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造纸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117
颗粒名称: 2006年中国造纸工业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增长16.07%,消费量增长11.30%,主要品种如新闻纸、涂布纸、铜版纸等生产消费均呈增长趋势。2000至2006年间,多数产品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速,显示出纸及纸板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关键词: 2006年 造纸工业 概况

内容

一、全国纸及纸板生产及消费情况据中国造纸协会综合调查资料,2006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企业约有3500家,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6500万吨,较上年5600万吨增长16.07%。消费量6600万吨,较上年5930万吨增长11.30%,人均年消费量为50公斤,比上年增长5公斤。2006年比2000年生产量增长113.11%,消费量增长84.61%2000~2006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13.44%,消费量年均增长10.76%,均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GDP年均增长率。
  主要产品中:新闻纸生产量375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5.76%,同比增长17.55%,消费量344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5.21%,同比增长3.93%;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122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8.76%,同比增长14.02%,消费量1211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8.34%,同比增长12.23%;涂布纸生产量46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7.07%,同比增长26.03%,消费量40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6.06%,同比增长11.42%;其中铜版纸生产量38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5.8%,同比增长26.67%,消费量332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5.0%,同比增长14.88%;生活用纸生产量47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7.23%,同比增长7.80%,消费量436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6.60%,同比增长6.60%;包装用纸生产量52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8.00%,同比增长1.96%,消费量528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8.00%,同比增长2.33%;白纸板生产量94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4.46%,同比增长18.99%,消费量972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4.72%,同比增长12.63%,其中涂布白纸板生产量90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3.84%,同比增长19.21%,消费量931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4.10%,同比增长12.58%;箱纸板生产量115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7.69%,同比增长17.35%,消费量125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8.93%,同比增长12.11%;瓦楞原纸生产量113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7.38%,同比增长18.95%,消费量1193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8.07%,同比增长15.27%;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110万吨,占纸及纸板总产量1.69%,同比增长22.22%,消费量131万吨,占纸及纸板总消费量1.98%,同比增长14.91%。
  从2006年的生产和消费形势分析来看,全年生产和消费均呈现升高的走势,并保持了较高速度增长。生产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有新闻纸、涂布纸、铜版纸、涂布白纸板、箱纸板、瓦楞原纸、特种纸及纸板、其他纸及纸板等。消费量增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有:瓦楞原纸、特种纸及纸板、铜版纸、其他纸及纸板等。
  2000~2006年主要产品生产及消费情况如下:
  1.新闻纸
  2006年新闻纸生产量375万吨,较2000年增长159%,年均增长17.16%;2006年新闻纸消费量344万吨,较2000年增长107%,年均增长12.91%
  2.未涂布印刷书写纸
  2006年未涂布印刷书写纸生产量1220万吨,较2000年增长85%,年均增长10.78% ;2006年未涂布印刷书写纸消费量1211万吨,较2000年增长
  86%,年均增长10.92%。
  3.涂布纸
  2006年涂布纸生产量460万吨,较2000年增长318%,年均增长26.93%;2006年涂布纸消费量400万吨,较2000年增长92%,年均增长11.51%。其中铜版纸:2006年生产量380万吨,较2000年增长280%,年均增长24.92%;2006年铜版纸消费量332万吨,较2000年增长68%,年均增长9.00%。
  4.生活用纸
  2006年生活用纸生产量470万吨,较2000年增长88%,年均增长11.10% ;2006年生活用纸消费量436万吨,较2000年增长79%,年均增长10.16%
  5.包装用纸
  2006年包装用纸生产量520万吨,较2000年增长30%,年均增长4.47%;2006年包装用纸消费量528万吨,较2000年增长12%,年均增长1.92%。
  6.白纸板
  2006年白纸板生产量940万吨,较2000年增长236%,年均增长22.36%;2006年白纸板消费量972万吨,较2000年增长153%,年均增长16.74%。其中涂布白纸板:2006年生产量900万吨,较2000年增长350%,年均增长28.49%;2006年涂布白纸板消费量931万吨,较2000年增长226%,年均增长21.74%。
  7.箱纸板
  2006年箱纸板生产量1150万吨,较2000年增长188%,年均增长19.24%;2006年箱纸板消费量1250万吨,较2000年增长145%,年均增长16.08%。
  8.瓦楞原纸
  2006年瓦楞原纸生产量1130万吨,较2000年增长98%,年均增长12.08%;2006年瓦楞原纸消费量1193万吨,较2000年增长78%,年均增长10.12%。
  9.特种纸及纸板
  2006年特种纸及纸板生产量110万吨,较2000年增长83%,年均增长10.63%;2006年特种纸及纸板消费量131万吨,较2000年增长64%,年均增长8.57%。
  二、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造纸企业3388家,较上年3342家增加46家;从业人员74.72万人,较上年76.26万人减少1.54万人;资产总计3617亿元,较上年增长12.05%;工业总产值(当年价)3119亿元,较上年增长18.95%;主营业务收入3038亿元,较上年增长19.32%;产销率98.33%,较上年增长0.86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71.0亿元,较上年增长20.34%,其中利润总额151.0亿元,较上年增长22.56%;资产负债率62.00%,较上年61.84%增加0.16个百分点;负债总额2242.7亿元,较上年增加12.34%;在统计的3388家造纸企业中,亏损企业有617家,占18.21%,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
  从以上数据看,2006年全国造纸工业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主要生产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总体经济效益较好。
  2006/2005与2005/2004比较,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资产总计,三项指标增幅均有所减缓,分别降低5.7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和4.3个百分点。对2006年全国省(区)市6项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分析,综合指标完成情况排位前三名为:
  ①山东省(5项第一,1项第三);
  ②江苏省(3项第二,3项第三);
  ③广东省(1项第一,1项第二,1项第三)。
  三、纸浆生产和消耗情况
  据中国造纸协会资料,2006年全国纸浆生产总量5204万吨,较上年4446万吨增长17.05%。
  2006年全国纸浆消耗总量5992万吨,较上年增长15.23%,其中木浆1322万吨,较上年增长16.99%,比例占22%,与上年持平;非木浆1290万吨,较上年增长2.38%,比例占22%,较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废纸浆3380万吨,较上年增长20.28%,比例占56%,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木浆中,进口木浆比例下降2个百分点;废纸浆中,进口废纸浆比例与上年相同;非木浆中,禾草浆、苇(荻、芒杆)及蔗渣浆消耗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但所占纸浆消耗总量的比例继续成降低趋势。2006年纸浆总消耗量比2000年增长113%,其中国产纸浆消耗,2006年比2000年增长112%。
  以上数字表明,全国纸浆消费总量随着纸及纸板的增长呈增加趋势。纸浆结构中,非木浆比例继续呈下降趋势,废纸浆增幅加大,支撑着纸浆结构的调整,进口纤维原料量(包括废纸)占纸浆总消耗量的39.5%,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国内木浆和国内废纸浆比例增加所致。
  四、纸及纸板、纸浆、废纸及纸制品进出口情况
  2006年纸及纸板进口441万吨,比上年524万吨减少15.84%,出口341万吨,是历史上出口最多的一年,比上年194万吨增加75.77%;纸浆进口796万吨,比上年759万吨增加4.87%,出口7.47万吨,比上年4.70万吨增加58.94%;废纸进口1962万吨,比上年1703万吨增加15.21%,出口107.82吨,比上年138.47吨减少22.13%;纸制品进口17万吨,比上年15万吨增加13.33%,出口143万吨比上年123万吨增加16.23%。2006年进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纸制品合计3216万吨,较上年3001万吨增长7.16%,用汇112.50亿美元,较上年103.16亿美元增长9.05%。2006年进口纸及纸板平均价格为802.63美元/吨,比2005年698.74美元/吨平均上涨14.87%;进口纸浆平均价格为551.93美元/吨,比上年490.75美元/吨平均上涨12.47%;进口废纸平均价格为140.07美元/吨,比上年144.24美元/吨平均下降2.89%。
  2006年出口纸及纸板、纸浆、废纸、纸制品合计491万吨,较上年322万吨增长52.78%,创汇50亿美元,较上年33亿美元增长49.17%。2006年出口纸及纸板平均价格为835.63美元/吨,比2005年879.96美元/吨平均下降5.04%;出口纸浆平均价格为785.34美元/吨,比上年759.48美元/吨平均上涨3.40%;出口废纸平均价格为203.45美元/吨,比上年277.75美元/吨平均下降26.75%。
  2006年纸及纸板进出口总量中,进口量较大的品种有箱纸板(26%)、涂布白纸板(17%)瓦楞原纸(16%)和涂布纸(14%),合计进口量318万吨,约占纸及纸板总进口量的73%。进口增幅较大的主要品种有包装纸(27.35%),降幅较大的品种有新闻纸(89.68%)、其他纸及纸板(26.26%)。出口量增幅较大的品种有新闻纸(1537.34%)、箱纸板(424.85%)、白纸板(124.09%)、未涂布印刷书写纸(57.38%)、涂布纸(54.42%)、生活用纸(18.75%)等,分别占出口纸及纸板总量的9%、4%、12%、16%、36%和11%。而作为造纸原料的木浆、废纸进口量仍然继续增加。
  2000~2006年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如下:
  1.新闻纸:2006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2.未涂布印刷书写纸:2006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3.涂布纸:
  2006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其中铜版纸:2006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4.生活用纸:
  2006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5.包装用纸:
  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6.白纸板:
  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其中涂布白纸板: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7.箱纸板:
  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8.瓦楞原纸:
  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9.特种纸及纸板:
  2006年进口量大于出口量
  五、生产布局与集中度
  据中国造纸协会资料,2006年纸及纸板生产量除了广西、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甘肃5个省(区)有所下降之外,其余省份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增幅较大的省(区)市有天津(42.11%)、山西(41.18%)、云南(40.00%)、江西(35.82%)、重庆(33.33%)、吉林(28.21%)、浙江(27.75%)、江苏(25.91%)、广东(21.13%)等,山东、河南、河北、四川、上海、湖北、辽宁增幅均在10%以上。
  2006年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区)市,纸及纸板产量占全国纸及纸板产量比例为75.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9个省(区)比例占19.9%,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西部地区10个省(区)市比例占5.0%,比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2006年纸及纸板产量超过100万吨的省份有山东、浙江、广东、河南、江苏、河北、福建、湖南、四川、安徽、广西和湖北12个省(区),纸及纸板产量合计已达5837万吨,占全国纸及纸板总产量的89.80%。以上12个省(区)产品销售收入(国家统计局数据)比上年分别增长12.31%、21.64%、21.20%、49.20%、25.54%、24.09%、14.31%、17.50%、12.33%、14.55%、18.10%和﹣3.14%从全国各省纸及纸板产量完成情况和造纸区域布局变化看,东部地区所占比例比上年又有所提高,是我国造纸工业的主要生产区域。
  2006年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企业有七家,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01万吨,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38万吨;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年产205万吨;理文造纸有限公司155万吨;华泰集团有限公司121万吨;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含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19万吨。
  六、造纸企业经济类型结构与规模结构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6年规模以上造纸企业的数据分析,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180家占5.31%,较上年6.97%减少1.66个百分点,“三资企业有370家占10.92%,较上年10.38%增加0.54个百分点;集体及其他企业有2838家占83.77%,较上年82.65%增加1.12个百分点。在纸及纸板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4.33%,较上年23.62%减少9.2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占34.61%,比上年32.83%增加1.78个百分点;集体及其他企业占51.06%,较上年43.55%增加7.51个百分点。在利税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2.15%,较上年24.22%减少12.07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占32.38%,较上年29.75%增加2.63个百分点;集体及其他企业占55.47%,比上年46.03%增加9.44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8.02%,较上年21.76%减少13.7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占35.66%,较上年33.38%增加2.28个百分点,集体及其他企业占56.32%,较上年44.87%增加11.45个百分点。
  2006年国内造纸企业经济类型结构仍在调整变化,与2005年相比造纸企业数量由3342家上升至3388家,增加了46家,其中“三资”企业增加23家,集体及其他企业增加76家,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却减少53家。表明“三资”企业和集体及其他经济企业发展较快,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产业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构筑各类经济类型企业合理发展的空间。
  按照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2006年在3388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中,大中型造纸企业396家占11.7%,小型企业2992家占88.3%;在纸及纸板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中,大中型企业占63.8%,小型企业占36.2%;在利税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67.8%,小型企业占32.2%;在利润总额中,大中型企业占70.0%,小型企业占30.0%。2006年主要产品新增产量中,重点骨干企业增量已占总增量的60%以上。目前已有一批优秀企业率先由传统造纸业向现代造纸业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着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七、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计,2005年制浆造纸及纸制品产业(统计企业3911家)用水总量为76.7亿吨,其中新鲜水量为42.5亿吨,重复用水量为34.2亿吨,水重复利用率为44.6%,万元工业产值(现价)新鲜水用量为183.0吨,比上年减少5.3吨,降低3%。造纸工业2005年废水排放量为36.7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6.99%。造纸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为33.6亿吨,占造纸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91.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59.7万吨,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2.4%,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现价)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强度为69公斤,比上年降低8%。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年运行费用为27.7亿元。2005年全国有108家制浆造纸企业有较完善的碱回收系统,年回收碱158万吨(木浆27家89万吨;非木浆81家69万吨)。荣获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有5家。
  八、总结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纸及纸板消费比上年增长11%,出口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比2004年34.1%和2005年32.3%有所回落)。2000~2005年造纸行业COD排放强度由0.249吨/万元,降至0.069吨/万元,COD污染贡献率由43.8%降到32.4%,降低11.4个百分点,表明造纸工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我国造纸工业在消费、出口和投资“三驾马车”同时拉动下,突出了优化结构、技术创新、降低消耗和增产减排的重点工作,使全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环境治理效果,行业正向良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原料对外依存度大,外贸不确定的各种制约因素不断增加,治污减排任务紧迫,这些问题都将给我国造纸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2007

《中国造纸年鉴.2007》

出版者:中国石化出版社

本年鉴栏目有:综述、产品与市场、发展建设、纤维原料、环境保护、科技与教育、相关行业、地方造纸工业、企业、事件、社团工作附录、单位名录。

阅读

相关人物

曹朴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黑龙江省
相关地名
内蒙古自治区
相关地名
甘肃省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山西省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重庆市
相关地名
吉林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广东省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
河南省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湖北省
相关地名
辽宁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