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工业辉煌的30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346
颗粒名称: 中国造纸工业辉煌的30年
并列题名: The brilliant 30 years of China’s paper industry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13-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造纸工业实现了从崛起到持续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消费与生产同步飙升,人均消费量跃升显著。产业布局焕然一新,集群化趋势明显,东部地区崛起为生产核心区域。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经济类型结构亦发生深刻变化,民营和外资企业的崛起为行业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崛起 成就

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造纸工业快速崛起持续发展的30年,取得的成绩显赫辉煌。
  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消费和生产同步快速增长
  2008年中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7980万吨是1978年439万吨的18.2倍,消费量7935万吨,是1978年462万吨的17.2倍,人均消费量60千克是1978年5千克的12倍,进口量358万吨是1978年36万吨的9.9倍,出口量403万吨是1978年13万吨的31倍。
  1978—2008年中国机制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递增率10.15%,消费量年均递增率9.94%,总体趋势生产增速与消费增速趋于平衡,由于部分纸张品种市场存在结构性供给不足,缺口靠进口补充,进口量年均递增7.96%,出口量年均递增12.13%。随着我国纸及纸板自给能力的增强,自20
  6年始进口量有所减少,出口量逐年增加,至2007年呈现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况(净出口量60万吨)。长期以来中国纸张供不应求,高档产品市场依赖进口的格局得到根本改变。同期中国造纸工业在世界造纸工业中有着突出表现,呈蓬勃发展态势,其生产年均递增率比世界造纸工业年均递增率高出5~6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纸张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行列,生产量和消费量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十位上升至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
  2.中国造纸工业形成新的生产布局,呈现出产业集群的趋势
  ●2008年纸及纸板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南、四川、安徽、广西、湖北和江西13个省(区),纸及纸板产量合计达到7271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91.12%,其中山东省产量最高,达到1350万吨。
  ●2008年中国东部地区12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比例为72.0%,中部地区9个省(区)比例为21.6%,西部地区9个省(区)市比例为6.4%。
  ●从中国各省纸及纸板产量完成情况和造纸区域布局发展变化看,生产集中度已越来越高,初步形成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三大造纸区域,中国东部地区已成为中国造纸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
  3.造纸企业规模迅速提升,形成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2008年中国造纸企业产能超过500万吨以上的有2家,亚洲浆纸有限公司(APP)和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有7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8%,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年产443万吨,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7万吨,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年产299万吨,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年产230万吨,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65万吨,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4万吨,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含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45万吨,以上7家企业2008年合计比上年增产184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增产总量的29%;年产量30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有22家;全国30家年产30万吨以上企业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约38.4%,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造纸企业的产能也没超过20万吨。
  ●2008年主要产品新增产量中,重点骨干企业增量已占总增量的75%以上。
  ●2008年在3494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中,大中型造纸企业413家占11.8%,小型企业3081家占88.2%。但在纸及纸板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中,大中型企业占64.1%,小型企业占35.9%;在利税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68.8%,小型企业占31.2%;在利润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72.4%,小型企业占27.6%。
  ●目前,华泰集团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在新闻纸、铜版纸、箱纸板三大纸种单厂生产规模上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率先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对产业规模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起着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
  4.造纸企业经济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形成多元化格局2008年不同经济类型造纸企业的企业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全国同行业比例表明,民营、外资造纸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增添中国造纸业发展活力的生力军。
  5.引进及开发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快了中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领先的技术和设备,如连续蒸煮、氧脱木素、二氧化氯制备及漂白、过氧化氢漂白、各种化学机械制浆、涂布加工、废纸脱墨,带有夹网成形器、靴式压榨、单排烘缸、机内超压、软压光等装置的高速纸机、纸板机,自动打包、废水处理及QCS、DCS、MCC、PIC等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成套引进或引进关键部件的方法,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设备用于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升级换代,缩小中国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提高国产纸及纸板的竞争能力。通过引进制浆造纸设备制造技术促进了中国制浆造纸设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造纸机向大型化、宽幅高速前进了一大步。世界先进生产线在中国的落户和国产化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缩小了中国制浆造纸技术和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随着一大批项目实施,引入了先进管理方法,带来了人的观念转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积累了建设现代化造纸工业的丰富经验。
  6.随着造纸工业发展,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三废”防治效果显著
  作为防治重点的废水,2007年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统计5818家)排放量42.5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9.25%,其中达标量38.3亿吨,达标率达到90.1%;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57.4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34.7%;造纸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排放强度近9年大幅降低,已由1998年462千克/万元降至2007年40千克/万元,年均降低23.8%,治理成效突出。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淘汰制浆造纸落后产能650万吨。2005—2007年全国已淘汰落后产能450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减排COD总量60%以上,涉及企业2000多家。
  7.中国造纸业资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造纸业从业人数1978年47.8万人,产量439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9.18吨/(人·年),2008年75.2万人,产量7980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106.1吨/(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2008年比1978年提高11.5倍。全国造纸业(纸及纸板)资产总计2008年1—11月为4697亿元,是1978年40.7亿元的115.4倍,资产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2008年期间,资产总计由1944亿元增至4697亿元,年均增加大约344亿元,增速年均11.7%。工业总产值2008年4571亿元是1978年
  49.8亿元的91.8倍。利税总额2008年约390亿元是1978年11.2亿元的34.8倍,人均利税2008年为51862元是1978年2343元的22.1倍。利润总额2008年约210亿元是1978年6.8亿元的30.9倍,人均利润2008年为27926元是1978年1423元的19.6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一直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导潮流及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保持相适应,坚持了五个基本原则:
  ①坚持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调整原料结构,推进中国林纸一体化发展,促进建立优质的造纸速生林基地,提高废纸资源利用比例,使原料结构趋于合理。
  ②坚持了深化改革,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原则,使企业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营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③坚持了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增大科技含量,调整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提高竞争力,推进造纸工业实现现代化。
  ④坚持了对外开放原则,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改善优化投资结构,发展开放型造纸工业,促进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资国际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加快了中国造纸工业国际化进程。
  ⑤坚持了工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清洁生产,增强企业生命力,使企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8.造纸工业的科研、设计(咨询)和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高,成果显著
  (1)科学研究力量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后,在已有的13个造纸研究所(院)的基础上,于1979年建立了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后来又相继建立了国家级重点造纸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4个(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制浆造纸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华泰、晨鸣、泰格林纸、泉林、恒安等)以及几个博士后工作站,若干省级技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充实了试验、研究手段与设施,在基础理论研究、生产实践、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利用、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以后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91项;1980年以后荣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424项;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共25项,其中“六五”1项,“七五”3项,“八五”1项,“九五”1项,“十一五”3项,国家863计划3项(大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大学完成)。
  1982—2008年,全国造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造纸工业标准共发布327项,其中产品标准164项(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124项),方法标准163项(国家标准131项,行业标准32项)。
  (2)勇于实践的设计(咨询)力量茁壮成长壮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工业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很多,担当项目设计工作的设计院在实践中得到相应发展壮大。全国造纸专业设计部门原有20个(包括8个轻工业部直属设计院和12个省、区、市的地方设计单位)。2003年原轻工部所属的8个设计院改制,成立了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特大型、大型制浆造纸项目的设计,均由国内设计力量自行完成,此外还承接了援外的制浆造纸厂建设的设计任务和工程总承包。目前,一支工种配套齐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完全能够承担国内外制浆造纸各类工程建设设计任务的优秀专业队伍已形成,为中国造纸工业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7—2008年获轻工业部、轻工总会、轻工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200余项,其中16项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金奖2个、银奖8个、铜奖6个。
  (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据国内高等院校制浆造纸专业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本科大学20所、大专4所,另外还有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从事制浆造纸专业的教师425人,其中:教授113人,副教授157人,讲师134人,助教25人。目前在校学生共6664人,其中:博士生127人,硕士生598人,本科生5493人,专科生446人。六十年来,全国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为中国造纸工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24073人(包括博士生245人,硕士生1050人,本科生17510人,专科生5268人),中专毕业生9942人及众多的技术工人。学校教师不仅为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正在研究和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0余个。除职业教育外,企业也加强了职工教育和培训,使广大职工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和优秀职工及技术能手。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造纸工业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较好地把握了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作用,抓住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加快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生产与经营成绩,使行业保持了与国民经济同步平稳快速发展。30年的成就是辉煌的,经验是宝贵的,为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造纸强国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造纸工业正迈向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的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造纸工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战略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在调整发展中存在的原料短缺和环保压力等瓶颈问题,去开创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使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造纸工业强国屹立在世界造纸之林。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年鉴为中国造纸年鉴第13卷,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与建设、产品与市场、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朴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