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竹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147
颗粒名称: 中国的竹产业
分类号: F326.2
页数: 4
页码: 135-1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全国竹业生产呈现积极态势,竹林培育与竹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年竹子造林面积虽有所减少,但竹材采伐量及竹笋干生产量均有所增长。国家林业局通过举办竹文化节、命名中国竹子之乡等措施,推动竹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关键词: 2006年 造纸工业 竹产业

内容

一、2006年全国竹业生产情况
  长期以来国家林业局高度重视竹业工作,2006年举办了隆重的竹文化节,评选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竹业发展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发展潜力较大的中国竹子之乡,产竹省区(市)进一步加大竹林培育和竹产业发展力度,将竹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快竹产业发展,为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年竹子造林面积45071公顷,比2005年减少49%;采伐毛竹87048.80万根,篙竹44126.76万根,小杂竹2061.27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加20.46%、2.83%及减少14.17%;生产竹笋干470344吨,比2005年增加1.55%。2006年产竹省区(市)竹业生产情况。
  二、主要特点
  (1)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十一五”规划将竹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列入重要内容。为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竹林培育扶持力度,2006年9月出台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竹林培育将以现有竹林集约化经营和低产林改造为主,重点扶持竹林培育大户和竹产业发展优势区,结合基地建设引导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积极促进新竹种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规划》提出以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安徽、四川等省为重点,建设一批竹产业示范基地,积极扶持基地建设和竹林培育大户。根据目前农发资金对林业项目投入额度和预计增长比例,规划“十一五”期间建设竹林培育示范基地80个,面积1万公顷,涉及7省149个县,投资2亿元;重点扶持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以经济林、花卉和竹材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40个,带动当地群众加快加工转化增值。
  (2)隆重举办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由国家林业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国际竹藤组织联合主办,福建省南平市人民政府、福建省林业厅、中国竹产业协会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于2006年10月22日~23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举行。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联合主席江泽慧,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福建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刘德章,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古珍博士都亲自到会并发表了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莅临指导并宣布竹文化节开幕,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和国家林业局的有关同志,国际竹藤组织部分成员国的驻华大使、外交官,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多位外国专家,台湾和大陆有关科研院所(校)的竹业专家80多人,以及来自全国产竹省的代表、国内外竹加工企业家、新闻媒体记者等约1600人参加了竹文化节。本届竹文化节主题是“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建设新农村”。竹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除进行了盛大的开幕式外,还举办了“中国竹业博览会”、“国际竹子研讨会”、“海峡两岸竹文化交流与竹业发展论坛”、“中国竹产业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宣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命名“中国竹子之乡”的决定,并向获得“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的30个县(市、区)颁发牌匾。组织了种植纪念竹、参观竹加工企业、考察竹林培育示范基地、举办了中国竹文化专著——《绿竹神气》首发式、福建省竹木产业经贸洽谈会暨合作项目签字仪式、富有竹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场文艺演出——《情系竹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鼓励先进,提高竹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培植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竹文化节组委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武夷山市公证处公证员的全程监督下,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参加中国竹业博览会的参展组织工作和参展产品进行评选,共评选出特别贡献奖1个、优秀组织奖3个、组织奖2个,并有金奖产品100项;福建省南平市林业局获得特别贡献奖,福建省林业厅、浙江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业厅获得优秀组织奖,四川省林业厅、江西省林业厅获得组织奖,福建省南平市延发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的“延发牌竹地板”等100项竹产品获得金奖产品称号,会议对获奖单位进行了表彰,对获奖产品颁发了证书和奖杯。
  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是一次总结竹业发展经验、展示竹业成就、促进竹业健康发展的盛会,其成功举办对于进一步弘扬竹文化、发展竹经济,充分发挥竹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将产生深远影响,达到了“竹文化节搭台、促竹产业发展”的目的。
  (3)国家林业局命名30个中国竹子之乡。1996年原林业部命名了中国十大竹子之乡,对推动中国竹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竹业的迅猛发展,一批竹业重点县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竹子之乡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全国竹业发展的形势要求,2006年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中国竹子之乡”评选命名活动,对原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进行了审核确认。按照评选活动方案,经过专家评审会评审和公示,2006年10月12日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命名“中国竹子之乡”的决定》,(林造发[2006]190号文,以下简称《决定》)命名浙江省安吉县等30个县(市、区)为“中国竹子之乡”(具体名单附后)。《决定》要求获得“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的单位保持荣誉,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推动竹业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带动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竹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求有关省(区、市)林业厅(局),充分利用这次契机,认真组织本省有关县市向命名单位学习,深入总结经验,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推进本省竹业发展上新的台阶。
  (4)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由国家林业局推荐,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联合完成的“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J-202-1-01),由此打破了林业行业连续几年未获一等奖的局面,同时也展现出竹藤科学技术发展的广阔前景。“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是在总结“九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竹藤资源培育及其高效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863”计划等项目“竹木复合新型结构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在竹质工程材料的制造和应用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使竹材工业化、规模化利用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项目从竹材基础研究入手,揭示了竹材材性变异规律及其与加工利用的关系,为竹质工程材料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在新型竹质结构材制造、新型竹质装饰材制造和新型竹炭材料制造等三个方面关键技术的创新与突破,开发出建筑用竹结构材、无甲醛竹集成材、竹木复合轻质高强结构材、柔性大幅面无纺布强化竹材装饰单板、纳米改性竹炭、高脱色性能颗粒活性炭和环保型竹材防腐剂等三大类32种新技术新产品;申请了国家专利17项(发明专利11项),授权8项(发明专利6项);在全国6省市建成14条示范生产线;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69亿元,利税1399万元,出口创汇555万美元。该研究成果将在建筑、装饰、食品和环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场潜力巨大,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竹产业高速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及生态环境改善作出重要贡献。
  (5)龙头企业带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区域特色明显。2006年全国竹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国内外需求联动发展、公司+基地+农户联姻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等共荣发展的生动局面。浙江、福建两省和一些重点产竹县由于产业互动,产销联姻,生产链、加工链、销售链逐步建立起来,将千家万户竹农的竹林培育与竹加工企业和大市场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竹加工企业的原料需求,也大大加快了竹林培育进程,竹林资源显著增长,竹产品区域特色显著。福建省竹林面积从2001年的90万公顷增加到2006年的100万公顷,丰产竹林面积从2001年的14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每年抚育竹林面积47万公顷,施肥面积9万公顷以上,喷灌面积1.4万公顷,丰产竹林示范基地效益从原来的每公顷4500元普遍增加到12000元以上。浙江省现有竹林面积78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13.4%,其中毛竹林60多万公顷,雷竹等食用笋竹8万多公顷,其他小杂竹近7万公顷;毛竹蓄积量16.61亿株;全省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竹林分布,面积在0.67万公顷(10万亩)以上的有43个县市区,1.33万公顷(20万亩)以上的16个县市区;竹林面积超2万公顷(30万亩)的11个县市,依次是:安吉县、临安市、龙泉市、富阳市、衢江区、龙游县、诸暨市、余杭区、庆元县、德清县和遂昌县。安吉是浙江省竹林面积最大的县,竹林面积近7万公顷,毛竹是该县的主要竹种,面积约5万公顷;其次是临安市,竹林面积约6万公顷,毛竹、雷竹、小杂竹各占三分之一。国内众多投资商看好广东竹产业,全省竹加工企业2243家,年产值5万元以上的25家,形成建材、日用品、食用笋、造纸、工业品等5大竹产业门类,全省竹林面积达到43万多公顷,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竹产品大县,如茶杆竹出口大县怀集县;竹工艺品出口大县信宜市和五华县,信宜市每年出口创汇1亿美元;上缴国家税费2000多万元竹笋加工出口大县英德市、清新和揭东县;竹浆造纸大县广宁县和南雄市;竹牙签加工.大县龙门县;毛竹生产大县南雄市和仁化县等,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竹产业发展模式。广东省到2010年规划建成67万公顷竹林,扶持省级龙头企业10家,发展竹工艺品、绿色食品、生活用品、建筑装饰材料、制浆造纸、观光旅游等6大竹子加工利用产业。四川省大力发展竹浆纸业、竹家具、竹建材、竹胶合板、竹地板、竹工艺品、竹食品和竹文化旅游业等竹产业,全省竹浆加工能力达到120万吨,年产量突破78万吨;竹笋年产量41万吨,年加工量14万吨。一批龙头企业和名优品牌迅速发展,永丰纸业开发了“永丰”牌静电复印纸、打字纸共20多个系列产品,雅安中竹纸业创立了“中竹”牌漂白硫酸盐竹浆板,键为凤生纸业开发了“凤生”牌机制纸等两大系列产品,南充富达竹业创立了“崃庆”、“崃福”系列竹覆膜板,富顺县锦明笋竹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了“半坡脆笋”牌10大系列28个产品。
  三、存在问题
  (1)竹区生产道路问题。竹区道路不通已成为制约竹林培育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浙江省有人测算,拖拉机、农用车可到达的竹林作业区域,每50公斤竹材砍运成本(3~4元)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手推车可到达的竹林作业区域,每50公斤竹材砍运成本(约7元)占销售收入的20%左右;靠人工背运的每50公斤竹材砍运成本(12~18元)占销售收入的30%~50%。目前,市场价每50公斤竹材35元左右,一般每亩竹林年产竹材1000公斤,销售收入700元。如果能将机耕路延伸到竹山脚下,每亩就可为竹农增收200-300元。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决竹区生产道路问题是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迫切需要。
  (2)科技兴竹问题。一些地方毛竹特别容易被风刮倒、被雪压倒,竹林病虫害日趋严重,竹林越来越经不起干旱。生产竹地板要求使用6年生以上的毛竹,但现在毛竹砍伐年龄越来越低,母竹也越来越年轻,这样下去既影响竹产品质量,也影响竹林产出。当前竹农迫切需要加强竹林高效稳定可持续经营的新技术、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的新肥料、有效防治竹林害虫的低毒高效新农药;推动竹区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研究竹子的新功能,探索竹材深加工的新方法,开发出竹材新产品,使竹产业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条件,让竹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问题。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竹材加工企业对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都不够重视,造成了市场上的竹产品同质化。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竹材加工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竹材加工行业要不断创造自主知识产权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竹材加工利用也应该朝着多种方向发展,使市场上的竹产品能够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4)竹材价格问题。竹胶合板、竹地板、竹浆造纸、竹凉席、竹窗帘等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竹材原材料紧缺矛盾日益显著,价格不断攀升。浙江省部分竹材加工企业较多地区的竹材价格每百公斤已经上涨到80多元,比过去提高了50多元。尽管增加了竹农收入,促进了竹产区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淘汰落后的企业,但也使一些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竹加工企业的原料成本上升,一定程度制约了竹加工业的发展。
  附:中国竹子之乡名单:
  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建瓯市,浙江省临安市,福建省永安市,湖南省桃江县,浙江省龙游县,广东省广宁县,江西省宜丰县,浙江省德清县,贵州省赤水市,安徽省广德县,福建省沙县,福建省顺昌县,江西省崇义县,江西省奉新县,四川省长宁县,湖南省绥宁县,湖北省赤壁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四川省沐川县,浙江省余杭区,安徽省霍山县,广东省怀集县,安徽省黄山区,福建省武夷山市,湖南省安化县,江西省安福县,福建省尤溪县,安徽省宁国市,湖南省桃源县。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出版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年鉴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建设、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相关行业、地方造纸工业、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恩苓
责任者
江泽慧
相关人物
祝列克
相关人物
刘德章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武夷山市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
南平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安吉县
相关地名
临安市
相关地名
龙泉市
相关地名
富阳市
相关地名
龙游县
相关地名
诸暨市
相关地名
余杭区
相关地名
庆元县
相关地名
德清县
相关地名
遂昌县
相关地名
安吉县
相关地名
大竹县
相关地名
怀集县
相关地名
信宜市
相关地名
五华县
相关地名
英德市
相关地名
揭东县
相关地名
广宁县
相关地名
南雄市
相关地名
龙门县
相关地名
仁化县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永丰县
相关地名
雅安市
相关地名
半坡镇
相关地名
竹山县
相关地名
建瓯市
相关地名
永安市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桃江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宜丰县
相关地名
贵州省
相关地名
赤水市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
广德县
相关地名
沙县区
相关地名
顺昌县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崇义县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
长宁县
相关地名
绥宁县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赤壁市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兴安县
相关地名
沐川县
相关地名
霍山县
相关地名
黄山区
相关地名
安化县
相关地名
安福县
相关地名
尤溪县
相关地名
宁国市
相关地名
桃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