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造纸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174
颗粒名称: 云南造纸工业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3
页码: 276-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云南造纸工业的情况。其中包括行业概况、原料、生产企业、基建、技改、环境保护等。
关键词: 云南省 造纸 工业

内容

【行业概况】 2006年云南省纸浆产量14.024万吨,比上年减少33.80%;纸和纸板总产量33.259万吨,比上年增长15.1%;工业总产值(当年价)31.0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28.80亿元,利税总额3.90亿元,其中利润2.07亿元。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利税总额、利润等四项指标接近上年水平并略有下降。其中主要原因是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原料供应问题,生产不足5个月,漂白商品木浆产量只完成4.3万吨。
  【原料】 在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云南造纸原料结构已发生大的变化,以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一批制浆造纸企业,立足于开发利用木材、竹子、甘蔗渣、桑枝和废纸纤维等,实现了原料的多元化,其中木(竹)浆比重已上升至38.1%~40%。
  云景林纸公司在实施以6.66万公顷思茅松核心基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民的自留山、轮耕地、集体林地等,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建设纸浆林基地。至2006年止,共营造原料林面积74.4万亩。其中桉树短周期纸浆原料林15.8万亩,思茅松58.6万亩。今年得益于林权制度的改革,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企业加大市场采购力度,已基本上解决了原料问题。
  云南天巍竹业有限公司30万亩竹浆原料林基地建设进展顺利。至2006年底,已累计完成造竹面积2万亩。2005年弥勒县人民政府按照与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书的要求,投资500万元,在全县13个乡镇完成新造竹林2.94万亩;红河州人民政府投资380万元,在红河州南部6个县完成新造竹林3.8万亩;云南省江边林业局投资387.6万元完成新造竹林1.62万亩。至2006年底州县两级政府和林业企业,累计投资1267.万元,新造竹林8.36万亩的任务已顺利完成。下一步将着重利用农户四旁水肥条件好、管理到位等有利条件,大力帮助农民发展四旁种植,为完成该项目原料林基地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生产企业】 2006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制浆造纸企业77家,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在发展中继续进行。重点企业介绍如下:
  云南云景林纸股份有限公司,是云南省首次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兴建的国内第一家林纸一体化企业。2006年受原料供应影响,纸浆产量只完成4.3万吨。吸取经验教训,2007年加大市场采购力度,又得益于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原料供应问题已基本解决,生产转入正常。
  云南红塔蓝鹰纸业有限公司,2006年完成卷烟纸产量2.027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999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7667万元,利税总额17700万元。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完成指标仍为云南纸业首位。为进一步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2006年该公司投入600多万元改造辅料系统,增设QCS控制,实现了生产过程全工序QCS和DCS控制。
  云南江川翠峰纸业有限公司,是西南规模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企业,2006年全国生活用纸生产企业排名第16位。2006年中高档生活用纸产量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利税1200多万元。翠峰纸业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敏锐捕捉商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引进先进设备,调整产品结构。2006年初公司投资1200多万元扩建6条高档生活用纸生产线,并对全厂生产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新建白水回收系统;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8台1880高档卫生纸机,使生产能力达到40000吨/年。
  结合云南省林纸一体化发展纲要相关发展思路及规划,公司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一、2007年投资2000万元技改扩建2万吨/年高档生活用纸、擦手纸造纸生产线,使产能达到6万吨/年。二、计划投资5亿元,在江川翠峰(现厂址对面)扩建年产1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生产线,生产双面胶版印刷纸及静电复印纸。三、实施资本运营,现已收购了四川锦丰纸业的部分股权,最终将实现全资收购,还同一些纸浆厂达成了收购意向。
  2006年“翠峰”、“品美”牌系列生活用纸被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评为“2006年3.15质量可靠产品”,同年12月公司产品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免检,公司“翠峰”商标第二次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殊荣。
  云南陆良银河纸业有限公司,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和林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是云南省中小学课本用纸、新闻出版用纸及卷烟配套用纸定点生产单位。2006年纸张总产量4.3万吨,销售收入19970万元,利税总额2508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619万元,上缴税金889万元。产品主要有文化用纸、卷烟配套用纸及工业包装纸三大类十多个品种规格,多种产品多年获“省优”产品。2006年新建年产1万吨废纸脱墨制浆车间,新增1万吨再生新闻纸,产品质量较好,已逐步代替省外新闻纸用于《云南日报》印刷。今年准备扩建至年产2万吨。为解决后续发展的原料保障,公司正致力于林业基地建设,目前已营造不同树龄的造纸速生丰产原料林50余万亩。该公司碱回收率已达到85%,2006年回收碱5800吨。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排放达到GB3544-2001标准规定要求,并通过省市环保部门验收。现正建设人工湿地以深化处理生化后的废水,使其达到可回用于生产的目标。该公司正从一个省级重点污染企业迈入全国环保先进企业,为云南省造纸行业树立一个典范。
  云南临沧市晶莹纸业有限公司,为充分利用晶莹糖业蔗渣资源,提高综合利用率,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云南临沧市晶莹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围绕以“蔗糖为主、综合利用,长远、长效”的发展战略,于2006年3月1日出资4860万元,收购了云南江川翠峰纸业有限公司双江华峰分公司,依法成立云南临沧市晶莹纸业有限公司。公司生产规模为2万吨/年,以蔗渣、竹子为生产原料,生产漂白蔗、竹商品浆。现有员工270人,固定资产9419万元,资产负债率28%。
  2006年10个月共生产硫酸盐漂白商品浆1.1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889余万元,上缴税收346万元。2007年计划生产2万吨,其中漂白蔗渣浆1万
  吨,竹浆1万吨,预计完成工业产值8000万元,上缴税收800万元。公司自接管运作以来,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贯穿于生产全过程,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实施科技攻关,提高生产能力;加大环保投入,开展清洁生产,使生产呈现高产量、高质量、高安全、低消耗、低污染的良好开局。AQ-硫酸盐法立锅蒸煮蔗渣已申报国家专利;2007年1月通过省、市清洁生产自愿性审核验收。
  大理华成纸业有限公司,系原大理造纸厂改制后成立的以废纸制浆造纸的新公司。2006年完成机制纸板产量1.74万吨,销售收入5044万元,上缴税金156万元,实现利润222.3万元。为了尽快满足云南省包装用纸对低克重高强度瓦楞原纸的急需,公司于2006年5月投资3000万元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生产线,新建日产200吨废纸制浆车间和日产100吨造纸车间,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废纸处理先进技术设备,包括新型滚筒式碎浆机,纤维分级筛,抄宽2900毫米、网案18米并带2道大辊径压榨及1800毫米大缸的长网多缸纸机等。预计2007年建成投产,技改项目完成后,该公司纸板产量将达到6万吨/年。
  【基建与技改】 作为“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云南获得批准的项目仅有临沧南华纸业有限公司勐省蔗渣浆厂,该厂设计能力为年产9.5万吨漂白商品蔗渣浆。目前土地使用证等手续已办好,一旦开工报告获批即开工建设。
  其他正在积极准备的项目有: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的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和云南天巍竹业有限公司“弥勒县林(竹)浆一体化项目”。
  云南勐象竹业有限公司以竹浆纸一体化项目为主、兼顾竹板材、竹炭加工产业。规划分三期实现竹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第一,到2010年,建成50万亩竹原料林基地,建成年产9.5万吨竹浆生产线和年产200万平方米竹地板生产线,实现农业产值1.3亿元,工业产值6.3亿元,利税1.39亿元;第二期,到2015年,形成竹浆年生产能力30万吨、板材生产能力600万平方米,同时建成竹炭加工、林产品开发等一批综合开发项目,实现农业产值4.65亿元,工业产值20.3亿元,利税4.47亿元;第三期,到2020年,最终形成制浆能力50万吨,并充分利用境外资源再进一步延伸发展板材、竹炭加工等其他竹材综合加工项目,实现农业产值近5.25亿元,工业产值40亿元,利税近10亿元。
  云南天巍竹业有限公司“弥勒县林(竹)浆一体化项目”规模为30万亩竹林基地,20万吨/年漂白商品竹浆。
  【科研与技术进步】 甘蔗渣生物预处理节能清洁化氧碱制浆的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昆明理工大学轻化工程专业承担,进展顺利,计划2008年12月完成。
  【环境保护】 据2006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为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实施,云南省环保局等8部门联手开展“云南省2007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重拳出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排污和违法开工建设新项目。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特别提出对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严格彻底淘汰1.7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一律做到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拆除设备。对3.4万吨/年以下化学草浆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督促各地制定淘汰计划和措施,2007年底淘汰到位。治污不合格的企业将被挂牌督办。
  玉溪市新平南恩糖纸有限公司65吨/日竹子、蔗渣浆碱回收车间建设顺利,预计2007年6月建成投产。该项目的5体4效全板式降膜蒸发站,日处理750吨稀黑液,采用日处理75吨固形物新型草浆碱回收炉和较为完善的苛化工艺流程,全生产流程采用DCS自动控制,预计碱回收率将达到80%以上。
  【其他】 (1)为加速区域合作,云南省将借助毗邻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临近各国的合作开发。从“十一五”起,云南省计划围绕铁路、高速公路、主要国道线、河道等交通干线和拟建中的国际大通道,建设4个工业经济带(泛亚铁路工业经济带、昆南工业经济带、昆贵渝工业经济带、昆河工业经济带)及3条经济走廊(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四个经济带和三条经济走廊中均有林浆纸产业规划。云南省将采取多项具体措施来确保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并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地方性法规:《云南外来投资促进条例》,优化了外来投资的法制环境。
  (2)逐步明确林业建设的空间布局与区域主攻方向,根据生态与发展的不同条件,将全省划分为产业重点发展区、保护与发展并重区和限制开发区3大区域。其中,滇中、滇南、滇东南、滇西南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资源丰富。这些地区内除了少数生态敏感地段之外,可以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3)为了学习四川省发展竹浆纸产业的成功经验,2006年4月~5月云南景洪竹浆筹建处及云南省造纸学会、造纸协会两次组织考察调研组赴四川省沭川县永丰、乐山市瑞松、雅安市中竹等纸业公司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①竹材制浆造纸技术已经成熟,竹浆碱回收技术也完全过关;②云南发展竹浆产业有比较优势。景洪、德宏竹浆纸项目所在地的龙竹每年亩产鲜竹可达到3吨以上,如果按200元/吨的到厂价计,每年每亩收入为600元;云南人均拥有的土地面积较沐川和雅安高得多,农民从竹产业方面所得的收入较沐川和雅安地区高;浆厂的加工成本也会因为原料价格较低而降低400~600元/吨,完全可以克服距市场偏远的劣势。景洪、德宏项目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支撑浆厂发展规模空间较大。③四川省发展林浆纸产业中的宝贵经验,如种苗建设、基地建设模式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其基地建设模式,主要采用了公司扶持农户模式和企业与农户股份合作造林模式,两种方式都取得了成功。雅安在采用公司扶持模式方面,为了保障企业投资农户资金的安全性,企业与政府签订了协议,政府将辖区内的竹材经营权交给企业,在税费方面可以优惠。政府支持是竹浆纸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竹浆纸企业的原料基地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原料基地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没有政府的协调不可能建设好竹基地。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出版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年鉴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建设、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相关行业、地方造纸工业、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孙鹤章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昆河镇
相关地名
昆明市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景洪市
相关地名
永丰县
相关地名
乐山市
相关地名
沐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