状况分析”的任务。
  1990年6月,承担研制“组织人事管理子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同年10月,市科委组织专家进行审定。这是市科委攻关项目“人事工作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主要子系统。可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得到基本实现,只要输入干部履历表上所有信息,经过电脑传递,就能自动生成干部个人履历、学习简历、出国政审、离退休审批、干部任免呈报表等单项材料,提高工效,增强保密,是市委办公厅选择7个选点中最成功的。
  造纸系统干部(人事)工作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至1990年,主要完成了三集关于干部工作的论文,编写了《情景模拟100例》和《上海造纸公司干部管理标准化规定》两本书,为造纸系统干部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2.技术干部
  造纸系统的技术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人被下放劳动,不少人用非所学。为此,1978年,造纸公司党委重建后,根据政策,组织力量进行普查,当年即为554名专业技术人员恢复了职称。至1979年,提任副总工程师7人,晋升工程师54人,技术员109人,并对72名用非所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对口调整。至1980年,又对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套改工作。
  1988年,造纸系统开展首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
  到1990年底,造纸系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计2453人。其中:有高级职称者84人(含高级工程师77人),中级职称者522人(含工程师362人),初级职称者1691人(含助理工程师466人,技术员964人)。虽评职称但未聘任者156人(含工程技术人员100人)。
  3.离休干部
  1982年,根据中共中央(82)13号文件规定,造纸系统开始对符合条件的老干部办理离休手续,到1990年,共计113人。其中: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者28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者85人,享受局级待遇者4人,享受处级待遇者73人,一般干部待遇者36人。
  1985年,造纸公司建立老干部工作委员会,由公司党委分管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干部部门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等13人组成,对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造纸公司党委还配备3名专职干部。根据“政治待遇基本不变,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原则,加强对老干部的服务工作。造纸系统先后建立离休党支部6个,每月坚持活动1次;到1990年底,造纸系统离休干部的住房问题,除个别尚未达标外,基本都达到规定的标准。
  五、宣传教育
  1.抗美援朝
  上海解放初期,党对私营企业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一般都是通过各厂工会进行的。1950年11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宣言后,当时领导上海造纸系统各厂工会的上海化学工会,立即发动各厂职工响应号召,增加生产,支援前线。
  1951年7月,上海化学工会又联合上海市造纸同业公会,召集造纸系统各厂的劳方和资方代表,举行劳资代表会议,商讨以增产节约来捐献飞机大炮的具体方案以及实现措施。会后,各厂工会发动职工迅速行动和积极落实,并团结各厂资方改善经营和管理,经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生产操作,各厂都创造出历史上最高产量,按照商定方案,进行提成捐献,其总金额相当于11架战斗机,同时还捐献10万余元,转请上海市民政局统一办理优抚烈军属。
  2.民主改革
  1952年,造纸系统各基层工厂,在所在地区中共区委领导下,开展职工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民主改革”运动。广大职工回忆对比解放前后的亲身经历,诉旧社会所受之苦,思新社会所得之甜,提高了阶级觉悟,确立起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思想,纷纷起来检举揭发社会上、本单位的反革命分子和坏人坏事,涌现出一批经过锻炼和考验,并坚决要求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分子,光荣地被发展入党。
  经过民主改革,提高阶级觉悟,发展共产党员,为各基层工厂建立党的组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华造纸厂在中共北郊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32名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大明造纸厂,在中共江宁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6名,也建立了党支部。神州造纸厂,在中共提篮桥区委领导下,经过民主改革,发展党员8名,建立了临时党支部。造纸系统的大部分单位都在民主改革后建立了党组织。
  3.对私改造
  1953年,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布后,造纸系统广大职工经过各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认识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性,也是广大职工的迫切愿望,因而积极参加“一化三改造”的各项活动。
  1953年和1954年,起先是江南造纸厂,然后是造纸系统所有工厂,都在各区区委领导下,普遍通过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由广大职工根据党对私营企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进行监督贯彻。
  1955年和1956年,造纸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积极推荐和输送优秀职工,参加全市的公私合营工作,有的在造纸行业,有的到别的系统,担任公方代表或其他职务。1954年1月~1955年10月,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4.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布后,经过党组织宣传教育,广大职工认识到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1958年,造纸职工意气奋发,日以继夜忘我劳动,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以极大热情投入“大跃进”。但出现高指标,浮夸风,片面追求产量、产值,造成纸张水份奇高,质量低劣,产品积压,原料浪费,还造成机器设备超负荷和带病运转等后果。
  1959年,造纸原料供应紧张,广大职工千方百计,找米下锅,四出寻觅一切可以用来造纸的植物纤维。与原料不足的困难作顽强的斗争。
  1961年,粮棉供应紧张,国家发生困难,造纸系统有209名职工回乡支农,其他职工也在共产党员带头的影响下,节衣缩食,上交计划供应的布票、粮票、油票和肉票,还捐献棉衣、棉被支援灾区人民,以减轻国家负担。
  5.社教运动
  1964年,造纸公司党委成立不久,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教育问题”工作会议的精神,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造纸系统的部分工厂中开始进行。
  是年7月,由市轻工业局局长陈克奇带领30人组成的工作队,进驻被确定为轻工系统“四清”运动重点单位的大明造纸厂。同年8月,由市计委副秘书长方祖荫带领20人组成的工作队,由造纸公司党委书记蔡根福带领31人组成的工作队,先后分别进驻被确定为“四清”运动试点单位的中国版纸厂和利华造纸厂。
  1965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有关指示,“面上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建设,同时也要适当的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因此造纸系统除上述三厂外,所有工厂分三批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四清”运动中止,党对职工的宣传教育,被江青反革命集团另搞一套所代替。
  6.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
  1978年,造纸党委重建后,结合“二清查”(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运动,联系“要不要搞好生产”等10个要不要的大讨论,先后召开8次揭批大会,有近万人参加。随着各厂、车间、乃至班组,也都联系实际,纷纷召开大小揭批会议。如受帮派体系毒害很深的上海纸浆厂,通过“要不要党的领导”的讨论,重点揭批了该厂在上海地区影响极坏的造反头头、帮派体系的罪行,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受无政府主义影响较大的江南造纸厂,通过“要不要规章制度”的讨论,重点揭批了该厂搞无政府主义的几个坏典型,推动了“工业学大庆”活动的深入开展。造纸系统通过上述活动和大量工作,全面完成当年各项生产指标,尤其是产量、质量和利润,都创造了十年动乱以来未曾有过的最佳水平。
  7.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中共第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其历次中央全会的精神,各厂党组织都在职工中认真传达贯彻,使职工认识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必须一起抓,并落实到创建文明单位的活动中去。
  1984年,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有新华造纸厂、宏文造纸厂和华伦造纸厂。1985年,被市命名为文明单位的有中国版纸厂,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增加松江纸浆厂和江明造纸厂。1986年,被局命名为文明单位的又增加华丽铜版纸厂和造纸机械配件厂。
  上述活动,推动了职工的普法教育。参加轮训者共15444人。轮训后,职工懂法用法,新华造纸厂职工运用合同法,挽回了基建不达标的损失。轮训后职工知法守法,1987年职工犯罪率低于市、局下达的指标。
  六、纪检工作
  1.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
  1964年前,造纸系统基层党组织的监察工作,都归所在地区的区委领导。1964年后,在建立中共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委员会的同时,相应建立了公司党委监察委员会,配备专职副书记和专职干部各1人。基层党组织中有2个党委厂也建立监察委员会(利华造纸厂和中国版纸厂),其他各厂党组织也都设立兼职的监察委员。主要任务是开展党纪教育,查处违纪案件。正当对于“面上社教”和“四清试点”中暴露的问题,进行调查上报,准备处理时,“文化大革命”开始,造纸公司党委、监委被迫停止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相继恢复建立。1979年8月,重新建立造纸公司党委纪律检查委员会,配备专职副书记1人,专职干部3人,基层党委厂也都相应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他各厂也配齐了专职或兼职的纪检委员或纪检干部。
  1980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造纸公司党委先后举办8期党员干部轮训班,参加者有21级以上党员干部554人(占总数92.5%);举办11期党员轮训班,参加者有党员1355人(占总数95%)。通过轮训,较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遵守《准则》的自觉性。据造纸公司党委迫踪调查分析,党员干部在轮训后,有认识,有表现,明显进步的约有五分之一,略有进步的约有五分之四;广大党员中,原来认识和表现较差的,经轮训后,有显著提高的约占五分之一,略有提高的约占五分之四。
  通过上述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为造纸系统开展党的纪检工作,端正党风和严肃党纪,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文化大革命”错案和历史老案的复查工作
  造纸系统在“文化大革命”中共有各种案件1135起。根据政策,先后于1978年、1980年、和1982年三次组织力量,反复仔细地进行复查,总共累计:撤销敌性案件76起(原88起),撤销刑事案件15起(原61起),恢复党籍44人(原开除52人),撤销党纪处理61人(原72人),撤销政纪处理159件(原215件),撤销或修改各种结论614件(原620件)。善始善终地完成了“文化大革命”错案的复查工作。
  造纸系统共有错划右派35人,到1980年3月,全部予以改正,并切实做好善后工作。有的安排担任厂级领导,有的恢复原来业务工作,有的年老体弱给予办理退休,有的生活困难进行经济补助。较好地完成了历史老案的复查工作。
  3.对“文化大革命”中“三种人”的核查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82)55号文和整党决定的精神以及市委、局党委的部署,造纸公司党委于1984年7月建立核查“文化大革命”中“三种人”工作的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形成全系统有100多人参加这项工作的队伍,与整党工作同步进行。到1986年底基本结束。按照既不要遗漏,也不要扩大化的方针,基本查清造纸系统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有后果、有损失、有反响的事与人。
  经过核查,定性为犯有严重错误者13人(其中党员11人,处理结果是取消党籍2人,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6人,党内免予处分2人);定性为一般错误,记录在案者2人;定性为记录下来的工人者8人(其中定性为打砸抢错误者3人)。
  核查工作还结合整党,从“文化大革命”时期入党的692名党员中,清查出属于江青反革命集团另立标准、突击入党的对象65人,根据政策,其中取消党籍者40人,给予党员登记者25人。
  4.打击经济犯罪分子的工作
  1982年4月~1983年7月,经过内查外调,造纸系统内属于百元以上经济问题者175人,共计金额218565元,属于各类经济犯罪者48人,共计金额97503元,其中有党员9人,开除党籍者1人,留党察看者1人,党内严重警告者1人。通过查处,打击了经济犯罪的气焰,整顿了党风,教育了群众,促进了造纸系统经济工作的健康发展。
  5.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工作
  1983年12月~1986年7月,经过3次比较集中的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战役,造纸系统内共收捕刑事犯罪分子96人,其中有党员1人。
  七.统战工作
  1量才录用
  1954年1月~1955年10月,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合营时,共有私方实职人员为103人,按照量才录用的原则,进行了妥善安排。其中任正副厂长者44人,任正副科长者34人,任工程师者2人,任一般干部者20人,因病未作安排者3人。
  江南造纸厂私方戴焕堂(上海造纸同业公会委员),于1954年2月,该厂在造纸行业中被政府首批首家批准公私合营时,任命为正职厂长。
  中和造纸厂(现勤丰造纸厂)私方朱鸿仪(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上海造纸同业公会主任委员)于1956年12月15日,由国家轻工业部任命为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经理(名列已任经理韦明之后)。
  1963年,原工商业者中,有1人为市政协委员,1人为市政协代表,1人为区人民代表,并任区工商联副主任。
  2.落实政策
  “文化大革命”期间,统战政策遭到严重破坏,统战对象备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屡次颁布的政策,进行拨乱反正。
  据1986年底统计,造纸系统共有统战对象725人。其中:民主党派27人(民主建国会15人,九三学社9人,农工民主党3人),原工商业者51人,起义投诚人员10人,台湾同胞10人,去台人员亲属129人,归国华侨21人,归侨眷属81人,港胞、澳胞眷属101人,海外侨胞眷属65人,少数民族93人,非党高级知识分子134人,经过落实政策,在政治上,涉及“文化大革命”案件的7人和历史老案的11人,得到了平反;在725名统战对象的人事档案中,清除“文化大革命”材料共3571份;在原来按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对待的301人中,区别为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的有52人,参加过合作社的社员改为劳动者的有42人,两者合计104人。在经济上,被查抄财物的70人和查抄文物图书的23人,得到了归还;被没收私房的11人和迁出公房的1人,得到了归还,还有83人搬进了新分配的住房,共计2703平方米;有被扣发工资的52人,得到了归还。还有199人,由于“文化大革命”错案造成工资偏低者,补增1~2级工资,每月增资金额合计数为2705元。
  3.发挥作用
  造纸公司党委为了发挥统战对象的积极作用,配备统战工作的专职干部,开展大量组织工作和联谊活动。1987年,建立少数民族联络小组。1988年,建立归侨联络小组。1989年建立海外联谊小组。
  造纸公司统战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各种统战对象和上述小组,开展访问、座谈、参观、学习等各项为大家所喜爱的活动,还听取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困难,又曾多次组织他
  们赴苏州、宁波、黄山、庐山、武夷山等地进行游览和休养。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较好地调动了统战对象的积极性。他们中间,不断涌现出公司级和局级的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据1985年统计,评上先进者31人。在上海造纸研究所任工程师的印尼归侨廖世勋,1981~1985年,连续3次都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有14人参加中国共产党,还有18人参加民主党派。
  通过落实政策和上述活动,也激发了统战对象的爱国热情。他们积极参与“三通”(通商、通邮、通航)、“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设备)活动,为振兴中华、发展造纸业、统一祖国作出了努力。1979~1986年,通信者有311人,通汇者有127人,探亲者有94人。
  前卫造纸厂副厂长、原工商业者詹明珠和她的兄长詹守成2人,先后将发还的定息上交国库91万余元,投资爱国建设会80万元,支援前卫造纸厂建造职工宿舍15万元,还捐献给上海市轻工业专科学校添置教学设备3万余元。他们的爱国行为,得到上海市轻工业局党委的致函赞扬和鼓励,并在1982年10月5日刊印的《上海轻工简报》第127期上,给予肯定并专题上报市有关部门。
  第二节 工会
  一、组织演变
  1.上级工会
  上海解放初期,造纸系统各厂工会属上海市化学工会领导。1954年后,归上海市轻工业工会领导。1960年起,改属所在区的市总工会办事处领导。1964年后,仍归上海市轻工业工会领导。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篡夺工会领导权,把工会变成江青反革命集团倒行逆施的工具。“文化大革命”后,于1978年6月重新归上海市轻工业局工会领导。
  2.公司工会
  1964年,在上海市轻工业工会工作委员会领导下,建立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工会工作组。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造反派”夺权,1968年和1972年先后两次召开所谓的“工代会”,成为“造反派”追随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工具。“文化大革命”后,随着局工会的重新恢复,造纸公司工会恢复了活动。
  1988年4月,上海造纸公司工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上海造纸公司工会委员会,成立上海造纸公司首届工会。1990年底,造纸系统有职工20169人,工会会员18740人,基层工会45个,工会小组1723个,工会专职干部79人,不脱产的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2910人。
  3.基层工会
  上海刚解放,造纸系统各厂在上海市化学工会领导下,纷纷组建工会筹备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再进行民主选举产生工厂委员会,正式成立工会。
  
  1949年,造纸系统正式成立工会的有3个工厂。最早的是江南造纸厂,该厂中共地下党员许嘉治等,早在该厂所在地—普陀区刚解放的第二天,即1949年5月27日,为了便于该厂中共地下党支部(尚未公开)领导职工展开工作,就发起成立“江南造纸厂职工联谊社”。同年7月在上海市化学工会领导下,将联谊社改组成立工会筹备会,许嘉治任主任委员,李伯强任副主任委员。同年11月,进行民主选举产生工厂委员会,许嘉治任主席,李伯强和何耀明任副主席,宣告成立首届工会。以后连续4年都是每年换届改选一次,许嘉治也都是连选连任工会主席。
  大中华造纸厂(现新华造纸厂)于1949年6月组建工会筹备会,同年12月正式成立工会,主席刘冠东。华孚新造纸厂(现朝晖造纸厂)也在同年12月正式成立工会。
  1950年正式成立工会的有10个造纸厂。天章造纸厂东厂(现利华造纸厂),中共地下党员张阿根、谢良海等,于1949年9月组建工会筹备会,1950年初正式成立工会。中国版纸公司(现中国版纸厂),于1949年由中共杨浦区委派出工作组到该厂组建工会筹备会,汪连生任主任委员。1950年,经选举由周德生(原该厂中共地下党员)任主席。天章造纸厂、勤工造纸厂(现红光造纸厂)、益中造纸厂(现前卫造纸厂)分别于1950年9月正式成立工会。宏文造纸厂、天丰造纸厂(现长虹纸浆厂)相继于1950年10月正式成立工会。勤丰、中和、神州、长江等4个造纸厂,也都在1950年正式成立工会。
  1951年后,国丰、宝山、万利等20个工厂都陆续成立工会。
  基层工会成立后,在上级工会和同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结职工,开展一系列工作。上海解放初,保护工厂,恢复生产。1950年“二·六”轰炸后,团结资方,共渡难关。1951年在“抗美援朝”时,增产节约,支援前方。1952年“三反”、“五反”中,揭发不法资本家偷工减料,偷税漏税,在民主改革中检举反革命分子和坏人坏事;1953~1955年对私改造时,加强监督,拥护合营;1956~1966年,在参与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关心职工生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夺权,基层工会成为他们紧跟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手中工具。“文化大革命”后,根据全国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和上海市第六次工代会的精神,造纸系统各厂工会在1978年进行了组织整顿,筹建了新的工会班子。1980年举行改选,产生新的工厂委员会,完成基层工会的重建工作,工会提高了战斗力,逐步走上正轨,发挥了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
  二、民主管理
  上海解放后,造纸系统广大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会的组织下,从劳资协商会议到增产节约委员会,从全厂职工大会到职工代表大会,从基层职代会到公司职代会,逐步树立起主人翁责任感,走上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道路。
  劳资协商会议上海解放初,造纸行业各私营企业普遍建立劳资协商会议,改变了原来资本家掌握全厂一切大权,职工根本无权参与管理的局面。在协商会议中,劳资双方,平等商讨,签订协议,实现两利。劳方有权监督资方完成国家的加工订货任务,有权提出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福利等。从而使职工在企业私营时期,初步踏上参与民主管理的实践之路。
  增产节约委员会1953年,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发布后,为贯彻对私改造精神,江南造纸厂在中共普陀区委领导下,建立了增产节约委员会,作为对私营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厂生产和工作的领导,负责对私营企业改造的监督工作,参加的有党组织、工会、共青团、资本家、技术人员等方面代表。造纸系统的其他工厂,也都在各区中共区委的领导下,相继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使职工在企业私营时期参与民主管理的道路上有了新的发展。
  全厂职工大会1955年,造纸系统的私营企业全部合营后,由于大部分都是数百人的中小型厂,所以每当厂内贯彻国家计划或重大工作时,一般都由工会主持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厂长作工作报告,听取职工意见和建议。1966年前的10年中,这是此类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方式。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造纸系统中较早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是利华和中版两个党委厂以及江南造纸厂等。如1966年前,利华造纸厂举行过8届职代会,中国版纸厂举行过4届职代会。他们每届每年召开一至数次职代会,每次都由行政厂长、党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分别作工作报告,中心议题是执行国家计划及其实现措施,如企业管理、劳动竞赛、政治工作等,由职工代表进行审议,作出决议,会后传达、贯彻、落实。对全面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起到了保证作用。这两个厂职代会的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成为造纸系统其他各厂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方向,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这几个厂的职代会均被迫中止。
  普及职代会制度1978年《国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发布后,造纸系统各厂恢复和建立职代会的工作进展很快。中国版纸厂于1979年2月召开第五届职代会,利华造纸厂于同年10月召开“文化大革命”后第一届职代会。其他原先未曾建立过职代会的32个单位,先后共选举产生职工代表1800多人,于1980年上半年全部召开了职代会。在这期间职代会开展得较好的单位有利华、江南、宏文、上浆、新安等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党委重视、行政支持、工会得力,并在企业管理、增产节约、职工福利、完成计划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84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发布后,1985年造纸工业公司工会召开了民主管理研讨会,1986年和1987年,公司工会又连续2年举办民主管理讲座,培训各厂民主管理干部,使各厂职代会在民主管理方面有新的发展和新的成果。利华和红光等厂的职代会主席团发扬民主,建立了领导与职工的对话会。上海复写纸厂职代会于1987年7月,三次反复审议奖金分配方案,领导发扬民主,组织专题对话,使分歧意见趋向一致。他们的经验得到局工会、市总工会和全国轻工业工会的肯定,并在简报中刊登。又如中国版纸厂制订了民主管理小组活动、职工代表管理、评议干部条例等几项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职代会的民主管理工作。该厂七届八次职代会围绕全厂经济承包目标,充分发扬民主,代表们认真审议,分级承包,提出合理建议共120条。经全厂职工努力,使各项承包指标全面超额完成。1987年,造纸系统各厂职代会也都围绕本厂的经济承包目标,充分发扬民主,共提议案864条,推动造纸行业经济承包的指标全部得以实现。1988年,造纸公司工会总结了这期间各厂职代会发挥的4个作用。一是支持作用。支持行政工作,将厂长工作的难点作为职代会工作的重点。树立行政指挥系统的权威。二是维护作用。维护职工的权益,全面考虑国家和个人、眼前和长远利益。三是监督作用。通过评议干部,鼓励干部守职尽责,使领导使用干部得到监督,密切干群关系。四是参谋作用。审议企业的重大决策,参政议政,集全厂职工的智慧,共商大计。各厂职代会发挥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工作,已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公司职代会1987年,上海造纸公司由行政性公司改为企业性公司,为改善管理体制,推进民主建设,于1988年4月召开了上海造纸公司首届职工代表大会。至1990年4月,先后召开过4次大会,每次大会的中心内容,都是审议公司经理的行政工作报告。此外还审议了公司职代会、干部聘用、职工教育、思想政治等工作条例,以及经济承包考核、劳动争议调解、安全生产奖惩、房屋分配、工资调整、文明单位标准等重大工作。又评议了公司5位领导和12位中层干部,选举建立了生产经营、干部评议、生活福利、规章制度、提案处理等5个民主管理委员会。职代会闭会期间,长公司工会作为公司职代会的工作机构,组织各民主管理委员会对代表提案和大会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反馈。这期间,对于调动和发挥2万多名造纸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造纸系统的深化改革和振兴发展,职代会的民主管理起了较好的强化作用。
  三、劳动竞赛
  上海解放后,造纸职工在工会组织下,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竞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国家增产纸张,为社会贡献财富。
  1.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活动
  从1950年开始,在恢复生产克服困难时期,造纸职工为完成国家订货任务,为响应“抗美援朝”号召,积极开展以技术革新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活动。通过技术革新,还涌现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江南造纸厂机修车间机械技术员计浩然,先是在造纸机上创造总循环润滑装置,既节省机油,又使造纸机每分钟出纸的速度,从200英尺提高到250英尺,每月可增产打字纸20吨;后又自造轧竹机,为生产以竹浆代替木浆制造高级纸张创造了条件,以“竹”代“木”可降低成本30%。还有改进切布机除尘设备,改善操作工劳动条件等革新。由于增产节约成绩显著,计浩然光荣地成为上海造纸行业的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该厂造纸车间生产工人宋玉坤在造纸机上创造用毛布将一、二道压榨套在一起,工人沈金生在造纸机上创造用一块小毛布带纸。这两项革新,使造纸机在制造打字纸等薄型纸张时,能减少断纸,降低损耗,宋与沈都被评为市级先进生产者。江南造纸厂通过增产节约,完成“抗美援朝”的捐献金额,相等于3架战斗机。造纸系统各厂通过增产节约,完成“抗美援朝”的捐献金额,相等于11架战斗机。1950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有江南造纸厂的陈家丰和刘训立。1953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有中国版纸厂的沈金喜和奚龙根等。
  2.开展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
  从1954年开始,经过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宣传教育,在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私改造迅速推进的形势鼓舞下,造纸职工为超额完成国家计划,为尽量满足市场需要,热情奔放地投入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1954年2月,江南造纸厂作为在造纸系统中首批首家厂被政府批准公私合营后,该厂党支部立即领导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不仅在主要生产部门—造纸车间和制浆车间的早、中、晚三班之间开展班组竞赛,而且在备料车间和完成车间的各个工种之间开展个人竞赛。通过竞赛,生产部门班班超产,辅助部门也不甘落后。为保证超产后的原料供应,前道工序的备料车间,开展了拣选原料的竞赛。通过竞赛,拣料女工每人每日的产量,从40~50公斤,提高到144~156.5公斤。为了保证超产后的成品出厂,又在后道工序的完成车间开展了拣选成纸的竞赛。通过竞赛,选纸女工每人每日的产量,从60~80令,提高到100令以上。通过竞赛,全厂各道工序之间你追我赶,既相互推动促进,又相互衔接平衡,保证生产流程正常运转,保证国家计划超额完成。该厂私方人员詹守成看到全厂职工如此高昂的劳动热情不禁感叹地说:“我真正看到了工人的力量”。在此期间,由于国家投资的增加,生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职工热情的高涨,劳动竞赛的开展,该厂生产飞速发展,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1954年的产量为3647吨,利润为8761元;1957年产量已上升为9736吨,利润也上升为94.4万元。1954~1962年,造纸系统又涌现出155名上海市劳动模范以及4名全国劳动模范(江南造纸厂的计浩然,中国版纸厂的奚龙根,中和造纸厂的吴德明,纸品复制厂的范公桥)。1956年,计浩然和吴德明等全国劳模应邀赴京参加全国及轻工业先进代表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3.开展以“五好”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
  1963年开始,为贯彻学习大庆油田和解放军政治工作的经验,开展以五好(政治思想好、完成任务好、遵守纪律好、经常学习好、团结互助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首先,各厂普遍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请老干部、老工人讲四史(行业史、工厂史、家史和个人史),然后开展以“办五好工厂”和“做五好工人”为目标的竞赛活动。到年底,中国版纸厂和勤工造纸厂被评为“五好工厂”,中标纸品厂财务科和勤工造纸厂行政科被评为“五好科室”,勤工造纸厂辅助车间、万利造纸厂矿棉车间和大沣造纸厂造纸车间被评为“五好车间”,还评出了一批“五好工人”。大沣厂造纸车间于轻工系统“五好”代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竞赛中振奋挥发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成绩。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五好”竞赛就此中止。
  4.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多样形式的劳动竞赛
  1980年造纸系统各厂工会重建工作完成,重点抓了全行业85台造纸机“创一类机台”的竞赛,开始时以加强设备管理,减少设备事故,提高运转时间,保证完成计划为目标。到年底,有7台造纸机获得优胜。后来竞赛内容逐步增多,至1985年发展为“创优质、争高产、保安全机台竞赛”,成为行业各类竞赛中的主项,对全面完成生产任务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1985年,在广提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中,各厂共有1722名职工提出建议共1791条,经采纳实施,各厂当年直接获益的也不少。天章记录纸厂当年创收12.71万元。华丽铜版纸厂工程师张文美(女)所提5条建议中的一条,利用普通干酪素生产特号铜版纸,经采纳实施,当年直接创收7.2万元,张文美也因此荣获上海市女工创造发明双献活动巾帼奖。同年,江明造纸厂把一般化的班组赛,具体深化为造纸、打浆、切纸、包装、检验各工种的攻关赛,实现了行政提出的“增产创利翻一番”的目标,创造了该厂年产2000吨的历史最高记录。1986年,轻工系统开展“金虎、银虎奖”、五比(比完成任务、民主管理、班组建设、安全生产、关心职工生活)竞赛,造纸系统各厂都积极投入。年终评比,中版、新华、江明、机配、华丽、宝山、华伦等7个单位获奖。1987年,围绕经济承包,从增收节支、增产增收、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合理化建议5个方面开展竞赛。通过竞赛,造纸系统全年创收713万元,节浆574吨,共提合理化建议1842条,比较突出的单位有长征造纸厂,工会发动“人人把关,节约用浆”竞赛,用浆量从每吨纸超标30公斤,降到低于标准10公斤,全年节浆33.5吨。上海纸浆厂的小发电,竞赛前运行不正常,竞赛后提出目标为全年发电40万度,年底实现64万度,为上年的36倍,创收
  8.9万余元。在此期间,造纸系统女工开展了适合女工特点的双增双节竞赛25项,创收19万元。1988年,上述竞赛又发展成为造纸系统各厂工会之间的“五比五好”(比完成任务好、民主管理好、班组建设好、安全生产好、关心职工生活好)竞赛,三五、松江、天章、中版、利华等5个单位获得优胜。1989年,各厂自行开展一系列竞赛。利华造纸厂的一条龙竞赛降低了进口浆配比,新华造纸厂提高草浆用量10%,长江造纸厂每吨纸节浆40公斤,三五纸厂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降低涂料单耗。全行业全年创收317万元。1990年,开展各类竞赛83项,仅1~7月统计,创收192万元。
  四、职工福利
  在企业私营、公私合营、国营时期,工会为关心职工生活福利,做过许多工作。
  企业私营时期,工会从代表劳方利益的地位出发,通过劳资协商会议,向资方提出合理要求,为职工谋取福利。江南造纸厂工会,在该厂生产有所发展,资方获利明显提高的情况下,通过劳资协商以及双方努力,扩大医疗设施,增设疗养室,开办托儿所、理发室,创办职工子弟小学,免费招收职工子女入学。其他各厂也都通过劳资协商,改善了食堂、浴室、厕所、集体宿舍等各种职工生活设施。
  企业公私合营时期,行政方面一般都能主动改善或解决职工生活设施问题。工会在此期间,对职工生活的关心内容逐步转向文化生活。如江南造纸厂合营后,在党支部重视和工会努力下,建立了俱乐部,组织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戏剧、棋类、球类等文娱体育活动。该厂戏剧组经常到本行业和外单位演出,足球队在沪西地区,篮球和乒乓队在造纸行业都有一定的声誉。其他各厂也都有自己组织的剧组或球队。
  1966年“文化大革命”后,合营企业全部改为国营企业,但工会工作因“造反派”夺权而被迫停止。“文化大革命”后,这项工作才重新列入工会工作的议事日程。
  1.协助行政,改善职工生活设施
  为贯彻“上海市中小型企业生活设施会议”的精神,1985~1987年,工会配合行政开展了生活设施“创一流、争全优、办好事”活动,经过3年努力,解决了生活设施“缺、挤、差”状况,达到全优标准的有4个单位,达到一流水平的有39项,达到最低标准的有40项。造纸机械配件厂原来没有浴室、食堂,上厕所要走出厂门。由于行政重视,工会配合,措施落实,成为生活设施全优企业。
  2.职工之家
  中华全国总工会作出“关于整顿工会基层组织,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决定后,在各厂党组织重视、行政支持和工会努力下,1985~1987年,造纸系统35个基层工会全都建成了“职工之家”。经上级工会考核验收全部合格。中国版纸厂获市级“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华丽铜版纸厂、宝山造纸厂、造纸机械配件厂获局级“先进职工之家”称号。各厂都为职工活动提供了场所,丰富了文娱生活,大批工会干部被评为“职工之友”18位工会专职于部获局级
  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58名工会兼职干部获局级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
  3.退管会
  1986年,有35个厂的工会协助行政建立了退管会,使7365名退休职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对70岁以上老人定期进行体检,实行在就近厂洗澡,举办首届退休职工文艺会演,在双增双节活动中,发动退休职工献计献策42条,采纳实施20条,获得经济效益47628元。积极开办第三产业,靠退休职工自力创收经费来源。
  4.文体活动
  1987年2月,造纸公司工会举办迎春联谊会,近3000人参加。同年10月,又举办“十月文艺歌会”各厂参加会演的节目80多个,约2000人观看。还举办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桥牌等多种比赛,推动行业体育活动的开展。同年,在局二届职工运动会中,造纸公司获局“职工体育优秀组织单位”奖,获金牌4块(国际象棋男子个人、江南厂乒乓队在团体B组、宏文厂足球队、厂级领导男子跳远等4个项目获第一名)。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中,据1987年统计,有247名被评为局级读书活动积极分子,长征造纸厂被评为市级读书活动先进单位。1989年,造纸系统举办了文艺会演和首届职工运动会,获局“1989年文艺博览会优秀单位”和“优秀组织者”奖。1990年5月,举办“造纸系统群众性歌咏会”有20个单位600
  名职工登台演出。还举办行业赛诗会与造纸公司首届艺术节,以陶冶职工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
  5.职工休养
  造纸公司工会,先后在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富阳和福建的邵武等地,开辟了职工休养点,到1989年,据统计已组织造纸系统各级先进职工8185人次进行了短期休养。
  第三节 共青团
  一、组织沿革
  1.上级团委
  1964年前,造纸系统基层工厂的团组织,属于工厂所在地区的各区团委领导。1964年后,归于上海市轻工业局团委领导。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团的工作受冲击。1978年,上海市轻工业局团委重建,才又恢复领导。
  2.公司团委
  1964年后,随着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党委的建立,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团委也相应建立。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公司团的工作被打乱,直到1979年5月,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新的团委班子重建后,才恢复正常。1983年3月25日,召开上海造纸公司首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首届团委,委员7人,郑国海任团委书记,于国富、陈晓萍任团委副书记。1985年4月15日召开第二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团委,委员7人,郑国海继任团委书记,邱若琼任团委副书记。1986年6月任命吴翊为团委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1990年6月5日召开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团委委员9人,董伟国任团委书记,谢敏任团委副书记。
  1990年末,上海造纸公司团委有下属基层团委6个,团总支10个,团支部98个,团员共1816人。
  3.基层组织1949年上海解放后,造纸系统各基层工厂,在各区团委领导下,逐步发展团员,并建立团的基层组织。
  1949年建立团组织的有江南、中和等造纸厂。江南造纸厂于1949年11月14日建立团支部,书记由李伯强兼任(党支部书记)。中和造纸厂(现与勤丰造纸厂合并),何禹九于1949年8月参加华东团校学习回厂后,开展活动,先后发展2批团员共15人,1949年11月成立团支部,何禹九任团支部书记。
  1950年建立团组织的有华丽铜版纸厂和勤丰造纸厂。1950年8月,华丽铜版纸厂成立团支部,陈坤大任书记。勤丰造纸厂建立团组织时有团员15人,由孙法尧任团支部书记。
  1951年建立团组织的有大中华、宏文、天丰等造纸厂。大中华(现新华)造纸厂,1949年11月吴淞区团委即在该厂开展工作,发展首批团员,1951年建立团支部,由朱纪龙任团支部书记。1952年,团员发展至98人,成立团总支,由陈林芝任团总支书记。天丰(现长虹)造纸厂,1951年建立团支部时有团员13人,由戴行舜任团支部书记。宏文造纸厂也于1951年建立团支部。
  1952年建立团组织的有华孚新、益中等造纸厂。华孚新(现朝晖)造纸厂,1952年建立团支部时有团员9人,由毛之侠任团支部书记。益中(现前卫)造纸厂也于1952年建立团支部,由周全根任团支部书记。
  1953年建立团组织的有神州、长江等造纸厂。神州造纸厂于1953年建立团支部时有团
  员11人,由沈永兴任团支部书记。
  1954年建立团组织的有万利、江明等造纸厂。
  1955年以后建立团组织的有国丰、中国等一批造纸厂。
  二、团的建设
  1.联系团员青年实际,进行思想建设1979年,造纸工业公司团委重建恢复工作后,立即根据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发动各基层团组织,联系造纸系统团员青年工作的实际,开展“要不要党的领导”、“要不要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作用”、“要不要学习技术”等专题讨论,在分清是非、提高认识后,开展以义务劳动、义务加班、义务突击为主要内容的争当“新长征突击手”以及争创先进团支部的活动。当年即收到较好的效果,评出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排头兵5人,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积极分子45人;先进团支部5个,优秀团干部5人。
  1980年,造纸公司团委总结红光、新华、长江、宏文、北蔡、长征等单位,联系团员青年思想,结合青年特点,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经验,在团员中抓争做合格团员的教育,提高团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团员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在青年中抓道德风尚,文明礼貌以及转化后进青年的教育,发扬正气,抵制歪风。并对基层团干部进行轮训。当年收到比上年更好的效果,涌现了局级“新长征突击手”6人,“青年生产能手”49人;局级先进团组织8个,优秀团干部9人。公司级先进团组织2个,优秀团干部10人。各厂也评出一大批“新长征突击手”积极分子。
  1986年,是“五四”青年节67周年,造纸工业公司团委发起“继承五四光荣传统,为造纸腾飞建功立业”的征文活动,从大量来稿中选用30余篇,汇编成《沉思、追求、开拓》纪念“五四”征文集。
  1987年,造纸公司团委组织行业团员青年开展“塑造新一代造纸青年形象”的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座谈、答辩、演讲等各种方式,广泛深入发动团员青年,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行,描绘当今造纸青年应有的形象,激励团员青年进行自我教育奋发向上。在上半年大讨论的基础上,下半年组织评比“造纸系统优秀青年十大标兵”的活动。经过基层团组织广泛推荐,公司团委认真讨论,公司党委批准的10位标兵事迹,制成录象,在行业内进行宣传,组织学习。这一活动,得到造纸公司党委和轻工业局团委的肯定和赞扬。
  1989年,在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造纸公司团委举办学习班,组织团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进一步澄清事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响应团市委关于开展“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活动,与造纸公司离休干部,同台共唱《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革命歌曲。
  2.贯彻“工作条例”加强组织建设
  1986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经委、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布《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民所有制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造纸工业公司团委在造纸工业公司党委的关心帮助下,认真贯彻《条例》,加强团的组织建设。首先由公司党政领导组织基层党政工团领导,举办为期2天的贯彻《条例》学习班;随后又根据公司团委经过调查发现的存在问题,由公司党委邀请基层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参加的大型座谈会,协调基层党政工团之间的关系,为优化企业团组织加强建设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保证。1987年,造纸公司团委组织了落实《条例》的专题小组,采用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对38个基层团组织进行调查,并主动与所到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交换意见,争取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行业中有90%以上的基层贯彻《条例》比较落实,团干部的工作待遇、团组织的活动经费等问题,都得到比较妥善的解决。神州造纸厂、长征造纸厂等单位的团组织,在党组织的帮助下,还制订了实施《条例》的细则,使团的组织建设更加落到实处。
  造纸公司团委认真配合基层党组织选拔团组织班子的人选,并对基层团组织书记进行培训。自1985年开始,每年都办班1次,参训者到1989年,共计200多人次。受训者的思想和业务水平都有较大提高。1990年,行业内40名团干部中,原有党员6人外,有15人申请入党,其中5人批准入党,合计党员11人,占团干部总数的28%。
  1987年开始,造纸公司团委对基层团组织实施月度考核制度,经过数年实践,收效较好。一是先进经验能及时发现与推广,可增强典型效应。二是存在问题能及时察觉与指出,有利整改。三是促使基层团组织工作趋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四是促使公司团委工作相应改进与不断完善。如建立月度考核工作例会,报表收缴、会议出席等考核制度。五是密切了公司团委与基层团组织之间的关系。
  1989年,造纸公司团委借颁发团证之机,组织团员重温以往入团时的情景,重读入团志愿书,重新提高对团的认识,以增强团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评议活动,评比合格团员、优秀团员。
  通过教育和活动,使团员的思想素质普遍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团性意识有不同程度增强,造纸系统98%的团员领到了团证。造纸公司团委被轻工业局团委评为颁证工作的先进单位。
  三、主要活动
  各厂团的基层组织建立后,紧紧跟随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带领团员青年,接受教育培养,经受锻炼考验,成为发展党员、提拔干部的源泉。如中和造纸厂(现勤丰厂)建立团支部后,立即组织团员青年学习“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主义”提高思想和理论水平;组
  织腰鼓队等青年喜爱的文体活动;还配合工会,努力恢复生产。1949,年末,发动团员青年捐献寒衣,救济灾区。1950年,“二·六”轰炸时,利用停电停产时间,组织团员青年参加抢修生产设备。1951年,在“抗美援朝”中,发动团员青年参干参军。1952年,参加“五反”、“民主改革”、宣传“镇反”、宣传“婚姻法”。1953年,认购公债,组织扫盲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一批优秀团员逐步成长成熟,被选拔输送到市区党政机关工作。计长宁区政府、区法院、区团委各1人,市纺织局、轻工业局、海运局、电力局共5人。还有担任合营单位公方代表2人,支援外地建设3人,共计10多人,约占该厂职工总数的7%。华孚新造纸厂(现朝晖厂),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团组织与工会一起,带领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对私改造以及开展技术革新和增产节约活动。该厂党员多数是从优秀团员中发展的,党政领导干部多数也是从优秀团干部中选拔的。
  1985年7月,造纸工业公司北蔡原料仓库,发生特大火灾事故后,造纸公司团委组织280多名团员青年,成立义务消防队,由公司团委正副书记带领奔赴现场抗火救灾。为抢救国家财产,不避艰险,不分昼夜,连续作战,直到余火全部扑灭才止。得到轻工业局团委的表彰,获得局团委颁发的奖旗。
  1987年起,造纸公司团委组织生产一线的青年工人和技术人员,开展“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活动,先后收到有效项目40多个。其中被局评为“五小”成果一等奖的有宏文造纸厂的“筛煤系统装置振动给料箱”,既减轻操作强度,又每年节电1.3万度,节煤670吨。被局评为“五小”成果二等奖的有上海复写纸厂的“热转印色带”,以及大明造纸厂的“热网工程改造”。受到局团委表彰的有红光造纸厂青年科技小组为解决纸张克重不稳定而设计的“纸浆浓度自控装置”。
  1987年,造纸公司团委在行业的“双增双节”活动中,号召团员青年反浪费、降消耗,为行业作贡献。天章记录纸厂照相版车间为节约材料资金,团员青年将本来用过丢弃的玻璃进行清洗后复用。华丽铜版纸厂为节约外加工费用,团总支主动承担千元以内的项目。宏文造纸厂为节约水、电、汽、浆,团干部每天下班后义务检查各种阀门的关闭情况。利华造纸厂机修车间团支部为节约大修基金,主动承担自行维修与安装的项目,省去外加工费用4.3万元。新风铜网造纸厂团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回收废置不用的铜丝、铜网,救活资金40余万元。还有红光造纸厂、大沣造纸厂、江明造纸厂、朝晖造纸厂、长江造纸厂、万利造纸厂等团组织,都通过修旧利废节约资金近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取得经济效益30余万元。为此,轻工业局团委在《红旗竞赛》简报上专题报道了造纸行业团员青年在“双增双节”中为企业排忧解难、争当先锋的情况。
  1985年开始,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岗”的活动。根据轻工业局团委“为轻工腾飞添翼,为青年成材铺路”的要求,造纸公司团委结合造纸行业各种岗位特点,向基层团组织提出各自制订“创青年文明岗”的考核条件。中国版纸厂团委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各种岗位的考核标准后,由车间主任组织实施,并将考核成绩与奖励工作挂钩,有效地保证“创青年文明岗”的质量。1990年被公司团委挂牌授予“青年文明岗”的有松江、天章、江明、新华、宏文等6个单位。
  1989年,为解决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对生产所造成的影响,造纸公司团委号召团员青年开展“战高温百日竞赛”各厂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突击劳动,义务加班,根据原始记录,进行考核统计,松江、红光、江南,等厂的团员青年,均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万元。造纸公司团委及时总结各厂经验,组织交流推广,并在轻工业局团委召开的交流会上作了汇报。
  造纸公司团委根据青年不同爱好,还举办了文学修养讲座、美学讲座、摄影艺术讲座,造纸青年摄影、书法、绘画、篆刻、服饰等作品展览。松江纸浆厂团组织举办的书画展,华丽铜版纸厂团组织举办的青年时装表演队等,受到行业青年的欢迎和赞扬。1988年造纸公司团委针对行业中青年超前消费和盲目消费现象进行调查、座谈,通过与200位青年的交谈,500位青年的问卷,写出了专题报告,引导合理消费,培养文明高尚、简朴充实的生活情趣,组织召开造纸青年艺术节等活动,并在敬老节为老干部进行文艺演出等。
  1986~1989年,造纸公司团委先后组织9次比较大型的“为您服务”活动。基层团组织各类义务为民服务活动达153次。参加服务的人数464人次,服务对象有孤老、残疾人、军人、离休干部、企业职工和市民。1987年,造纸公司团委在人民广场“为您服务”活动中,为市民义务服务270余人次,其中上海纸浆厂团员朱斌为残疾人义务理发,《解放日报》上曾载文表扬。造纸公司团委还组织团员青年为离休干部服务达170人次,上门服务20余人次,受到老干部的好评。
  第四节 社会团体
  一、上海造纸工业同业公会
  30年代,进口纸张税率低,进口纸浆税率高,故国产纸张成本也高,产品滞销,甚至停工停产。民国24年(1935年)初,天章造纸厂负责人刘伯森邀集上海和浙江、江苏两省各机器造纸工厂的负责人共商对策,决议成立同业公会性质的华商造纸联合会,推定刘伯森为会长,利用造纸厂陈栩园为副会长,天章造纸厂刘季涵为干事。并决定向国民政府财政部提出提高洋纸税本的要求,以保护民族造纸工业的生存和发展。
  民国28年,上海13家造纸厂为应付汪伪政府征收纸张营业税,由竟成造纸厂王叔贤邀集各厂成立“春社”,以王叔贤为社长,王国贤、邵蓼士为副社长,每月以用餐方式集会汇邀税款。民国29年开始雇佣办事人员,正式对外工作。民国30年,“春社”改组为“上海特别市造纸同业公会”,王叔贤任理事长,王国贤、邵蓼士任理事。其主要任务是汇邀税款,负责向敌兴亚院申办原物料及被统制物资等事宜。民国33年,由于王叔贤本人企业售与日人,故辞去理事长之职,由金星造纸厂邵蓼士继任。
  民国35年3月30日,上海各造纸厂负责人聚会成立“上海造纸工业同业公会”,选举产生15名理事,金润庠当选为理事长。民国36年3月28日,上海造纸工业同业公会改组成立“第六区造纸同业公会”。参加的会员工厂有24家,出席代表54人,选举产生理事21人,金润庠仍当选为理事长。民国37年4月30日,改组成立“上海区机器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参加的会员工厂有32家,出席代表104人,选举产生理事25人,金润庠续任理事长。
  上海解放后,1949年10月22日,上海市工商联筹备会主任委员盛丕华聘请朱鸿仪、吴克明、刘仲融、戴焕堂、竺培农、陈承庆、姚润德等7人,为上海市造纸工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以朱鸿仪为主任委员,吴克明为第一副主任委员,刘仲融为第二副主任委员。同时,盛丕华又致函原上海区机器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办理移交事宜。同年11月开始进行会员工厂登记,到1950年底已达40家。1951年1月27日,上海市造纸工业同业公会正式宣告成立。
  1950年2月“二·六”轰炸后,造纸企业有的减产,有的停工,成本高,开支大,陷入困境,希望政府帮助。为此,造纸同业公会于同年4月15日和5月8日,先后2次向国家轻工业部反映上述情况。同年5月,政府工商部门立即及时向造纸企业订货,各厂工人也自动酌情减薪,与资方共渡难关,使资方逐步树立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信心。当年各厂资方投入设备的资金达127万元。对此积极性同年11月上海造纸同业公会朱鸿仪、戴焕堂、陈承庆赴京参加全国纸张会议时,轻工业部副部长王新元在报告中进行了鼓励。
  1950年11月,为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造纸同业公会组织各厂资方参加爱国示威大游行。1951年7月,造纸同业公会又与上海市化学工会共同召开造纸行业劳资协商代表大会,商定增产节约捐献飞机支援前线的具体方案。同年8月8日,造纸同业公会成立上海造纸行业抗美援朝工作组,推选朱鸿仪为主任,戴焕堂、竺培农为副主任,负责贯彻执行方案事宜。经过劳资双方共同努力,最终提成捐献的金额相当于11架战斗机,还捐款10万余元,请市民政局统一办理优抚烈军属事宜。
  1952年1月19日,造纸同业公会在上海市工商联领导下,召开造纸行业全体资方大会,成立上海市工商界“五反”运动委员会造纸工业分会,推选朱鸿仪为主任,戴焕堂为副主任。1952年3月25日,造纸同业公会发动各厂资方人员,收听上海市市长陈毅关于开展“五反”运动动员报告的广播,组织讨论。各厂资方人员消除顾虑,纷纷表示,要在工人阶级监督下,争取主动,接受改造。“五反”结束时,被定为完全违法1户,严重违法10户,半违法、半守法16户,基本守法3户。违法所得应退金额555万元。
  1953年,江南造纸厂首先建立的增产节约委员会,有利于企业的监督改造、民主管理和生产发展。造纸同业公会请该厂资方人员在同业资方人员中介绍经验,促进造纸行业中的私营企业普遍建立增产节约委员会。
  1954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国家经委《关于有步骤地将十个工人以上的资本主义工业基本上改为公私合营的意见》。是年2月1日,江南造纸厂被批准合营后,造纸同业公会为推进造纸行业合营工作全面开展,开会请该厂介绍合营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使到会人员加深对于合营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同年7月,宏文造纸厂被批准合营后,在上海市工商联领导下,造纸同业公会于7月12日召开大会,研讨并提出按照工厂产品分批合营的具体方案,加快了合营的步伐。1955年10月,造纸行业中的私营企业全部实现公私合营。
  二、上海市造纸学会
  上海市造纸学会是上海制浆造纸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性团体。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及中国造纸学会的组成部分。上海市造纸学会的前身是中国造纸学会华东分会,因行政机构变化,经1962年重新筹建,于1963年8月正式成立上海市造纸学会。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开始,被迫停止活动。1978年再度复会才重新开展活动。上海市造纸学会自1963年成立起至1990年,先后选举产生过6届理事会。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总结本年度工作和提出下年度计划,大会闭幕期间,由理事会处理一切工作。学会下设6个专业委员会(学术、国际交流、编辑、组织、科普、咨询),4个专业学组(制浆造纸、加工纸、设备、电气自动化),1个纸史小组和1个联络网(由各团体会员单位选派1名会员为学会联络员)。
  1.学会队伍
  学会成立初,有会员400人。会员主要来自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及所属上海造纸研究所和各造纸工厂,轻工业部上海轻工设计院,上海造纸机械总厂及上海化纤浆粕厂等单位。1977年后,上海造纸系统及有关单位,新增的大批青年技术人员,具备一定学历和工作经历,为扩大视野、丰富知识而迫切要求参加学会。为满足他们的愿望,经学会理事会讨论,中国造纸学会和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同意,根据建立二级学会的精神,修改了学会章程中有关会员条件的内容,将暂不符合中国造纸学会会员条件,但符合上海造纸学会会员条件者及时接纳入会。1986年修改会员入会条件后的4年内,发展新会员409人。至1990年,个人会员已达1164人,团体会员63个,成为全国省市级造纸学会中拥有会员数量最多的一个单位。
  2.学术交流
  学术委员会根据为发展造纸生产、吸收科学技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宗旨,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负责论文的征集和审稿,组织交流和评选,以及出版专辑等。参加者为全体会员及有关单位领导,并邀请上海市有关学会及各省市兄弟学会参加。至1989年共举办过6次学术年会。学术委员会还根据华东6省1市兄弟学会的共同决定,由上海牵线,轮流主办,恢复每年一次的“华东六省一市造纸技术交流会”。1985~1990年,先后在上海、江苏、福建、江西等地共举办6次交流会,起到了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联系协作增进友谊的作用。
  学术委员会1985~1989年组织大型技术交流活动34次,参加者3600人次。
  国际交流委员会根据对外开放,搞活外向型经济,吸收国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的精神,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支持下,通过官方和民间渠道,积极开展涉外技术交流活动。1982年和1983年,接待了美、日、瑞典、加拿大等国的5个代表团,外宾19人,我方有251人次参加交流活动。1985~1988年,共接待82次涉外交流活动,参加者4900人次。1987年借国际纸展在上海举办之际,与世界各大公司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参加者涌跃。此外还组织出访活动。出席参加1987年在意大利举办的世界造纸印刷博览会、在法国举办的世界木材化学学会第四届年会等。通过大量交流活动,使参与者了解当今世界造纸工业最新发展的趋势,意识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个专业学组主要负责组织本专业有关课题的中小型研讨、交流活动。各专业学组每年活动三四次,4个专业学组每年共活动10次左右,1985~1988年,各专业学组共活动34次,参加者约3600人次。因上海造纸研究所是中国造纸学会加工纸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故加工纸学组的专业学术活动,一般都邀请全国30多个加工纸单位参加。
  3.出版《上海造纸》
  出版期刊《上海造纸》是学会的重点工作。也是学会下属编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编委每年召开2次会议,学习有关出版工作的文件,听取《上海造纸》编辑部工作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上海造纸》创刊于1970年2月,初期系打字印刷月刊,仅在上海市行业内赠阅,“文化大革命”后,改由上海造纸学会和上海造纸研究所共同主办,经上级批准,正式作为双月刊铅印本。1989年起改为季刊,向全国发行,每期总数为2500册。每年编为一卷,至1990年第4期为第21卷第4期(总第127期)。《上海造纸》的宗旨是学习、交流和传播先进经验及科技成果,特别是发挥上海地区造纸工业的特色,即草浆的蒸煮和筛选漂白,造纸助剂的研究应用,工业技术用纸的开发,加工纸技术的研究推广,以及造纸机械的更新换代。其稿源主要来自广大会员的积极投稿和各种学术活动发表的论文。
  4.科普教育
  为使工程技术人员跟上迅速发展的形势,学会科普委员会与上海造纸职工大学共同举办工程师进修班,1983~1990年已办10期,参加进修人员近300人,都能有所得益。为此还组织各方专家,编写教材,传播最新的技术知识。并为适应外事活动需要,与造纸职大共同举办专业英语进修班,数十名学员进修一年后,基本上能在各单位外事活动中发挥一定作用。
  为提高生产骨干的技术水平和理论知识,科普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编写教材并举办技术骨干培训班。1981~1990年已举办10期,有400多人参加。所编写的教材有工艺、设备和加工纸,经试用后印刷发行,被中国造纸学会选定并推荐给各兄弟学会作为职工教育的教材,因此发行量已达3.7万册。
  5.科技咨询学会的咨询委员会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技咨询服务,每年可获有偿咨询费数万元。学会的纸史小组对上海地区的造纸历史进行研究讨论,编写了解放前上海造纸发展史和加工纸发展史,已在《上海造纸》上陆续刊载。
  学会举行不定期的联络员会议,通报学会近况和听取广大科技人员对学会的要求和意见。
  三、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于1986年1月24日正式成立。是上海市造纸工业公司党委领导下,从事本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群众性团体,有团体会员34个,并作为团体会员参加上海市轻工业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会的领导机构是理事会,每年换届一次,至1991年1月已是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组和党的建设、思想教育、民主管理、企业改革、青年工作、人才开发等若干专业学组,各厂成立研究分会,车间设研究小组,在整个造纸系统形成一个以政工干部为主要骨干的研究和信息网络。研究会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总结本年度工作和部署下年度计划,并发布论文,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以及理事会换届等,至1991年共开过5次年会。此外,研究会以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为主题,先后组织大型研讨会活动19次,征集和发布论文704篇,评选优秀论文54篇,表彰先进集体13个次,先进个人28人次。
  1986年以“推行厂长负责制,理顺党政工三者关系”、以及“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为主题,先后5次组织有各基层党政工领导和宣传干部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还举行两次关于“当代青年的追求”和“班组工作新信息”的研讨成果发布会。1986年研究会共征集各种论文150余篇,其中在研究会召开的各种会上发布的论文70余篇,还选择了20篇由造纸系统青年撰写的反映当前青年特点和要求的小论文,铅印成题名为《思索与追求》的小册子,分发至行业的每个团小组。研究会又结合各次研究活动,以及配合各项中心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有关人员参观学习上海制药六厂、上海溶剂厂等单位实行厂长负责制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约请上海社科院、市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举办《上海经济发展战略》、《1986年市场形势透视》等7次大型讲座。通过上述活动,对于造纸系统政工干部的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打开思路,为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提出新办法,开创新局面,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1986年12月收到各类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52篇,其中在1987年2月第一届年会上发布的有20篇,经评选获一等奖者10篇,二等奖者10篇。
  1987年以“深入贯彻三个条例、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加强班组建设、提高职工素
  质”为主题,研究会组织了2次大型研讨活动。民主管理和青年工作两学组,也根据实施厂长负责制的要求,分别组织了“吸引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在深化改革中发挥青年积极作用”为主题的研讨活动。1987年在各种研讨会上发布的论文有30余篇,其中中国版纸厂的《造就一批复合型的政工干部》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新华造纸厂的《实行党政中层干部互换》和《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活动中去》等4篇论文分别被市与局的政工研究会采用。1987年是造纸系统全面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一年,在1986年更新观念的基础上,1987年侧重研讨实施方案。根据“厂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职工民主管理”的要求,组织厂长、书记、工会主席深入研讨各自职责的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实施细则。并去南京晨光机器厂、常州柴油机厂、上海钢铁二厂等6个先进单位参观学习,统一了认识,制订了体现造纸行业特点的《贯彻三个条例的暂行规定》。其中对于“厂长决策”、“干部聘任”、“协调党政工三者关系”等重大问题的工作程序,做了明确规定,为实行厂长负责制提供了实施依据,起到了推进作用。1987年下半年,中国版纸厂和新华造纸厂试行车间主任兼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并酝酿将党委工作机构中属于行政部门的职能划归行政系统的方案,为深化企业改革,实行党政分开,作了切实的准备工作。1988年2月召开第二届年会时,评选出1987年度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6人,并以“企业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党政分开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征集与发布论文25篇,经评选获一等奖者5篇,二等奖者7篇,三等奖者13篇。
  1988年是造纸系统深化企业改革很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公司本身和所属30多个企业全部实行了经理、厂长全面负责制,确立了经理、厂长在企业的中心地位,全面负责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因此研究会根据党政共同关注的热点,适时地组织力量调查分析,有准备地在1988年6月,以“党政分开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主题,组织各厂书记参加;同年10月,以“厂长如何实施两个文明一起抓”为主题,组织各厂厂长参加;同年12月,以“宣传干部如何当好厂长、书记助手”为主题,组织各厂宣传于部参加的三次大型研讨会,发布论文30余篇。各厂研究分会,也在相关的研讨活动中发布论文100多篇。其中中国版纸厂厂长《关于厂长全面负责企业工作》、松江纸浆厂书记《关于正确处理厂长、书记关系》、宏文造纸厂宣传干部《关于让群众也走上思想政治工作舞台》等论文,为大家所欢迎。还有中国版纸厂的《党员每月做五件事》、江南造纸厂的《党员自评手册》、利华造纸厂的《抓好党员发展工作》、长征造纸厂的《办好业余党校》、上海纸浆厂的《过好党内民主生活》等论文,丰富和推广了党建工作的经验。在1989年2月召开的第三届年会上,又评选出1988年度的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14人。
  1989年,以“优化企业小气候”、“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主题,先后组织了3次大型研讨活动,全年征集论文200多篇。其中30多篇在公司研讨会上发布,17篇在局以上政工研究会以及报刊、电台发表。1989年初,造纸行业面对原料涨价、资金匮乏、能源紧缺、市场疲软等前所未有的严竣形势,为稳定人心、振奋精神、同舟共济、走出困境,于3月上旬,研究会组织造纸系统160多位厂级干部参加的以“优化小气候”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发布论文22篇,经过认真研讨,一致认识到:优化企业小气候的关键是领导班子,重点是党员队伍,基础是职工群众。会后,各厂都发动职工为“振兴上海造纸”出谋献策,并提出各具特点的“优化目标”和行动口号。中国版纸厂提出了“为中版腾飞作贡献,领导做表率,党员当模范,职工尽职守”的号召,开展“潜力在哪里”的讨论。通过共同努力,全年增收86.8万元,超额完成承包利润1330万元。造纸公司党政领导也都强调“打好团体赛”,狠抓党的建设,为调动2万造纸职工的积极性,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不断不乱,到年底,终于越过政治动乱和生产难关,超额完成上交6058.5万元的承包任务。
  1989年下半年,在以“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研讨活动中统一了“政治核心”与“生产中心”相辅相成,的认识,企业党政领导形成合力,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向,行动上同步。研究会还集中组织部分力量,成立专题研究组,精心研究一些专题。1989年6月动乱平息后,专门集中一周时间,编写了5篇宣讲材料,在7月初印发至30多个基层单位,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专题组还主动配合征集“四十周年国庆”讲演稿40多篇,参与组织演讲比赛,为激励职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90年造纸政工研究会被评为上海市轻工业局1989年度先进集体。
  1990年,以“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职工社会主义信念”为主题,先后组织大型活动6次,征集论文112篇,其中有2篇为全国轻工系统、5篇为市工业系统、11篇为轻工系统的政工研究会所采用,75篇为公司各种文集采用,公司研究会还出版了4期理论刊物《务实》。1991年召开的第五届年会上评选出1990年度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8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
  四、人事研究会
  上海造纸公司干部人事工作研究会,成立于1988年12月,是由上海造纸公司所属单位的干部人事部门工作者和分管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自愿参加的专门从事研究干部人事工作的群众性团体组织,受公司党委和公司经理室领导。并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上海市轻工系统干部人事工作研究会,成为其在造纸系统分会。研究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主要内容为通过和修改会章,选举和换届理事会,讨论和修改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与工作计划,发布论文,交流经验,表彰先进等。理事会是大会闭会期间的执行机构,下设秘书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至1991年1月,共召开过3届年会,更迭过3届理事会。在1991年召开的年会上,评选出1990年度的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6人,优秀论文10篇。
  研究会以“研究植根于实践,成果服务于实践”为指导思想,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会员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而总结经验,撰写论文。1988~1990年,先后发布论文56篇,其中16篇获轻工系统干部人事工作研究会优秀论文奖(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三等奖和鼓励奖14篇)。还汇编了3本论文集。第一本的主要内容是研讨干部考核工作,第二本的主要内容是研讨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第三本的内容较为广泛,有调查研究,有工作方法,有基础管理等共15篇,经评选,获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鼓励奖5篇。
  研究会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指导干部人事工作,依靠并组织造纸系统干部人事工作者,编制了《上海造纸公司干部人事工作标准化管理规定》。把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反复发生的事情,制定成规则,可以依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程序,一定的规章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养成严格按章办事的习惯。并有利于新老干部人事工作者的业务交接,改变老手移交工作时,对新手需要言传身带比较费时费事的传统方法,新手接受工作时只需稍经指点,即能较快地根据规定,独立操作。《规定》的初稿共有6个方面内容,有干部聘用规定、干部考核管理规定、后备干部管理规定、干部调配管理规定和干部档案管理规定。准备经过实施及修改后,作为今后培训基层单位干部人事工作者的教材。
  研究会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在造纸系统广泛深入地发动有关各方,编制完成可供选拔后备干部参考的《情景模拟100例》一书。情景模拟的测试方法,是国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测试人才潜能的方法。1989年,造纸公司干部科应用这种方法,对37名干部进行潜能测试,发现了不少人才。为使各基层单位都能掌握这种方法,研究会于1990年提出编制“情景模拟100例”的设想,以便适用于造纸系统大中小各种类型工厂的各个层次、各种类别干部进行潜能测试。研究会向造纸系统各基层单位以及造纸公司各职能部门广泛征集案例,有237人提供250篇案例,由编写小组选编成《情景模拟100例》一书。为造纸系统从公司到基层的干部人事部门,测试人才潜能,发现优秀人才提供了可以实际操作的参考工具书。
  五、教育研究会
  上海造纸公司职工教育研究会,于1988年8月召开成立大会暨首届年会。至1991年1月,共召开过4次年会,成立过4届理事会。下设教育理论、教育管理、教材教法、德育教育、工人技师等5个专题组。
  1988年,研究会征集论文20篇,在局以上有关会议及刊物发表的有6篇,在全国造纸职工教育会议获奖的有1篇。在1989年第二届年会上评选出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18人。
  1989年征集论文126篇,出版《上海造纸公司职工教育简报》16期和《上海造纸公司职工教育论文集》第三辑,有不少论文在局以上有关会议或刊物、电台发表及获奖。研究会还协助造纸公司教育部门制订1989~1990年的职工教育规划,起草《上海造纸公司职工教育条例》及奖惩条例,技工等级培训规定,技师考评细则等。
  1990年召开研讨会9次,征集论文98篇,在局以上有关会议发表及获奖的有32篇,为全国造纸职工教育研究会编辑《造纸职工教育》2期和《华东造纸职工教育通讯》1期。完成近45万字的《造纸工人岗位规范》的编写出版工作以及举办工人岗位培训专题研修班。在1991年1月召开的第四届年会上评选出先进集体3个,先进个人10人,优秀论文获奖7篇。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