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上海造纸志》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517
颗粒名称: 三、木浆
分类号: TS749+.1
页数: 2
页码: 104-1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宝源造纸厂曾尝试生产机械木浆,但因成本及原料问题而失败。上海纸浆厂利用废木材成功生产本色硫酸盐木浆,并通过技术革新减少污染并降低成本。松江纸浆厂改产木浆,并建设漂白设备提高产量。
关键词: 上海造纸 生产技术 制浆机术 木浆

内容

1.机械木浆
  民国9年2月日商将华章造纸厂出售给刘伯森,改名宝源造纸东厂(今利华造纸厂)。当时上海商务印书馆主持人高凤池力促宝源厂自造白报纸(新闻用纸),产品可全部由商务印书馆销用。刘伯森与工程师博海生商定,在8月中委托茂生洋行向美国订购三袋式磨木机2台(用300匹马力电动机驱动),.每台日产磨木浆3吨。机件在民国10年2月初到厂安装试车,一切顺利。原料用白杨木及松木,制成磨木浆,再掺入进口漂白亚硫酸法针叶木浆制成白报纸。于3月9日造出首批配比为杨木浆与松木浆各30%,进口漂白化学木浆40%的“天字申报纸”。次日又造出两种磨木浆各40%,半漂破布浆20%的“地字申报纸”两批纸张经商务印书馆试用都很满意。但当时浦东电气公司供电不足,无法增加供电,同时购入的杭州松柴都是小径松树,人工去皮和除节操作麻烦,大径松木价贵而货少,无法大量收购,自制磨木浆的成本反较破布浆高,货源亦不如破布充足,无利可图而停止生产。民国11年1月5日该厂失火,全厂焚毁,磨木机从此搁置。
  1951年初周秉信、沈道五等集资2.5万元在余姚路441号筹建友联木浆厂制造机械木浆。该厂设计人陈体荣曾向华东工业部提出该厂规划,华东工业部于4月9日复函提出“小规模机制浆厂其成本必高,倘如在上海只宜设立试验性工场..”。该厂嗣于1951年11月1日开业,职员17人,工人26人,设备仅小型磨木机二部及粗滤、细滤机。经10个月屡次试验,日产量不足1吨,所耗电力及原木超过原计划1倍以上,成本极高,终于1952年10月因亏损58000元而歇业。
  2.化学木浆
  1955年中国水泥公司造纸厂(现上海纸浆厂)为了解决上海市造纸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开始用市内废木材试制未漂硫酸盐木浆,生产仿水泥袋纸供应水泥厂包装水泥,1956年试制成功。随着生产的发展,产量逐年上升,又积极开发利用林区边角废材。该厂所用废木材约60%来源于森林边角材,40%来源于市内木材加工厂废料。1957~1990年共利用废木材110万吨,生产本色硫酸盐木浆36万多吨。
  开始生产本色木浆时,蒸煮一直采用硫酸盐法和多硫化钠法,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难闻的硫化物臭气。蒽醌碱法制浆可消除臭气又可提高成浆率,可是蒽醌是染化工业的重要原料,资源有限,售价也贵。获悉上海染化十厂的生产过程中有蒽醌磺酸钠(A.M.S)废液及双胺基蒽醌(“518”副产品)急待处理。在上海造纸研究所支持下,于1978年11月进行小型试验,结果显示A.M.S.废液与蒸煮药液混和后蒸煮木片,在消除恶臭和提高成浆率方面效果与蒽醌法相似。于是在1979年1月6日正式投入使用代替硫化碱制浆获得成功,既减少了蒸煮中臭气,又提高成浆率0.5%,降低了成本。上海及松江纸浆厂一年就得益60
  万元,同时也使染化厂废液通过两厂的碱回收系统得到治理,该成果因此获得市轻工业局技术革新二等奖。
  上海纸浆厂在木片浆蒸煮过程中有木浆黑液排出,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1966年经轻工业局批准,拨款280万元,建设黑液碱回收车间,于1969年10月投产。1978年又新建真空洗浆机车间,进一步提高黑液提取率,同时建成木浆喷放蒸汽热回收系统,解决长期来对空气的污染。
  碱回收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余热发电项目经市轻工业局批准,拨款60.24万元,土建295平方米,安装750千瓦发电机1台,于1983年8月投产,每日发电3600度。由于纸浆产量有限,黑液量不足,产汽少及其他问题,未能完全正常运行。
  松江纸浆厂自1966年开始改产本色及半漂硫酸盐木浆,日产量在25吨左右。原料为福建、黑龙江、吉林等省各贮木场和木材加工厂下脚料及废木片等。蒸煮后木浆经筛选、漂白后用湿抄机压干到含水份65%左右,装入麻袋运往市区纸厂使用。由于水份高和包装运输、管理等问题较多,影响质量及成本。1968年6月7日造纸公司认为该厂生产的漂白硫酸盐木浆白度仅50%左右,必须增建三段漂设备,使浆板白度达70%以上。并新增烘缸建成浆板机1台,使产量达30吨/日,抄成干浆板后运至各厂使用。1968年底成立多段漂基建小组,1969年12月完成土建施工,1970年2月开始设备、管路安装,1970年4月底试车,5月三段漂白浆板车间建成投产。除本色木浆外,当年生产漂白木浆4166吨,1971年达8766吨。

知识出处

上海造纸志

《上海造纸志》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海造纸志》的出版标志着上海造纸工业的历史得到完整记录。作者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强调了历史教训,指出经济发展需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清廉政府,并倡导开放创新的态度。文章呼吁牢记历史,继续前行,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

相关人物

刘伯森
相关人物
高凤池
相关人物
博海生
相关人物
周秉信
相关人物
沈道五
相关人物
陈体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宝源造纸东厂
相关机构
浦东电气公司
相关机构
上海纸浆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