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台湾省造纸工业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98
颗粒名称: 第三部分 台湾省造纸工业情况
其他题名: (1996—1998)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17
页码: 600-616
摘要: 本文讲述台湾省造纸工业情况包括三年来台湾纸业的产销概况、台湾纸业八大上市公司、三年来台湾纸业的重大事件、台湾纸业的环境保护、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50年暨《纸业新闻》发刊40年等。
关键词: 台湾省 造纸工业 情况

内容

台湾省造纸工业自60年代之后至8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台湾岛内的支柱产业之一。进入90年代,纸业发展更趋成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追求经济规模。1989年台湾纸业纸及纸板产量突破300万吨,1992年已近400万吨。
  90年代以来,随着岛内部分大型纸厂的规模化经营及进口纸的竞争趋剧,而内销用纸需求增长趋缓,加上企业的环保负担及工资费用的增加,均加重了纸业营运负担、利润下降,致使部分小型纸厂关闭或被兼并。台湾纸业从而面临着企业内外的调整、整顿和重新组合的新局面。
  目前,台湾地区造纸厂近150家,其平均年产规模为3万吨。最大的两家“永丰余”和“正隆”纸业公司已各达百万吨级。全岛造纸从业人员约2万人,人均劳动生产率225吨/年。最大的造纸厂(单一)其年生产能力为60万吨。大型纸厂劳动生产率赶过1,000吨/(人·年)。
  台湾纸业在亚洲造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具国际竞争的水平。1997年世界排名前15位国家(或地区)纸及纸板产量,台湾地区已跻身其中,名列第14位(当年达450万吨)。人均用纸消费量从1947年的3.4公斤,剧增至1997年的233公斤(近50年间人均用量增加230公斤/(人·年),达67倍多)。名列世界人均用纸量第10位之内。近三年来(1996—1998),台湾的废纸回收率达54.1%~57.9%,废纸利用率达72.7%~76.7%,名列全球榜首。这些数据均标志着台湾纸业的发达与发展的历程。
  近三年来,由于1997年第四季度起,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台湾,影响台湾整体经济不景气,纸业受挫,市况清淡,纸价骤跌,纸厂营运衰退,亏损累累。1998年持续一年,使台湾纸业陷于困境。直至1999年春,才逐步呈现出复苏的迹象,迎来新的转机。
  三年来台湾纸业的产销概况
  1996-1998年间,台湾纸业处于一个调整时期的特殊阶段。面对着台湾人均用纸量已逐年上升至国际的高水准界限,为此市场渐趋饱和,且许多纸种先后出现产大于销的供求失衡状况,以及洋纸倾销,竞争加剧,加上岛内对纸业的环保要求更加严苛,加重了纸业的重重负担。这个严峻的局面促使台湾纸业必须作出慎重的选择,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慎而卓有成效的调整为上策。
  这三年间,同时又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所以可谓是调整时期的特殊阶段。由于产能的不断扩大,虽能保持住较高的年产量,直至1997年突破450万吨大关,但随后的1998年就下降至422万吨(同比降低6.3%)。1996年和1997年纸及纸板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2.22%和3.81%。见表1。
  1996—1998年台湾纸业的产品结构有所变化,文化用纸所占的比例逐年有所上升,1998年文化用纸年产量较1996年增加12.7万吨,所占比例增加3.5%;而工业用纸及纸板类产量,相反逐年有所下降,1998年比1996年减少了23.85万吨,所占比例下降了3.7%。
  三年来,台湾纸及纸板的销售概况是,其总销量1997年最大,达450.5万吨(比上年增加2.24%),而1998年就下降至420万吨(比上年减少6.75%)。三年中,仅1996年销大于供(﹢6.86万吨)。从内销量看,1997年最多(比上年增加6.6%)1998年内销量比上年减少18.68万吨(同比下降5.03%)。从外销量看,则呈逐年下降之势,1998年比1996年减少24.75%万吨(同比下降达26.8%),其外销市场萎缩较大。。
  1996—1998年台湾纸及纸板进口量以1997年最高,达135.8万吨。纸板进口量逐年有增,以1997年增幅最大(同比增加20.3%),纸张进口量也以1997年最多(同比增加28.6%)。
  1996—1998年台湾自制纸浆年生产量在32.6~34.6万吨。1997年起,岛内自制的漂白甘蔗浆全部停产。1998年全省仅生产自制的漂白阔叶木浆。纸浆生产主要供内销造纸之用。每年都进口较大量的纸浆(91~102万吨)。进口纸浆量要占总产浆量的〓左右。
  台湾的进口纸浆来源以加拿大、美国、智利和南非、新西兰、印尼等国供应为主。
  台湾纸浆产、销及进口情况分别具表8、9、10。
  台湾纸业八大上市公司
  台湾纸业近150家,其中实行股份制的公司并有股票上市者,仅有八大厂家(公司)。它们是台湾纸业的代表,在生产经营方面占据台湾纸业的重要位置。在台湾“一千大”制造业中,1996—1997年台湾纸业入榜的有19家,而八大上市公司多名列其中的前茅。
  这八家上市的纸业公司是: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纸浆股份有限公司
  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有纸厂股份有限公司
  宝隆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这八大上市公司的员工总数为10435人,占台湾全省纸业员工总数的一半有余。1997年其营业额合计为532.39亿元新台币。现将1995—1997年年其营运状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见,八大上市公司1997年营业额合计比1996年减少19.14亿元新台币(平均下降了3.47%)
  有半数上市公司营业额呈负增长,1996年和1997年分别有4家和3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年亏损额达2.29~5.46亿元新台币),以万有纸业最多。反映了台湾纸业这两年来的不景气和衰退。
  在全球纸业150家排行榜(按销售额)的排行榜中,1996年和1997年台湾纸业入榜的厂家分别为4家和2家(落榜两家),这也反映了台湾纸业营运的衰落。见表12。
  在附表12中,4家上市公司的年销售额,也均比上年减少(中华纸浆1996年减少了27.7%,为最多)。
  上榜的台纸企业在150家中的排名次也逐年后退,这些也都说明了台湾纸业近年来的滑坡。
  三年来台湾纸业的重大事件
  (一)永丰余造纸公司于1996年5月正式入主沈氏印刷公司。在沈氏印刷公司改组时,永丰余取得了4个董事席位,并由陈哲三副总经理出任沈氏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此举在台湾创下了纸厂直接经营印刷厂的首例。同时,永丰余的关系企业“永丰纸业公司”与“裕台中华印刷公司”达成协议,由永丰负责经营管理。另永丰余已持有相当股权的“中华彩印”及“花王印刷”两大印刷公司,永丰余积极联合下游印刷企业,组合印刷专业区,为拓展印刷外销市场奠定基础。
  (二)已具三十年厂龄的宝隆纸业公司,是台湾纸业主要工业与文化用纸的大厂。1995年它在荣成纸业取得经营权,并由总经理任宝隆董事长,于1996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通过将“宝隆纸业”更名为“宝隆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将月产4000余吨工业用纸的林内厂予以停工,1996年,11月的股东临时会议中,又决议将宝隆另一月产文化用纸5000吨的斗六厂停产,并分别将林内厂的造纸设备出售后,原厂址改为“物流中心”,斗六厂则估价租赁。至此,宝隆成为台湾首家退出造纸业而转向经营服务业。具有30余年老厂的宝隆,从此在台湾纸业界除名消失。这也反映台湾纸业近年来经营的艰难景况。
  (三)1996年工业用纸市场继1995年下半年以来,市况一直处于弱势。除受整体经济不景气影响之外,其生产能力过剩却是主因。正隆和万有各一台瓦楞芯纸巨型新机均于1996年中投产,合计增加产能一千余吨,每月就达3万余吨。新机投产标志着台湾工业用纸的新里程碑,但面对不景气的纸市却造成更加挫跌的局面。
  生活用纸由于近年来各厂家竞相扩大再生产而导致纸市供过于求,市场陷入价格战旋涡。天隆纸厂巨无霸型新机投产后,生活用纸市场供量大增,而售价调降促销,市场采购量仍增,这也显示台湾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1996年台湾纸浆及文化用纸市场也均陷于困境。中华纸浆和台湾纸业这两家浆厂当年的经营业绩,均逊于前两年的盛况而呈亏损。文化用纸也由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上半年市价难稳住,下半年因减产而达到产销平衡,纸价持稳。至于新闻纸价也急剧下跌,由年初1000美元天价,惨跌至年底的500美元之下。
  (四)台湾各棉纸生产厂家,由于环保的限制,而摒弃经年老旧的竹浆抄造冥纸的传统方法,改而用100%废纸为原料,此举似为冥纸厂的改造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多数厂家淘汰旧法更换新法,有些厂家则扩建新机、扩充产能,为此又形成市场供过于求,对冥纸业造成新的冲击。
  (五)1996年第四季度起,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台湾、台币汇率贬值,贬幅超过15%。台湾纸业依靠进口原料的厂家及大量进口洋纸的商家,其汇兑受损严重。纸市低迷,影响纸业经营与获利。1997年上半年,纸类售价调涨之举一直处于弱势,迄至5月份涨价才落实,但第三季度因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只作小幅调升,第四季度拟三次涨价而乏力,此时进口浆价却下跌。文化用纸上半年市况较热销,两次调升市价,但至下半年售价也渐回软。工业用纸继1996年所处弱势,厂家亏损最多,至1997年第一季度在加强外销及减产举措双管齐下后,调高了售价,但第三季度拟再调升却反跌落,及至年底才调涨落实。1997年各类纸及纸板市价涨少跌多,均难摆脱上年延续下来的经营困局。
  (六)近年来台湾传统产业在经营环境转劣的情势下,纸业获利逐年下降,而洋纸又趁关税大幅下降之机长驱直入,甩价抛售,使台湾纸业难以招架。在此情势之下,许多纸业厂家多另谋发展生机,相继跨入高科技产业或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另辟蹊径,促使台湾造纸业的发展步入一个转型时期。永丰余成立元太科技公司,生产薄膜电晶体液显示器和印刷电路板;正隆投资房地产,先后建造“正隆广场”和“正隆天第”为其带来30亿元(新台币)生机;荣成、台纸、士纸等也都,投入土地开发;华纸、万有则兴建热电厂,出售多余电力以获利。这些转投资业所占营收比例日趋增大,且预计有些厂商转投资业的营收,未来将有超过本业的,这为台湾纸业的发展注入新契机。
  (七)受岛内纸业市场日趋饱和的影响,除在岛内开展多种经营,转投资他业之外,台湾纸业界已着力于向外拓展,尤以对祖国大陆投资为重。永丰余率先进入祖国大陆市场,通过香港分公司和内地各据点开展纸业销售业务,并先后筹建江阴白纸板厂,广州、厦门纸器厂及昆山造纸厂,均已陆续投产营运,并已有盈余。荣成在祖国大陆组建苏州荣成纸业公司,设厂生产生活用纸,并于无锡市合资成立龙达荣成有限公司。正隆也紧随其后,斥资在沪郊兴建工业用纸厂和纸器厂,以缓解台湾工业用纸产能过剩的冲击。
  (八)正隆投资35亿元(新台币)在后里厂新建7号抄纸机,与1996年中万有扩建的9号纸机先后投产,它是全球第二套最先进的瓦楞芯纸抄纸机,也是台湾岛内幅宽最大的抄纸机,日产能力达650~700吨,其机型性能优越,全电脑调控,所产出的芯纸具最佳品质。它标志着台湾纸业造纸主机设备的升级换代。
  (九)台湾工业用纸大厂——万有纸厂成为台湾首家被迫下市的纸业公司。它成立于1962年,是四大工业用纸厂之一。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欠佳的影响,连年经营亏损。历任公司董事长达40年的许老有先生,遂于1998年退出董事会,移交给新当选的肖文正董事长,但新入4亿多元(新台币)资金后未见起色。至8月中又发生支票无法兑现,8月末被停工,其上市股票也被停止交易。
  (十)历史悠久,厂龄长达80年的士林纸业公司属下的士林纸厂宣布关闭。该公司专业生产白纸板,1998年纸市持续低迷,白纸板外销骤减,供过于求而亏损。公司终将士林厂停产关闭,集中力量抓好永安纸厂的经营业务。并将士林纸厂土地予以开发,以增效益。从而增强公司对外竞争力。
  (十一)荣成纸业标购宝隆斗六厂,其生产规模已跃升为台湾第三大纸厂。荣成于1998年中,以14亿元新台币标价购得宝隆斗六厂纸机及厂房,接手后即投入营运,并增资10亿元新台币。斗六厂生产文化用纸,仍可获利。荣成购入后,其工业、文化、生活用纸三大系列均有生产,并可增加盈利。荣成纸业1998年产量创新纪录,生活用纸成本降低,所属二林厂获“节约能源绩优奖”及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龙潭厂扩建技改只花4个月就试车出纸,其生活用纸和新产品“维莎薇”卸妆棉均陆续上市,在祖国大陆投资方面也着手在苏州设销售点,其新建的龙达纸厂生产线,当年亦可投产。1998年荣成生产经营取得相当业绩。
  (十二)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及台湾岛内连续两年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之咎,1998年台湾纸业的各类浆纸售价依然处于低档排徊之势。全年各类浆、纸市价处于低迷状况,第二季曾两次拟调升浆价,但缺有力支撑而作罢。第三季度却二度滑落,跌至九年来的最低价。幸于世界各大浆厂共同实施最大的减产压库计划,至第四季度浆价才有转机。台岛内也实施减产举措凑效,至10~11月间,浆纸售价才得以调升并加以巩固,为各纸厂年终减亏有所助益。
  台湾新闻纸价在1998年间,却相当稳定。其市场行情较之其他纸类产品相对稳定。台湾中兴纸业公司是唯一生产新闻纸的厂家,其市场行情较之其他纸类产品相对稳定。
  台湾纸业的环境保护
  台湾纸业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为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厂家在制浆造纸生产的全过程中,都注重节能、降耗、减废、治污,为拓展纸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创造条件。在不断加强环保举措的力度,为台湾纸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近年来,对台湾纸业的环保要求更加严格。1985年以来,台湾纸的环保面临着几个新问题:
  ①制浆造纸业环保标准中的放流水(污水排放)标准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标准。
  ②自1998年7月1日起,空气污染费加征氮氧化物(N0x)项目。原定费率每公斤征收12新台币。目前环保署应各产业界的要求,暂改为在头两年之内先减半征收(6元/每公斤NOx),同时规定对装置有控制设备以降低NOx排放至标准值25%以下者,可实施优惠费率(1元/公斤NOx)。
  ③1998年前,台湾召开能源会议时,为配合全球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对减少C02排放的要求,环保署拟强制台湾岛内各产业CO2减量排放,并提出以2000年为基础,要降低CO2排放量50%~60%。这一能源与环保政策尚在酝酿制订之中,但已引起造纸业界等的强烈反响,并陈情当局,请予慎重研讨,要求应不高于先进工业国的“减量成本”为依据。
  台湾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加强和严格,各种污染费陆续开征,势必给纸业带来环保成本的大幅增加,对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形成冲击作用。如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能保持造纸业的永续繁荣而不衰退,这是摆在台湾纸业界面前,将跨入新世纪的严峻课题,有待权衡把握,攻克难关以制胜。
  (二)台湾在执行环保标准十分认真和严格。环保机构设置分三级监管,县设环保局,市设环保处,全台设环保署。三级环保机构均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1998年初,就有一家年产工业用纸40余万吨的纸厂,由于废水未从排放口排出而绕道排溢,当即被举报并经稽查认定,被确认属于重犯的严重情节,经县局核准,发出停工令,该厂已于3月7日正式停工,并须提出改善计划,申请试车,经试车三个月后审核通过才能复工。该厂于5月18日至6月18日的一个月时间内,对其污水排放作15次抽样检测,经确认已符合排放标准后,才于6月22日全面恢复生产,前后历经108天时间的处理和整顿才告结束。此次违规事件发生后,董事长和总经理宣布辞职,厂环保室主管因责任所涉被调离职务。对待此次事件,从环保主管部门到企业自身,始终是严肃执法,认真对待,积极负责,妥善处理的,说明台湾纸业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法规的实施与贯彻得到有效地落实。
  (三)台湾造纸界一致认为,他们对岛内环境保护最大的贡献是大量回收和使用全岛废纸,从而净化了生态环境。企业十分重视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台湾纸业是台湾岛上最好的 “清道夫”,其废纸回收率很高。废纸收购严格把关,并经严格的分类捡选,合理投用。台湾 “工业用纸 ”生产,82%为岛内及进口废纸(55+27%)作原料,其制成产品经使用后,仍可再作资源利用,相当符合环境效益。
  台湾废纸的回收利用,首先着重于省内废纸的大量收购和回收,逐年减少进口废纸的使用量。1996年废纸进口量高达165.6万吨,占废纸总用量的40%,1998年进口废纸量降至百万吨之内(99.92万吨),其比例也大幅度降至26.4%,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台湾纸业废纸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居全世界领先地位。1998年废纸回收率最高达57.9%,废纸利用率达72.7%(1996年最高达76.7%)(见附表14)。
  台湾进口废纸的来源主要是美洲地区,其次是欧用的废纸分类以纸箱类和书报杂志类占多数(1998年洲(1998年这两地区的废纸就占进口量的80%)。使这两类废纸占进口量的70%)。
  (四)台湾纸业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十分重视,许多造纸企业能耗很低。生产用水大部分使用地下水,产生蒸汽及发电用煤大部分依赖进口,大型企业都建有热电厂(站)。
  (五)台湾纸业普遍重视节约用水。永丰余久堂厂年产纸35万吨,水源取自200米深井的地下水,全厂日用水约2万吨,平均吨纸用水约20吨。永丰余新屋厂每吨纸用水量综合平均为30吨。正隆大园厂生产纸板,吨纸用水量9吨,瓦楞芯纸吨纸用水量5吨,全厂平均吨纸用水量8吨。
  永丰余久堂纸厂日排水1.5~1.8万米3,其污水经二段生化处理,初沉→曝气→生物处理,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污水S≤30毫克/升,COD≤100毫克/升,pH6.5~8,温度35℃以下,废渣浓缩至5%浓度,再经螺旋挤压机压至45%干度,送锅炉充作燃料。
  永丰余新屋厂也建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日处理污水2.4万吨。处理前后,S由1500降至15毫克/升(标准≤50毫克/升),COD由1600降至100毫克/升(标准200毫克/升),pH由6.6~7至7.2~7.5(标准5~9),水温由39℃降至359C(标准≤35℃,夏季≤38℃),透视度由≥30厘米到15厘米。COD作为考核标准,排水浓度及排水量作为收费计量依据。
  正隆大园厂的污水也经二级生化处理,日处理量8500~9000吨,处理后S由80~150毫克/升降至<20毫克/升,BOD由1200毫克/升降至<10~15毫克/升,COD由2000~3500毫克/升降至<100毫克/升。污水达标后才能排放,每吨按COD当量计算收排污费,每当量(一吨)收排污费8000新台币(约合2000元人民币)。
  正隆后里厂污水也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经处理后S达20~30毫克/升,COD达100~160毫克/升。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50年暨《纸业新闻》发刊40年
  (一)台湾地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50年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47年,至1997年9月22日,造纸公会已历经50周年。成立初期仅有会员厂20家,年产纸仅1.28万吨,人均耗纸量不足2公斤/年。
  1997年会员数达147家,年产量达450万吨。
  1994年选举产生第20届理事会及监理事。
  现任第20届理事长陈朝传先生(士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任内积极主动向各主管机关部门沟通建言,争取会员权益,对造纸人才培训,推进会务及促进国际纸业交流合作等方面,不遗余力。
  第20届常务理事会由陈朝传、甘礼俊等9人组成,理事由陈大鋆、谢陆和、陈朝亨等27人组成;常务监事谢广源(监事会召集人)、钟弘治、许老有3人;监事会由陈孔秋、郑瑛彬等9人组成。另有候补理事4人,候补监事1人。顾问有陈凯声律师等8人。
  各委员会主任委员:
  纸业发展委员会——陈朝传(士林纸业公司董事长)
  环保工安委员会——黄修志(永丰余公司高专)
  原料运用委员会——陈孔秋(正隆公司副总经理)
  工业用纸委员会——蔡东和(正隆公司总经理)
  文化用纸委员会——陈哲三(永丰余公司副总经理)
  家庭用纸委员会——吴木墙(正大造纸公司总经理)
  造纸公会总干事林光男、副总干事陈清泉。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主要任务是:
  ①关于台湾省内外造纸工业之调查、研究、统计、改良及发展事项。
  ②关于造纸原料来源之调查及协助调配事项。
  ③关于会员生产运销之调查、统计及推广事项。
  ④关于造纸技术合作之联系及推进事项。
  ⑤关于会员合法权益之维护事项。
  ⑥关于会员业务状况之调查事项。
  ⑦关于会员产品之展览事项。
  ⑧关于会员与会员代表基本资料之建立及动态调查、登记事项。
  ⑨关于会员证照之申请、变更、换领及会员资格之证明服务等事项。
  ⑩关于同业纠纷之调处及劳资纠纷之协助调处事项。
  〓关于劳动生产力之研究、促进与同业员工技能训练及讲习之举办事项。
  〓关于会员公益事业之举办事项。
  〓关于接受机关、团体或会员之委托服务事项。
  〓关于经济政策与工业法令之协助推行及研究建议事项。
  〓关于各项社会运动之参加事项。
  〓关于依其他法令规定应办理之事项。
  造纸公会成立50年以来,对台湾纸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辅导、指导和引导的积极作用,介入台湾纸业的方方面面,予以关切、支持和协调,才赢得了台湾纸业这20年来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纸业新闻》发刊40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当时由国民政府派员接收日占时期在台的造纸业、组建台湾纸业公司,下辖台北、台中、台南、士林、小港等纸厂。公司于1947年8月30日筹组并出版发行《台纸通讯》月刊,提供岛内造纸厂家之间相互传递与交流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信息与经验。两年后改刊出版《纸业知识》月刊,直至50年代初期,台湾纸业由国营改为民营,该刊随之停办。
  1956年秋,台湾纸业公司副总经理胡世〓先生出于对台湾纸业经营与发展的一片热情,决定私人出资创办《纸业新闻》社,并亲自担任该刊发行人兼社长,于1956年9月10日出版发行《纸业新闻》创刊号(八开版面,每月一期)。1957年元月改为半月刊,持续承办近八年,至1963年3月胡先生辞世,之后由其夫人袁复女士接任发行人,社长一职由台湾纸业界著名专家学者朱志耀教授担任。
  随着台湾造纸业的发展,该刊的专业新闻稿件和信息量也不断增加,遂于1967年起改为发行周刊,每周出版一张八开四版专刊,及时而充分地报道台岛纸业产销经营与市场动向,国际纸业信息,造纸技术专著、专论等;同时,每期都辟有〓至〓版面,刊登各家造纸公司、纸机制造厂商、化工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广告。
  近年来,《纸业新闻》报刊更开辟版面,加强报道祖国大陆造纸业的动态和各种信息,以及适时地反映海峡两岸纸业界之间各种交流与交往活动动向。在祖国大陆京、沪、闽等地的造纸界专家学者,也不断向《纸业新闻》撰写和提供各类稿件与信息,踊跃投搞,为海峡两岸造纸业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起到联络和促进的作用。
  迄至1996年9月,《纸业新闻》出版发行40周年,在朱志耀社长的积极主持下,热心培育,精心策划,长年累月,持之以恒,按期出版,从未脱期,使这一张独具特色的造纸专业报(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深得岛内外纸业界人上的钟爱。它为台湾纸业的不断拓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导向,不愧为纸业界的一位良师益友而享誉海内外。
  台湾地区造纸业,从1947年(年产1.4万吨,造纸企业20家)至1997年(年产450万吨,造纸企业有150家左右)的50年以来,获得惊人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这些都与日以继夜地相伴相随的《纸业新闻》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分不开的。《纸业新闻》实际上担负着台湾造纸史忠实记录者的重任,为台湾纸业的腾飞竭诚服务,也为海峡两岸纸业界的交流与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海峡两岸纸业经贸与科技往来
  (一)两岸纸业在经贸方面的合作
  台湾纸业的龙头老大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3年就进驻上海市场,推出“五月花”名牌生活用纸系列产品,深受广大群众所采用。继而在祖国大陆投资设厂,随后荣成、正隆等纸业公司也相继开展了对祖国大陆的商贸往来与投资办厂,并逐步形成热潮。1996—1998的近三年来,两岸纸业经贸合作的势头更加向前推进与不断发展之中。
  ①永丰余首建江阴纸厂,于1995年6月24日开工典礼正式投产,日产高档涂布纸100吨。营运两年之后已转亏为盈,江阴永丰余造纸有限公司于1997年上半年获利580万元新台币。
  ②永丰余又相继在广州、昆山、厦门投资设立纸器加工厂。广州纸器加工厂月产300万平方米纸器,1996年获利1300多万元新台币,至1997年上半年因故亏损600万元新台币,但全年仍可盈利。
  昆山纸器厂与厦门纸器厂相继于1996年底和1997年初开工投产。
  ③永丰余又在昆山市城北镇新建生活用纸厂,总投资250万美元(不含土地成本),增设一部新型生活用纸抄纸厂(产能60吨/日),采用意大利Acceli公司的半月型夹网纸机,设计车速1400米/分,幅宽2.18米。以进口纯木浆为主原料,生产包括面纸、卫生纸、纸手帕、餐巾纸和拭纸巾在内的“五月花”全系列生活用纸产品。1998年3月完工投产,并通过扩大销售网点,已行销到长江三角洲、北京市、浙江省、东北地区、山东省及福建厦门市一带,进而扩展到全国各地。
  ④永丰余由于看好祖国大陆纸业市场的远大前景,遂于1996年间又与世界造纸机械名厂 VO1TH集团属下的美国 Voith-Appleton纸机织物公司合作,也在昆山附近购地100亩,建立一家“亚普亚敦造纸用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生产各种纸机织物,总投资3000万美元(美方占80%、永丰余占20%),专门生产各式造纸机需用的塑胶网、成形器、脱水毛毯和烘缸用的干网。该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包括有:11.6米宽,投梭速度80次/分的编织机,6.7米和10.1米宽的毛毯基网编织机,8~12米宽的毛毯整饰机,8.5米宽的针植毛毯机等。其产品将行销整个亚太地区,包括祖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澳、新等国。该厂已于1998年8月建成投产。
  ⑤苏州荣成纸业公司于1996年3月成立。1997年3月先在苏州新区租赁临时厂房,先行加工生产盒装面纸、袖珍包装面纸及卷筒卫生纸,以“柔情”和“得意”二个品牌推出,行销上海地区。
  苏州荣成一期工程投资3000美元,于1997年9月中动工兴建,厂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生产生活用纸系列产品,采用100%进口漂白木浆制造。纸机采用意大利 RECARD公司制造的新型夹网造纸机,幅宽2.66米,设计车速1400米/分,日产能力60吨,年产2万吨。该工程建设周期仅10个半月,于1998年7月31日安装竣工,一次试车成功,10月7日举行正式开工投产仪式。主产品为“柔情200”超柔软盒装面纸。
  ⑥荣成看好祖国大陆工业用纸市场,选定无锡龙达纸业公司为合作对象,于1997年9月成立龙达荣成有限公司,由荣成控股,并派吴清忠任董事长。龙达原产C级牛皮纸板(4万吨/年)及低档瓦楞芯纸(1万吨/年),系江苏的一家国营纸厂。合资后改产B2级牛皮纸板,年产5万吨,已于1998年中投产,当年营业收入4.4亿元(新台币),税前盈利2000多万元(新台币)。
  荣成对龙达持股70%。一期投资额2000万美元,增设一台280~300吨/日牛皮纸板机,预期1999年前可完工投产,年产可达10万吨左右。并将续建第二、三期工程,各再投入4.1亿元人民币,先后添设日产300吨牛皮纸板新机各一台。预计2000年全部投入生产,届时无锡龙达荣成有限公司年产量将达到30万吨,其主产品是A级和B级的牛皮纸板及高档瓦楞芯纸。新机由台湾裕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制。
  ⑦荣成纸业公司有强有力的荣销策略,当年“柔情200”品牌一举成功地攻占了市场。为了进军祖国大陆市场,他们早在1996年起就先后成立了上海玉玛贸易、上海麦迪纸品、广州玉玛贸易等公司,从事各类纸品、废纸及造纸机械等的进口贸易,1997年其营业额就达到1亿元新台币。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废纸进口商。
  ⑧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春风”品牌的生活用纸,其商标已在祖国大陆完成注册。公司于1996年中成立了“大陆事务小组”,由彭副总经理担任执行长,拟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并率团分赴江、浙等地考察。股东大会前已通过祖国大陆投资计划,首期计划准备先设工业用纸厂及瓦楞纸箱厂,也不排除生活用纸厂的筹建。1998年4月的股东常会上,又通过了对祖国大陆投资由原定的实收资本额的10%增至20%(约从8亿元提高到16亿元新台币)。并经多次实地考察后,认定在昆山附近的黄渡先设置规模为450万米2/月瓦楞纸箱的纸器厂;另拟建工业用纸厂于浦东地区的康桥。这些设厂计划因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而被延缓实施,但正隆已投入3000万美元资金进行祖国大陆投资计划,仍将择时而启动。
  (二)两岸纸业科技与学术方面的交流
  1996—1998三年来,海峡两岸纸业界的交往与科技学术方面的交流,可说是与日俱增的,直至1998年2月间祖国大陆纸业界首次组团赴台,对台湾纸业进行参观、考察、访问,达到了高潮。
  ①由美国E.J.Krause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纸浆、造纸、林业博览会于1995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中外厂商140多家参加。台湾方面永丰余造纸公司用它在香港注册的经纶全讯(香港)有限公司名义,作大规模的展出,并将经纶代理的加拿大、美国、日本、印尼等多家公司的木浆与纸张产品一并展出。台湾聚和化学工业公司也在会上展出各种造纸化学添加剂;泰雍机械工业公司展出各种造纸机器,并获得相当多的订单和洽询。这次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纸业界在产品开发和技术装备方面的专业交流。当时有一位曾专程前往参观的台湾业者返台后告诉记者,他认为北京造纸展览会展出内容和规模,远胜于日本和新加坡的造纸展览会,实在值得台湾造纸公会组团前往参观。台湾纸业界也应该向永丰余造纸公司看齐,踊跃参加展出,以争取商机,并增加海峡两岸造纸业的各项交流。这些都真是道出了台湾造纸界同行的心声。自此之后每年在北京举办的造纸博览会,台湾造纸公会都精心组织安排业界人士前往参展、交流与洽商。
  ②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主办的1996年中国生活用纸国际研讨会于1996年5月21日至24日在福建厦门市举行,由福建恒安集团协办。会前,台湾《纸业新闻》就予以报道,认为此次研讨会是介绍全球生活用纸设备与技术,内容丰富,值得台湾各卫生纸厂派员前往参加,也是台湾相关厂商与祖国大陆各主要卫生纸厂探讨投资合作或洽谈贸易的大好时机,欢迎台湾纸业界踊跃参加。会间有多家台湾生活用纸厂派员前往参加交流。
  ③1996年10月8日,举办祖国大陆地区投资经验研讨会,这对台湾纸业界开展海峡两岸投资合作动向,起到了积极影响的作用,推进了两岸纸业的经贸往来。
  ④1996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造纸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会议,台湾纸业界的几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并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论文,深得好评。
  台湾大学森林研究所汪淮教授应邀担任大会漂白—
  浆组主持人,并于会上发表《木糖酵素在无氯漂白竹材硫酸盐纸浆之应用》一篇论文,阐述木糖酵素处理OXZE—
  对其各项性能P五段无氯漂白硫酸盐竹浆,的影响加以讨论。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造纸学教授郭兰生博士也在会中发表《以CK法测定卫生纸三表面柔软度》论文,此法已被台湾某些卫生纸生产厂家所采用,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⑤祖国大陆造纸业界首次组团访台,引起台湾纸业界等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并被选列为 “一九九八年台湾纸业界的十大新闻 ”之一。
  1996年10月,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向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造纸行业协会、福建省造纸学会发出邀请,组团到台湾进行参观考察访问活动。直至1998年2月3日终于成行。这也是祖国大陆纸业界的首次访台之行。
  福建省造纸访台团一行10人,于2月5日经香港飞抵台北。访问团由省造纸行业协会理事长黄国英任团长,省造纸协会理事长张道沛任副团长兼秘书长,省科协副主席范则尊为顾问,以及青山纸业、南平纸厂等几家纸业界的经理、厂长们组成。在台期间进行了10天的参观考察访问。全程由台湾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接待并具体安排。访问团先后拜访了台湾区造纸同业公会、台湾中华制浆造纸协会(TAIWANTAIP-
  PI)、台湾《纸业新闻》社、《浆与纸》杂志社,台湾最大的两家造纸企业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寿川,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和(中华制浆造纸协会理事长),分别就两岸纸业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台湾区造纸同业公会为访问团举行了座谈会,并在此会中分别会见士林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传(同业公会理事长)、同业公会总干事林光男、万有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老有、天隆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鋆、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政雄、中华纸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清雄、浆与纸杂志社发行人殷大平、总编许庆云(台大教授)、纸业新闻社社长朱志耀等。在台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造纸厂家、造纸机械厂、纸器厂、化工厂等15家工厂企业,以及台湾故宫博物馆、树火纪念纸博物馆等;参观中还先后拜会了新英机械公司董事长何永大、川佳机械公司董事长张全德、景湖造纸筛网厂总经理林景湖、南帝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许显贵等。对台湾纸业的发展成就及其宝贵经验,给代表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记,受益匪浅。
  ⑥’98中国国际造纸工业博览会于1998年10月20日于北京举行开幕典礼,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大陆参访团一行29人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全日参观博览会。参访团由公会常务理事郑政雄(荣成纸业公司董事长)任代理团长。参访团与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分别进行了两场座谈,双方就两岸纸业的经营发展及市场状况作了相互通报和了解,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未来全球纸业发展中心在亚洲,尤以祖国大陆市场为主轴,达成了共识,决定今后加强双方之间的科技与学术交流,预定1999年内共同举办首届两岸制浆造纸学术研讨会。
  参访团先后参观了天津板纸厂(国有企业)、上海韩松潜力纸厂(合资企业)、苏州紫兴纸厂(合资企业)以及台资企业 ——永丰余卫生纸厂和荣成卫生纸厂。参访团对祖国大陆近期安装的几台巨无霸纸机将陆续投产以及金东、金红叶纸业的大规模兴建,对祖国大陆、台湾及亚洲纸业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认为台湾纸业应适时地在人、财、物力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
  ⑦1998年9月间,台湾玉玛企业集团与上海市造纸学会、江苏省造纸学会和浙江省造纸学会,在上海市联合举办了一次废纸再生技术国际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深得各界好评。并将为海峡两岸纸业不断扩大废纸利用及改善回收浆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优化废纸的收集、购销、仓储、运输、分检等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这些方面的业务合作与交流。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志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台湾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