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93
颗粒名称: 附录
并列题名: APENDIX
页数: 70
页码: 583-652

内容

第一部分 全国主要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20年来造纸工业的回顾
  造纸工业20年发展情况
  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121万吨,年均递增10.1%,比同期世界平均递增率高出6.7个百分点。从1992—1998年,我国纸和纸板的年产量(未包括台湾、港澳的产量)已连续7年名列世界第三位。
  1.生产建设的发展
  改革开放20年中,全国轻工系统内造纸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5亿元,新增纸及纸板生产能力920万吨。
  目前,全国1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造纸企业已有32家:①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70万吨/年;②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万吨/(寿光22万吨、齐河6万吨、汉阳10万吨、襄樊2万吨);③宁波中华纸业公司40万吨;④常州亚太集团35万吨;⑤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广州造纸厂)30万吨;⑥佳木斯纸业有限公司(佳木斯造纸厂)26.5万吨;⑦福建青山纸业集团公司(青州造纸厂)26万吨;⑧吉林造纸股份公司(吉林纸厂)23万吨;⑨山东太阳纸业集团总公司(兖州纸厂)20万吨;⑩广东中山联合鸿兴造纸有限公司16.7万吨;〓营口造纸厂16万吨;〓金城纸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城造纸厂)15万吨;〓石岘造纸厂15万吨;〓江西纸业集团公司15万吨;(江纸10万吨、抚州3万吨、其他2万吨);〓福建南平星光集团(南平造纸厂)14万吨;〓山东华泰纸业集团总公司(东营纸厂)13万吨;〓岳阳纸业集团(岳阳造纸厂)12万吨;〓宜宾纸业公司(宜宾造纸厂)12万吨;〓山东高唐纸业集团总公司(高唐县纸厂)12万吨;〓山东淄博博汇实业总公司(马桥纸厂)12万吨;〓烟台福斯达纸业公司12万吨;〓山东临清银河纸业总公司(临清造纸厂)12万吨;〓上海韩松潜力纸业公司12万吨;〓天津板纸厂(振华纸板厂)12万吨;〓马鞍山山鹰纸业集团公司(马鞍山纸板厂)12万吨;〓河北冀腾纸业集团公司(滦南纸板厂)12万吨;〓芜湖东方纸业公司(东方板纸厂)11万吨;〓鸭绿江造纸厂10万吨;〓苏州紫兴纸业公司10万吨;〓苏州金华盛纸业公司10万吨;〓广东东莞久龙纸业公司15万吨;〓广东达高纸业10万。32家企业合计能力601万吨,占全国21.46%。
  近20年来,全国共引进纸机、纸板机64台(包括改革开放前引进11台)。计有①辽宁鸭绿江纸厂引进立式夹网纸机1台(3940毫米二手机,600米/分、6万吨胶印新闻纸);②丹东造纸厂1台(3700毫米二手机,机内涂布文化纸3万吨);③营口造纸厂2台(3200毫米机内涂布二手纸板机,涂料白纸板3万吨、5万吨各一台);④辽宁工业纸板厂1台(封面纸板);⑤吉林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纸厂)2台(5500毫米2台,一台改造后纸袋纸机10万吨,一台二手机胶印新闻纸6万吨);⑥石岘造纸厂1台(3940毫米二手机,600~800米/分,5~7万吨胶印新闻纸);⑦佳木斯纸业公司3台(5500毫米、200吨/日一台已改造至350吨/日伸性纸袋纸12万吨;125吨/日一台,纸袋纸、牛皮纸、浸渍绝缘纸4万吨;8.5万吨牛皮箱纸板机一台);⑧牡丹江纸厂1台(2万吨汽车箱纸板机);⑨佳木斯东风纸厂1台(5万吨挂面纸板);⑩天津板纸厂1台(5万吨牛皮箱纸板);〓天津造纸厂1台(二手机2万吨文化用纸);〓天津造纸五厂1台(3万吨证券纸);〓天津造纸四厂1台(4万吨铜版纸);〓保定钞票纸厂(原604厂)5台(钞票纸、证券纸、邮票纸、特种纸等);〓秦皇岛纸厂1台(3~5万吨牛皮箱纸板二手机);〓山东晨鸣红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台(4550毫米、1000米/分、机内涂布12万吨高级文化用纸);〓山东高唐纸业集团总公司1台(3800毫米二手纸机、机内涂布7万吨高级文化用纸);〓潍坊恒信纸业公司2台(6000吨涂布玻璃纸,双层、单层各一台);〓烟台福斯达纸业公司1台(10万吨涂布白卡、白纸板);〓济南大易公司一厂(山东东厂)1台(5000吨卷烟纸二手机);〓山东青州纸厂1台(1.5万吨高档薄页纸);〓苏州紫兴纸业公司1台(10万吨铜版纸);〓常州亚太集团公司1台(9700毫米、1500米/分、机内涂布35万吨高级文化用纸);〓上海韩松潜力纸业公司1台(12万吨再生新闻纸);〓上海实宏纸业公司(宏文造纸厂)1台(5万吨牛皮箱纸板);〓上海星火纸浆厂1台(5万吨涂布白纸板);〓上海国丰造纸厂1台(7000汽车三滤纸);〓宁波中华纸业公司3台(涂布白纸板、白卡,5万吨一台、17万吨二台);〓杭州华丰纸业公司(华丰造纸厂)2台(改造一台双高卷烟纸机,引进一台新型双高卷烟纸机);〓浙江民丰集团震洲纸业公司(湖州纸板厂)1台(6万吨涂布牛皮纸板);〓福建青山纸业公司2台(原5万吨纸袋纸已改造至10万吨伸性纸袋柢机一台,15万吨牛皮浆浆板机一台);〓福建龙岩超压纸厂1台(5万吨超压电话薄纸);〓岳阳纸业集团1台(3940毫米3.3万吨凸版纸已改造至5万吨胶印书刊纸);〓广州造纸有限公司(广州造纸厂)2台(一台3940毫米、3.4万吨新闻纸机已改造成5万吨胶印新闻纸机,8600毫米、1000米/分二手机一台,15万吨胶印新闻纸);〓广东维达纸业公司1台(1800米/分高速特薄高级卫生纸2.5万吨);〓广东冠豪纸业公司1台(1万吨无碳复写纸);〓汕头纸厂1台(1万吨彩色洗像原纸);〓广西柳江纸厂1台(3940毫米、3.4万吨凸版纸已改造成5万吨胶印书刊纸);〓四川宜宾纸业公司(宜宾造纸厂)2台(3300毫米、3万吨胶印书刊纸二手机一台,5500毫米、6万吨胶印新闻纸二手机一台);〓四川长江包装纸业公司1台(3万吨牛皮箱纸板二手机);〓云南兰鹰纸业公司(红星纸厂)1台(5000吨双高卷烟纸机);金华盛纸业公司1台(无碳纸10万吨);〓广东东莞久龙纸业公司1台(15万吨牛皮箱纸板二手机);〓广东维达高纸业公司1台(10万吨涂布白纸板);金东纸业(江苏)有限公司2台(一台年产35万吨铜版纸,一台年产35万吨高级文化印刷纸)。
  另外引进连续蒸煮设备14台(包括改革开放前引进1台)。其中,塔式连蒸5台(Kamry4台:青山15万吨、佳木斯8.5万吨、南宁10万吨、思茅6万吨;Ashma1台;宜宾4万吨);管式连蒸9台(Sunds横管3台;焦作1.7万吨、德州1.7万吨、上海星火2.5万吨;BC横管1台:福州4万吨;Pandia横管1台:柳江2万吨;M&D斜管2台:石岘2万吨、山东齐河4万吨)。
  大型高速纸机及连续蒸煮的引进,为我国造纸工业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增加了技术含量。
  2.利用外资初见成效
  截止1996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轻工造纸“三资”企业357个,占全国造纸企业数的5.5%;从业人员6.74万人,占全国造纸职工总人数的5%;固定资产合计128亿元,占全国造纸固定资产总数的18.7%;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国造纸工业总产值的12.3%;产品销售收入96亿元,占全国造纸产品销售收入的12.9%。一些大型“三资”造纸企业在宁波、常熟、苏州、烟台、上海等地相继建成投产,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高档纸和纸板的需求、节约外汇将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利用外资总额约40亿美元,建设较大项目100多个,新增浆、纸能力225万吨。这对促进我国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将越来越显现其积极作用。
  3.品种增加、质量提高、科技成果丰硕
  目前各种纸和纸板已发展到600多个品种。列入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大宗重点产品,如新闻纸、胶印书刊纸、牛皮包装纸袋纸及伸性纸袋纸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就产品品种和总产量而言,基本上可以满足文化、包装、工农业、技术、医药等方面的用纸需求。近两年国产纸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约80%左右,主要原因是自1996年至今国际浆纸价格处于低谷,大量廉价的纸、纸板、纸浆涌入国内,挤占了国产纸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造纸工业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科技进步、科研成果450余项,不少成果已应用到生产中并取得较好效果。改革开放20年来,荣获国家级、部优产品和优秀新产品奖700余项。独具特色的侧浪式长网纸机是我国的独家世界专利和绝密技术,是用特长纤维抄制特薄纸种的专用设备,1985年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珠海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的涂布白卡纸达到了世界名牌芬兰双A(A)纸的水平,1997年荣获中国轻工总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吉林纸厂的45克/米2增白低定量胶印新闻纸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保定钞票纸厂(原保定604厂)1964年研制成功固定水印10元券钞票纸,彻底打破了苏联对我国钞票纸和钞票印刷的封锁。80年代中期,该厂引进先进设备改造扩建,生产出带防伪金属线的50元和100元钞票纸,为改革开放后大量的金融流通作出了重要贡献。“金城”牌胶印书刊纸、“晨鸣”牌双面胶版纸在国内享有盛誉,受到用户欢迎。
  1993—1998年,佳木斯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造纸股份有限公司、鸭绿江造纸厂、石岘造纸厂、珠海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浙江波特贝纸业有限公司、四川万元造纸厂、新疆屯河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造纸企业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并颁发了证书。这些企业已向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原料结构不断变化。重点企业造纸林和芦苇基地建设有所发展,已初具规模。针对我国木材缺乏的劣势,降低了木浆进口关税,近几年木浆进口不断增加,1998年木浆进口量已达219.93万吨,比1997年增长42.67%。目前,造纸原料中木浆的比例约占15%;国产非木材纤维制浆约占48%;废纸浆大量增加,由过去的15%增至35%。
  产品结构由数量型、少品种向质量型多品种转变。中高档产品的比例已由30%增至50%,优等品率已达30%以上。纸及纸板的比例更趋合理,已由7∶3调整到6∶基本上可满足较低消费水平的需求。
  4,规模结构不断发展。1995年万吨以上造纸企业1187家,产量1800万吨,占总产量64%。截止1998年,10万吨以上的造纸企业32家,能力601万吨,占全国21.46%。规模最大的造纸企业已达70万吨。
  5.重视环保,污染防治工作有所进展
  造纸污染治理坚持了“综合治理、以防水为主,厂内治理为主”的环保方针。对新开工的基建和技改项目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规定。针对本行业特点、弱点问题,突出重点,对草浆、较大污染点源和淮河流域造纸企业进行了污染防止,取得了一定成绩。1996年全国取缔4271家小造纸厂(其中淮河流域1111家),减少COD排放量35万吨/年。
  截止1998年,全国具备碱回收装置的造纸企业已有97家,年回收碱量约40万吨左右。1995年最高回收碱量达43万吨。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近几年麦草浆碱回收已有突破性进展。1995年全国麦草浆碱回收只有6家运转,回收碱量5700吨;1996年8家回收碱8000吨,增长40%;1997年16家回收碱2.19万吨,增长174%;1998年19家回收碱4.89万吨,增长123.5%,占当年全国总回收碱量34万吨的14.39%。山东晨鸣集团和华泰集团的麦草浆碱回收已作出表帅,创造了典范。1998年底,“晨鸣”和“华泰”的吨碱耗油降至30公斤左右。华泰集团的吨碱综合成本降至1360元/吨。1999年4月,晨鸣集团的麦草浆碱回收又上新台阶、创造新水平,吨碱耗油已降至18公斤左右,达到了国内木浆碱回收吨碱油耗的先进水平,吨碱车间成本800元,综合成本约1300元。可以说,麦草浆碱回收在经济上也是过关的。麦草浆碱回收技术与装备已有突破性进展,国内可提供成套设计与成套设备。碱回收是碱法化学浆纸厂大量消除COD的有效措施。在搞好碱回收的同时,应相应配备中段水治理措施,则可实现达标排放。山东华泰集团、晨鸣集团及河南漯河银鸽公司的中段水工程已投入运行,并通过了省环保主管部门的达标验收。
  酸法及亚铵法制浆造纸厂以搞好综合利用为主,生产减水剂、粘合剂等产品。开山屯、广州、石岘等酸法木浆厂已生产木素磺酸钙减水剂;金城、营口、天津等酸法苇浆厂已大量生产粘合剂;山东泰安纸厂、四川仁寿东方红纸厂的亚铵法废液已生产粘合剂。这些企业在综合利用、减轻污染方面作出了成绩。
  6.造纸工业体系基本建成
  1997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造纸企业有5873家、造纸设备制造单位73个、造纸工业科学研究所12个、造纸专业设备研究所1个、设有造纸专业的大型设计院8个、设有制浆造纸专业的大专院校14所、有培养制浆造纸专业博士生的单位3个、硕士生单位9个。可以说,我国造纸工业已基本建成包括制浆造纸生产、科研、教学、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工程安装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造纸协会)
  近年造纸工业能耗情况及节能主要途径
  1997年我国造纸及纸制品耗能1943万吨标准煤,占全国工业能耗总量的2.2%,与1996年的2200万吨相比,减少11%(1997年数值偏低)。在燃料结构中,68%是原煤,外购电168亿千瓦时,自发电量约25亿千瓦时。
  造纸及纸制品1997年万元产值能耗1.56吨标煤,较1996年的1.81吨下降13.8%。
  1997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0吨标煤,较1996年的6.7吨下降25%。造纸万元产值能耗(估算)2.84吨标煤,较1996年3.15吨下降9.8%。产值单耗下降较大主要是结构节能,在造纸及纸制品产值中,生产过程耗能极少的纸制品产值增长较快,1996年纸制品产值占造纸及纸制品总产值的32.9%,1997年达到35.8%;在纸和纸板生产中,纸板耗能较纸少,但产量增长较快,1996年机制纸板产量占机制纸和纸板总产量的41.0%,1997年为44.9%;高附加值产品的增加也是产值单耗降低的重要原因。
  产量单耗情况是:据对490个制浆造纸企业(重点企业,基本含制浆)统计,每吨纸和纸板耗能1.57吨,三年来没有多大变化。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企业为了适应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及经济运行机制进一步市场化,着力调整产品结构,节能基建、技改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纸制品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及其它原因,一些企业生产遇到较大困难、环境保护当今成为制约造纸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企业工作的重点,节能管理有所放松。1990—1997年造纸及纸制品业能耗请参见表1。
  我国造纸工业能源消费由于纤维原料结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企业规模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与世界纸品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国是世界纸品生产和消费大国,虽主要是中低档产品,但其产品单耗一般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一倍。比如,日本1993年纸和纸板的产量为2767万吨,与我国1995年产量2780万吨相近。我们对能源消费进行比较,日本能源消费总量1791万吨标准煤,其中外购能源1162万吨(其中电力92.8亿千瓦时),能源自给率35%,每吨产品耗能0.645吨标煤,其中消耗外购能源0.420吨。我国1995年能源消费总量(外购)为2138万吨标煤,其中电力169亿千瓦时,每吨产品耗能1.57吨。如不考虑不可比因素(如燃料、原料及其它),仅从数值上比较,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日本外购能源的1.8倍,产品单耗为2.4倍。不同产品单耗比较如下:漂白硫酸盐木浆日本0.391吨/吨针叶材,0.340吨/吨阔叶材,我国0.714吨/吨;机械磨木浆日本0.166吨/吨,我国0.278吨/吨;印刷用纸日本0.363吨/吨,我国0.630吨/吨。中、日两国造纸工业能耗比较见表2。
  我国“八五”以来,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制浆造纸企业,引进了一些先进的制浆造纸技术和装备。据资料报道,广东省广宁竹浆厂由美国引进快速置换加热间歇蒸煮(RDH)装置,生产能力5万吨/年,1996年投料试车,取得成功,制浆能源与传统间歇蒸煮比较,节约蒸汽78%。该厂蒸煮用1138千帕蒸汽,消耗为980兆焦/吨(折33.4公斤标煤);同时送蒸煮锅黑液温度大于80℃并产生≥75℃热水6米3/吨;纸浆得率高、强度可提高10%;全封闭无废汽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福建青州造纸厂引进双容器KAMYR连蒸系统,生产能力15万吨/年,特点是木片和蒸煮液充分混合,热分布均匀,热效率高,高压蒸汽冷凝水全部回收,黑液的二次蒸汽及其余热都得到利用,纸浆低温放锅,吨浆耗汽0.84吨,为原间歇蒸煮耗汽的45%;送蒸发的黑液经二次闪急蒸发,黑液浓度提高,固形物含量比原间歇蒸煮提高3%~4%,黑液蒸发工段耗汽减少0.4~0.5吨/吨浆;引进单段扩散洗涤和封闭热筛选,充分利用筛选后的滤液进行循环使用,大大节约清水,每吨浆仅需补充3.5吨清水,原制浆清水用量为83吨。该厂由瑞典引进纸板机,生产能力为540吨/日,干燥部为气垫干燥器,干燥方式由热空气直接对浆幅进行干燥,干燥效率高,封闭结构配有热回收系统,热损失减少6%,在蒸汽压力0.21兆帕下,每吨浆板耗汽1.8吨,耗电29千瓦小时,为普通电耗的1/4。还有即将投产的广西南宁造纸厂,引进等温连续蒸煮(ITC)也必将生产出低能耗纸浆。一些以废纸为主要原料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企业已建立,已经做到成本低、能耗低、产品档次较高、竞争能力强。宁波中华纸业有限公司1998年生产涂布白纸板44.8万吨,产品单耗0.45吨标煤/吨,较国内平均先进水平0.63吨/吨低28%。这些企业在国内树立低能耗样板,引导节能技术进步。
  为缩小我国造纸工业能耗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必须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原料结构。当今世界造纸工业在原料结构上已确立了以木材为主要纤维原料的生产体系,木材纤维原料的比重已达到95%,而我国木材纤维原料约占13.4%(包括进口纸浆),其它全部是非木材纤维原料。原料结构对能耗有较大影响,增加木浆比重,可充分利用木材的树皮、木屑等和硫酸盐法制浆蒸煮黑液的伴生能源,是提高能源自给率的重要途径。美国造纸能源自给率为47%,北欧国家更高,而我国仅少数企业达到20%~30%。另外,充分利用废纸浆,不仅可使废料资源化,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节能。用废纸生产纸浆比用化学法或机械方法节能1/2~2/3。随着废纸用量的增大,利用废纸制浆的节能技术进步加快,如高浓度碎浆,由一般5%~8%,提高到15%~18%;消除粘胶物质由热处理发展为冷处理等,都可进一步降低废纸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国家应采取必要措施,鼓励废纸的回收和利用。
  2.企业大型化。我国造纸企业平均规模5700吨/年,大型企业产量仅占25%。现代制浆造纸生产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连续流水作业,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较大经济规模。目前外资在我国建设的工厂已体现了这一原则,且在我国建立自有林基地,利用地方资源达到林纸结合生产一条龙。我国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较落后、污染严重、能耗较高,仍属粗放型经营。另外,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不应是小蒸球、小纸机的重复增加,而应注重技术进步,不然规模上去了,仍摆脱不了落后的帽子。
  3.加快节能技术进步是根本。制浆造纸节能主要是节约蒸汽和电力。降低蒸煮、漂白、干燥和蒸发用汽是节能的关键。要大幅度降低蒸煮能耗必须改革制浆设备和工艺,我国80年代末就进行了冷喷放生产试验,某厂用单锅试验节约蒸汽50%;某厂在生产中采用冷喷放,节约蒸汽30%;某厂对原有蒸煮系统(能力5万吨/年)进行改造设计,可增加能力50%,原每吨浆耗汽3吨,降到0.45吨,节汽85%,这说明冷喷放是可行的。发展高得率制浆如CMP、CTMP、SCMP、APMP等,不仅可以节约纤维原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节约蒸汽(电耗增加),若配套热回收装置,可以回收损失热量的80%。
  纸浆次氯酸盐漂白一般在35~40℃进行,纸浆漂白的初温一般为15℃提高到40℃,每吨浆(绝干)耗蒸汽:浆浓度6%时为0.,83吨,8%时0.61吨,12.5%时0.38吨。我国目前一般采用5%~6%,有多段漂的和近期引进的采用中浓(8%~15%)漂白,国际一般在中浓下漂白,并向高浓(30%)发展,可以大大节约蒸汽、二氧化氯、过氧化氢;如果漂白温度高达60~70℃,采用高浓漂白更可节约蒸汽。
  为减少抄纸过程汽耗,应提高车速、增加幅宽,即提高纸机的产量和质量,为此,纸机网部采用新型流浆箱、聚酯成形网、新型脱水器材,提高网部脱水能力;压榨部采用高线压复合压榨、宽压区、靴型压榨等,提高湿纸压榨部干度;干燥部采用全封闭烘缸罩、袋式通风装置、气垫干燥、聚酯干网、热泵等措施。某厂将普通压榨改为复合压榨,线压力由350牛/厘米提高到1470牛/厘米,纸页进烘缸干度由29%~30%提高到35%﹣36%,汽耗降低20%;某厂将纸机压榨部三辊二压区复合区榨改为四辊三压区复合压榨,出压榨部纸幅水分降低1%,减少汽耗6.1%。随着纸机集散控制系统的采用,提高纸张的成纸率,也降低了产品单耗。
  制浆废液的蒸发浓缩也是耗汽大户,有资料报道,用汽量约为总用汽量的30%。采用先进提取设备,提高黑液提取率;采用高效蒸发设备,提高蒸发效率;采用结晶蒸发、黑液热处理技术等,提高黑液出蒸发站固形物含量;改进碱炉结构,提高碱炉热效率和黑液产汽量。
  当今,人口、资源、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跨世纪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资源和环境的根本出路是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搞好资源节约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革脱困”的重要措施,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企业自身,节约能源都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要在发展造纸工业的同时努力降低能源消耗,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树立世界纸品大国的良好形象。
  (苏锦)
  第三部分 台湾省造纸工业情况
  (1996—1998)
  台湾省造纸工业自60年代之后至80年代中期,得到了迅猛地发展,成为台湾岛内的支柱产业之一。进入90年代,纸业发展更趋成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追求经济规模。1989年台湾纸业纸及纸板产量突破300万吨,1992年已近400万吨。
  90年代以来,随着岛内部分大型纸厂的规模化经营及进口纸的竞争趋剧,而内销用纸需求增长趋缓,加上企业的环保负担及工资费用的增加,均加重了纸业营运负担、利润下降,致使部分小型纸厂关闭或被兼并。台湾纸业从而面临着企业内外的调整、整顿和重新组合的新局面。
  目前,台湾地区造纸厂近150家,其平均年产规模为3万吨。最大的两家“永丰余”和“正隆”纸业公司已各达百万吨级。全岛造纸从业人员约2万人,人均劳动生产率225吨/年。最大的造纸厂(单一)其年生产能力为60万吨。大型纸厂劳动生产率赶过1,000吨/(人·年)。
  台湾纸业在亚洲造纸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具国际竞争的水平。1997年世界排名前15位国家(或地区)纸及纸板产量,台湾地区已跻身其中,名列第14位(当年达450万吨)。人均用纸消费量从1947年的3.4公斤,剧增至1997年的233公斤(近50年间人均用量增加230公斤/(人·年),达67倍多)。名列世界人均用纸量第10位之内。近三年来(1996—1998),台湾的废纸回收率达54.1%~57.9%,废纸利用率达72.7%~76.7%,名列全球榜首。这些数据均标志着台湾纸业的发达与发展的历程。
  近三年来,由于1997年第四季度起,东南亚金融危机波及台湾,影响台湾整体经济不景气,纸业受挫,市况清淡,纸价骤跌,纸厂营运衰退,亏损累累。1998年持续一年,使台湾纸业陷于困境。直至1999年春,才逐步呈现出复苏的迹象,迎来新的转机。
  三年来台湾纸业的产销概况
  1996-1998年间,台湾纸业处于一个调整时期的特殊阶段。面对着台湾人均用纸量已逐年上升至国际的高水准界限,为此市场渐趋饱和,且许多纸种先后出现产大于销的供求失衡状况,以及洋纸倾销,竞争加剧,加上岛内对纸业的环保要求更加严苛,加重了纸业的重重负担。这个严峻的局面促使台湾纸业必须作出慎重的选择,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审慎而卓有成效的调整为上策。
  这三年间,同时又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所以可谓是调整时期的特殊阶段。由于产能的不断扩大,虽能保持住较高的年产量,直至1997年突破450万吨大关,但随后的1998年就下降至422万吨(同比降低6.3%)。1996年和1997年纸及纸板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加2.22%和3.81%。见表1。
  1996—1998年台湾纸业的产品结构有所变化,文化用纸所占的比例逐年有所上升,1998年文化用纸年产量较1996年增加12.7万吨,所占比例增加3.5%;而工业用纸及纸板类产量,相反逐年有所下降,1998年比1996年减少了23.85万吨,所占比例下降了3.7%(见表2)。
  三年来,台湾纸及纸板的销售概况是,其总销量1997年最大,达450.5万吨(比上年增加2.24%),而1998年就下降至420万吨(比上年减少6.75%)。三年中,仅1996年销大于供(﹢6.86万吨)。从内销量看,1997年最多(比上年增加6.6%)1998年内销量比上年减少18.68万吨(同比下降5.03%)。从外销量看,则呈逐年下降之势,1998年比1996年减少24.75%万吨(同比下降达26.8%),其外销市场萎缩较大。见表4。
  1996—1998年台湾纸及纸板进口量以1997年最高,达135.8万吨。纸板进口量逐年有增,以1997年增幅最大(同比增加20.3%),纸张进口量也以1997年最多(同比增加28.6%)。见表5。
  1996—1998年台湾自制纸浆年生产量在32.6~34.6万吨。1997年起,岛内自制的漂白甘蔗浆全部停产。1998年全省仅生产自制的漂白阔叶木浆。纸浆生产主要供内销造纸之用。每年都进口较大量的纸浆(91~102万吨)。进口纸浆量要占总产浆量的〓左右。
  台湾的进口纸浆来源以加拿大、美国、智利和南非、新西兰、印尼等国供应为主。
  台湾纸浆产、销及进口情况分别具表8、9、10。
  台湾纸业八大上市公司
  台湾纸业近150家,其中实行股份制的公司并有股票上市者,仅有八大厂家(公司)。它们是台湾纸业的代表,在生产经营方面占据台湾纸业的重要位置。在台湾“一千大”制造业中,1996—1997年台湾纸业入榜的有19家,而八大上市公司多名列其中的前茅。
  这八家上市的纸业公司是: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
  正隆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纸浆股份有限公司
  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台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万有纸厂股份有限公司
  宝隆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士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这八大上市公司的员工总数为10435人,占台湾全省纸业员工总数的一半有余。1997年其营业额合计为532.39亿元新台币。现将1995—1997年年其营运状况列表如下:
  从上表可见,八大上市公司1997年营业额合计比1996年减少19.14亿元新台币(平均下降了3.47%)
  有半数上市公司营业额呈负增长,1996年和1997年分别有4家和3家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年亏损额达2.29~5.46亿元新台币),以万有纸业最多。反映了台湾纸业这两年来的不景气和衰退。
  在全球纸业150家排行榜(按销售额)的排行榜中,1996年和1997年台湾纸业入榜的厂家分别为4家和2家(落榜两家),这也反映了台湾纸业营运的衰落。见表12。
  在附表12中,4家上市公司的年销售额,也均比上年减少(中华纸浆1996年减少了27.7%,为最多)。
  上榜的台纸企业在150家中的排名次也逐年后退,这些也都说明了台湾纸业近年来的滑坡。
  三年来台湾纸业的重大事件
  (一)永丰余造纸公司于1996年5月正式入主沈氏印刷公司。在沈氏印刷公司改组时,永丰余取得了4个董事席位,并由陈哲三副总经理出任沈氏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此举在台湾创下了纸厂直接经营印刷厂的首例。同时,永丰余的关系企业“永丰纸业公司”与“裕台中华印刷公司”达成协议,由永丰负责经营管理。另永丰余已持有相当股权的“中华彩印”及“花王印刷”两大印刷公司,永丰余积极联合下游印刷企业,组合印刷专业区,为拓展印刷外销市场奠定基础。
  (二)已具三十年厂龄的宝隆纸业公司,是台湾纸业主要工业与文化用纸的大厂。1995年它在荣成纸业取得经营权,并由总经理任宝隆董事长,于1996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通过将“宝隆纸业”更名为“宝隆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将月产4000余吨工业用纸的林内厂予以停工,1996年,11月的股东临时会议中,又决议将宝隆另一月产文化用纸5000吨的斗六厂停产,并分别将林内厂的造纸设备出售后,原厂址改为“物流中心”,斗六厂则估价租赁。至此,宝隆成为台湾首家退出造纸业而转向经营服务业。具有30余年老厂的宝隆,从此在台湾纸业界除名消失。这也反映台湾纸业近年来经营的艰难景况。
  (三)1996年工业用纸市场继1995年下半年以来,市况一直处于弱势。除受整体经济不景气影响之外,其生产能力过剩却是主因。正隆和万有各一台瓦楞芯纸巨型新机均于1996年中投产,合计增加产能一千余吨,每月就达3万余吨。新机投产标志着台湾工业用纸的新里程碑,但面对不景气的纸市却造成更加挫跌的局面。
  生活用纸由于近年来各厂家竞相扩大再生产而导致纸市供过于求,市场陷入价格战旋涡。天隆纸厂巨无霸型新机投产后,生活用纸市场供量大增,而售价调降促销,市场采购量仍增,这也显示台湾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
  1996年台湾纸浆及文化用纸市场也均陷于困境。中华纸浆和台湾纸业这两家浆厂当年的经营业绩,均逊于前两年的盛况而呈亏损。文化用纸也由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上半年市价难稳住,下半年因减产而达到产销平衡,纸价持稳。至于新闻纸价也急剧下跌,由年初1000美元天价,惨跌至年底的500美元之下。
  (四)台湾各棉纸生产厂家,由于环保的限制,而摒弃经年老旧的竹浆抄造冥纸的传统方法,改而用100%废纸为原料,此举似为冥纸厂的改造与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多数厂家淘汰旧法更换新法,有些厂家则扩建新机、扩充产能,为此又形成市场供过于求,对冥纸业造成新的冲击。
  (五)1996年第四季度起,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台湾、台币汇率贬值,贬幅超过15%。台湾纸业依靠进口原料的厂家及大量进口洋纸的商家,其汇兑受损严重。纸市低迷,影响纸业经营与获利。1997年上半年,纸类售价调涨之举一直处于弱势,迄至5月份涨价才落实,但第三季度因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只作小幅调升,第四季度拟三次涨价而乏力,此时进口浆价却下跌。文化用纸上半年市况较热销,两次调升市价,但至下半年售价也渐回软。工业用纸继1996年所处弱势,厂家亏损最多,至1997年第一季度在加强外销及减产举措双管齐下后,调高了售价,但第三季度拟再调升却反跌落,及至年底才调涨落实。1997年各类纸及纸板市价涨少跌多,均难摆脱上年延续下来的经营困局。
  (六)近年来台湾传统产业在经营环境转劣的情势下,纸业获利逐年下降,而洋纸又趁关税大幅下降之机长驱直入,甩价抛售,使台湾纸业难以招架。在此情势之下,许多纸业厂家多另谋发展生机,相继跨入高科技产业或第三产业(服务行业)另辟蹊径,促使台湾造纸业的发展步入一个转型时期。永丰余成立元太科技公司,生产薄膜电晶体液显示器和印刷电路板;正隆投资房地产,先后建造“正隆广场”和“正隆天第”为其带来30亿元(新台币)生机;荣成、台纸、士纸等也都,投入土地开发;华纸、万有则兴建热电厂,出售多余电力以获利。这些转投资业所占营收比例日趋增大,且预计有些厂商转投资业的营收,未来将有超过本业的,这为台湾纸业的发展注入新契机。
  (七)受岛内纸业市场日趋饱和的影响,除在岛内开展多种经营,转投资他业之外,台湾纸业界已着力于向外拓展,尤以对祖国大陆投资为重。永丰余率先进入祖国大陆市场,通过香港分公司和内地各据点开展纸业销售业务,并先后筹建江阴白纸板厂,广州、厦门纸器厂及昆山造纸厂,均已陆续投产营运,并已有盈余。荣成在祖国大陆组建苏州荣成纸业公司,设厂生产生活用纸,并于无锡市合资成立龙达荣成有限公司。正隆也紧随其后,斥资在沪郊兴建工业用纸厂和纸器厂,以缓解台湾工业用纸产能过剩的冲击。
  (八)正隆投资35亿元(新台币)在后里厂新建7号抄纸机,与1996年中万有扩建的9号纸机先后投产,它是全球第二套最先进的瓦楞芯纸抄纸机,也是台湾岛内幅宽最大的抄纸机,日产能力达650~700吨,其机型性能优越,全电脑调控,所产出的芯纸具最佳品质。它标志着台湾纸业造纸主机设备的升级换代。
  (九)台湾工业用纸大厂——万有纸厂成为台湾首家被迫下市的纸业公司。它成立于1962年,是四大工业用纸厂之一。近年来由于台湾经济欠佳的影响,连年经营亏损。历任公司董事长达40年的许老有先生,遂于1998年退出董事会,移交给新当选的肖文正董事长,但新入4亿多元(新台币)资金后未见起色。至8月中又发生支票无法兑现,8月末被停工,其上市股票也被停止交易。
  (十)历史悠久,厂龄长达80年的士林纸业公司属下的士林纸厂宣布关闭。该公司专业生产白纸板,1998年纸市持续低迷,白纸板外销骤减,供过于求而亏损。公司终将士林厂停产关闭,集中力量抓好永安纸厂的经营业务。并将士林纸厂土地予以开发,以增效益。从而增强公司对外竞争力。
  (十一)荣成纸业标购宝隆斗六厂,其生产规模已跃升为台湾第三大纸厂。荣成于1998年中,以14亿元新台币标价购得宝隆斗六厂纸机及厂房,接手后即投入营运,并增资10亿元新台币。斗六厂生产文化用纸,仍可获利。荣成购入后,其工业、文化、生活用纸三大系列均有生产,并可增加盈利。荣成纸业1998年产量创新纪录,生活用纸成本降低,所属二林厂获“节约能源绩优奖”及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龙潭厂扩建技改只花4个月就试车出纸,其生活用纸和新产品“维莎薇”卸妆棉均陆续上市,在祖国大陆投资方面也着手在苏州设销售点,其新建的龙达纸厂生产线,当年亦可投产。1998年荣成生产经营取得相当业绩。
  (十二)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及台湾岛内连续两年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之咎,1998年台湾纸业的各类浆纸售价依然处于低档排徊之势。全年各类浆、纸市价处于低迷状况,第二季曾两次拟调升浆价,但缺有力支撑而作罢。第三季度却二度滑落,跌至九年来的最低价。幸于世界各大浆厂共同实施最大的减产压库计划,至第四季度浆价才有转机。台岛内也实施减产举措凑效,至10~11月间,浆纸售价才得以调升并加以巩固,为各纸厂年终减亏有所助益。
  台湾新闻纸价在1998年间,却相当稳定。其市场行情较之其他纸类产品相对稳定。台湾中兴纸业公司是唯一生产新闻纸的厂家,其市场行情较之其他纸类产品相对稳定。
  台湾纸业的环境保护
  台湾纸业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为纸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许多厂家在制浆造纸生产的全过程中,都注重节能、降耗、减废、治污,为拓展纸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创造条件。在不断加强环保举措的力度,为台湾纸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近年来,对台湾纸业的环保要求更加严格。1985年以来,台湾纸的环保面临着几个新问题:
  ①制浆造纸业环保标准中的放流水(污水排放)标准于1998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标准。
  ②自1998年7月1日起,空气污染费加征氮氧化物(N0x)项目。原定费率每公斤征收12新台币。目前环保署应各产业界的要求,暂改为在头两年之内先减半征收(6元/每公斤NOx),同时规定对装置有控制设备以降低NOx排放至标准值25%以下者,可实施优惠费率(1元/公斤NOx)。
  ③1998年前,台湾召开能源会议时,为配合全球气候变化纲要公约对减少C02排放的要求,环保署拟强制台湾岛内各产业CO2减量排放,并提出以2000年为基础,要降低CO2排放量50%~60%。这一能源与环保政策尚在酝酿制订之中,但已引起造纸业界等的强烈反响,并陈情当局,请予慎重研讨,要求应不高于先进工业国的“减量成本”为依据。
  台湾环保法规的进一步加强和严格,各种污染费陆续开征,势必给纸业带来环保成本的大幅增加,对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形成冲击作用。如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又能保持造纸业的永续繁荣而不衰退,这是摆在台湾纸业界面前,将跨入新世纪的严峻课题,有待权衡把握,攻克难关以制胜。
  (二)台湾在执行环保标准十分认真和严格。环保机构设置分三级监管,县设环保局,市设环保处,全台设环保署。三级环保机构均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抽查。1998年初,就有一家年产工业用纸40余万吨的纸厂,由于废水未从排放口排出而绕道排溢,当即被举报并经稽查认定,被确认属于重犯的严重情节,经县局核准,发出停工令,该厂已于3月7日正式停工,并须提出改善计划,申请试车,经试车三个月后审核通过才能复工。该厂于5月18日至6月18日的一个月时间内,对其污水排放作15次抽样检测,经确认已符合排放标准后,才于6月22日全面恢复生产,前后历经108天时间的处理和整顿才告结束。此次违规事件发生后,董事长和总经理宣布辞职,厂环保室主管因责任所涉被调离职务。对待此次事件,从环保主管部门到企业自身,始终是严肃执法,认真对待,积极负责,妥善处理的,说明台湾纸业环保意识的加强,环保法规的实施与贯彻得到有效地落实。
  (三)台湾造纸界一致认为,他们对岛内环境保护最大的贡献是大量回收和使用全岛废纸,从而净化了生态环境。企业十分重视资源的再生和利用。台湾纸业是台湾岛上最好的 “清道夫”,其废纸回收率很高。废纸收购严格把关,并经严格的分类捡选,合理投用。台湾 “工业用纸 ”生产,82%为岛内及进口废纸(55+27%)作原料,其制成产品经使用后,仍可再作资源利用,相当符合环境效益。
  台湾废纸的回收利用,首先着重于省内废纸的大量收购和回收,逐年减少进口废纸的使用量。1996年废纸进口量高达165.6万吨,占废纸总用量的40%,1998年进口废纸量降至百万吨之内(99.92万吨),其比例也大幅度降至26.4%,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
  台湾纸业废纸的回收率和利用率均达到较高的水平,居全世界领先地位。1998年废纸回收率最高达57.9%,废纸利用率达72.7%(1996年最高达76.7%)(见附表14)。
  台湾进口废纸的来源主要是美洲地区,其次是欧用的废纸分类以纸箱类和书报杂志类占多数(1998年洲(1998年这两地区的废纸就占进口量的80%)。使这两类废纸占进口量的70%)。
  (四)台湾纸业对能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十分重视,许多造纸企业能耗很低。生产用水大部分使用地下水,产生蒸汽及发电用煤大部分依赖进口,大型企业都建有热电厂(站)。
  (五)台湾纸业普遍重视节约用水。永丰余久堂厂年产纸35万吨,水源取自200米深井的地下水,全厂日用水约2万吨,平均吨纸用水约20吨。永丰余新屋厂每吨纸用水量综合平均为30吨。正隆大园厂生产纸板,吨纸用水量9吨,瓦楞芯纸吨纸用水量5吨,全厂平均吨纸用水量8吨。
  永丰余久堂纸厂日排水1.5~1.8万米3,其污水经二段生化处理,初沉→曝气→生物处理,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的污水S≤30毫克/升,COD≤100毫克/升,pH6.5~8,温度35℃以下,废渣浓缩至5%浓度,再经螺旋挤压机压至45%干度,送锅炉充作燃料。
  永丰余新屋厂也建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达标排放,日处理污水2.4万吨。处理前后,S由1500降至15毫克/升(标准≤50毫克/升),COD由1600降至100毫克/升(标准200毫克/升),pH由6.6~7至7.2~7.5(标准5~9),水温由39℃降至359C(标准≤35℃,夏季≤38℃),透视度由≥30厘米到15厘米。COD作为考核标准,排水浓度及排水量作为收费计量依据。
  正隆大园厂的污水也经二级生化处理,日处理量8500~9000吨,处理后S由80~150毫克/升降至<20毫克/升,BOD由1200毫克/升降至<10~15毫克/升,COD由2000~3500毫克/升降至<100毫克/升。污水达标后才能排放,每吨按COD当量计算收排污费,每当量(一吨)收排污费8000新台币(约合2000元人民币)。
  正隆后里厂污水也采用二级生化处理,经处理后S达20~30毫克/升,COD达100~160毫克/升。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50年暨《纸业新闻》发刊40年
  (一)台湾地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50年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成立于1947年,至1997年9月22日,造纸公会已历经50周年。成立初期仅有会员厂20家,年产纸仅1.28万吨,人均耗纸量不足2公斤/年。
  1997年会员数达147家,年产量达450万吨。
  1994年选举产生第20届理事会及监理事。
  现任第20届理事长陈朝传先生(士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在任内积极主动向各主管机关部门沟通建言,争取会员权益,对造纸人才培训,推进会务及促进国际纸业交流合作等方面,不遗余力。
  第20届常务理事会由陈朝传、甘礼俊等9人组成,理事由陈大鋆、谢陆和、陈朝亨等27人组成;常务监事谢广源(监事会召集人)、钟弘治、许老有3人;监事会由陈孔秋、郑瑛彬等9人组成。另有候补理事4人,候补监事1人。顾问有陈凯声律师等8人。
  各委员会主任委员:
  纸业发展委员会——陈朝传(士林纸业公司董事长)
  环保工安委员会——黄修志(永丰余公司高专)
  原料运用委员会——陈孔秋(正隆公司副总经理)
  工业用纸委员会——蔡东和(正隆公司总经理)
  文化用纸委员会——陈哲三(永丰余公司副总经理)
  家庭用纸委员会——吴木墙(正大造纸公司总经理)
  造纸公会总干事林光男、副总干事陈清泉。
  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主要任务是:
  ①关于台湾省内外造纸工业之调查、研究、统计、改良及发展事项。
  ②关于造纸原料来源之调查及协助调配事项。
  ③关于会员生产运销之调查、统计及推广事项。
  ④关于造纸技术合作之联系及推进事项。
  ⑤关于会员合法权益之维护事项。
  ⑥关于会员业务状况之调查事项。
  ⑦关于会员产品之展览事项。
  ⑧关于会员与会员代表基本资料之建立及动态调查、登记事项。
  ⑨关于会员证照之申请、变更、换领及会员资格之证明服务等事项。
  ⑩关于同业纠纷之调处及劳资纠纷之协助调处事项。
  〓关于劳动生产力之研究、促进与同业员工技能训练及讲习之举办事项。
  〓关于会员公益事业之举办事项。
  〓关于接受机关、团体或会员之委托服务事项。
  〓关于经济政策与工业法令之协助推行及研究建议事项。
  〓关于各项社会运动之参加事项。
  〓关于依其他法令规定应办理之事项。
  造纸公会成立50年以来,对台湾纸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辅导、指导和引导的积极作用,介入台湾纸业的方方面面,予以关切、支持和协调,才赢得了台湾纸业这20年来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纸业新闻》发刊40年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当时由国民政府派员接收日占时期在台的造纸业、组建台湾纸业公司,下辖台北、台中、台南、士林、小港等纸厂。公司于1947年8月30日筹组并出版发行《台纸通讯》月刊,提供岛内造纸厂家之间相互传递与交流生产经营等各方面信息与经验。两年后改刊出版《纸业知识》月刊,直至50年代初期,台湾纸业由国营改为民营,该刊随之停办。
  1956年秋,台湾纸业公司副总经理胡世〓先生出于对台湾纸业经营与发展的一片热情,决定私人出资创办《纸业新闻》社,并亲自担任该刊发行人兼社长,于1956年9月10日出版发行《纸业新闻》创刊号(八开版面,每月一期)。1957年元月改为半月刊,持续承办近八年,至1963年3月胡先生辞世,之后由其夫人袁复女士接任发行人,社长一职由台湾纸业界著名专家学者朱志耀教授担任。
  随着台湾造纸业的发展,该刊的专业新闻稿件和信息量也不断增加,遂于1967年起改为发行周刊,每周出版一张八开四版专刊,及时而充分地报道台岛纸业产销经营与市场动向,国际纸业信息,造纸技术专著、专论等;同时,每期都辟有〓至〓版面,刊登各家造纸公司、纸机制造厂商、化工原材料等相关行业的广告。
  近年来,《纸业新闻》报刊更开辟版面,加强报道祖国大陆造纸业的动态和各种信息,以及适时地反映海峡两岸纸业界之间各种交流与交往活动动向。在祖国大陆京、沪、闽等地的造纸界专家学者,也不断向《纸业新闻》撰写和提供各类稿件与信息,踊跃投搞,为海峡两岸造纸业的相互沟通与交流,起到联络和促进的作用。
  迄至1996年9月,《纸业新闻》出版发行40周年,在朱志耀社长的积极主持下,热心培育,精心策划,长年累月,持之以恒,按期出版,从未脱期,使这一张独具特色的造纸专业报(周刊)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深得岛内外纸业界人上的钟爱。它为台湾纸业的不断拓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导向,不愧为纸业界的一位良师益友而享誉海内外。
  台湾地区造纸业,从1947年(年产1.4万吨,造纸企业20家)至1997年(年产450万吨,造纸企业有150家左右)的50年以来,获得惊人发展,取得辉煌成就,这些都与日以继夜地相伴相随的《纸业新闻》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分不开的。《纸业新闻》实际上担负着台湾造纸史忠实记录者的重任,为台湾纸业的腾飞竭诚服务,也为海峡两岸纸业界的交流与共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海峡两岸纸业经贸与科技往来
  (一)两岸纸业在经贸方面的合作
  台湾纸业的龙头老大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3年就进驻上海市场,推出“五月花”名牌生活用纸系列产品,深受广大群众所采用。继而在祖国大陆投资设厂,随后荣成、正隆等纸业公司也相继开展了对祖国大陆的商贸往来与投资办厂,并逐步形成热潮。1996—1998的近三年来,两岸纸业经贸合作的势头更加向前推进与不断发展之中。
  ①永丰余首建江阴纸厂,于1995年6月24日开工典礼正式投产,日产高档涂布纸100吨。营运两年之后已转亏为盈,江阴永丰余造纸有限公司于1997年上半年获利580万元新台币。
  ②永丰余又相继在广州、昆山、厦门投资设立纸器加工厂。广州纸器加工厂月产300万平方米纸器,1996年获利1300多万元新台币,至1997年上半年因故亏损600万元新台币,但全年仍可盈利。
  昆山纸器厂与厦门纸器厂相继于1996年底和1997年初开工投产。
  ③永丰余又在昆山市城北镇新建生活用纸厂,总投资250万美元(不含土地成本),增设一部新型生活用纸抄纸厂(产能60吨/日),采用意大利Acceli公司的半月型夹网纸机,设计车速1400米/分,幅宽2.18米。以进口纯木浆为主原料,生产包括面纸、卫生纸、纸手帕、餐巾纸和拭纸巾在内的“五月花”全系列生活用纸产品。1998年3月完工投产,并通过扩大销售网点,已行销到长江三角洲、北京市、浙江省、东北地区、山东省及福建厦门市一带,进而扩展到全国各地。
  ④永丰余由于看好祖国大陆纸业市场的远大前景,遂于1996年间又与世界造纸机械名厂 VO1TH集团属下的美国 Voith-Appleton纸机织物公司合作,也在昆山附近购地100亩,建立一家“亚普亚敦造纸用品工业(昆山)有限公司”,生产各种纸机织物,总投资3000万美元(美方占80%、永丰余占20%),专门生产各式造纸机需用的塑胶网、成形器、脱水毛毯和烘缸用的干网。该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包括有:11.6米宽,投梭速度80次/分的编织机,6.7米和10.1米宽的毛毯基网编织机,8~12米宽的毛毯整饰机,8.5米宽的针植毛毯机等。其产品将行销整个亚太地区,包括祖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澳、新等国。该厂已于1998年8月建成投产。
  ⑤苏州荣成纸业公司于1996年3月成立。1997年3月先在苏州新区租赁临时厂房,先行加工生产盒装面纸、袖珍包装面纸及卷筒卫生纸,以“柔情”和“得意”二个品牌推出,行销上海地区。
  苏州荣成一期工程投资3000美元,于1997年9月中动工兴建,厂地面积5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生产生活用纸系列产品,采用100%进口漂白木浆制造。纸机采用意大利 RECARD公司制造的新型夹网造纸机,幅宽2.66米,设计车速1400米/分,日产能力60吨,年产2万吨。该工程建设周期仅10个半月,于1998年7月31日安装竣工,一次试车成功,10月7日举行正式开工投产仪式。主产品为“柔情200”超柔软盒装面纸。
  ⑥荣成看好祖国大陆工业用纸市场,选定无锡龙达纸业公司为合作对象,于1997年9月成立龙达荣成有限公司,由荣成控股,并派吴清忠任董事长。龙达原产C级牛皮纸板(4万吨/年)及低档瓦楞芯纸(1万吨/年),系江苏的一家国营纸厂。合资后改产B2级牛皮纸板,年产5万吨,已于1998年中投产,当年营业收入4.4亿元(新台币),税前盈利2000多万元(新台币)。
  荣成对龙达持股70%。一期投资额2000万美元,增设一台280~300吨/日牛皮纸板机,预期1999年前可完工投产,年产可达10万吨左右。并将续建第二、三期工程,各再投入4.1亿元人民币,先后添设日产300吨牛皮纸板新机各一台。预计2000年全部投入生产,届时无锡龙达荣成有限公司年产量将达到30万吨,其主产品是A级和B级的牛皮纸板及高档瓦楞芯纸。新机由台湾裕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承制。
  ⑦荣成纸业公司有强有力的荣销策略,当年“柔情200”品牌一举成功地攻占了市场。为了进军祖国大陆市场,他们早在1996年起就先后成立了上海玉玛贸易、上海麦迪纸品、广州玉玛贸易等公司,从事各类纸品、废纸及造纸机械等的进口贸易,1997年其营业额就达到1亿元新台币。目前已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废纸进口商。
  ⑧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春风”品牌的生活用纸,其商标已在祖国大陆完成注册。公司于1996年中成立了“大陆事务小组”,由彭副总经理担任执行长,拟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并率团分赴江、浙等地考察。股东大会前已通过祖国大陆投资计划,首期计划准备先设工业用纸厂及瓦楞纸箱厂,也不排除生活用纸厂的筹建。1998年4月的股东常会上,又通过了对祖国大陆投资由原定的实收资本额的10%增至20%(约从8亿元提高到16亿元新台币)。并经多次实地考察后,认定在昆山附近的黄渡先设置规模为450万米2/月瓦楞纸箱的纸器厂;另拟建工业用纸厂于浦东地区的康桥。这些设厂计划因亚洲金融危机波及而被延缓实施,但正隆已投入3000万美元资金进行祖国大陆投资计划,仍将择时而启动。
  (二)两岸纸业科技与学术方面的交流
  1996—1998三年来,海峡两岸纸业界的交往与科技学术方面的交流,可说是与日俱增的,直至1998年2月间祖国大陆纸业界首次组团赴台,对台湾纸业进行参观、考察、访问,达到了高潮。
  ①由美国E.J.Krause公司主办的第五届国际纸浆、造纸、林业博览会于1995年10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中外厂商140多家参加。台湾方面永丰余造纸公司用它在香港注册的经纶全讯(香港)有限公司名义,作大规模的展出,并将经纶代理的加拿大、美国、日本、印尼等多家公司的木浆与纸张产品一并展出。台湾聚和化学工业公司也在会上展出各种造纸化学添加剂;泰雍机械工业公司展出各种造纸机器,并获得相当多的订单和洽询。这次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纸业界在产品开发和技术装备方面的专业交流。当时有一位曾专程前往参观的台湾业者返台后告诉记者,他认为北京造纸展览会展出内容和规模,远胜于日本和新加坡的造纸展览会,实在值得台湾造纸公会组团前往参观。台湾纸业界也应该向永丰余造纸公司看齐,踊跃参加展出,以争取商机,并增加海峡两岸造纸业的各项交流。这些都真是道出了台湾造纸界同行的心声。自此之后每年在北京举办的造纸博览会,台湾造纸公会都精心组织安排业界人士前往参展、交流与洽商。
  ②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主办的1996年中国生活用纸国际研讨会于1996年5月21日至24日在福建厦门市举行,由福建恒安集团协办。会前,台湾《纸业新闻》就予以报道,认为此次研讨会是介绍全球生活用纸设备与技术,内容丰富,值得台湾各卫生纸厂派员前往参加,也是台湾相关厂商与祖国大陆各主要卫生纸厂探讨投资合作或洽谈贸易的大好时机,欢迎台湾纸业界踊跃参加。会间有多家台湾生活用纸厂派员前往参加交流。
  ③1996年10月8日,举办祖国大陆地区投资经验研讨会,这对台湾纸业界开展海峡两岸投资合作动向,起到了积极影响的作用,推进了两岸纸业的经贸往来。
  ④1996年10月15日至18日,由中国造纸学会等主办的第三届国际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会议,台湾纸业界的几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并在会上发表了各自的论文,深得好评。
  台湾大学森林研究所汪淮教授应邀担任大会漂白—
  浆组主持人,并于会上发表《木糖酵素在无氯漂白竹材硫酸盐纸浆之应用》一篇论文,阐述木糖酵素处理OXZE—
  对其各项性能P五段无氯漂白硫酸盐竹浆,的影响加以讨论。台湾中兴大学森林系造纸学教授郭兰生博士也在会中发表《以CK法测定卫生纸三表面柔软度》论文,此法已被台湾某些卫生纸生产厂家所采用,具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⑤祖国大陆造纸业界首次组团访台,引起台湾纸业界等各方人士的极大关注。并被选列为 “一九九八年台湾纸业界的十大新闻 ”之一。
  1996年10月,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向福建省科协、福建省造纸行业协会、福建省造纸学会发出邀请,组团到台湾进行参观考察访问活动。直至1998年2月3日终于成行。这也是祖国大陆纸业界的首次访台之行。
  福建省造纸访台团一行10人,于2月5日经香港飞抵台北。访问团由省造纸行业协会理事长黄国英任团长,省造纸协会理事长张道沛任副团长兼秘书长,省科协副主席范则尊为顾问,以及青山纸业、南平纸厂等几家纸业界的经理、厂长们组成。在台期间进行了10天的参观考察访问。全程由台湾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接待并具体安排。访问团先后拜访了台湾区造纸同业公会、台湾中华制浆造纸协会(TAIWANTAIP-
  PI)、台湾《纸业新闻》社、《浆与纸》杂志社,台湾最大的两家造纸企业 ——永丰余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寿川,正隆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蔡东和(中华制浆造纸协会理事长),分别就两岸纸业发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台湾区造纸同业公会为访问团举行了座谈会,并在此会中分别会见士林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朝传(同业公会理事长)、同业公会总干事林光男、万有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老有、天隆造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鋆、荣成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政雄、中华纸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清雄、浆与纸杂志社发行人殷大平、总编许庆云(台大教授)、纸业新闻社社长朱志耀等。在台期间先后参观考察了造纸厂家、造纸机械厂、纸器厂、化工厂等15家工厂企业,以及台湾故宫博物馆、树火纪念纸博物馆等;参观中还先后拜会了新英机械公司董事长何永大、川佳机械公司董事长张全德、景湖造纸筛网厂总经理林景湖、南帝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许显贵等。对台湾纸业的发展成就及其宝贵经验,给代表团成员留下深刻印记,受益匪浅。
  ⑥’98中国国际造纸工业博览会于1998年10月20日于北京举行开幕典礼,台湾区造纸工业同业公会大陆参访团一行29人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全日参观博览会。参访团由公会常务理事郑政雄(荣成纸业公司董事长)任代理团长。参访团与中国造纸协会、中国造纸学会、中国制浆造纸研究所分别进行了两场座谈,双方就两岸纸业的经营发展及市场状况作了相互通报和了解,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未来全球纸业发展中心在亚洲,尤以祖国大陆市场为主轴,达成了共识,决定今后加强双方之间的科技与学术交流,预定1999年内共同举办首届两岸制浆造纸学术研讨会。
  参访团先后参观了天津板纸厂(国有企业)、上海韩松潜力纸厂(合资企业)、苏州紫兴纸厂(合资企业)以及台资企业 ——永丰余卫生纸厂和荣成卫生纸厂。参访团对祖国大陆近期安装的几台巨无霸纸机将陆续投产以及金东、金红叶纸业的大规模兴建,对祖国大陆、台湾及亚洲纸业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认为台湾纸业应适时地在人、财、物力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未来的激烈竞争。
  ⑦1998年9月间,台湾玉玛企业集团与上海市造纸学会、江苏省造纸学会和浙江省造纸学会,在上海市联合举办了一次废纸再生技术国际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深得各界好评。并将为海峡两岸纸业不断扩大废纸利用及改善回收浆的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优化废纸的收集、购销、仓储、运输、分检等作业,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促进这些方面的业务合作与交流。
  (周志艺)第四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造纸工业和纸业贸易
  一、香港造纸工业的崛起及现况
  香港开埠初际,仅仅是一个小小渔村,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策划,逐渐形成了一个商业城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是跃为亚洲的一个重要自由贸易港。多年来,香港一直是以进出口贸易为其经济发展的核心(出口贸易主要是转口),其工业基础极为脆弱。
  20世纪30年代前,香港只有屈臣氏汽水厂(WAR-SON Aerated Waters)和香港牛奶公司(Hong Kong Dairy Farm)等少数饮料食品厂,生产规模都不大,但基本上可以满足本地冷饮与冰淇淋和奶制品的需求。此外,还有少数果脯、食油、调料、酱油、鱼露制造业,大多属于作坊作业,也算是香港工业基础的组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个别食品厂、搪瓷厂、织布厂、针织厂,从沪南迁,香港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生力量。
  60年代中后期,各种类型的电子加工业以及玩具工业大批涌现,大大繁荣市场,加强了香港工业经济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期正是香港逐步形成世界重要金融中心之一的美好时日。
  然而香港的纸张消费从来是依靠进口,据了解,在60年代后期,出现一家小型机制纸工厂,以废纸当原料生产卫生纸、包装纸、迷信纸等产品,年产量只有几千吨。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两家大型造纸企业的投产,香港的造纸工业才开始稍具规模,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见表1)。
  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当地共有三家造纸厂,即捷众造纸控股有限公司、宏安造纸有限公司和香港造纸厂,构成香港造纸工业的骨干力量(见表2)。
  捷众造纸控股有限公司(Concordia Paper Holdings Company Limited)原属香港捷和财团所拥有,其他参与投资者有香港华能集团、中国包装工业总公司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捷众公司位于新界元朗工业区,占地面积0.5公顷。捷众公司始建于1988年,以一台3.2米超宽圆网纸板机(二手机)制造工业纸板,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纸板机成型部采用MF圆网(Manchester Former)7组,附有表面施胶装置和机上涂布设施,车速为180米/分。以100%废旧瓦楞纸箱(OC)制造箱纸板和白纸板。在生产白纸板时,以OC为底层原料,面层则采用白纸边或漂白硫酸盐木浆。产品70%远销东南亚,其余在本地销售。经过精心经营,该公司自1989年正式投产以来,一直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994年销售总额达4.33亿港元,利润为0.57亿港元,相当于赢利13%。同年,捷众股票开始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上市。1994年可以说是捷众公司的鼎盛时期。转入1995年,虽然纸板销售额又有较大幅度增长,但是由于国际纸板市场价格下滑,实际赢利反而有所下降。
  捷众公司董事会意识到在国际纸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下,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方能在国际市场中保持优越地位。该公司于1994年下半年即着手其二期扩建工程计划,扩建工程的主干线是增添一台纸板生产线,由一台抄宽5.2米的二手纸板机构成。这台二手纸板机拥有4组MF圆网成型设施,附有表面施胶装置和机上涂布设施,车速240米/分,年生产能力15万吨。扩建工程还包括二次纤维(主要是OC)处理系统的扩建和改造,增加水力碎浆机和纸浆筛选设备。扩建改造项目耗资6000万美元,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扩建改造工程于1996年初完成,从而使该公司的纸板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按照原定计划1号机将致力于抄制350~500克/米2的箱纸板;2号机则主要制造220~300克/米2涂布白纸板。据了解,捷众公司1997年初销售额依然保持良好势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6月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捷众公司蒙受巨大冲击,销售困难日趋严重,危机四伏,勉强维持到1998年11月不得不宣布倒闭,由主要债权拥有者东京银行香港分行接管。捷众公司的倒闭是东南亚经济危机对香港经济造成的影响的一个例子。进入1999年以来,已有几家国际财团有意收购该公司的生产设施。据悉韩国韩松集团已与东京银行洽谈,有望达成协议。
  宏安造纸有限公司(Future Safe Paper Company Lim-ited)始建于1991年,主要投资者是美国华裔资本太平洋公司(Pacific Milenum、中国包装总公司参与投资)。该公司生产厂也是在新界工业区,以1台二手纸板机制造瓦楞原纸,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高档瓦楞原纸采用进口硫酸盐木浆为原料,而一般瓦楞原纸则采用100%OCC配料。该公司产品主要内销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受东南亚经济危机冲击较少。该公司原拟扩建一条箱纸板生产线,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只好搁浅。
  香港造纸厂(Hong Kong Paper Mills Limited)厂址位于新界上水工业区,以废纸为原料,年生产能力达3.9万吨,其中瓦楞原纸3.6万吨、卫生纸0.3万吨。该厂始建于1973年,以一台2.5米抄宽,170米/分的长网纸机投入生产,年产量近1万吨,是香港首家万吨造纸企业。其后,又于1978—1981年期间,增添一台长网纸机(抄宽2.5米,车速150米/分)和一台抄宽2.9米,车速100米/分的圆网纸机。从而使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3.9万吨。该厂原计划对其现在技术装备进行改造,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5.5万吨,也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得不暂时搁置起来。
  上述三家造纸企业自投产以来,直至90年代上半年,均取得较好的业绩,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有方,能从香港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就地取材,开拓市场,其主要共同特点表现如下:
  (1)三家企业均以二次纤维(废纸)为其生产所需的原料,并均设有各自的废纸收购站(组),在香港本地收购废纸,加以分选,非本企业所需的废纸设法外销(主要是销售广东省),供其他纸厂使用,实在需要时方考虑进口废纸。这是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
  (2)认识到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捷众公司年产25万吨,全厂职工500多人,劳动生产率将近500吨/(年·人)。宏安公司年产12万吨,职工近300人,劳动生产率达400吨/(年·人)。
  (3)重视环保工作,力求妥善处理生产污水。捷众公司采取深井(150米)排污的方法,宏安公司则拥有简易的一级澄清和二级生物处理措施。
  (4)坚持 “质量第一 ”的生产原则,积极开拓销售市场,首先是满足香港本地的需要,并致力于开拓祖国内地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市场。
  1997年6月东南亚经济风暴骤起,香港经济蒙受较大冲击,三家造纸企业也面临严竣考验。捷众公司产品70%远销东南亚,受到冲击最为严重,出现流动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如期偿还二期新建工程的银行贷款,与债权单位多次洽商,未能达成协议。终于在1998年11月初宣布倒闭。宏安公司和香港造纸厂也受到废纸收购价格上扬的影响,经济效益有所下降。
  除上述三家造纸骨干企业外,在香港造纸行业的演变过程中还有几家生产规模较小的造纸企业,但大多数早已停产和内迁,其中在这里应该提一下的是诚生造纸厂和志豪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诚生造纸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厂址设在新界大埔工业屯。该厂也是以废纸为原料,生产低档纸种,后改产瓦楞原纸,年产量只有1.2万吨。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曾于90年代初一度停产。1994年恢复生产后,经营依然有困难,有消息说该厂已于1996年停产。
  志豪纸业有限公司(Jaako PaperLi mited),原为香港康力集团公司1988年所创办,后因种种原因,康力公司将其转让给中国航天科技国际集团,成为该国际集团属下的一个自负盈亏的单位。志豪公司厂址原在新界大埔工业屯,拥有一条涂布加工纸生产线,主要制造热敏纸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1.2万吨。涂布生产线包括气刀涂布机一台、复卷机一台、小卷分切机一台、包装设施一套、涂料制备装置一套。另外,还附有一套实验室用涂布模拟装置。涂布机抄宽1600毫米,车速200米/分,配有完善的自控系统,既承担涂布机调偏和张力调节的任务又负责监控涂布过程的车速、涂料流量、涂布量、成品水分含量等工艺参数,赖以保证成品质量。涂料制备也是全部采用电脑操作。实验室用涂布模拟装置配有必要的监测仪表测量和记录涂布实验的每个参数加以整理,供生产参考。这条涂布生产线由瑞士BMB公司提供的,耗资5000万港元,外加300万港元技术转让费。志豪公司于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即已作出内迁决定,并已于1996年将生产厂迁至广东省惠阳市,但公司总部仍留在香港。
  在这场东南亚经济风暴中,宏安公司和香港造纸厂坚持生产,度过难关,而捷众公司则不幸宣布倒闭。估计今后香港的造纸生产能力在近期内有可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但是要进一步发展还有待时日。
  二、纸业贸易永盛不衰
  如前述,香港历来就是一个商业城市,是亚洲一个重要的进出口贸易港口。50年代期间,对缓解我国内地原材料的紧俏起过积极作用。香港人口从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不到200万剧增到今天的670万,其日常生活所需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作为一个商业城市,大力可以说是香港经济极为繁荣的时期。进入90年代后,香港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势头。1994年,香港的社会总产值超过万亿港元(见表3)。1995年至1996年,其后二年又略有增长。但由于受到东南亚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1997年下半年开始呈现下滑趋势。1998年更是困难加重,在香港新政府的努力下,港币“坚持不贬值”。1999年初,东南亚经济危机阴影还没有消失,但是东南亚国家经济已有开始复苏的迹象,估计香港经济在世纪交替之际有望较大好转。香港纸业贸易历史悠久,其进出口贸易在香港经济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据报道,1996年香港纸张与纸板进口总量392.3万吨,出口总量293.6万吨(见表4)。进出口总金额达294.4亿港元(见表5)。香港历年来纸张与纸板消费量都在120万吨左右;1996年和1997年分别达到127.7万吨和137.7万吨,大体上相当于人均206公斤和235公斤(表6)而其销售总额分别为97.6亿港元(1996)和90.4亿港元,(1997)(表5)。进口资源主要来自北美,其中新闻纸、印刷纸、书写纸及工业包装纸板大多是满足本地的需求。出口对象主要是祖国内地和东南亚国家,品种主要是瓦楞原纸和工业包装用纸板。在东南亚经济危机冲击下,1998年香港纸业贸易有下滑趋势,今后也会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好转而再次振兴。开拓进出口贸易,是理所当然的。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商品浆交易也是香港纸业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续表分,主要是转口贸易,在50~60年代期间曾一度极为兴旺。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商品浆交易大为锐减。据悉,1996年商品浆进口总量为18000吨,出口总量为7000吨;1997年进口总量减至7000吨,出口量减至3000吨(表7)。
  如前述,香港三家造纸企业都是以二次纤维(废纸)为造纸原料,在本港收购废纸,选出所需废纸,余下的主要出售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本港废纸收购量大体上每年可达到65~75万吨。而本港造纸行业年需要量30~35万吨,因此上可有30~40万吨供出口(表8)。进口废纸大部分用于本港造纸行业,仅有10%左右供转口。香港纸业贸易对促进香港经济起着积极作
  用,香港纸业商行共有4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香港华南洋纸商会会员。香港华南洋纸商会始建于1927年,是协调本港纸业贸易的民间组织,多年来得到本行业同仁支持,在香港具有较高的声誉。
  应该说,香港纸业贸易受到东南亚经济风暴的冲击是比较严重的。进入1999年以来,东南亚国家开始呈现复苏现象,这必然有利于香港经济的今后发展,有利于香港纸业贸易重振雄风。
  (钟香驹)
  第五部分 世界造纸工业概况与发展趋势及有关参考数据
  世界造纸工业概况与发展趋势
  一、世界造纸工业概况
  (一)生产与消费
  从1996年至1998年,世界纸和纸板总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在不断上升的。1996年纸和纸板总产量为28269.1万吨,比1995年提高1.5%;1997年产量2990.44万吨,比1995年提高5.8%;1998年产量30101.2万吨,比1997年提高0.65%,使产量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前两年突破3亿吨大关。纸浆产量,1996年17416.2万吨,比1995年降低3.69%;1997年17820.2万吨,比1996年提高2.3%;1998年17553.1万吨,比1997年降低1.44%,近几年来一直徘徊在1.6~1.7亿吨之间。
  纸和纸板消费量从1996年至1998年基本上是逐年提高的,但提高幅度不大。1996年纸和纸板消费28138.6万吨,比1995年提高2.2%;1997年29685.3万吨,比1996年提高5.5%;1998年29852.4万吨,比1997年提高0.56%。1998年纸和纸板消费提高不多的原因主要是前一年东南亚金融风波对全世界的影响有关。纸浆的消费量从1996年至1998年徘徊在1.7亿吨左右,1996年消费量17358.8万吨,显然比1995年的179199个吨减少561.1万吨,降低了3.13%。这与1995年二季度以后浆价陡涨,刺激了厂家提高开工率,而到三季度以后,浆价高出历史水平,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达到700~800美元/吨,而使购买者慎重考虑,减少订货,到1996年一季度以后,浆价又逐步下降,而此时产量还在不断上升,装货量仍未有好转,库存不断上升,从而使一些厂商降低开工率压低产量。到1997年消费量达到17744.5万吨,比1996年提高2.2%;1998年17510.7万吨,比1997年降低1.3%,这次降低是与经济大气候有关。
  从各大洲的生产及消费情况来看,这四年内(1995年至1998年),纸和纸板、浆的产量,北美均列前茅,几年来纸和纸板产量1亿吨左右,占世界总产量〓左右,浆产量达8千多万吨,占世界产量差不多〓。在纸和纸板消费量方面,北美也处于领先地位。纸浆消费量也是北美最高。纸和纸板、纸浆消费量均占世界总消费量的〓左右。欧洲在纸和纸板、浆的产量方面这几年均处于第二位,但与亚洲差不多,而在纸和纸板消费方面比亚洲略低一些,但纸浆的消费则远高于亚洲。
  (二)产品结构
  纸和纸板产品结构见下表,表中列出从1990年至1998年各主要品种产量,从表中可看到逐年均有所提高,但各品种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纸浆各品种产量见下表,表中列出从 1990年至 1998年各品种产量,从表可看到各浆种产量各年略有波动,品种基本以化学浆为主。
  (三)企业规模
  从经济规模来看,制浆造纸企业向大型化发展。以美国为例,在1980年10万吨/年以下的厂占68%,10.1~20万吨的厂占14.8%,20.1万吨~30万吨的厂占5.6%,30.1万吨~70万吨的厂占8.3%,70万吨以上的厂占3.0%;而到1997年,10万吨以下的厂占51%,10.1~20万吨的厂占17%,20.1万吨~30厂吨的厂占9.7%,30.1万吨~70万吨的厂占16.8%,70万吨以上的厂占13%。1980年有制浆造纸厂635家,到1997年只有533家。这说明厂的数是越来越少,而厂的规模越来越大。
  北美、北欧五国1997年制浆造纸企业平均规模:
  制浆厂:加拿大57.3万吨,美国33.2万吨,瑞典24.7万吨,芬兰28.4万吨,挪威14.5万吨。
  造纸厂:加拿大20.1万吨,美国17.2万吨,瑞典21.2万吨,芬兰30.2万吨,挪威13.1万吨。
  (四)产品发展趋势
  1.商品浆
  全世界木浆产量有以上是自产自用,仅有左右作为商品浆出售。1997年世界商品浆产量3889.7万吨,比1996年的3767.2万吨提高3.25%。其中产量最大为北美,1997年产量为1783.1万吨,占45.8%,其中加拿大和美国产量分别为1007.3万吨和775.8万吨;其次是欧洲,1997年产量1187.1万吨,占30.5%,其中又以西欧占比例最大,为25.9%,其次是北欧,仅占14.8%。
  世界商品浆生产大国除加拿大和美国外,还有瑞典、巴西、芬兰、智利、俄罗斯、葡萄牙等国,印尼也在90年代以后崛起,进入商品浆大国行列。商品浆进口大国除美国外,还有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韩国和中国。
  世界纸浆生产能力在提高。1987—1989年之间,纸浆价格持续高涨及投资回报大大刺激了商品浆厂的扩建。1980年至1989年十年内,扩建速度以年平均2.6%在提高。从1990年至1997年,浆的生产能力从2910.0万吨提高到3740.0万吨,提高了830.0万吨,每年以3.7%速度上升。在此期间,1995年生产能力提高5.9%、1996年提高3.5%。1996年增加130.0万吨,其中56.0万吨在北欧,大部分为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74.0万吨在拉丁美洲,绝大部分是巴西的漂白桉木硫酸盐浆。据估计,从1997年至1999年,巴西和印尼纸浆供应量增加300.0万吨,增长幅度减少了,1997年增长2.6%、1998年增长3.1%、1999年预计增长2.4%。巴西生产能力将提高74.5万吨、印尼将提高120.0万吨,都是漂白阔叶木硫酸盐浆。智利生产能力将提高近18.0万吨,加上北欧提高近21.5万吨,全世界将净增加漂白针叶木硫酸盐浆21.5万吨、漂白阔叶木硫酸盐浆212.5万吨。
  当前,全世界商品浆新增产能过多,北美的扩建项目又受环保和资源的限制,加上企业利润低,从90年代中期起,许多公司把商品浆转为提供制浆造纸联合厂使用,甚至把浆厂卖掉或停产。
  据预测,1998—2000年间欧洲商品浆产能的提高将缓慢,产能增加的国家主要有芬兰和瑞典的扩建项目投产,估计会增加135.0万吨;西欧估计会降低17.5万吨,即从1997年的420.0万吨降到2000年的400.0万吨。在此期间,拉丁美洲产能将提高100.0万吨。印尼由于拥有丰富廉价的天然林,气候适宜木材快速生长,且政府又给予支持,所以印尼将成为新生化学浆产能的来源。但由于1997年那场金融风波,使大部分扩建项目未能实现。而且,九十年代中期,有相当数量的商品浆产能与新安装的纸机联合,只剩下180.0万吨商品浆,估计到2000年也只有220.0万吨商品浆。
  2.纸和纸板
  (1)新闻纸
  1998年世界新闻纸产量3626.0万吨,占当年纸和纸板产量的12%。加拿大和美国1998年生产1508.4万吨,约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加拿大新闻纸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约800多万吨。美国是世界上新闻纸消费最大的国家,每年消耗1000多万吨,而其产量只有600多万吨。
  新闻纸的质量,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规定,新闻纸所采用的原料中机械木浆含量应不低于总纤维含量的65%,定量在40克/米2与57克/米2之间,不施胶或轻微施胶,表面平滑度不低于200秒(Bek)灰份含量不应高于8%。在定量方面,美国生产厂一,般掌握在48.8克/米2,最低不低于39.5克/米2,最高不高于56.9克/米2。
  新闻纸的需求量,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文化程度的提高是在不断提高的,根据世界新闻纸协会1997年“世界印刷趋向报告”指出,新闻纸发展较快的地区是:拉丁美洲(包括巴西)和亚洲(包括韩国和中国)。日本一直是世界新闻纸的最大市场,每天销售报纸7270万份。中国头10家报纸每日销售2890万份,印度和德国每天分别销售2940万份和2520万份。
  1996—1998年世界各大洲新闻纸产量见下表: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上目前还有一种在质量和价格上介于新闻纸与印刷书写纸之间的纸种,称为不涂布磨木浆纸,其外观很难与新闻纸相区别c此类纸的定义是纤维中机械浆含量大于10%的通称为不涂布磨木浆纸。它在浆的配比中加入颜料,经表面施胶、超压或软压光而成。其亮度在62~72Elrepho,略高于新闻纸(56~62Ehepho),而亮度比轻量涂布磨木浆纸略低,定量在30克/米2~67克/米2。通常混称为“光滑新闻纸”、“超级新闻纸”或“高亮度新闻纸”并很难与SC(超压印刷纸)区分开。在用途上,主要用于,报纸插页、直邮信纸、产品目录、周刊杂志、书籍背页、商务表格和电话簿等。
  不涂布磨木浆纸生产能力主要在北美,据估计,1999年美国有229.2万吨、加拿大316.0万吨。这种纸发展很快,如加拿大在80年生产能力才只有70万吨,而现在已达300万吨。
  1996—1999年世界不涂布磨木浆纸生产能力见下表。
  (2)涂布纸
  国际上涂布纸分为两大类:含磨木浆涂布纸(即原纸含机械浆大于10%的)和不含磨木涂布浆纸。“低定量涂布纸”往往与“磨木浆涂布纸”相混淆,只是涂布层定量低些。
  北美的涂布纸生产能力集中在五家公司:Consoli-datedChampion International,S.D.WarenIP和MeadCorp.,这,五家公司控制55%以上的市场,生,产能力达1088.1万吨。据估计,全世界1997—1999年涂布纸生产能力增加超过500万吨,大部分的扩建在欧洲、亚洲,而北美的生产能力增加少于50万吨。根据美国林业造纸协会预测,从1997年至2000年,美国涂布纸生产能力平均年提高2%。
  除北美外,1997—1998年有几台新的涂布机投产,芬兰UPM-Kym
  en公司最大的纸机和Raurna新的低定量涂布机使生产能力达到45万吨/年。在1998年6月,印尼APP公司在TjiwiKimia厂的新纸机投产后,增加生产能力20万吨/年。在1997年已有几个投产机台:日本造纸公司和王子造纸公司共投产涂布纸24万吨/年,印尼APP公司在印尼和印度增加生产能力50万吨/年,1997年二季度 EnsoIntemational公司增加产量36万吨/年。
  涂布纸的需求的增长一直是高于国内生产总值(CDP),每年以高于5%的速度提高。从1980—1994年14年中,美国磨木浆涂布纸需求量每年以5.1%的速度递增,此速率是GDP2.6%的一倍,而不含磨木浆涂布纸的需求量以每年5.9%的速率递增,是GDP的1.3倍。从1995年至1997年,不含磨木浆涂布纸的消费量平均以年3.5%的速率递增,磨木浆涂布纸以年6.2%的速率递增。1998年估计会降低些,由于美国计划的GDP增长是2.1%。
  影响涂布纸需求的是最终用途的变化,如采用超级压光不涂布纸来代替轻量涂布纸,但价格是首要因素。另外,电子印刷品、软件等也会替代一部分涂布纸。据美国麻省咨询公司BIS统计部预测,虽然再过五年,电子目录销售超过10亿美元,但许多电子目录和杂志的出版是与印刷品分不开的。影响纸张需求量首先不是印刷被电子所替代,而是数字与相互作用的广告,如电视和信息服务。事实上,再过10年,电子有可能还是以印刷作为首要手段,从而促进纸张的需求量提高。
  (三)包装纸板
  包装纸板包括三个主要品种:挂面箱纸板、瓦楞芯纸和粗纸板。
  从1983年至1993年间,世界包装纸板的消费量以年4.5%的速率在增长,1996年总产量达到9040万吨,1997年增长6.1%,达到9590万吨。牛皮挂面箱纸板约有58%的生产能力是在美国、10%在日本、6%在北欧、4%在西欧和5%在南美洲。
  从1997年至2000年,世界挂面箱纸板估计每年以1.7%速率递增,生产能力会从6220万吨增加到6540万吨,增加310万吨,这是国际瓦楞纸箱协会(Interna-tionalCor ugatedCaseAssn)对计划项目的投产预测的。
  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从1997至2000年,亚洲挂面箱纸板生产的增加将有:泰国76.3万吨、日本24.5万吨、韩国21.8万吨和中国13.2万吨,其他地区有:墨西哥27.7万吨、加拿大21.6万吨、瑞典9万吨和巴西8.9万吨。
  世界经济的增长,对瓦楞纸箱的需求越多。美国挂面箱纸板1995年出口增加8.4%,达317万吨,比1991年出口的310万吨高峰值还高7万吨。1997年美国出口量跃升到450万吨、1998年出口量增长近12%。1998年瑞典出口约140万吨、加拿大80万吨、巴西25.5万吨、芬兰19万吨、日本6.8万吨。
  与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牛皮挂面箱纸板产量有限,因此美国成为该地区主要出口国。由于近年亚洲地区经济不景气,客户要求低价产品,因此全废纸的挂面箱纸板成为抢手货。1998年亚洲挂面箱纸板消费量会下降80万吨,尤其是香港和韩国。
  中国内地和香港是美国牛皮挂面箱纸板的主要出口市场,1998年这两个地区消耗美国出口到亚洲量的70%,其余8%消耗在菲律滨、5%消耗在日本。
  1997年中国生产包装纸板760万吨,比1996年增长8.6%,成为世界第三大包装纸板生产国,1997年中国生产了瓦楞纸箱57亿米2。
  美国是世界最大瓦楞原纸市场,欧洲近年瓦楞原纸市场增长较快。欧洲瓦楞原纸市场在1998年达到930万吨,到2000年估计为980万吨。欧洲瓦楞原纸市场有24个国家包括俄罗斯和北欧,增长最多的是西欧以废纸为原料的瓦楞原纸,1998年达到840万吨,估计2000年会达到880万吨。
  全世界瓦楞原纸生产能力1998年为3230万吨,到2000年为3320万吨。大部分新增生产能力都是以回收废纸为原料。以半化学浆为原料的瓦楞原纸生产能力1998年为1050万吨,到2000年为1070万吨;以废纸为原料的瓦楞原纸生产能力1998年为1460万吨,2000年达到1520万吨。估计1999年美国和欧洲(包括北欧和俄罗斯)将控制世界瓦楞原纸市场的60%。
  三、制浆造纸技术发展趋势
  世界制浆造纸工业当前的发展主题是提高现有纸张产品质量和开发新品种。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透露,造纸和相关产品的公司在每年的纯销售额中抽出约1%作为研究和开发费用。
  (一)制浆方面的发展
  在制浆方面,主要研究降低污染、提高制浆得率,同时减少气体和水的排放,以及降低能耗和减轻环境污染。
  近几年在硫酸盐法制浆中,着重研究在蒸煮过程中如何除去更多的木素,而使纸浆在漂白过程中尽量消耗更少的化学品,最后使排放污水降到最低量。
  在间歇蒸煮中,已开发的有Beloit公司的快速置换加热法(Rapiddisplacementheatingprocess,RDH)和SundsDefibrotor公司的SuperBatch法,以及现在属于Beloit纤维系统部门的Enerbatch技术,这些新开发的技术都是使纸浆在进入漂白之前尽量除去木素。在连续蒸煮方面,由AhlstromKamyr公司和Kvoerner公司开发的改良型连续蒸煮(modfi edcontinuousco king,MC)和延深脱木素改良型连续蒸煮(extendedmodfi edcon-tinuousco king,EMC),以及等温蒸煮(Is。-hermTalCo king)等,已广泛在世界造纸行业中采用。
  洗浆是硫酸盐法蒸煮后重要的工序,它使化学品达到最高的回收率,降低漂白的化学品耗用量。常压和压力扩散洗涤系统可进一步扩大或替代一般的真空洗浆机。同时,鼓式洗涤技术不断改进,形成压力鼓式置换洗涤机或称DD洗浆机。
  作为独立的制浆系统,在90年代中期推出氧脱木素,采用单段或两段反应槽,使氧气在槽中进行深入脱木素蒸煮过程,能使蒸煮后的浆木素含量进一步降低35%到50%。在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这种工艺受到许多制浆厂的广泛接受。而且,在生产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漂白浆时,采用此工艺能更加经济。
  制浆厂为了尽量降低制浆和漂白废水的排放,与设备制造厂合作开发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比如SundsDefibrafor公司与美国UnionCamp造纸公司合作,开发和应用臭氧进行漂白,此方法称为C”“-FreTM首先在UnionCamp的弗吉尼亚州Franklin厂安装,并进,而推广到其他厂。又如美国Champion国际造纸公司与Whelabrator水处理技术公司、Sterling制浆化学公司和其他几家设备厂商合作开发、安装和销售一种漂白车间废水封闭技术,称为“漂白废水过滤回用技术”(BFRTM)。
  在化学回收方面,黑液汽化技术已经深入研究与开发,并有些已在工业上应用。由Kvaerner公司开发的小规模的Chemree〓系统,最近已在美国惠好公司的北卡罗来纳州 NewBern厂运行。其他的技术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安装运行。
  (二)废纸回用技术的发展
  在废纸回用方面,脱墨的研究仍集中在废纸浆的净化上,以期使更多种类的回收废纸能一齐处理并提高处理过程的经济性。控制污染仍是美国为使废纸回用率达到 40%的个主要的研究目标。
  东芝公司(Toshiba Corp.)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可褪色”的印刷油墨,这种油墨经热处理或溶剂处理后可“变成看不见的”这就大大提高回收热敏纸的处理效率和成本 —效果比,这种标准油墨暴露在高热和溶剂下,完全不含碳和褪色剂。根据东芝公司的资料,这种新型油墨将提供较简单的、较快的、较便宜的回收过程,同时使用的设备较小、效率更高。用这种方法可能使废纸回收得率更高,与一般的脱墨过程比,最终产品成本最低、质量更好。
  (三)造纸技术的进展
  造纸方面,技术进步围绕着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生产。造纸技术的进步主要在于纸机及其辅助设备的改进。比较先进的开发是夹网成形器(Gap former),它是在双网之间设置流浆箱,纸浆在隘口气流的推动下直接喷到两个短网的会合处,成形区极短,纸页成形时间要比长网短得多,因此它的车速可以提高,改善成形的纸页的质量。现在的流浆箱的进步包括压力流浆箱或全流流浆箱,并替代了传统的匀浆辊式流浆箱,特别是在夹网纸机上。现代流浆箱还采用孔板代替多管上浆。
  在纸机压榨部采用宽压区压榨,如Beloit公司的延长压区压榨(ENP)。最近发展成靴式装置并配以履带的 ENP-C型压榨辊,以加强纸幅脱水。Valmet公司和VoithSulzer公司也相继开发宽压区压榨技术。宽压区压榨开始只用于纸板机,生产挂面箱纸板和瓦楞原纸,现在已发展到用于新闻纸、印刷书写纸的生产。
  在纸机干燥部,冲击干燥或称脉冲干燥技术,在美国造纸科学与技术学院和一些造纸机械厂商的合作下已研究了多年,至今仍未工业化。由于脉冲干燥的高效和经济性及减少干燥设备的占地面积,所以其工业化应用是很有吸引力的。另外,干燥部在过去几年突破性的进展是烘缸的单层排列设计,解决了全面提高纸机干燥效率的运行性能的问题。
  (四)表面施胶和涂布技术的进展
  表面施胶技术发展到采用颜料在新式的薄膜施胶机或快速施胶机上进行,它是以淀粉和颜料混合物挤压到纸面上,而不是通常的涂在纸上。这种方法比较经济,并可进行多种涂料施涂,对预涂布效果更佳。
  在涂布和近涂布纸方面,包括 SC-A和SC-A+磨木浆纸等特殊品种,是采用薄膜涂布的胶版印刷纸(FCO)。这些品种往往在新闻纸机上生产,即采用简单的一段涂布头,多是在颜料表面施胶后在纸机的软压光机上压光,其质量比 SC-A纸好,其经济性比 FCO纸和 SC纸好,因为后者是用机外超级压光机生产的。
  与涂布技术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压光技术。涂布后的纸页要求有高温高压来赋予纸表面更光滑和更亮泽。最新的软压光机是多辊加热软压光机。一般超级压光机是机外压光,有11个压区;一般的软压光机采用2个或4个压区。而这种压光机有7~8个压区,温度可高达200℃,使涂料易于流动再分布,提高纸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最近,由VoithSulzer公司开发的Janus压光机和由Valmet公司开发的OptiLoad压光概念,是根据传统压光机和超级压光机两者的特性设计而成的,以满足快速纸机的车速和纸张质量的要求,可以在机内或机外安装。Janus压光机的操作温度可高达100℃到150℃,比传统超压在70℃要高得多。到目前,大部分这种压光机都是机外的,并多用于涂布纸。 1997年春季,Val-met公司推出OptiLoad压光机,是安装在机内的,用于生产 SC纸。
  (五)其它方面的进展
  在纸机湿部化学方面,90年代的发展是提高质量和运行性能,中性造纸技术使造纸厂能采用碳酸钙作填料,大大提高纸的质量。当前使用的沉淀碳酸钙可以控制沉淀工艺,根据纸张光学性能的不同要求而制造出不同粒径的沉淀碳酸钙。最近还开发出一种用于酸性抄纸的容酸性沉淀碳酸钙,可用于新闻纸和磨木浆纸的加填。
  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也使造纸工业受惠。近年来过程控制的研究,使工厂的信息化管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马石辉)
  第六部分 其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GB3100~3102—93量和单位》摘录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01000:1992《SI单位及其倍数单位和一些其他单位的应用推荐》,参照采用国际计量局《国际单位制(SI)》(1991年第6版。)
  国际单位制(SI)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础,一切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的构成:
  美国废纸出口贸易准则与惯例(1994年)
  1.重量:
  允许实际重量与提单重量有2%的差别。若差别大于2%,买卖双方应交换集装箱毛重及空箱重量称重单核对。若不能决定那一方的称重单有误差,则以公证的集装箱毛重及空箱称重单为准。
  水分:
  允许 12%的水分。若水分高于12%,买方有权提出调整重量。
  3.补货:
  若货物质量太差,双方应通过协商,决定是否要补货。
  4.延期交货:
  若买方或卖方因故需延期接货或交货,应通过协商,决定是否延期,还是取消合同未交货的部份。
  5.杂物
  “杂物”(ProhibitiveMaterials)是指:
  a.在废纸打包件中,混入的任何物料如超过允许其存在的规定数量,因而导致整件废纸不能按照原定废纸类别,予以使用,这些物料即被列为“杂物”。
  b.会对设备构成损害的任何物料,也列为“杂物”。
  6.不合格废纸
   “不合格废纸”(Outhrows)是指在某一类废纸中含有不符合此类废纸用途的其他种类的废纸。
  注:“不合格废纸”最大数量(Total Outhrows)是指:
  “不合废纸”和“杂物”的总和。
  任何物料在某一废纸类别中,可能被列为“不合格废纸”,而在另一类废纸中,却可能被列为“杂物”。举例而言,复写纸在“杂废纸”中属“不适用”的物料,因而被列为“不合格废纸”,但在“白帐簿纸”中,复写纸却是“不能用”的物料,因此被列为 “杂物”。
  废纸类别
  1.废杂纸(Mixed Paper)
  由不同质量的废纸混合组成,不受包装方式或纤维组成的限制。
  杂物不得超过2%。
  不合格废纸量不得超过 10%。
  2.此类废纸目前不见使用。
  3.高级废杂纸(Super Mixed Paper)
  由经过挑拣的不同质量的废杂纸混合组成,打包供货。此类废纸(涂布或未经涂布)的磨木浆含量不得超过10%。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3%。
  4.制盒纸板边角料(Boxboard Cutings)
  在制造折叠纸盒,装配纸箱和其它同一类型的纸板制品过程中的新边角料,打包供货。杂物不得超过0.5%。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5.工厂包装纸(Mil Wrappers)
  用于卷筒纸、纸捆、平板纸的外包装的废纸,打包供货。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3%。
  6.旧报纸(News)
  废旧报纸,打包供货,其它纸张含量不多于5%。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7.特种旧报纸(Special News)
  经过挑拣且不受潮的废旧报纸,打包供货。此类旧报纸既没有受太阳光的曝晒,而且也没有其他杂废纸混杂在其中。其凹印和彩印部分不超过正常的数量。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8.特级旧报纸(供脱墨用)(Special News De-Ink Quality)
  经过拣选且不受潮的废报纸,打包供货。此类旧报红既没有受太阳光的曝晒,不含杂志、空白纸张、印刷厂过期报刊和其他杂废纸,其凹印和彩色部分不超过正常数量。不得用其它纸张包装。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0.25%。
  9.发行量过剩的报纸(Over-Isue News)
  报纸发行量过剩部分,打包供应或扎成捆状供应。凹印和彩印部分不超过正常数量。
  不允许有杂物和不合格废纸混入。
  10.旧杂志(Magazines)
  干、涂布的旧杂志、目录及同类的印刷品。打包供货。允许含有少量未经涂布的报纸。
  杂物不得超过 1%。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3%。
  11.旧瓦楞纸箱(Corugated Containers)
  旧瓦楞纸箱,其面层为仿纸板浆、麻浆或牛皮木浆、打包供货。
  杂物不得超过 1%。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5%
  12.经双重拣选的旧瓦楞纸箱(Double Sorted Coru-gated Containers)
  干、经双重拣选的旧瓦楞纸箱,货源自超级市场、工/商业机构;其面层为仿箱板纸浆、麻浆或牛皮木浆;经特别拣选,不含碎片、外国制瓦楞纸、胶或腊。打包供货。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13.双挂面牛皮瓦楞纸新边角料(New Double-Lined Kraft Corugated Cuttings)
  瓦楞纸边角料,其挂面层为麻浆或牛皮浆,或仿箱板纸浆,打包供货。不允许有不溶性胶粘剂,变形卷筒,纸、凹入或凸出的芯层等混入。其芯层或面层均应未经表面处理的。
  不允许有杂物混入。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14.此类废纸目前未见使用
  15.旧褐色牛皮纸(Used Brown Krafr)
  旧褐色牛皮纸袋,打包供货。没有不适当的衬里,袋里不得装有物品。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0.5%。
  16.牛皮纸混合边角料(Mixed Kraft Cutings)由褐色牛皮纸新边角料、牛皮纸、纸袋等混合组成,打包供货。纸袋上不得带有缝线。不允许混有杂物。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17.手提纸袋废料(Carier Stock)
  由本色牛皮纸和其新边角料组成,经增湿强处理或白土涂布。带有印刷油墨,或无印刷油墨。
  不允许有杂物混入。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18.新彩色牛皮纸(New Colored Kraft)
  由彩色牛皮纸及其新边角料和袋纸组成,打包供货。纸张不得带有缝线。不允许混有杂物。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1%。
  19.杂货包装袋废料(Grocery Bag Waste)
  由褐色牛皮纸袋新边角料、牛皮袋纸、印刷出差错的纸袋组成,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1%。
  20.多层牛皮纸袋废料(Kraft Multi -Wal Bag Waste)
  由新的多层褐色牛皮纸袋废料和袋纸组成,包括印刷出差错的纸袋。纸张不得带有缝线。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1.褐色牛皮信封新边角料(New Brown Kraft Enve-
  lope Cuttings)
  由褐色牛皮信封新边角料和信封纸组成。不带印刷油墨。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2.含磨木浆的混合废纸边(Mixed GROUNDWODSHAVINGS)
  杂志、目录本和同类印刷品的切边,打包供货。可以含有磨木浆,也可以是涂布加工的。允许掺有带印刷油墨的封面和插页,也可以掺有色纸以及经过深色印刷的纸张。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23.废电话簿(Telephone Directories)
  由电话簿印刷商所提供或为他们提供之废电话簿。须清洁而不受潮。
  24.空白报纸(White Bland News)
  不带印刷油墨的白报纸和含有白色磨木浆的其他纸张及其边角料,打包供货。不得掺有涂布纸。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5.含磨木浆的计算机用纸(Groundwod ComputerPrintout)
  用于数据处理机的表格纸,允许掺有一定数量的经过表面处理的纸张。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26.空白刊物用纸(Publication Blanks)
  含有白色磨木浆,加填或涂布的纸张或其他角料,不带印刷油墨,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7.单页书刊纸纸边(Flyleaf Shavings)
  杂志、目录本及其他同类印刷品的切边,打包供货。带有彩色印刷的封面及插页深色部分总量不得超过10%纸张的纤维组成主要为漂白化学浆。
  色纸不得超过2%。不得带有特种或一般报纸。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8.软质涂布白纸边(Coated Soft White Shavings)
  由亚硫酸盐浆和硫酸盐浆制得的各种白色印刷纸和纸边,涂布和未经涂布,打包供货。不带印刷油墨。可以含有少量磨木浆。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29.此类废纸目前未见使用。
  30.硬质白纸边(Hard White Shavings)
  未经表面处理的白色证券纸、帐簿纸或书写纸和其纸边,打包供货。不得含有磨木浆,也不得带有钝油墨。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0.5%。
  31.硬质白信封边角料(Hard White Envelope Cut-tings)
  信封边角料或其它未经表面处理的白色原纸,打包供货。不得含有磨木浆,也不得带有印刷油墨。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0.5%。
  32.此类废纸目前未见使用。
  33.彩色信封新边角料(New Colored Envelope Cut- tings)
  彩色信封的边角料、纸边和信封纸,打包供货。这类纸张大多是用漂白亚硫酸盐浆或酸盐浆制得,染色但没有经过表面处理。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34.此类废纸目前未见使用。
  35.半漂白边角料(Semi Bleached Cutings)
  由亚硫酸盐浆或硫酸盐浆制得的纸张和其边角料,打包供货。这里包括文件封套用纸、白色表格卡纸切边、牛奶瓶用纸板、白标签纸等,均系未经表面处理的,而且不带印刷油墨、蜡、胶粘剂和涂料等不溶性物质。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36.白表格卡纸(Manila Tabulating Cards)
  主要用亚硫酸盐浆或硫盐浆制成的白表格卡纸,供表格编制机使用。带有印刷油墨。可以带划有颜色细线的白卡纸。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1%。
  37.经拣选的办公室废杂纸(Sorted Ofice Paper)
  不受潮办公室废杂纸,主要是白色及彩色不含磨木浆的杂纸,不含未经漂白的纤维。允许有少量含磨木浆的废电脑纸及传真纸。打包供货。
  杂物不得超过2%。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5%。
  38.经拣选的彩色帐簿纸(Sorted Colored Ledger)
  由亚硫酸盐浆或硫酸盐浆制得的账簿纸、证券纸、书写纸等及其纸边和边角料。
  可以是白色的或染色的,可以带有印刷油墨或没有印刷油墨,也包括含有同类纤维和填料含量的其他纸张。不得含有经过表面处理、涂布加工或层叠处理的纸种,也不得拥有过多印刷油墨。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39.彩色账簿打印纸(Manifold Colored Ledger)
  用亚硫酸盐浆或硫酸盐浆制造,未经使用的纸张和切边,白色或彩色,有印刷或没有印刷油墨。这类纸张是用于制造打印表格、连续性表格、填写资料表格及其他印刷品如售货刊物和目录。所有纸张必须是没有经过涂布加工的,不含激光及办公室废杂纸。允许少量无碳复写纸。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0.拣选白帐簿纸(Sorted Whited Ledger)
  用漂白亚硫酸盐浆或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账薄纸、证券纸和书写纸等的边角料,以及切开的书籍,整刀废纸、带有印刷油墨和没有印刷油墨的整张纸和纸边等,也包括以同类浆种和填料含量制得的所有其他纸张。不得带有经过表面处理、涂布加工或层叠处理的纸张,也不包括印刷油墨过多的纸张。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1.白色账簿打印纸(Manifold White Ledger)
  用亚硫酸盐浆或硫酸盐浆制造,未经使用的纸张和切边、白色、有印刷或没有印刷油墨,这类纸张是用于制造打印表格、连续性表格、填写资料表格,及其他印刷品如售货刊物和目录。所有纸张必须是没有经过涂布加工、不含激光打印纸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2.电脑用纸(Computer Printout)
  以漂白亚硫酸盐浆或漂白硫酸盐浆制成的表格纸,供数据处理机使用。允许包括带色纸条,可以是在电脑上通过接触打印,或是非接触打印(例如激光打印)。这类纸张的磨木浆含量不得超过5%。所有纸张必须是没有经过表面处理,也没有经过涂布加工的。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蛳不得超过2%。
  43.涂布书籍纸(Coated Book Stock)
  以漂白亚硫酸盐浆或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纸张和其纸边,并包括切开的书籍或整刀废纸。这类纸张都是经过涂布加工的,可以带有印刷油墨,也可以没有印刷油墨。允许含有一定数量的磨木浆。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4.含磨木浆的涂布纸(Coated Groundwod Sections)
  未经使用的含磨木浆的涂布纸和其纸边,也包括切开的书籍。这类纸张都是经过涂布加工,而且带有印刷油墨。含磨木浆的新闻纸不包括在这一类纸张中。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5.带有印刷油墨的漂白硫酸盐纸的边角料(Printed Bleached Sulphate Cuttings)
  由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纸张的边角料,带有印刷油墨。不包括印刷出差错的整张纸张和带印刷油墨的纸盒。也不允许含有蜡、防油层叠剂、烫金材料及其油墨、胶粘剂或涂料等不溶性物质。
  杂物不得超过0.5%。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6.印刷出差错的漂白硫酸盐纸(Misprint Bleached Sulphate)
  用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纸张,因印刷出错而划为废料。也包括带有印刷油墨的纸盒。不允许含有防油层叠剂、烫金材料及其油墨、胶粘剂或涂料等不溶性物质。
  杂物不得超过 10%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2%。
  47.不带印刷油墨的漂白硫酸盐纸(Unprinted Bleached Sulphate)
  由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平板纸、卷筒纸及其边角料,不带印刷油墨。不允许含有任何印刷用蜡,防油层叠剂,胶粘剂或涂料等不溶性物质。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48.一号漂白纸杯纸(# 1Bleach Cup Stock)
  未经过处理的纸杯边角料,或用于造纸杯的纸,涂布或未经涂布。允许掺有带少量彩色印刷的边角料。纸张不得有蜡、多层涂布或其他不溶性涂料。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0.5%。
  49.二号漂白、带有印刷的纸杯纸(# 2 Printed Bleached Cup Stock)
  带有印刷的纸杯、纸杯边角料,未经处理、涂布或未经涂布、用于造纸杯但是印刷错误的纸。胶必须是水溶性的。不得有腊、多层涂布、或其他不溶性涂料。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50.不带印刷、经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纸碟纸
  (Unprinted Bleached Sulphate Plate Stock)
  漂白、未经处理、不带印刷的纸碟纸或边角料。可含有白土涂布及未经涂布的漂白纸板。打包供货。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0.5%。
  51.带印刷、漂白硫酸盐浆制得的纸碟纸(Printed Bleached Sulphated Plate Stock)
  漂白、未经处理、带印刷的纸碟及纸碟纸。可含有白土涂布及未经涂布的漂白纸板。不得带有不溶性墨水或涂料。
  不允许混有杂物。
  不合格废纸总量不得超过 1%。
  特殊等级废纸
  下列的特殊等级废纸在美国是以最少一个卡车的数量来生产及交易的。由于这些废纸有某些特性,例如含有湿强剂、塑胶涂布、塑料纸、复写纸、热溶胶等,不被列入一般的废纸类别中。很多造纸厂都有特殊设备,能大量使用这些废纸。由于全球各地都有造纸厂使用这些特殊废纸,每一种特殊废纸都编了号码,以便参考。
  美国废纸商协会对这些特殊等级废纸的特性没有设立标准,例如含有那一种湿强剂、含蜡份量、塑胶涂布份量、印刷是在涂布上面还是下面等等。每一种特殊等级废纸的标准,应由买卖双方来决定;最好是根据样品购货。
  1-S含蜡白纸杯切边( White Waxed cup Cuttings)
  2-S带印刷含蜡纸杯切边( Printed Waxed Cup Cuttings)
  3-S塑料涂布废纸杯( Plastic Coated Cups)
  4-S塑胶涂布漂白牛皮纸—不带印刷( Polycoated Bleached Kraft -Unprinted)
  5-S塑胶涂布漂白牛皮纸—带印刷( Polycoated Bleached Kraft -Printed)
  6-S塑胶涂布牛奶卡纸( Polycoated Milk Carton Stock)
  7-S塑胶涂布废纸尿片( Polycoated Diaper Stock)
  8-S塑胶涂布纸箱盒切边( Polycoated Boxboard Cutings)
  9-S含蜡纸箱盒切边( Waxed Boxboard Cutings)
  10 -S带印刷及 /或不带印刷漂白牛皮纸,带金属纸( Printed and/ or Unprinted Bleached Sulphate Containing Foil)
  11 -S含蜡瓦楞纸切边( Waxed Corrugated Cuttings)
  12 -S含湿强剂纸切边( Wet Strength Corrugated Cuttings)
  13 -S以沥青层压的瓦楞纸切边( Asphalt La minated Corr ugated Cuttings)
  14 -S废啤酒箱( Beer Carton Waste)
  15 -S污损的纸袋废料( Contaminated Bag Waste)
  16 -S不含磨木浆的纸张及 /或纸板,含不溶胶( Insoluble Glued Free Sheet Paper and/ or Board)
  17 -S白色含湿强剂废纸( White Wet Strength Waste)
  18 -S褐色含湿强剂废纸( Brown Wet Strentgh Waste)
  19 -S带印刷及 /或带颜色含湿强剂废纸( Printed and/ or Colored Wet Strength Waste)
  20 -S文件夹废纸( File Stock)
  21 -S文件夹废纸( New Computer Print Out)
  22 -S带颜色纹条的废纸( Ruled White)
  23 -S含热溶胶的回页纸切边( Flyleaf Shavings Containing Hot Melt Gl ue)
  24 -S含复写纸的杂纸( Carbon Mix)
  25 -S带封面的书纸( Books with Covers)
  26 -S未经拣选的表格卡纸( Unsorted Tabulating Cards)
  27 -S无碳可复写账簿纸( Carbonless Treated Ledger)
  28 -S彩色表格卡纸( Colored Tabulati ng Cards)
  29 -S〔这类废纸目前不见使用〕(( Not currently in use))
  30 -S带塑料窗的信封( Plastic Windowed Envelopes)
  31 -S衣料盒( Textile Boxes)
  32 -S带印刷热磨木浆制成的纸( Printed TMP)
  33 -S不带印刷热磨木浆制成的纸( Unprinted TMP)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