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181
颗粒名称: 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0
页码: 295-32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华泰集团有限公司建于1976年,从一个小造纸厂发展成为集多产业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组,2000年华泰纸业在上海成功上市。至2006年,总资产达136亿元,年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大幅增长,在纳税和竞争力排名中均居前列。华泰荣获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
关键词: 中国造纸 企业 山东华泰集团 有限公司

内容

【企业概况】华泰集团始建于1976年,从当初一个仅有56万元资产、35名员工的社办小造纸厂,30年来已发展成为集造纸、化工、印刷、热电、林业、物流、商贸服务等多产业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1993年作为山东省首批50家股份制试点单位之一,进行了股份制改组;2000年华泰纸业9000万A股在上海成功上市,在“中国上市公司100强”综合排名第28位,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排名第1位,被誉为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上市公司;2001年以来总投资75亿元连续增上4条国际一流水平的新闻纸生产线,以废纸和BCTMP为原料生产高档彩印新闻纸,年生产能力120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生态新闻纸基地。
  截止2006年,集团拥有总资产136亿元,年生产新闻纸、胶版纸、书写纸及其他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等各类机制纸能力160万吨,销售收入102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37%,上交税金5.2亿元,在山东省纳税百强排名第29位,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首届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
  强排名第3位,企业综合经济效益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先后创造了中国工业用纸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新闻纸产能全国第一等10多个行业“第一”。
  【科技创新】2006年,华泰紧跟市场用户需求,先后开发出了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全木浆静电复印原纸、不干胶原纸、再生双胶纸、热敏原纸、液体干粉、新闻纸专用阳离子淀粉等多个新产品,通过改进原材料、优化工艺等多种措施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其中“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获“2006年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称号。
  随着公司全球最大120万吨新闻纸基地的建成,对新闻纸的主要原料——废纸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南京林业大学曹云峰博士进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联合企业技术中心,对废纸纤维的清洁生产做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课题组研发的“废纸利用生产低定量高级彩印新闻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废纸综合利用技术”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2006年“泰山学者”工程岗。“造纸废水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通过了省重大攻关项目鉴定。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标志着华泰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华泰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并把实验成熟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积极向生产车间广泛推广,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单位产品的消耗,最终提升产品在终端市场的竞争力。化工车间攻关开发的液体干粉替代了日本三菱公司的产品,在水处理公司大量使用,降低成本25万元。新闻纸公司推广使用新化学品10多种,吨纸化学品平均成本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元,吨纸浆耗比2005年下降8公斤,节约成本600多万元。“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且还大大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为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华泰新闻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企业信誉,一举打入国际市场。全年华泰新闻纸出口达15万吨,创汇约8000万美元,占全国新闻纸出口量的3/4(不含香港),一举打破了加拿大、瑞典、美国等美欧发达国家新闻纸企业多年来牢牢掌控世界新闻纸市场的局面。2007年华泰计划出口新闻纸50万吨,创汇2.5亿美元,实现进出口贸易额5.5亿美元。
  【原料结构】2000年以来,华泰集团按照绿色生态纸业战略的发展指导思想,先后提出并实施了“70万亩芦苇、10万吨高档文化纸”苇纸一体化项目和“60万亩林、30万吨杨木浆、60万吨铜版纸”林纸一体化国家重点技改项目。
  原料基地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促进了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据统计,“十五”以来,华泰已先后淘汰5条能耗高、用水量大的纸机生产线和一条草浆生产线,同时积极进行了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逐步向全木浆和废纸原料转移。目前华泰集团造纸的原料结构已经由过去的废纸、木浆、草浆的“四三三”比例,调整为“六三一”结构,草浆比例降至1成。
  目前华泰林浆公司已建立了10万亩示范林基地,并通过以点带面,相继成立了广北农场、龙居镇、明集乡、利津镇等多家示范林区,东营市内已形成了沿路、河、渠,环城、村、园区,农田林网和大片造林相结合的速生林建设布局。华泰集团先后与东营市新林林业有限公司、鹏飞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垦利县海生培育基地公司、黄河管理局等外地市签订了不同形式的长期合同。通过采取向合作方提供优质苗木、每年预付一部分定金、对合作方生产出的木材承诺最低保护价和全部收购等措施,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努力发展定单林业。目前,公司通过多种方式已种植林地60万亩,4年以上成材林近30万亩,实现以林兴农、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指导方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公司投资56亿元建设的林纸一体化扩建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07年下半年正式开工建设。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整合林业资源,发展林浆基地,为公司走林纸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创造良好条件。
  【节能减排降耗】在发展过程中,华泰总投资8亿多元致力于环保事业,先后引进了国内国际先进的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三级化学处理系统、超效浅层气浮装置、同向流净水器、回收池回收塔、多圆盘过滤机、烟气除尘脱硫设备等节能环保处理工艺装备,实现了水处理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截止目前,公司从掌握先进水处理技术的瑞典普拉克公司先后引进了3套废水处理系统。其中,2005年年底投资8000万元建成6万立方米造纸厌氧生物处理系统、三级化学处理系统,成为全国同行业率先运用厌氧生化处理技术的企业。经处理后的外排水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指标降低至120毫克/升以下;BOD5去除率达99%,指标降低至10毫克/升以下;悬浮物去除率达98%,指标降至30毫克/升以下,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及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以来,公司加强了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的的设备技术革新、工艺流程改造,促进了企业各种资源实现最大限度的合理综合利用。目前,公司基本实现了造纸中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年节约清水900多万方;采用煤灰煤渣制造空心砖,年消化利用废渣21万吨,创造社会效益1100万元;处理达标后的外排水全部用于灌溉造纸速生林,形成了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纸业、农业、林业互为依托的“生态链”,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年节约清水资源1000多万方。对厌氧水处理每天产生的近5万方沼气进行改造,全部用于60万千瓦热电厂发电,年节约近2万吨标准煤;投资6350万元增上废渣焚烧炉,对造纸污泥、废渣进行彻底处理,年利用废渣28万吨,在达到废渣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同时,年节约3.8万吨标准煤。
  【产业发展】近年来,华泰集团通过铸造“以造纸为主、多业并举、首尾并接、优势互补”的生态产业链,为企业搭建了可持续发展平台。即以造纸为主体,向上游发展壮大林业、化工、热电,向下游报业出版、印刷包装、物流运输、商贸服务等产业延伸,形成既有原料基地、能源供应,又有终端产品输出的完整链条。
  近几年来,华泰瞄准市场,坚持原料、能源配套项目与主导产品项目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在上下游产业不断加大投入增上大项目。华泰集团2006年年初建成了15万吨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项目和厌氧深度水处理工程,经过调试运行,迅速转入正常,为公司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20万吨离子膜烧碱扩产项目建成投运的基础上,2006年4月,华泰与美国杜邦达成合作,计划为杜邦东营钛白粉项目配套增上5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供应液氯、烧碱、盐酸和蒸汽,一期25万吨计划于2008年投产;2006年8月,与广东新会双水发电厂签订合资意向,计划在广东银洲湖基地建设合资建设120万吨新闻纸和文化纸项目,一期投资25亿元建设40万吨新闻纸项目,计划2007年11月土
  建动工,2008年年底投产;华泰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合资建设的年产20万吨SC纸项目2006年10月正式动工建设,预计2007年10月安装结束,年底前正式投运;华泰引进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年产45万吨高档新闻纸生产线于2006年11月正式投运。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同一平台新概念”技术,设计车速2000米/分钟、纸机幅宽11.25米。项目从2005年底正式开工建设,到全面竣工投产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比2005年投产的40万吨新闻纸项目提前两个月。
  为进一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投资4.5亿元建设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工程——“兴广”铁路,预计2008年上半年竣工通车;2007年5月,华泰国际物流直通场站通关现场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华泰在行业首家完善海关、商检和公用型保税仓库各项功能,口岸、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在企业联合办公,实现“一关三检”一站式通关;此外,为建立稳定原料来源,近期华泰在国内初步建立了废纸回收网络,大大提升了公司的成本优势;同时华泰还计划在国内外寻求机遇,大力发展林浆基地项目,以满足集团日益发展的原料资源需求,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30年来,以集团董事长李建华为代表的领导成员身上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市场的洞察和驾驭能力,对企业发展的战略远见和谋划能力,不断学习和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把企业利益看得高于自身利益的人格魅力等等,构成了华泰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整个华泰企业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种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华泰文化得到了逐步继承和创新,形成了廉正勤政、敬业拼搏的企业家文化;“严、细、深”的管理文化;以培育合格“华泰人”为重点的人本文化;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超前领先的创新文化..等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华泰文化。
  近年来,华泰人以“振兴民族纸业,建设绿色华泰”为目标,以“产业报国、造福社会”为使命,坚持培养廉洁勤政的领导班子队伍,努力锤炼“敬业拼搏、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通过文化与管理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蓬勃发展。同时公司还以培养合格的华泰人为重点,搭建和谐的用人平台,以创建和谐企业为目标,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人人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面对国际化的发展形势,华泰人以精益求精的质量文化,努力打造一流的品牌形象,以“诚实守信,利益共享”的经营理念,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造纸业的良好形象。
  2006年,华泰集团成立了企业文化中心,对集团和股份公司网站进行了统一品牌形象设计,分别制作了集团公司网站(w.huatai.com)和股份公司网站(w.huataipaper.com),并承担《华泰人》报和《世纪华泰》一报一刊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
  去年以来,公司先后购买了4辆班车,接送职工孩子上学;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省级示范幼儿园于年底启用;新建400多户职工住宅楼,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等等,这些举措大大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公司还积极组织了送温暖献爱心、美化环境建设家乡等活动,先后为阳河治理捐款65万元,为敬老助学捐款60万元,为周边村庄修建交通道路捐助5万元,为困难地区捐献棉衣棉被3572件,充分体现了华泰“产业报国、造福社会”的发展理念。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出版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年鉴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建设、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相关行业、地方造纸工业、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守福
责任者
曹云峰
相关人物
李建华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