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科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84
颗粒名称: 第八章 科研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2
页码: 195-2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造纸工业1956年年以来的科研成果。
关键词: 上海市 造纸 科研

内容

1956年2月,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建立中心实验室,指导与协助所属各厂的成品质量检查、各种原料的分析鉴定和新产品试制。
  1958年12月17日,轻工业局成立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将造纸公司的中心实验室并入该所造纸研究室。
  1966年4月1日,成立上海造纸研究所,并在华山路新建办公与试验楼。主要任务为研究技术用纸及造纸生产的新工艺和自动化,设技术用纸、工艺、设备、分析测试、技术情报等5个研究室和1个办公室,并承担上海各造纸厂生产的纸张、纸板的检测工作。1978年3月,上海造纸研究所测试分析室被定名为纸张测试上海站,负责华东地区六省的重点厂重点产品和上海市各纸厂、浆厂的纸、纸板、纸浆的定期抽查检验。
  1980年上海造纸研究所为了扩展工作,在原有试验楼上加建一层。1981~1988年先后5次引进各种必需的科研仪器和设备,促使测试分析工作向ISO标准靠拢,检测数据更具权威性。测试分析工作为行业内外涉及纸的质量评比、制订标准、赶超国际水平、新产品试制、创优产品、争议仲裁以及进口纸浆的出证索赔等提供有效测试数据。
  1986~1989年间,建成合成纤维纸专用生产线、复塑中间试验流程、引进多功能试验涂布机等。历年来完成的科研课题,涉及制浆、造纸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技术加工用纸新产品等,满足军工和民用需要,其中有些科研成果获得有关领导部门的奖励。
  第一节 科研机构
  1955年,上海造纸工业公司为指导所属各厂生产和解决纸张质量检验等问题,报请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建立中心实验室,1956年1月13日批准同意,1956年2月在上海延安中路841号(即上海造纸同业公会原址)正式成立。中心实验室的主要任务为指导与协助造纸公司所属各厂的成品质量检查、各种原料投产前分析鉴定、新产品的研究试制。
  1958年12月17日,轻工业局成立上海市轻工业研究所,将造纸公司的中心实验室并入该所造纸研究室。地址设在胶州路343号。
  1966年4月1日,根据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意见,报请中共上海市委同意,正式成立上海市造纸工业研究所。当年,上海造纸公司在华山路1520弄56号新建一幢三层楼的办公与试验用房,建筑面积995平方米,建立上海造纸研究所,并由彭骏森、徐和夔二人负责。市科委于1966年4月13日批文确定,上海造纸研究所的主要任务为研究技术用纸及造纸生产的新工艺和自动化。所内设技术用纸、工艺、设备、分析测试、技术情报和办公室等6个研究组室,人员编制为54人。
  1967~1969年,“工宣队”二次进驻研究所,停止科研活动“闹革命”,科研人员下放劳动,撤销设备研究组、技术情报组,精简人员,全所仅留20人左右。
  1970年及1973年分别调整党、政领导班子。1977年,造纸研究所分设技术用纸、制浆和“三废”治理3个组,共有技术人员15人。另外还有测试组、技术情报组、小工场和办公室等部门。
  1979年10月30日由轻工业局批准,同意自1979年12月1日起将国丰造纸厂并入上海造纸研究所,作为该所的实验工厂。研究所的主要机构设置为:实验工厂及制浆、造纸、设备、技术情报、测试分析等五个研究室,另有计划调度、财务、技术、供销、劳动安全、技术检验、行政、组织保卫等8个科室。
  1988年9月30日经造纸公司批准,10月起上海市造纸研究所与实验工厂分开,成为造纸公司下属的两个独立单位。上海造纸研究所是独立核算的科研实体,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实验工厂仍恢复为国丰造纸厂。
  第二节 科研设备与人员培训
  1966年后,为保证全市的造纸质量,由上海造纸研究所承担上海各造纸厂生产的纸张、纸板检测工作。
  1978年3月,轻工业部造纸局在镇江召开全国纸张质量测试工作座谈会,确立了以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为中心的全国纸张质量测试网。上海造纸研究所测试分析室被定名为纸张测试上海站,负责华东地区六省的重点厂重点产品和上海市各纸厂、浆厂的纸、纸板、纸浆的定期抽查检验。
  1978年9月11日,经轻工业局审查同意,上海造纸研究所在原来三层楼基础上加建一层楼面,面积331.67平方米,总造价4.37万元,于1980年9月12日竣工。
  一、科研设备与仪器
  1979年10月,受轻工部华东物资管理处委托,对进口纸张质量进行检验,并提供部分打浆设备及测试仪器8台:Valey打浆机,PFI磨浆机,标准疏解机,Frank抄片机,加拿大标准游离度仪,肖伯式叩解度仪,爱利夫白度仪,亨特白度仪。
  为适应测试工作的要求,造纸研究所于1981年投资6.9万元,改建空调测试室108平方米,于1982年竣工。之后,又陆续添置了进口测试仪器:1981年通过上海科学器材公司向国外购置测试仪器4台:TMI司各脱内结合力测定仪,MIT耐折仪(日本东洋精机制作所),IGT印刷性能试验仪(荷兰NationalPrintingInkResearchInstitute),肖伯式双头耐折度试验仪(西德KarlFrankGmbrl)。
  1982年引进测试仪器14台:TABER型耐破擦仪(日本东洋精机),抗湿摩擦仪(美国TMI)BK压缩试验器(瑞典L&W)槽纹仪(日本东洋精机),边缘撕裂仪(瑞典L&W),多角光泽,度测定仪(日本东洋精机),光密,计(美国DivisionofKollmorgenCorporation),新型贝克式平滑度、透气度仪(瑞典L&W),本特生平滑度仪(瑞典L&W),爱利门道夫多摆撕裂度仪(瑞典L&W)半自动拉力仪(瑞典L&W)表面粗糙度仪(美国TMI),纸张卷曲度测定仪(日本东洋精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日本日,立制作所)。当年,还引进涂布加工纸试验机5种:高速平张刮刀涂布试验机,赫克力斯剪切粘度计,Celier20升涂料高速分散混合试验器,Celco振动筛,颜料磨损试验机。
  1983年引进测试分析仪7台:缪伦式耐破度测定仪,TAPPI抄片器,大型纸浆疏解试验机,纸浆粉碎器,Valey打浆机及飞刀辊、底刀,爱利夫光电反射光度计用光电管,Lampen球型打浆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使测试分析工作向ISO条件靠拢,以利提高对进口浆和纸的检验工作,遇有索赔事件发生也能做到有据可依,1983年4月,造纸研究所提出“引进造纸检测试验仪器”的计划任务书,报经上级批准引进检测仪器25台。计有:光电颗粒度检测仪,粘度计(RVT)Waring高速混合器,电动格莱式挺度仪,瓦赖式实验打浆机,格莱透气度测定仪,纸张标准取样,器,环压强度测定仪,费雷泽透气度仪,万能显微镜,液相色谱仪,自动颗粒度测定仪,缪伦式耐破度测定仪,肖伯式双头耐折度测定仪(板纸),肖伯式双头耐折度测定仪(滤纸),JOKRO磨浆机,K&N纸张油墨吸收仪,拉力仪,肖伯式透气度仪,卡纸磨擦系数测定仪,纸张手触柔软度测定仪,百分表式纸张伸缩率测定仪,纤维长度测定仪,KRK高浓试验磨浆机,实验室反辊室涂布器。上述仪器于1985年10月全部到货,经安装调试,12月31日通过验收。
  1984年初,为测定各种高分子聚合物的分子量,向德国KNAUER公司订购气相渗透仪1台,1985年12月26日到货;为测定各种纸浆的游离度和纸张的拉力强度,向瑞典L&W公司订购打浆游离度测定仪和液压式拉力仪各1台。
  1987年,在国际造纸展览会上订购瑞典浆料浓度控制仪1台,向芬兰订购KAJAANIFS—100纤维长度分析仪1台。
  1988年11月,向法国科梅夫仪器公司购置EC05纸张耐破度测定仪1台。
  至此,造纸研究所测试分析室拥有各种测试仪器及设备92台,有效地促进了测试数据与国际标准靠拢,更具权威性。
  自1978年第三季度起,对华东6省、64个重点厂的22种重点产品,每季度抽查1次,约100份左右纸样,在上海则面向33个造纸厂和3个纸浆厂的产品,每月抽验1次,约70份左右纸样。平均每一纸样测试7个物理性项目,受检产品达72种。检测后,按月按季将检查结果及质量情况汇编成月(季)报表,装订纸样实样,报送部、局、公司、中心站、省站,并分发各纸厂以资对比、交流,作为公司质量管理的依据。对于被评为部、市、局优质产品的纸张则根据公司订的内控指标严加检测,作为考核评比的依据。
  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进口木浆质量检验工作座谈会,认为上海造纸研究所对进口木浆的检验手段相对比较完备,因此指定全国进口木浆的50%由上海造纸研究所检验。
  测试分析工作在行业内外涉及纸的质量评比、制订标准、赶超国际水平、新产品试制、创优产品和争议仲裁,进口纸浆的出证索赔等方面做了大量测试检验,提供不少有效数据。
  二、仪器校验与人员培训
  造纸研究所在承担大量行业内外的检测分析工作中,深感要使测试数据准确,首先要测试仪器精确。因此,1981年起成立仪器维修组,负责造纸研究所及华东地区省站和生产基层厂测试仪器的维修保养、校验,保持仪器的精确与一致。从1983年开始,每季由测试室统一备样,向各中心站及各省站发送,在统一环境下,用不同纸样对各种仪器进行校对,然后分析数据,判别仪器的正确程度。这一统一纸样校验法与国际上采用标准纸样进行仪器校对的方法类似。
  自1978年以来,先后多次为各省站举办物理检验人员培训班。1982年为造纸工业公司所属各厂检验人员轮训一遍。1983年第三季度起又对各厂有关技术骨干进行3个月的培训。1984年又为上海地区、山东省站的检验人员进行培训。经过培训,各类质量检验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第三节 专用试验生产流程
  一、合成纤维纸专用生产线
  1982年,经造纸工业公司领导决定,将勤丰纸厂的合成纤维纸车间,除长网机外的有关设备如沉析、绝缘机、离心脱水机等均转给造纸研究所。要求造纸研究所按年产10吨水平,增添有关设备,新装一台净纸宽400毫米可抄造各种合成纤维纸的长网造纸机。
  1983年11月,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精神,选择造纸所上报的项目,合成纤维纸(F级)专用生产线,列入1983年(第六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并拨款30万元,从市科技成果专项资金中开支。
  造纸所将此30万元专款用于添置长圆网混合造纸机、传动电动机及控制箱等,不足部分由上海造纸工业公司协助解决15万元,再加上勤丰纸厂H级纸项目结转14万元,合计59万元。经2年左右的加工、安装、试运转,于1985年5月已完成长网部分的改建工作。为了继续该项目,造纸所又于1985年11月通过上海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向建设银行贷款10万元,经过努力该生产线于1986年12月竣工,年产F、H级合成纤维纸10吨。产品质量与产量均达到计划任务书要求,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7年1月13日,通过市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验收。
  二、BMB多功能试验涂布机
  1984年为了发展技术加工纸,加强试验研究工作,造纸研究所申请引进800毫米BMB多功能试验涂布机单机设备。经上海市轻工业局审批,于1987年7月1日竣工验收,总投资397.9万元(其中外汇188.4万瑞士法郎)。
  1987年10月19日,经上海造纸公司同意,为了发挥该设备的生产潜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该引进的多功能涂布机全部设备移至华丽铜版纸厂安装,由厂、所双方组织生产。
  三、复塑中试流程
  涂塑相纸纸基中试项目自1977年4月由大沣造纸厂承担,1979年5月划归上海感光复印纸厂,1981年4月又划归上海造纸研究所,并将该中试复塑机从大沣造纸厂拆装至造纸研究所科研大楼,1983年8月24日安装完毕,共投资31.6万元,1984年5月29日验收。
  四、450毫米试验涂布机关键设备
  原有800毫米多功能涂布机造纸研究所与华丽铜版纸厂合作生产后,为了确保加工纸产品的开发研究,提高必要的研究手段并吸收消化引进的新技术,经造纸公司同意引进一台450毫米试验涂布机关键设备,部分国内配套。1989年6月设备到货开始安装,9月安装完毕,并经设备制造单位HMV公司专家调试,11月1日开始实物试车,达到合同要求,于1989年11月15日移交使用。项目竣工决算219.4万元(其中外汇36.9万美元)。1990年1月17日造纸公司组织验收。
  第四节 主要科研成果及新产品
  1954年10月,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成立后,注意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计划的开展制浆、造纸的科学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据统计,从1959~1990年,累计完成科研项目及开发新产品232项。其中1959~1966年为6项;1966~1976年为52项,平均每年5项左右;1976~1990年为174项,平均每年10项左右。第五节 部分科研项目简介
  一、聚砜酰胺纤维纸
  芳香聚砜酰胺纤维纸是一种新型的H级绝缘材料,可长期用于180℃,它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其性能优于云母材料。国外在70年代前后将它应用于电机,使电机等级提高到F、H级,性能明显提高,效果良好。
  芳香聚砜胺纤维纸协作小组于1973年4月,由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上海造纸研究所、电器科学研究所、龙华电器厂、长虹塑料厂、直流电机厂、造纸机械厂等单位组成。1974年完成研制小样,1975年开始小批试制,至1977年已制造聚砜酰胺纤维纸1吨,并于1978年3月29日~4月5日一机部召开的第三次F、H级绝缘材料鉴定会上通过技术鉴定。其后,协作组进行中试扩大工,作,1980年已制造聚砜酰胺纤维纸7吨及其复合材料,交全国各有关电机厂使用于上千台F、H级电机,情况良好。当年12月由上海市科委、经委组织中试鉴定。鉴定会议确认:聚砜酰胺纤维纸及其复合材料在国内首创成功,其工艺是可行的,经实际使用其性能可以满足国内F、H级电机、电器的使用要求,为发展我国F、H级电机配套材料,改变依靠进口的局面(目前国际上电机绝缘用NOMAX纤维纸均由美国杜邦公司垄断),为节约外汇作出了贡献。198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同意由上海向阳化工厂、赛璐珞工厂、化纤八厂、绝缘材料厂、造纸研究所、纺织科学院、无纺布厂等7个单位协作进行工业性试验,1990年聚砜酰胺纤维纸质量达到IEC标准,聚砜酰胺织物达到美国杜邦公司产品标准,1992年底进行鉴定验收。
  耐高温聚砜酰胺纤维纸科研成果于1981年2月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
  二、用接枝法改进扬声器纸盆用浆的研究
  上海电声器件研究所为了改进国产扬声器纸盆质量,使扬声器能向高保真度和高低频展宽方向发展,尽快赶上国际水平,主动向上海造纸研究所提出共同协作“用接枝法改进扬声器纸盆用浆的研究”科研项目。1982年12月两个单位共同签订科研协议书。
  上海造纸研究所根据扬声器纸盆用浆的特殊要求进行探索,经用各种单体进行接枝,并以接枝浆不同配比在飞乐电声研究所作一系列扬声器纸盆的抄造。并对制成的扬声器进行电声学对比测定,主观试听,小批量试制后用户评价为:该专用纸浆本身内阻尼因数较大,比弹性膜量较高,内阻尼因数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是高保真扬声器的理想材料。用接枝浆制成的扬声器与飞乐厂原产品对比,其各项测试指标、主观试听均有明显提高,达到与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试制产品已受到用户欢迎。
  1983年12月20日通过上海造纸工业公司鉴定,1986年12月获轻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三、HTP—1型滤纸
  石油钻井泥浆失水量测定仪器的专用滤纸以往均靠进口,价格昂贵,进口周期长,常常出现脱档。各试验室都自行寻找代用品,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又造成数据缺乏可比性。为此,钻井工艺研究所代表钻井石油系统委托上海造纸研究所进行试制HTP—1型滤纸。
  上海造纸研究所与钻井工艺研究所协作,前后共做了5批小样、几百次试验,长达1年之久,资料往返10次,并在全国各油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收取大量试用数据与使用意见。
  1983年12月华北石油管理局钻并工艺所的实验报告称:国产HTP—1型纸150℃高温,35公斤/平方厘米压差实验后,在水中浸泡和冲洗均无破损现象,有一定刚度和强度,在厚度、紧度、干耐破度、湿耐破度、最大孔径、定量等物理指标上都接近或达到美国988型滤纸,适用于各种类型泥浆的测试。试制初步成功,填补了国内滤纸的一项空白。
  1983年12月24日通过石油工业部技术鉴定,可以进行批量生产。1986年12月获轻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四、相对湿度自动控制仪
  1987年上海造纸研究所陈延庆、何飞月等研制成功高精度节能型恒温恒湿自控系统。该系统是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严格控制温湿度并有进新风量的自动控制器,使实验室、标准计量室、测试分析室等空调室的工作实验环境能达到国际标准(ISO)或国家标准(GB)。温度控制范围为20~30℃,控制精度士1℃;相对湿度控制范围为45~70%rh。该空调系统不但具有高精度的自控能力而且与同类恒温恒湿系统比较可节电50%。1987年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二等奖。1989年2月1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授予专利权,专利号:22303。1990年获全国第五届发明展览会银牌奖。
  相对湿度自控仪奖状 “中性施胶”获奖证书
  五、中性施胶
  1985年7月,轻工业部科技局将“六五”重大科技项目“AKD型中性施胶”,下达上海造纸研究所。经过2年多的时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上海新华、新风、江南。及江苏泰州4个造纸厂进行批量生产试验。普遍能提高施胶度、白度、裂断长、拉毛速度等,其他如不透明度、平滑度等均有改进。由于中性纸可用碳酸钙填料,涂料印刷纸的损纸可回用,节约用浆量,并可延长铜网使用寿命等,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89年11月27日轻工业部颁发科学技术鉴定证书,并获轻工业部二等奖。1990年获首届全国轻工博览会金奖。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