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房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630
颗粒名称: 一、住房建设
分类号: F293.3
页数: 2
页码: 247-248
摘要: 本文讲述解放前,上海造纸工业系统职工住房条件艰苦,多自行搭建低矮棚舍。解放后,政府关心职工住房问题,从1953年起在多个区域建造工房。然而,住房困难户仍然众多,经多方努力逐步解决。1981年起,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加强职工住房建设,通过新建、改建、联建等方式,解决职工住宅困难。在建房过程中,公司注重内部挖潜,撤销部分设施以腾出土地建造住宅。
关键词: 上海市 职工住房 住房建设

内容

解放以前,除江南厂等极少数纸厂有少量高级职员住宅及集体单身宿舍外,其他企业职工均自行谋划栖身之处,条件略优者,租赁简陋工房,一般多租借或自行临时搭建低矮棚舍,勉强度日。更有住“舢板小船”和“滚地龙”者,尤为艰苦。
  上海解放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对职工住房至为关心。从1953年起,由政府出资,先后在普陀、杨浦、长宁等区建造一批工房,通称为“二万户”,地处上述各区的中国版纸厂和江南造纸厂等凡符合条件的职工,第一次分到了新工房,一时传为佳话。
  由于历史原因,职工中住房困难户,面广量大,虽经努力矛盾仍十分突出。1956年,全行业共有职工9830人,由企业或房管部门提供宿舍者仅30%,计单身2491人,建筑面积7368平方米;住宅313户,建筑面积7480平方米。
  1957年,经国家轻工业部批准,共由国家拨款76万元,上海造纸行业建造职工住宅11034平方米,360间;单人集体宿舍2839平方米。分布于真如二村、宜川三村、日晖五村、长白三村。1958年开始陆续分房,江南、宏文、天章等25家造纸厂,共360户住房困难的职工,喜得新居。
  与此同时,通过各区房管部门增配、套配、调配以及改建、联建、自建公助等方式,又陆续解决了一批困难户住房。
  1981年,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企业在抓好生产同时,要解决好职工住房困难”的指示,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抽调人员建立建房小组(1983年扩编为住宅建设办公室)。确定一位副经理分管这项工作,同时部署各纸厂加强领导,专人负责,以加快职工住房建设的步伐。并规定了建房资金来源:一是历年积余福利资金,首先保证建房重点;二是在生产发展资金中按规定提取建房资金。另于1985年又补充规定各厂按人数提取建房资金。组织和资金的落,实,使职工住房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1980~1990年,除中版、江南、新华、红光、大沣等造纸厂和造纸机械配件厂各自新建、改建、联建职工住宅外,由上海造纸工业公司统筹建设的住宅总面积达100817.6平方米,为2885户职工解决了住宅困难。
  在建房过程中,为加快速度,提高效率和得房率,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千方百计以内部挖潜为主。
  1980年撤销江明造纸厂延长路废纸堆料场及拣纸工场,先后分二期共建多层住宅3392平方米。1981年将中国造纸厂安西路仓库迁移,原址与地区联建工房,计1685平方米。1983年1月,经呈报上级批准,撤销上海造纸厂,将该厂原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全部建造多层住宅。1985年将长虹纸浆厂机修车间迁移,原址建设工房1900平方米。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机构

上海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中国版纸厂
相关机构
南造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真如二村
相关地名
宜川三村
相关地名
日晖五村
相关地名
长白三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