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稻麦草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18
颗粒名称: 四、稻麦草浆
分类号: TS749+.2
页数: 4
页码: 105-1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上海造纸业采用草类原料制浆,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草浆质量。备料、蒸煮、筛选、漂白等流程持续优化,成功利用草浆抄造高质量文化用纸,缓解了原料供应紧张问题。
关键词: 上海造纸 生产技术 制浆机术 稻麦草浆

内容

1.备料与蒸煮
  上海造纸工业原料联购处在1951年2月7日与宏文造纸厂订约委托代制可漂稻草浆200吨,优先分配给生产文化用纸各厂试用。中国纸厂配用25%,生产有光纸,品质优良,各厂均表满意,开稻草浆使用于白色纸张的先例,为草类浆代用木浆打下基础。1951年下半年起牛皮纸配料中亦开始采用稻草浆20%。同时,凡能自制漂白草浆各厂也开始试用。大中华、江南、利华等厂于第四季度在文化用纸中配用漂白草浆代替竹浆、布浆。在使用草类原料
  初期曾发生过纸张上有黄点、草节等缺点。1953年第四季度上海造纸同业公会号召各厂推广使用草类原料,并召开技术交流会议,改进稻草备料、蒸煮操作。稻草头尾带有泥砂与谷壳,造成尘埃,备料时就先用人工切去头尾,然后送入切料机切成草片。采用两级蒸煮法(第
  一次用水,第二次用碱液),配用硫化碱使蒸煮均匀。蒸后浆料用清水冲洗,增加必要的沉砂槽面积等措施,提高草类浆质量。
  1954年江南造纸厂、1956年新华造纸厂又依据草片与稻壳、尘土可以筛分的原理,先后使用羊角除尘器、旋风分离器和水膜除尘器等设备,除尘去杂量可达总草量的6%,人工省,效果佳,这一备料工艺在全行业广泛采用。
  1953年利华纸厂在蒸煮过程中采用“小放汽”5分钟,加快升温时间,提高蒸解作用,使蒸煮有效时间减少到6小时。1956年该厂又采取碱液预热至60℃与草片混合,使草片浸润软化后装入蒸球,提高装球速度与装球量。
  轻工业部造纸工业管理局为了交流提高草浆质量的经验,于1956年7月21日通知委托上海造纸公司召开同产品经验交流会,由韦明经理主持会议。经过精心组织,于1956年10月27日~11月3日全国43个利用草本原料制浆造纸的工厂和单位在上海举行草浆生产经验交流会。会议期间通过介绍经验,现场参观利华、中版、宏文等厂,分小组讨论广泛交流意见,肯定了解放后利用草本纤维原料造纸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大会收集了解决草浆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总结交流推广各厂成熟经验,内容包括:原料品种和贮藏,草料的切头切尾,筛选除尘,利用废汽预热碱液喷洒装球,在蒸煮工艺上又研究选择了与箱板纸、黄板纸、碱法漂白浆等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在压缩非蒸煮时间除要改进装料方法外,推荐采用民丰、华丰两厂的喷浆放料经验。为提高草浆的白度,减少尘埃、黄筋及节约漂粉,又研讨了洗涤流程与漂白工艺条件。会议还统一各厂试验项目与检验方法,为今后交流经验资料数据打好基础,对尚未肯定为成熟的经验仍指定专厂继续试验研究。这次会议不仅总结了生产草浆的经验,明确了措施,更重要的是使大家树立了“草浆可以造好纸”的信心,为解决造纸原料供应紧张的困难作出贡献。
  利华纸厂和宏文纸厂创制了旋转装料器。1957年新华造纸厂、1958年利华造纸厂先后改“放汽倒球”为“带压喷放”。经喷放的纸浆疏松,且喷放快捷方便,缩短蒸煮的辅助时间和减轻了劳动强度。1959年新华造纸厂采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同时用“慢升温、快保温”代替“高压保温”草浆熟而不烂,得率高,便于洗涤、漂白和滤水。1965年江南、前卫两厂应用球外“预浸渍”方,法,草片先经碱液预浸,用螺旋输送器送入蒸球,装球量从125公斤/立方米提高到150公斤/立方米,蒸煮时间从原来4小时20分钟降到3小时零5分。“预浸渍”技术后广泛应用于龙须草、芒杆、竹等制浆过程中。
  2.筛选与漂白
  蒸煮得到的粗浆中含有大量黑液(含碱的黑褐式液体),需再进行筛洗与漂白。上海机器造纸工业从清光绪十年(1984年)至1952年,粗浆的洗涤与漂白均在装有洗鼓的槽式打浆机中进行,边打粗浆,边用清水冲洗数小时,洗清黑液,再加漂白粉溶液漂白,最后洗清残氯。设备、技术均落后且纸浆容易返色,以抄造毛边和包装等纸为主。
  1953年,利华造纸厂采用槽式漂洗机,将草浆装入漂洗机内洗涤2小时,再通蒸汽将草浆升温至35℃,加入漂白粉液,为总草浆量的5%,漂白温度控制在40℃,一次漂白,草浆白度最高达65%。
  为提高草浆质量,党和政府非常重视,1955~1958年就召开过5次全国性的草浆生产经验交流会,并逐步从交流板纸经验转变为交流漂白草浆生产文化用纸的经验。对草类纤维的备料、蒸煮、筛选、漂白等进行了技术交流总结,为草浆生产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草浆存在的杂细胞影响抄造和未蒸解的草片、草节造成尘埃点等主要问题作了充分讨论,并指出了提高质量的研究方向。1958年以前,草浆中尘埃多,每2克浆抄成1/20平方米纸样检查,0.5~2毫米尘埃为30只。
  1958年初,利华造纸厂在筛选流程中采用A型离心筛及锥形除渣器等设备,通过一年多百余次试验测定和改进,效果显著,终于在1959年9月以100%硫酸盐漂白草浆抄造出一号胶版印刷纸。(当年10月24日至11月14日,由郁维新副总工程师为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交系统群英会,得到了嘉奖。)再经过不断完善,到1961年12月已可日产净制草浆6吨,0.3~1毫米尘埃降为3~6只,质量又有提高。1962年又在继续强化充实筛选除砂设备的基础上扩大到日产12吨,0.3~1毫米尘埃降至1~2只,并开始以20~40%净制草浆配比抄造出口纸张。
  1963年9月在轻工业部主持下,组织全国18个单位对净制草浆进行技术鉴定。会议认为:这项经验证明净制漂白草浆能够在出口书写纸中配用一定比例,成本不高。在我国木材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各种纸浆的质量降低尘埃也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1963年上海造纸公司为此专门组织召开上海各有关纸厂讨论制订“碱法可漂稻草浆企业标准”,分别规定:SO(净草浆)、SI(一号草浆)、S2(二号草浆)的可漂白度与尘埃度等质量指标,自10月20日起试行。其中对S0(净草浆)的可漂白度(白色%)规定不低于80;尘埃度(2克浆中)0.3~1毫米尘埃不多于2只,1毫米以上尘埃不许有。
  利华纸厂将一级除渣改为二级除渣处理后,草浆一等品率由82~85%提高到90%以上。
  在此阶段时间内,上海各有关纸厂亦努力设法提高草浆质量。1962年大中华纸厂用侧压浓缩机漂前洗涤,用B型离心筛除去未蒸解草节降低尘埃,都有很大效果。1964年江南纸厂将606型除渣器一级一段处理改为606型和600型二级三段除渣处理,当年7月下旬净制草浆亦正式投产,1965年又采用旋翼筛,使草浆质量进一步提高。
  1964年江南造纸分厂开始用进口木浆与自制龙须草浆生产出口特白打字纸。龙须草是一种野生植物,原料中杂草多,起初用人工拣选,耗工耗时质量不能保证。后在工艺设备上进行一系列改造,采用旋翼筛、平筛串联及二级三段除砂处理,大大降低杂草、草筋等杂质。龙须草配比由15%增加到40%时,每平方米尘埃不超过5只。用30%漂白龙须草浆生产的特白打字纸获市、部级优质产品称号。
  1965年江南造纸厂改革草浆漂白工艺,由原来单段漂白改为“氯化”“碱处理”、“次氯酸钙”三段漂白,纸浆白度从69~70%,稻草提高到70~72%,麦草提高到73~76%。生产一号胶版印刷纸时,草浆的配比由40%提高到70%,高级出口书写纸中配用漂白草浆50%1971年新华造纸厂用常规设备,化半年时间建成长度为400米的管道漂白工程,将原有的单段漂白改为三段漂白,其中氯化及碱抽提二段在塑料管道内完成,原来的漂洗机作为第三段次氯酸盐漂白。不需要耐腐蚀设备,虽然碱抽提一段的碱耗略高,但投资甚低,操作工艺也非常简单,纸浆质量完全能适用生产中高档文化印刷用纸。
  1975年江南纸厂为发挥多段漂白的作用,采取低碱快蒸,提高草浆硬度,成浆得率可提高1%,使浆产量继续增长,每吨浆降低用碱56.5公斤,由于硬浆容易脱水,进一步改善洗涤质量,白度可提高3.~5%,质量与消耗都有显著的改善。
  1978年新华纸厂在原有草浆流程用四台侧压式洗涤机串联洗涤,洗涤能力从每日20吨提高到28~30吨。当年第二季度轻工业部又拨款该厂另建草浆新流程,兴建土建面积2160平方米的筛选洗涤和塔式三段漂白稻麦草浆车间,于1981年投产,日产25吨。1982年又用真空洗浆机代替侧压式洗涤机,四台串联,逆流洗涤,黑液提取率从40%提高到80%。1987年又改用24平方米水平带式真空洗浆机,五段逆流洗涤,黑液提取率可达94%,节约洗涤用水,又便于黑液处理及碱的回收。1988年10月日处理50吨漂白稻麦草浆的碱回收工程投产,使年产16000吨净制稻麦草浆流程更趋完善。
  3.二氧化氯制备及漂白试验1965年上半年在上海造纸研究所紧密配合下,江南纸厂承担20公斤/日CLO2的生产制备与5吨/日多段漂白浆流程的科研项目。当年8月,该厂采用食盐还原法(R—2法)进行CLO2制备科研试验,日产CLO220公斤,用于多段漂白自制稻草浆。结果白度上升至89%,用100%漂白草浆生产书写纸白度达90%。但由于量少,不够生产使用以及成本过高,腐蚀污染问题没有解决等因素未能正式投产。
  1977年国家科委及轻工业部下达利华造纸厂“盐酸法制备二氧化氯及其漂白工艺设备防腐蚀的研究”中型试验项目。利华纸厂采用了轻工业造纸研究所草类纤维C—E/H—D三段漂白工艺及盐酸法制备二氧化氯小试的研究成果。1978年8月上海市计委又同意利华纸厂建设纸浆废液提取治理工程项目。由于该二项工程是前后连贯的,所以同时建设在一个车间内,由上海轻工业设计院设计。同年成立由三方面组成二氧化氯漂白草浆试验研究小组,进行工程设计施工。经过1982~1983年三次试运转,不断修改完善,二氧化氯生产能力达183公斤/日,漂白稻麦草浆20吨/日。该中试项目累计开车近四个月,1984年4月18日在利华纸厂通过部级鉴定,认为:C—E/H-D漂白工艺对草浆进行漂白,白度可达80%,并具有不易返色,对纤维损伤小等优点;盐酸法制备CLO2及漂白流程是比较合理的,为以后拟建的漂白纸浆工厂提供了许多重要参考依据。二氧化氯制备系统中的氯酸钠电解槽采用板框式外循环复极电解槽,得轻工业部科技三等奖。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韦明
相关人物
郁维新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利华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