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343
颗粒名称: 综述
并列题名: GENERAL TOPICS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22
页码: 1-22
摘要: 本文深入解读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有关造纸工业的部分,强调了贯彻落实该规划对于推进我国造纸工业调整与振兴的重要性。文章回顾了中国造纸工业辉煌的30年发展历程,并摘要了2008年相关政策的要点,展示了中国造纸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本次解读与体会,我们更加明确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的方向,为造纸工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关键词: 轻工业 造纸 2009年

内容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TherestructuringandrevitalizationplanfortheLightIndustry
  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轻工业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特编制本规划,作为轻工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规划期为2009—2011年。
  一、轻工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轻工业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与实力明显提高,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吸纳就业和惠农作用显著。2008年,我国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623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家电、皮革、塑料、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出口总额309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1.7%,产品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家电、皮革、家具、羽绒制品、自行车等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全行业吸纳就业3500万人。轻工业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加工,使2亿多农民直接受益,对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制浆造纸、家用电器、塑料制品、皮革等行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和关键设备,具备了较强的集成创新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已成为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但是,轻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现。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出口产品以贴牌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美、日,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中低端产品多,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少。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严重。三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占全国工业排放总量的50%,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8%。四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企业质量安全意识不强,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轻工业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外市场供求失衡,产品库存积压严重,企业融资困难,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轻工业稳定发展形势严峻。我国轻工业市场化程度较高,适应能力较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内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只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下决心积极采取综合措施,就能够实现轻工业的调整和振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措施,扩大城乡市场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保持轻工业平稳发展;通过加快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推动轻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走绿色生态、质量安全和循环经济的新型轻工业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轻工业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支柱产业地位。
  (二)基本原则
  1.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国际市场
  加强消费政策引导,增加有效供给,促进轻工产品消费。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2.突出重点行业,培育骨干企业
  将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消费效果显著、结构调整带动作用大的行业作为调整和振兴的重点,支持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
  3.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劳动就业
  采取积极的金融信贷、信用担保等政策,支持业绩良好、具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
  4.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家电、塑料、照明电器等行业技术改造步伐,淘汰高耗能、高耗水、污染大、效率低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5.保障产品质量,强化食品安全
  以食品、家具、玩具和装饰装修等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行业为重点,加强质量管理,完善标准和检测体系,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保障产品使用和食用安全。
  (三)规划目标
  1.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在稳定出口和扩大内需的带动下,轻工业产销稳定增长,行业效益整体回升,三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左右。
  2.自主创新取得成效
  变频空调压缩机、新能源电池、农用新型塑料材料、新型节能环保光源等关键生产技术取得突破。重点行业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型高速纸机成套装备实现自主化,食品装备自给率提高到60%
  3.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企业重组取得进展,再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150亿元以上的大型轻工企业集团。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增加100个,东中西部轻工业协调发展。新增自主品牌100个左右。
  4.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到2011年,主要行业COD排放比2007年减少
  25.5万吨,降低10%,其中食品行业减少14万吨、造纸行业减少10万吨、皮革行业减少1.5万吨;废水排放比2007年减少19.5亿吨,降低29%,其中食品行业减少10亿吨、造纸行业减少9亿吨、皮革行业减少0.5亿吨。
  5.淘汰落后取得实效
  淘汰落后制浆造纸200万吨以上、低能效冰箱(含冰柜)3000万台、皮革3000万标张、含汞扣式碱锰电池90亿只、白炽灯6亿只、酒精100万吨、味精12万吨、柠檬酸5万吨的产能。
  6.安全质量全面提高
  完善轻工业标准体系,制订、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生产企业资质合格,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普遍按照GMP(优良制造标准)要求组织生产。质量安全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产品质量全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的要求。
  三、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稳定国内外市场
  1.促进国内消费
  总结“家电下乡”的试点经验,完善农村家电物流、销售、维修体系,切实做好“家电下乡”工作。加快皮革、家具、五金、家电、塑料、文体用品、缝制机械、制糖等行业重点专业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专业流通市场的作用。指导工商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快市场需求信息传导,鼓励商贸企业扩大采购和销售轻工产品的规模。
  2.增加有效供给
  丰富产品花色品种,研发生产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产品。生产与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教育医疗、灾后重建、农村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等相配套的轻工产品。开发个性化的文体用品及特色旅游休闲产品。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
  3.稳定和开拓国际市场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国际市场;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东南亚、西亚等新兴市场。一是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在主要销售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和分销中心。二是建立经贸合作区,积极推进海外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建设。三是继续支持外贸专业市场建设,建设针对东南亚、中亚、东北亚等地区的轻工产品边境贸易专业市场,在中东、北欧、俄罗斯等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中国轻工产品贸易中心,加强对外宣传,方便货物、人员出入境。四是发挥加工贸易作用,支持企业扩大加工贸易。
  4.健全外贸服务体系
  建立轻工出口产品国内外技术法规、标准管理服务平台和培训体系,以及质量安全案例通报、退货核查、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维护中国产品形象。简化轻工产品出口通关、检验手续,降低相关收费标准,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
  (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提高重点装备自主化水平
  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装备关键技术,加快装备自主化。造纸装备重点发展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设备。食品装备重点发展新型绿色分离设备、节能高效蒸发浓缩设备、高速和无菌罐装设备、膜式错流过滤机、高速吹瓶设备等,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60%。塑料成型装备重点发展全闭环伺服驱动、电磁感应加热和多层共挤技术的挤出设备。工业缝制装备重点发展电控高速多头多功能刺绣机、电控裁剪整烫设备,光机电一体化设备比重由10%提高到50%,生产效率提高40%。
  2.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支持农用新型塑料材料、变频空调压缩机、高效节能节材型冰箱压缩机、隧道式大型连续洗涤机组、糖能联产、新型节能环保光源、新型微生物高浓废水处理复合材料、特色功能表面活性剂、新能源电池、污染物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设备的创新与产业化。建立重点行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粮油、电池、皮革行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造纸、发酵、酿酒、制糖及皮革技术创新联盟。
  3.做好公共服务
  完善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设计与开发、成果推广、产品检测、人才培训等服务。
  (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1.提升行业总体技术水平
  支持造纸行业应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技术和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支持家电行业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关键部件生产线升级改造,实现高端及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产品的产业化;支持塑料行业绿色塑料建材、多功能宽幅农膜生产技术升级;支持表面活性剂行业推广应用绿色表面活性剂,实现绿色功能性产品产业化;支持五金行业传统加工工艺及设备升级,提高制造水平。
  2.推进企业节能减排
  重点对食品、造纸、电池、皮革等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食品行业加快应用新型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技术。造纸行业加快应用清洁生产、非木浆碱回收、污水处理、沼气发电技术,推广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电池行业重点推广无汞扣式碱锰电池技术,普通锌锰电池实现无汞、无铅、无镉化,锂离子电池替代镉镍电池。皮革行业加快推广保毛脱毛、无灰浸灰、生态鞣制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编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的轻工行业节能技术;支持食品、造纸、电池、皮革行业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体系软硬件建设。
  3.调整产品结构
  支持发展市场短缺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给率。支持农副产品深加工,重点推进油料品种多元化,实施高效、低耗、绿色生产,促进油料作物转化增值和深度开发,新增花生油100万吨、菜籽油100万吨、棉籽油50万吨、特色油脂100万吨产能,保障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继续实施《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一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产能,提高国产木浆比重,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
  (四)实施食品加工安全专项
  1.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
  对全国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许可、市场准入、产品标准、质量安全管理方面逐项检查,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非法生产加工企业,严肃查处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非法进出口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2.全面清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
  深入开展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专项检查和清理工作,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理清并发布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规范食品添加剂安全使用。
  3.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
  督促粮油、肉及肉制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饮料、罐头、酿酒、发酵、制糖、焙烤等行业重点企业,增加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产品出厂检测等先进检验装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测设备。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监测系统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4.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
  明确食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基地、管理规范、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执行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必备条件,加快制定和修订乳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品、粮食、油料、果蔬等重点食品加工行业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
  5.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
  建立和完善不合格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建立食品召回中心,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等具体规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申诉投诉处理体系,加强申诉投诉处理管理。
  6.加强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政府指导、行业组织推动和企业自律,加快建立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制定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开展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跟踪评价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贯彻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
  (五)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1)支持优势品牌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实力。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国际参展、广告宣传、质量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提高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实施本地化生产,拓展国际市场,扩大产品覆盖面,提高品牌影响力。
  (3)完善认证和检测制度,积极开展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多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检测、认证结果的认可度,树立自主品牌国际形象。
  (4)加强自主品牌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感。
  (六)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1)结合优化区域布局,鼓励具有资源优势等条件的地区充分总结和借鉴产业集群发展经验,改善建设条件和经营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发展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
  (2)根据行业特点和发展要求推进产业转移。推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行业重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集散,逐步由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向本区域内有条件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引导制革和制鞋行业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优势重点从事研发、设计和贸易,将生产加工向具备资源优势的地区转移;推进陶瓷和发酵行业向有原料优势、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同时,产业转移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杜绝产业转移成为“污染转移”。
  (七)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1.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
  一是切实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快速处置以及产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严惩质量违法违规企业。二是落实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三是建立规范的企业质量信用评价制度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四是完善国家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提高检测装备水平。
  2.加快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
  制订食品添加剂、肉品、酿酒、乳制品、饮料、家具、装饰装修材料等行业新标准450项,其中食品添加剂等国家标准70项,家具和装饰装修材料等行业国家标准150项。修订塑料、五金、皮革、洗涤用品、饮料等行业标龄超过5年的标准550项。完善家电、造纸、塑料、照明电器、五金、皮革等重点行业的安全标准、基础通用标准、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制订和修订塑料降解、制浆造纸、皮革鞣制、电池回收等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八)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加强企业自律,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守法经营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决策、产品设计、资源配置、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市场开拓等水平,增强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通过管理提高效益。重视人才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九)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加大淘汰力度。力争三年内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造纸行业重点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和年产
  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关闭排放不达标、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食品行业重点淘汰年产3万吨以下酒精、味精生产工艺及装置。皮革行业重点淘汰年加工3万标张以下的生产线。家电行业重点淘汰以氯氟烃为发泡剂或制冷剂的冰箱、冰柜、汽车空调器等产能和低能效产品产能。电池行业重点淘汰汞含量高于1毫克/千克的圆柱形碱锰电池和汞含量高于5毫克/千克的扣式碱锰电池。加快实施节能灯替代,淘汰6亿只白炽灯产能。
  四、政策措施
  (1)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补贴品种。根据农民意愿和行业发展要求,将微波炉和电磁炉纳入“家电下乡”补贴范围,并将每类产品每户只能购买一台的限制放宽到两台。中央财政加大对民族地区和地震重灾区的支持力度。
  (2)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进一步提高部分不属于“两高一资”的轻工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
  (3)调整加工贸易目录。继续禁止“两高一资”产品加工贸易。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求,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取消加工贸易禁止。对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环保节能的产品,取消加工贸易限制。对全部使用进口资源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的产品,允许开展加工贸易。
  (4)解决涉农产品收储问题。进一步扩大食糖国家储备。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收储纸浆及纸、浓缩苹果汁等涉农产品,缓解产品销售不畅、积压严重的状况。
  (5)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支持重点装备自主化、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支持提高重点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强化食品加工安全以及自主品牌建设等。
  (6)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尽快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26号),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轻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机构呆账核销手续和程序,对中小企业贷款实行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资质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为中小型轻工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利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金融工具,帮助轻工企业便利贸易融资,防范国际贸易风险。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产品质量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为轻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建立和完善中央集中式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中心,简化登记手续,降低登记收费,落实债权人的担保权益。
  (7)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现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等向轻工企业倾斜,中央外贸发展基金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轻工企业巩固和开拓国外市场的支持力度;按照有关规定,对中小型轻工企业实施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相关社会保险费率等政策。
  (8)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尽快研究制定发酵、粮油、皮革、电池、照明电器、日用玻璃、农膜等产业政策以及准入条件,研究完善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适时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环保、土地、信贷、工商登记等相关政策要与产业政策相互衔接配合,充分体现有保有压的调控作用。
  (9)鼓励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认真落实有关兼并重组的政策,在流动资金、债务核定、职工安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给予优先支持。各级政府要加大轻工业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解决好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0)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技术进步、标准制定、贸易促进、行业准入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建立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信息平台,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
  五、规划实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分工,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取得实效。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
  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进我国造纸工业调整与振兴
  Implement“therestructuringandrevitalizationplanfortheLightIndustry”toboosttherestructuringandrevitalizationofChina’spaperindustry
  ——《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有关造纸部分的解读和体会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曹朴芳
  经国务院2009年2月19日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2009年3月27日发布。《规划》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年(2009—2011年)轻工业调整和振兴的纲领性文件,引领轻工业走出困境,走向振兴,推进我国轻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迈向世界强国之列。
  造纸工业是《规划》重点扶持的行业之一,《规划》中包括了造纸行业的多项内容。《规划》的实施必将对我国造纸工业近年及今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深刻领会把握《规划》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并结合本行业的调整和振兴重点,全力推进《规划》的实施是我国造纸工业近三年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规划》定位
  该《规划》实施期为2009—2011年。一是立足于解决金融危机对产业造成的严重冲击,改善供求关系,保持稳定增长;二是立足于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突显的自身矛盾,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三是立足于产业振兴,为保持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规划》特点
  《规划》的特点:①突出重点行业,培育骨干企业与政策普惠相结合;②强调保障食品加工安全和提高产品质量水平;③突出培育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与扶持中小企业;④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⑤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与鼓励兼并重组结合。
  结合造纸情况,有三个特点:
  (一)关键词是“调整与振兴”
  就造纸而言,意在调整过程中实现造纸工业的振兴。
  (1)“调整”是适应我国造纸工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①推进节能减排,改变增长方式,使造纸工业由传统的外延扩张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②实施产业退出机制,使落后产能被淘汰,而先进生产能力得到保护和扶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④鼓励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优势企业,提高竞争力。⑤调整相关政策,体现政策的叠加效应,促进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
  (2)“振兴”意在一是要增强信心,采取措施摆脱近期金融危机给行业造成的困境;二是面对远期要积极创造条件,打下扎实基础,不断推进我国造纸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重点突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规划》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十条综合政策措施以稳定国内外市场,保持轻工各行业平稳增长和着力推动轻工各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进一步增强轻工各行业的产业地位。
  《规划》中涉及到的造纸内容也体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是造纸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具体实践,对我国造纸工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尽早走出当前的困境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有着支撑作用。
  (三)《规划》中的政策与措施,体现了长短期发展并重的原则
  涉及到造纸行业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提高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目录”、“解决涉农产品收储”、“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鼓励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和“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等八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政策的覆盖面既有短期政策,也有长期政策,如能有效实施,将有利于造纸行业结构调整和振兴。
  《规划》在纸业的贯彻落实操作重点是:①衔接政策到位;②推动科技创新,实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③加大兼并重组力度、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优势企业竞争力;④加快装备自主化和制浆造纸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规划》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了五项基本原则:一是积极扩大内需,稳定国际市场;二是提出重点行业,培育骨干企业;三是扶持中小企业,促进劳动就业;四是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五是保障产品质量,强化食品安全。
  结合造纸情况,实施调整和振兴规划总的基本原则是:“立足当前、考虑长远、有保有压、突出重点”。
  (1)增加有效供给,促进造纸产品消费,稳定国内和国际市场。
  (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造纸业技术提升,淘汰落后产能,保护和扶持先进生产力发展。
  (3)扶持和培育重点骨干造纸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4)推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四、《规划》目标
  《规划》提出了适合轻工各行业的六个目标:一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二是自主创新取得成效;三是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四是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五是淘汰落后取得实效;六是安全质量全面提高。
  《规划》中涉及到造纸行业的主要有四个具体目标:
  (1)2009—2011年淘汰落后制浆造纸产能200万吨以上;
  (2)2011年污染物COD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0万吨,废水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9亿吨;
  (3)加快林纸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生产能力;
  (4)自主创新取得成效,中型高速纸机成套装备实现自主化。
  五、《规划》主要任务
  《规划》提出了九项任务,除“实施食品加工安全专项”以外,其他八项均与造纸行业有关。
  (1)应对金融危机,采取措施促进国内纸张消费,增加有效供给和稳定开拓国际市场是造纸行业的首要任务。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重点装备自主化水平。
  ①造纸装备重点发展大幅宽、高车速造纸成套设备,加快中型和大型造纸机械实现自主化。
  ②推进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采取产、学、研结合模式,推进造纸技术创新联盟的建立。a.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创新联盟;b.制浆造纸污染物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产业化创新联盟。
  (3)加快实施技术改造。
  这项任务是造纸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3个专项。
  ①提升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技改专项:该专项支持造纸行业应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清洁生产技术和全自动控制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推进制浆技术的提升。
  ②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改专项
  a.重点对造纸工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清洁生产、非木浆碱回收、污水处理、沼气发电、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等技术。
  b.编制造纸行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支持造纸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c.推广《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的造纸行业节能技术(变频器调速节能技术和高速双盘磨磨浆技术)。建设d。.支持造纸节能减排计量统计监测系统软硬件
  ③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国内有效供给
  a.支持发展市场短缺产品,优化产品结构。
  b.继续实施《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提高国产木浆比重,推动林纸一体化发展。
  (4)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①支持优势品牌造纸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品牌企业的市场控制力,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②支持国内有实力的造纸企业“走出去”,收购境外具有优质资源和资产的企业,实施本地化生产,拓展国际市场。
  ③完善认证和检测制度,增强造纸企业保护自主知名品牌的意识和责任感。
  (5)推进产业有序转移。
  这项任务对造纸工业而言,就是要继续贯彻落实《造纸产业发展政策》中产业布局的相关规定。该《政策》提出的造纸产业布局总体要求是,要与环境协调发展,充分考虑纤维资源、水资源、环境容量、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等条件,实现“由北向南”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新布局。各大区域的造纸产业布局,《政策》已做出了具体规定。
  (6)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规划》提出“加快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工作”。造纸行业的任务一是完善造纸重点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二是制订和修订制浆造纸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标准,完善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7)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造纸企业加强自身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8)切实淘汰落后产能。
  该项任务是造纸行业执行《规划》的一项压力大、难度大而切实紧迫的任务。
  《规划》提出“建立产业退出机制、明确淘汰标准、量化淘汰指标、加大淘汰力度”。明确了“造纸行业重点淘汰年产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装置和年产1.7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关闭排放不达标、年产1万吨以下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的淘汰标准及“淘汰制浆造纸落后产能200万吨以上”的淘汰量化指标。这项任务包括:①《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的2009年50万吨和2010年53万吨的淘汰指标;②2011年新增淘汰落后产能97万吨。
  六、《规划》政策措施
  《规划》提出的政策措施共十条,其中与造纸相关的有八条。
  (一)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
  《规划》提出的“提高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政策可视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善出口萎缩,帮助企业解困,阻止轻工出口经济增长下滑的急救措施之一。
  该政策的实施有望提升纸张需求兼具直接和间接效应。2004年纸张出口退税被取消,此次造纸产品如能享受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并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将增强国内纸张出口产品价格竞争力。有助于新增产能的部分产品消化,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有利于造纸行业扼制受金融危机影响呈现出的生产经营急剧下滑且继续进一步恶化的态势。从间接影响分析,本次金融危机中,造纸业是受相关行业出口萎缩效应叠加共振直接影响最大的行业,特别是包装纸及纸板需求急剧下降,致使企业库存增加,资金流转困难,产品价格下跌,经济效益下滑,迫使企业减产、限产。目前包装纸及纸板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近59%。如果食品、饮料、鞋、服装、家电等轻纺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有所提高,有可能带来销量回升,将间接拉动包装纸张的需求。
  (二)调整加工贸易目录
  《规划》指出“对全部使用进口资源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的产品,允许开展加工贸易”。
  废纸若不回收利用将造成环境污染,利用废纸造纸可节约木材、煤炭、电和水资源。同时可降低污染物发生量,且通过污染防治和处理技术,完全可达到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GB3544-2008造纸废水新的排放标准或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废纸造纸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对全部使用进口废纸生产的纸及纸板出口,符合《规划》提出的允许开展加工贸易政策。
  利用进口废纸生产纸及其制品出口,2008年4月被限制进行加工贸易,这使以废纸为主要原料生产新闻纸和包装用纸的企业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受到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更是举步维艰。
  基于全部使用进口废纸造纸不消耗国内资源、废纸造纸其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在特殊时期帮助企业解困三个理由,对全部使用进口废纸资源且生产过程中污染和能耗较低的纸和纸板产品应允许开展加工贸易,应取消加工贸易禁止。
  (三)解决涉农产品收储问题
  据2008年年底中国造纸协会对国内39家重点骨干制浆造纸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数据显示,生产能力合计约3070万吨;产量合计约2500万吨;平均开工率81%;产成品库存合计308万吨,占合计产量的12.3%。其中:商品纸浆20万吨、包装纸板222万吨、新闻纸66万吨。鉴于以上情况,如能顺利实施《规划》提出的“鼓励地方政府采取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企业收储纸浆及纸”,将缓解浆、纸产品销售不畅,积压严重的状况。
  (四)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通过实施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专项和技术改造专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要点:
  1.加快推进实施已批准建设的林纸一体化工程重点项目
  化学木浆和竹浆采用深度脱木素、无元素氯漂白、中高浓等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化机浆采用高得率制浆技术,继续加快在建和已开工重点项目建设,新增木浆220万吨、竹浆30万吨,增加国内有效供给。
  该专项拟安排国家发改委已核准的生产单线年产30万吨及以上、漂白化学木浆和生产单线年产10万吨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林纸一体化项目。
  2.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提升行业总体技术水平
  ①采用先进技术,淘汰落后非木浆(竹、麦草、芦苇等)制浆生产工艺,改造现有产能。
  a.改变传统间歇蒸煮技术,采用低能耗快速置换蒸煮技术或连续蒸煮技术,降低蒸煮能耗40%,减少化学品消耗5%,降低污染负荷发生量10%。
  b.氧脱木素技术,降低废水COD发生量40%。
  c.改变传统的氯气、碱、次氯酸盐三段漂白技术,采用无元素氯漂白(ECF)或全无氯漂白技术,吨浆废水COD排放量减少40%,AOX排放量减少80%。
  d.改低浓为中、高浓技术,吨浆节水40米3。
  e.采用DCS、QCS、LPC、MCC等控制系统。
  该专项拟安排国产设备生产单线年产6.8万吨及以上和全套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生产单线年产10万吨及以上技改项目。
  ②杨木化机浆(高得率制浆)生产线的建设。
  淘汰落后制浆生产线,改建杨木化机浆生产线。采用高浓挤压撕裂、浸渍、高效大型盘磨磨浆和过氧化氢漂白等先进工艺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生产杨木化机浆,纸浆得率88%以上,吨浆耗水约10吨,节水70%。同时减少化学品消耗、降低能耗、提高纸浆物理性能。
  该专项拟安排国产设备生产单线年产5万吨及以上和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生产单线年产10万吨及以上的改建项目。
  ③节能减排技改工程。
  a.厌氧处理高浓废水和沼气发电: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要求,支持和鼓励有厌氧发酵水处理设施的企业建设沼气发电项目,可以明显减低外供电能,并发挥环保设施的经济效益,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提高企业环保设施运行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技改专项拟安排占总浆量70%以上的废纸制浆、化学机械浆和半化学浆等浆种的高浓废水,采用厌氧处理和沼气发电技术治理及综合利用项目。
  b.锅炉改造实施热电联产:制浆造纸企业通常需要的能量不仅有热能也有电能,热电联产可以使能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因此应充分发挥这个适宜热电联产的优势。有条件的企业在建设企业自备电厂时,要求采用热电联产,将实现高的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新建大中型制浆造纸企业已基本采用热电联产方式供热,而大中型老制浆造纸企业需改造配建相应的热电站。
  技改专项拟安排30~50兆瓦的热电联产项目。
  c.非木化学浆碱回收和白泥资源化利用:黑液治理最佳技术是碱回收,它是削减碱法制浆黑液污染物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黑液通过碱回收可以回收碱和热能供企业自用,这也是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特点的体现。碱回收系统是碱法化学浆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大幅度削减洗筛废水进入中段废水处理场污染物(COD)负荷及浓度、实现这类企业废水达标处理的首要措施。大型硫酸盐木浆厂能对蒸煮黑液进行碱回收,其提取率最高可达到98.5%,碱回收率可达到98%,碱自给率100%。
  白泥来源于碱回收苛化工段。现代化大型木浆厂白泥通过煅烧回收石灰。非木浆白泥不能通过煅烧回收,造成二次污染。但用白泥精制碳酸钙用作造纸填料及用它掺烧水泥的综合利用是可行的,目前已有几个企业成功运行,对于大部分外运白泥填坑的企业可采用该成熟技术使白泥资源化得到应用。
  技改专项拟安排符合《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非木化学浆配碱回收并对固废物白泥进行资源化利用的项目。
  d.污水处理场和在线监测系统改造:改进完善污水处理技术与流程,加强监测系统,拟安排日处理废水量1.5万米3及以上项目,废水经处理后达到GB3544—2008标准。
  3.建立中型高速文化纸机自主化示范工程和污染物减排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产业化技术创新联盟
  《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装备自主化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快造纸等行业的技术改造”,这给造纸装备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应建立制浆造纸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尽快提出实施方案,加速建立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自主化的成套造纸机械创新平台,推进中型高速文化纸机自主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及重点制浆造纸装备自主化。拟开发的文化纸机车速1200米/分及以上,幅宽6米左右。《规划》提出的重点行业技术创新专项中包括造纸行业要建立技术创新联盟、重点研发污染物减排集成技术、过程节水与废水回用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和高值化利用技术。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施信贷资金支持政策
  《规划》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轻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对一些基本面较好,带动就业明显,信用记录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允许将到期的贷款适当展期”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等,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及“鼓励保险公司开展产品质量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为轻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等。
  该项政策主要是针对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影响,缺乏资金、库存增多、流动性紧缺的情况而制定的。该政策的实施加大了对企业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的支持力度,将有望解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造纸企业流动性紧缺和融资困难的现状;将有利于利用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
  (六)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2007年10月1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和指导造纸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该《政策》对造纸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行业准入等方面作了全面及系统的规定。其内容全面,可操作性较强,对近期现实的结构调整和将来把我国造纸工业建成技术装备先进、生产清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协调、增长持续、竞争有序的现代造纸工业有着纲领性的指导意义。行业应加强《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有效实施。
  (七)鼓励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
  造纸行业经过多年调整,规模不合理,效益水平低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8年在3494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中,大中型造纸企业413家占11.82%,小型企业3081家占88.18%;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中,大中型企业占64.1%,小型企业占35.9%;利润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72.4%,小型企业占27.6%。2007年年产3.4万吨以上大中型企业产量合计占总产量70%,污染物COD排放占总量42%,小型企业产量合计占总产量30%,COD排放占总量58%。以上表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现状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同时限制了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档次的提高及污染的有效防治。而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是造纸行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争取和认真落实有关兼并重组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竞争力。
  (八)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规划》提出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各级造纸协会要积极履行行业协会的服务、自律、代表、协调职能,增强双向服务能力。要全力推进《规划》的实施和国家关于扶持轻工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及时掌握和分析研究实施《规划》和落实扶持政策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动态反映企业和行业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协会在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努力做到服务好政府、服务好行业、服务好企业。
  以上是本人学习《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点理解和体会,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中国造纸工业辉煌的30年
  Thebrilliant30yearsofChina’spaperindustry
  中国造纸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曹朴芳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造纸工业快速崛起持续发展的30年,取得的成绩显赫辉煌。
  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消费和生产同步快速增长
  2008年中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7980万吨是1978年439万吨的18.2倍,消费量7935万吨,是1978年462万吨的17.2倍,人均消费量60千克是1978年5千克的12倍,进口量358万吨是1978年36万吨的9.9倍,出口量403万吨是1978年13万吨的31倍。
  1978—2008年中国机制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递增率10.15%,消费量年均递增率9.94%,总体趋势生产增速与消费增速趋于平衡,由于部分纸张品种市场存在结构性供给不足,缺口靠进口补充,进口量年均递增7.96%,出口量年均递增12.13%。随着我国纸及纸板自给能力的增强,自20
  6年始进口量有所减少,出口量逐年增加,至2007年呈现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况(净出口量60万吨)。长期以来中国纸张供不应求,高档产品市场依赖进口的格局得到根本改变。同期中国造纸工业在世界造纸工业中有着突出表现,呈蓬勃发展态势,其生产年均递增率比世界造纸工业年均递增率高出5~6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纸张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行列,生产量和消费量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第十位上升至世界第二位(美国第一位)。
  2.中国造纸工业形成新的生产布局,呈现出产业集群的趋势
  ●2008年纸及纸板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山东、浙江、广东、江苏、河南、河北、福建、湖南、四川、安徽、广西、湖北和江西13个省(区),纸及纸板产量合计达到7271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91.12%,其中山东省产量最高,达到1350万吨。
  ●2008年中国东部地区12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比例为72.0%,中部地区9个省(区)比例为21.6%,西部地区9个省(区)市比例为6.4%。
  ●从中国各省纸及纸板产量完成情况和造纸区域布局发展变化看,生产集中度已越来越高,初步形成环渤海地区、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三大造纸区域,中国东部地区已成为中国造纸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
  3.造纸企业规模迅速提升,形成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2008年中国造纸企业产能超过500万吨以上的有2家,亚洲浆纸有限公司(APP)和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有7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1.8%,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年产443万吨,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7万吨,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年产299万吨,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年产230万吨,山东太阳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65万吨,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54万吨,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含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45万吨,以上7家企业2008年合计比上年增产184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增产总量的29%;年产量30万~100万吨的造纸企业有22家;全国30家年产30万吨以上企业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约38.4%,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最大造纸企业的产能也没超过20万吨。
  ●2008年主要产品新增产量中,重点骨干企业增量已占总增量的75%以上。
  ●2008年在3494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中,大中型造纸企业413家占11.8%,小型企业3081家占88.2%。但在纸及纸板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中,大中型企业占64.1%,小型企业占35.9%;在利税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68.8%,小型企业占31.2%;在利润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72.4%,小型企业占27.6%。
  ●目前,华泰集团有限公司、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在新闻纸、铜版纸、箱纸板三大纸种单厂生产规模上均居世界首位。
  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率先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对产业规模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起着重要支持和推动作用。
  4.造纸企业经济类型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形成多元化格局2008年不同经济类型造纸企业的企业数、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占全国同行业比例表明,民营、外资造纸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增添中国造纸业发展活力的生力军。
  5.引进及开发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加快了中国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
  目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领先的技术和设备,如连续蒸煮、氧脱木素、二氧化氯制备及漂白、过氧化氢漂白、各种化学机械制浆、涂布加工、废纸脱墨,带有夹网成形器、靴式压榨、单排烘缸、机内超压、软压光等装置的高速纸机、纸板机,自动打包、废水处理及QCS、DCS、MCC、PIC等自动控制系统。
  通过成套引进或引进关键部件的方法,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设备用于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升级换代,缩小中国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提高国产纸及纸板的竞争能力。通过引进制浆造纸设备制造技术促进了中国制浆造纸设备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造纸机向大型化、宽幅高速前进了一大步。世界先进生产线在中国的落户和国产化设备制造水平的提高,缩小了中国制浆造纸技术和装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随着一大批项目实施,引入了先进管理方法,带来了人的观念转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积累了建设现代化造纸工业的丰富经验。
  6.随着造纸工业发展,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三废”防治效果显著
  作为防治重点的废水,2007年造纸及纸制品行业(统计5818家)排放量42.5亿吨,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9.25%,其中达标量38.3亿吨,达标率达到90.1%;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57.4万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34.7%;造纸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排放强度近9年大幅降低,已由1998年462千克/万元降至2007年40千克/万元,年均降低23.8%,治理成效突出。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淘汰制浆造纸落后产能650万吨。2005—2007年全国已淘汰落后产能450万吨,完成“十一五”规划减排COD总量60%以上,涉及企业2000多家。
  7.中国造纸业资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全国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造纸业从业人数1978年47.8万人,产量439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9.18吨/(人·年),2008年75.2万人,产量7980万吨,实物劳动生产率为106.1吨/(人·年),实物劳动生产率2008年比1978年提高11.5倍。全国造纸业(纸及纸板)资产总计2008年1—11月为4697亿元,是1978年40.7亿元的115.4倍,资产快速增长,特别是2000—2008年期间,资产总计由1944亿元增至4697亿元,年均增加大约344亿元,增速年均11.7%。工业总产值2008年4571亿元是1978年
  49.8亿元的91.8倍。利税总额2008年约390亿元是1978年11.2亿元的34.8倍,人均利税2008年为51862元是1978年2343元的22.1倍。利润总额2008年约210亿元是1978年6.8亿元的30.9倍,人均利润2008年为27926元是1978年1423元的19.6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一直与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主导潮流及中国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保持相适应,坚持了五个基本原则:
  ①坚持了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原则,调整原料结构,推进中国林纸一体化发展,促进建立优质的造纸速生林基地,提高废纸资源利用比例,使原料结构趋于合理。
  ②坚持了深化改革,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原则,使企业集团化、特色化、多元化,营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③坚持了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的原则,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增大科技含量,调整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提高竞争力,推进造纸工业实现现代化。
  ④坚持了对外开放原则,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改善优化投资结构,发展开放型造纸工业,促进产品市场国际化,投资国际化,技术装备国际化,加快了中国造纸工业国际化进程。
  ⑤坚持了工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清洁生产,增强企业生命力,使企业与环境和谐发展。
  8.造纸工业的科研、设计(咨询)和人才培养能力逐步提高,成果显著
  (1)科学研究力量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后,在已有的13个造纸研究所(院)的基础上,于1979年建立了轻工业部杭州轻工机械设计研究所。后来又相继建立了国家级重点造纸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4个(华南理工大学造纸与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制浆造纸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华泰、晨鸣、泰格林纸、泉林、恒安等)以及几个博士后工作站,若干省级技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工业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充实了试验、研究手段与设施,在基础理论研究、生产实践、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开发利用、标准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我国造纸工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以后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91项;1980年以后荣获轻工业部科技成果奖(或科技进步奖)424项;完成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共25项,其中“六五”1项,“七五”3项,“八五”1项,“九五”1项,“十一五”3项,国家863计划3项(大学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大学完成)。
  1982—2008年,全国造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造纸工业标准共发布327项,其中产品标准164项(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124项),方法标准163项(国家标准131项,行业标准32项)。
  (2)勇于实践的设计(咨询)力量茁壮成长壮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纸工业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很多,担当项目设计工作的设计院在实践中得到相应发展壮大。全国造纸专业设计部门原有20个(包括8个轻工业部直属设计院和12个省、区、市的地方设计单位)。2003年原轻工部所属的8个设计院改制,成立了中国海诚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内特大型、大型制浆造纸项目的设计,均由国内设计力量自行完成,此外还承接了援外的制浆造纸厂建设的设计任务和工程总承包。目前,一支工种配套齐全、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完全能够承担国内外制浆造纸各类工程建设设计任务的优秀专业队伍已形成,为中国造纸工业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7—2008年获轻工业部、轻工总会、轻工行业优秀工程设计奖200余项,其中16项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金奖2个、银奖8个、铜奖6个。
  (3)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据国内高等院校制浆造纸专业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本科大学20所、大专4所,另外还有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从事制浆造纸专业的教师425人,其中:教授113人,副教授157人,讲师134人,助教25人。目前在校学生共6664人,其中:博士生127人,硕士生598人,本科生5493人,专科生446人。六十年来,全国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为中国造纸工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24073人(包括博士生245人,硕士生1050人,本科生17510人,专科生5268人),中专毕业生9942人及众多的技术工人。学校教师不仅为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正在研究和已完成的科研项目有200余个。除职业教育外,企业也加强了职工教育和培训,使广大职工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企业家和优秀职工及技术能手。
  总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造纸工业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下,较好地把握了消费和投资双重拉动作用,抓住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加快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生产与经营成绩,使行业保持了与国民经济同步平稳快速发展。30年的成就是辉煌的,经验是宝贵的,为中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造纸强国的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造纸工业正迈向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一轮的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中,造纸工业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战略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解决在调整发展中存在的原料短缺和环保压力等瓶颈问题,去开创中国造纸工业发展的新局面,使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造纸工业强国屹立在世界造纸之林。
  2008年相关政策摘要
  Abstractsofthepoliciesrelatedtopaperindustryin2008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组织实施2008年度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为加快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08年度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的通知》。请有关单位组织有关企业进行申报。
  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重点开发内容包括节能关键技术、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现代化工关键技术4个方面。其中与造纸相关的“竹材制浆深度脱木素蒸煮和清洁漂白技术”被列入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专项。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关于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的要求,按照《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5号)、《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环发〔2003〕101号)、《关于进一步规范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申请上市或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07〕105号),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关于重污染行业生产经营公司IPO申请申报文件的通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监管函〔2008〕6号)等规定,引导上市公司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进环境表现,争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表率,2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简称《意见》)。
  《意见》包括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开展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研究与试点;加大对上市公司遵守环保法规的监督检查力度。《意见》要求对从事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以及跨省经营的“双高”行业(13类重污染行业)的公司申请首发上市或再融资的,必须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规定进行环保核查。造纸行业属被列入的“双高”行业之一。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关于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企业的公告”
  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月26日发布了“关于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企业的公告”。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要求,根据各地上报的2007年淘汰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能力和企业(生产线)名单,将2007年应予淘汰的落后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生产能力数量和企业(生产线)名单予以公告。
  2007年应予淘汰的落后造纸产能的企业(生产线)计有:北京1家,淘汰落后产能13000吨;天津17家,74900吨;河北37家,413200吨;山西55家,230840吨;内蒙古3家,14000吨;辽宁4家,25500吨;吉林1家,20000吨;黑龙江2家,55000吨;上海5家,2230吨,江苏11家,79200吨;浙江35家,165100吨;安徽17家,127300吨;福建37家,111140吨;江西14家,95000吨,山东33家,314330吨;河南48家,306592吨;湖北108家,744100吨;湖南59家,305110吨;广东32家,167030吨;广西1391家,492448吨;重庆3家,7500吨;四川3家,19400吨;贵州16家,47780吨;陕西16家,374000吨;甘肃70家,290880吨。全国总计淘汰落后产能4495580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十二次会议2月28日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将于2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对私设暗管排放水污染物的行为明确规定予以严惩。
  该法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
  另外,该法规定,企事业单位造成水污染事故的,除对单位给予处罚外,还可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收入50%以下的罚款。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共分8章,主要为总则、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水污染防治措施、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水污染事故处置、法律责任、附则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年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3月14日发布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在信息和产业升级等领域建设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
  通知请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2号)、《国家工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令54号)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
  第一批建设的2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包括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制浆造纸国家工程实验室将围绕缓解我国造纸工业资源贫乏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建立制浆造纸纤维原料处理、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共性技术的试验平台,重点开发纤维循环再生利用、非木材制浆造纸清洁生产、制浆造纸节水等关键技术及相关装备,研究制定相关的技术和产品标准,为推进我国造纸行业向清洁、高效和节能型方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木工硬质合金销孔钻》等243项行业标准
  3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批准《木工硬质合金销孔钻》等243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其中机械行业标准93项、轻工行业标准44项、黑色冶金行业标准22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8项、纺织行业标准16项。
  其中涉及造纸行业的标准有如下4项:
  14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将从4月1日起施行
  中国环保部公布了4月1日起将施行的14项国家环保标准。这些国家环保标准涉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编制指南、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等。其中与造纸行业相关的环保标准有2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造纸工业(HJ/T408—2007)》和《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复印纸(HJ/T410—2007)》。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造纸工业(HJ/T408—2007)》规定了造纸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工作范围的确定、执行标准选择的原则;工程及污染治理、排放分析要点;验收监测布点、采样、分析方法、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监测结果评价的技术要求;验收调查主要内容及方案、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造纸工业的制浆、造纸和制浆造纸联合企业(不含林纸一体化的林基地建设)的新建、改扩建以及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复印纸(HJ/T410—2007)》规定了复印纸环境标志产品的基本要求、技术内容及检验方法。适用于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办公一体机等办公设备使用的复印纸。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不断创新集体林业经营的体制机制,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
  《意见》共21条,分5部分,包括: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意见》指出,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林地的承包期为70年,承包期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意见》还提出,要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机制,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
  《意见》强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关系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发展,是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改革扎实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8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该项标准自2008年8月1日起实施。自标准实施之日起,《GB3544—2001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废止。
  《GB3544—2008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自2009年5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执行表1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自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执行自2008年8月1日起,新建制浆造纸企业执行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表2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根据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较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的企业执行表3规定的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水环境容量较小、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水环境污染问题而需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应严格控制企业的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循环经济促进法》出台
  8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四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循环经济促进法》总结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把鼓励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政策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从事工艺、设备、产品及包装物设计,应当按照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要求,优先选择采用易回收、易拆解、易降解、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材料和设计方案,并应当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法律还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尾矿、废石、废料、废气等工业废物进行综合利用;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并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
  商务部、科技部公布《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修订后)
  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为规范我国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的技术出口行为,日前,商务部、科技部以2008年第12号令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将于2008年11月1日施行。
  《目录》是在2001年12月发布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基础上,综合了国务院各部委、各行业协会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的修订建议,经百余位技术和贸易专家多次评审,并经中国工程院专家审定后确定的。
  《目录》共列入技术150项,涵盖了农、林、畜牧、渔业、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有色金属、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电信和信息传输服务等34个行业。其中,禁止出口技术33项,限制出口技术117项。
  根据《对外贸易法》和《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列入《目录》的禁止类技术不允许出口,限制类技术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录》的实施,对规范技术出口管理、引导企业技术出口行为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目录》涉及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如下:
  禁止出口部分
  编号:052201J
  技术名称:造纸技术
  控制要点:1.宣纸的生产工艺
  2.迁安书画纸的配方及生产工艺
  限制出口部分
  编号:052201X
  技术名称:造纸技术控制要点:1.过滤精度≤5微米级航空油滤纸的配方及工艺
  2.水溶性或速燃文件用纸生产工艺
  3.棉秆新闻纸生产技术及工艺
  4.毒剂液滴侦检纸技术
  5.剑麻为原料生产的电容器纸的生产工艺与配方
  国务院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发展6项政策措施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研究确定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6项政策措施。
  (一)扩大国内需求,在全国推广“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加大对地震灾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拉动消费带动生产。
  (二)增加各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支持市场前景好、带动就业明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轻纺项目,加大对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
  (三)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缓解成本压力。继续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清理和取消涉及轻纺企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
  (四)积极扩大出口,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暂停轻纺加工贸易台账保证金“实转”政策,充分利用中央外贸发展基金扶持轻纺企业开展营销、研发和并购活动。
  (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资金投放,简化审批流程,开辟信贷“绿色通道”,推进融资产品创新,推广和发展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切实解决轻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六)加大轻纺工业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企业要加强技术研发及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轻纺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技术改造。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
  2008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会议指出,经国务院批准,自2004年7月1日起,东北、中部等部分地区先后进行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取得预期成效。
  经测算,2009年实施该项改革将减少当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约60亿元、教育费附加收入约36亿元,增加企业所得税约63亿元,增减相抵后将减轻企业税负共约1233亿元。
  为确保增值税转型改革顺利实施,做好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之间的衔接,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会议决定,上述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公布施行。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09年关税实施方案》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2008年12月15日发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2009年关税实施方案的通知(税委会〔2008〕40号)》。此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
  《2009年关税实施方案》对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税则税目做了调整。经过调整,我国2009年进出口税则税目总数由2008年的7758个增至7868个。
  国家调整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
  12月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6号,以下简称《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57号,以下简称《再生资源增值税通知》)。
  《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通知》根据客观情况增加了一些需要税收支持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将现行主要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政策作了整合,规范了认证程序,统一了产品标准和环保要求。新纳入享受增值税优惠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包括:再生水,以废旧轮胎为原料生产的胶粉,翻新轮胎,污水处理劳务,以工业废气为原料生产的高纯度二氧化碳产品,以垃圾为燃料生产的热力,以退役军用发射药为原料生产的涂料硝化棉粉,各类工业企业产生的烟气和高硫天然气脱硫生产的副产品,以废弃酒糟和酿酒底锅水为原料生产的蒸汽、活性炭、白炭黑、乳酸、乳酸钙、沼气,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热力,以废弃的动物油和植物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
  《再生资源增值税通知》对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调整,一方面通过恢复增值税链条机制,防止偷逃税收,促进公平竞争;另一方面通过对符合条件的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实行一定比例的增值税退税政策,鼓励合法、规范经营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废弃物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调整后的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取消原来对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销售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取消利废企业购入废旧物资时按销售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依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的政策。二是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废旧物资回收企业按其销售再生资源实现的增值税的一定比例(2009年为70%,2010年为50%)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这些条件包括:按照《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应当向有关部门备案并已经备案的;有固定的再生资源仓储、整理、加工场地;通过金融机构结算的再生资源销售额占全部再生资源销售额的比重不低于80%;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或者《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县级以上工商、商务、环保、税务、公安机关相应的行政处罚(警告和罚款除外)。
  通知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9

《中国造纸年鉴·200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本年鉴为中国造纸年鉴第13卷,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与建设、产品与市场、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教育、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