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书写纸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358
颗粒名称: 印刷书写纸的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并列题名: Market general situation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inting and writing paper grade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5
页码: 89-9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印刷书写纸是纸业重要产品,占全球纸及纸板总量的30%,销售额占35%。根据纤维原料和涂布情况,可分为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未涂布机械浆纸、不含机械浆涂布纸和含机械浆涂布纸。中国以双胶纸和铜版纸为代表。2008年,中国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和消费量均有所增长,但增速回落;涂布印刷纸生产量和消费量也呈增长趋势。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印刷书写纸 市场概况

内容

印刷书写纸是纸业的大宗重要产品。世界印刷书写纸的年产量,占世界纸及纸板年产总量的30%世界印刷书写纸的年销售金额,占世界纸及纸板年销售总金额的35%(注:1996年世界印刷书写纸的销售金额为650亿美元)。
  国际上一般将印刷书写纸根据纤维原料差异、涂布与未涂布分为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UWF)、未涂布机械浆纸(UGW)、不含机械浆涂布纸(CWF)和含机械浆涂布纸(CGW)四个基本品种,未涂布机械浆纸(UGW)、机械浆涂布纸(CGW)分别以SC纸和LWC纸为代表,主要用作印刷纸;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UWF)几乎包括所有办公用纸和用于一般商业印刷的胶版印刷纸;不含机械浆涂布纸(CWF)是质量最高的印刷用纸,主要用于印刷公司年报和高端产品目录、杂志等。在中国未涂布和涂布不含机械浆纸主要以双胶纸和铜版纸为代表。
  一、我国印刷书写纸市场概况
  1.未涂布印刷书写纸
  2008年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1400万吨,较上年增长4.48%,增幅回落5.36个百分点;消费量1385万吨,较上年增长3.98%,增幅回落6.01个百分点。2000—2008年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及消费量见图1。2000—008年生产量年均增长率9.86%,消费量年均增长率9.92%。
  2.涂布印刷纸
  2008年涂布印刷纸生产量550万吨,较上年增长7.84%,增幅回落3.03个百分点;消费量467万吨,较上年增长9.62%,增幅增加3.12个百分点。2000—2008年涂布印刷纸生产量及消费量见图2。2000—2008年生产量年均增长率22.28%,消费量年均增长率10.64%。
  2008年铜版纸生产量460万吨,较上年增长9.52%,增幅回落1.01个百分点;消费量401万吨,较上年增长9.26%,增幅回落1.28个百分点。2000—2008年铜版纸生产量及消费量见图3。2000—2008年生产量年均增长率19.58%,消费量年均增长率8.55%。
  击。受下游需求影响,北美一些生产商率先进行停工限产,随后欧洲的主要厂商也纷纷加入停工行列。二、北美未涂布文化纸产能2008年北美未涂布文化纸的产能为1360万吨,较2007及消费量情况年1470万吨下降了7.4%;2008年的消费量为1260万吨,较2007年1360万吨下降了7.8%。从表1可以看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UWF),简称未涂布文化出,2008年北美非涂布文化纸的生产和消费仍呈现下纸,就产量而言,它是最主要的印刷书写纸品种。降的走势,预期到2009年将会进一步加剧,但在2010金融危机使得市场上的商业广告显著缩减,相关年将会有所好转。估计2009年复印纸价格较上年度将纸种尤其是较为高端的涂布道林纸受到较为严重的冲有所下降,跌幅约达5.2%。
  据资TDNe来wcrest综合信息资料统计,2009年4月北年同期相比下降15.5%;2009年4月北美未涂布文化美未涂布文化纸需求量81.7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纸需求量较前三月有所回升,且下降趋势大大低于其降12.2%;2009年1—4月累计需求量320.9万吨较上他印刷书写纸(见表2)。
  三、我国未涂布文化纸产、销情况
  我国非涂布文化纸生产企业很多,UPM和APP以全木浆生产高档静电复印纸和胶版纸,晨鸣纸业、博汇纸业、泰格林纸和太阳纸业等也是主要的胶印书刊纸生产企业,此外,还有许多小企业也涉及文化纸的生产。
  由于中国造纸协会2008年度报告中只有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的统计,而没有细分为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与未涂布机械浆纸。考虑到未涂布机械浆纸的数量较少,这里姑且把未涂布印刷书写纸作为未涂布不含机械浆纸(即未涂布文化纸)进行讨论。
  2008年未涂布文化纸的生产量为1400万吨,2007年为1340万吨,较上年增长4.48%,增幅回落5.36个百分点;2008年的消费量为1385万吨,2007年为1332万吨,增长3.98%,增幅回落6.0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2008年我国非涂布文化纸的生产和消费仍均呈现上升的走势,但二者均低于全国纸及纸板生产及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增长速度放缓。
  2008年未非涂布文化纸的进口量为39万吨,2007年进口量为45万吨,较上年降低了13.33%,降幅达13.33个百分点;2008年未非涂布文化纸的出口量为54万吨,2007年出口量为53万吨,较上年增长了1.89%,增幅增加了3.74个百分点;进口量继续显著下降,出口量大于进口量,且仍呈现上升趋势,近三年年出口量基本稳定在54万吨。
  2000年至2008年非涂布文化纸的生产量年均增长率9.86%,消费量年均增长率9.92%。
  四、未涂布文化纸市场价格情况
  2007年10月,国内文化纸市场持续高温,低档书刊纸和高档双胶纸价格继续上涨。其中低档文化纸即书刊纸均价上涨100元/吨,达到4900元/吨,同比上升400元/吨,毛利率同比上升约6个百分点。
  从UPM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双胶纸全国范围提价100元/吨,至8月奥运会前,双胶纸行情一路走高,高档双胶纸价格稳定在8300~8400元/吨,混浆双胶纸集中在6600~6900元/吨之间。9、10月份,高档双胶纸价格明显下滑,而中低档双胶纸成交稳定。11月份,多家厂商开始停机检修或减产,市场价格依旧下滑,跌势明显,跌幅在500元/吨上下。12月份,价格持续走低,跌幅200~300元/
  吨。截止到12月份,双胶纸价格比最高点回落近23%。
  综观2008年全年,双胶纸和书刊纸价格涨幅分别为8.8%和20.7%,其中中低档文化书刊纸的价格涨幅是所有纸种中涨幅最大的,这表明淘汰落后产能对于这种纸种价格的支撑。2008年四季度以来受印刷淡季、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木浆价格大幅下跌影响,文化纸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从需求角度看,以书刊、杂志、办公用为主的印刷书写纸受经济波动影响相对较小,且由于小纸厂关停而导致的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其下跌幅度相比其他纸种要小。到2009年6月由于我国经济的回暖,纸浆价格已触低回升,纸成品价格将有所回升,一般文化纸均价基本稳定在每吨5200元左右,因此文化纸市场前景相对于其他纸种还算乐观。
  五、我国近几年未涂布文化纸投资情况
  从文化纸供给方面看,在国务院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中,文化纸是最受益的纸种,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低档文化纸受限、文化纸向中高档发展趋势导致转产及投资增加,在2009年后期高档文化纸产能集中释放,将对市场产生一定压力。
  目前已建的文化纸项目为濮阳林纸一体化年产25万吨轻量涂布纸兼顾高档文化用纸项目,于2008年12月30日投料试车成功。
  目前在建的文化纸项目有: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将于2009年7月中旬投产;岳阳纸业的年产40万吨高档文化纸,预计2009年下半年投产;福建南平纸业年产20高档文化纸项目,预计2009年下半年投产;山东太阳纸业年产35高档文化纸项目,预计2010年一季度投产。
  这几个项目的建成投产将合计形成年新增120万吨高档文化纸的生产能力。
  受全球新闻纸不景气的影响,2009年国内一些新闻纸厂进行新闻纸机改造,已转产文化纸,如汉阳晨鸣2009年一季度完成了年产15万吨改造,广州纸厂年产25万吨改造。
  2009年4月29日晨鸣纸业宣布,全资子公司湛江晨鸣建设年产45万吨高级文化纸生产线,预计2009年10月正式动工,预计2011年一季度投产。
  六、我国政策及国际经济对未涂布文化纸对未来的影响
  非涂布文化纸的下游需求主要是书刊的印刷,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2009年国内一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1%,比上年同期低了4.5个百分点。其重要原因在于求面依赖外部经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观,而主要贸易伙伴经济低迷不振,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外贸前景不明,需要通过扩大内需予以弥补。国内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投资拉动,造纸行业因并非主要投资领域可能令单位GDP纸品消费下降。
  2009年后几个季度随中国经济的回稳,预期GDP增长8%,有人测算2009年纸业消费增长率为5.6%,它与经济增长的系数为70%,显著地小于过去13%左右的增长率。2010年历时半年的世博会预计单位GDP纸品消费提高,当年的消费增长可能超过GDP增速,我们测算8%的GDP增长将带来8.8%的纸品消费增长。
  2009年5月实施更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新的浆纸业废水排放标准不仅提高了排放限值,还增加了4项指标,总体标准大幅提高。本来实力不济的部分中小企业将无力改建而被迫退出。中小企业退出市场将会持续。
  2009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收储纸浆及纸、浓缩苹果汁等涉农产品,继续实施《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产能,提高国产木浆比重,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支持造纸行业应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技术和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这些措施,继续加大了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受益纸种依然是文化纸系列,将利于规模和技术领先的优势企业。
  当前,国际经济存在很多变数,是否复苏尚不明朗。在2009年4月初,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宣布的5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随后,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经济正露出“希望曙光”,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好像开始出现好转的迹象。原材料价格方面,判断木浆价格已经见底。从国际市场来看,虽然原材料、产成品价格以及库存改善情况要明显弱于国内市场,但2009年5月份以来变化明显,特别是库存木浆大幅下降,已基本回到正常水平,近期国际木浆价格反弹。这对中国造纸行业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国内产成品价格,2009年4月份以来文化纸价格的小幅上涨结束了长达3个季度的连续下跌。下半年虽然原材料将会继续上涨,但纸产品的价格也有望增长,企业盈利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我们预期随着宏观经济的逐步回暖,2009年二季度及下半年将继续好转。另一方面,造纸行业的市场表现弱于许多周期性行业,因此我们预测在2010年以前文化纸仍然能够有较好的前景。
  总之,2008年未涂布印刷书写纸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遇到了很大困难,包括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增速减缓。随着中国及全球的经济复苏,未涂布印刷书写纸市场有望改观。预计2009年、2010年市场有较好的前景。
  七、印刷书写纸的发展趋势
  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制订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件方案》,决定2007年关闭3.4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1.7万吨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1万吨以下废纸为原料的厂家,占整个造纸产能的10%。“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650万吨,其中2007年淘汰230万吨。目前我国的小造纸厂以生产草浆为主的文化纸和瓦楞纸为主,而以草浆为原料的文化纸属低档文化纸。2006年文化纸产量为1220万吨,消费量为1210万吨,供求基本平衡。1220万吨纸中含低档文化纸550万吨,高档文化纸670万吨。预计关停的650万吨中40%为低档文化纸,60%为普通瓦楞纸。也就是说,关停产能中有260万吨低档文化纸,即低档文化纸大约45%的产能将在2008年前关闭。
  由此看来,由于45%产能被逐渐关闭,260万吨的低档文化纸消费缺口将使得该品种严重供不应求。又由于小纸厂以草浆为主要原料,其关停将导致对麦草、芦苇等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减少,从而迫使麦草、芦苇降价,部分利用草浆的大型文化纸厂的成本将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草浆生产线基本不再批建,低档文化纸的产能无法增长,因此,文化纸的消费缺口只能转向高档文化纸。
  印刷书写纸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广告用纸精品化:广告印刷品不断增多,而且要取得更好的印刷效果,就要求纸张的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反差明显,从而导致广告市场对更高白度纸张的需求量加大。
  纸张性能细化:为了节省资源并增大印刷面积,总体趋势要求纸张趋向低定量化。为了满足市场不同需求印刷书写纸的定量向高定量和超低定量两个极端拓展;对于印刷用纸除了有高光泽的品种也有低光泽的品种,而低光泽也分为亚光和无光泽两种,可见性能走向极端化也是一种趋势。
  新品辈出:在原有纸种的基础上,目前的市场上正逐渐增加新的纸种,新纸种的出现基于如下原因:①目标营销业务的增长使得用户多样化需求增加;②数字印刷等先进的印刷技术开发出纸的新用途;③纸张生产技术,尤其是涂布和整饰技术有了新进展;④纸厂盈利促进纸厂设备的升级换代,加速了新纸种的开发和投产;⑤增加废纸浆用量,尤其在SC-B纸、LWC纸等产品的生产;⑥填料中不同矿物质及矿物质混合物的合用增多。
  但是,不断出现的新纸种给其分类带来了麻烦。例如有些纸种化学浆含量少,而机械木浆含量相当大,那么在欧洲纸种分类体系中就很难有合适的位置。纸种划分变得更难。
  用户需求日益多样化,纸厂设备的升级换代、技术革新,重要原料价格竞争都会催生新的纸种。因此新纸的推出是用户的需求和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纸种之间的差异在缩小。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年鉴为中国造纸年鉴第13卷,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与建设、产品与市场、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应广东
责任者
李甘霖
责任者
奥巴马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晨鸣纸业
相关机构
博汇纸业
相关机构
泰格林纸
相关机构
太阳纸业
相关机构
中国造纸协会
相关机构
岳阳纸业
相关机构
山东太阳纸业
相关机构
广州纸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濮阳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汉阳区
相关地名
湛江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