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纸学会1996—1998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图书
唯一号: 110120020230000086
颗粒名称: 中国造纸学会1996—1998年期间的主要活动
分类号: F426.83
页数: 4
页码: 563-5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造纸学会举办多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涉及造纸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推动行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同时,学会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造纸业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中国造纸学会 主要活动

内容

一、国内学术交流活动
  (一)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于1997年6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有中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公司经理以及相关行业部门负责人共361名代表。本届年会共入选论文167篇,编辑出版论文集约100万字。年会充分展示全国造纸界近三年来在学术、科研、生产、管理方面的成就,有不少论文达到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二)全国造纸工业碱回收技术交流现场会于1997年9月8日至1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本次会议是针对我国造纸工业在“九五”期间如何控制环境污染,实现增产减污的这个特定问题而举行的。通过会议取得共识:碱回收是环境保护治理废水的重要途径,不搞碱回收就无法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草浆黑液碱回收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包括麦草浆在内,为了使碱回收技术能正常生产,必须做好浆、纸、碱的平衡工作。会议纵观了全国碱回收发展情况,1996年造纸产浆回收稳中有升,产碱量为42万吨,较1995年增长1.5%。会议交流了碱回收经验,对推动碱回收尤其是草浆碱回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中国造纸学会和中国兴发集团共同发起的“产融结合,中国现代纸业研讨会”于1998年8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经贸委、国家林业局、国家轻工业局等政府机关和造纸企业代表,以及纸业、林业、经济学界专家七十多人出席会议。经过两天的研讨与会代表就我国造纸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了热烈的讨论。10月15日,以15位专家的名义向中央领导呈送“关于加快人工林建设、振兴中国纸业”的建议书。中国科协将此建议刊载在科技工作者建议(第七期)上。11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对建议亲自做了批示,王忠禹秘书长也在建议上提出宝贵意见,国家经贸委盛华仁主任要求国家轻工业局同国家林业局研究提出具体建议方案,这个方案于1999年6月19日报送国家经贸委。
  (四)1998年9月23日是中国科协成立40周年的日子,在庆典期间,中国科协组织召开了“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我们积极选送论文,在学术年会上杨懋暹同志作了题为“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论文发言,黄润斌同志作了题为“发展工业林,促进林纸两旺”的论文发言,两篇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和新闻界的好评。
  (五)参与和协助各专业委员会开展专业学术交流。①碱回收专业委员会于1996年6月举行学术年会,重点探讨麦草浆碱回收问题。当年全国漂白麦草浆的年产量约为300万吨,年耗碱90万吨,通过麦草浆碱回收,年回收碱约7000~8000吨,其余碱随着黑液排出厂外,污染环境。专家针对麦草浆碱回收存在“三难”的实际问题,即思想认识上的难度、生产规模上的难度、技术上的难度,经过科学分析综合提出11项技术措施,为麦草浆碱回收企业提出了方向。②机浆新闻纸专业委员会于1996年10月召开学术年会,针对当前新闻纸市场竞争激烈,致使进口新闻纸大量拥入国内市场,企业效益呈下滑的趋势,重要研讨提高新闻纸质量问题,广州造纸厂成功地探索了新闻纸表面处理的工艺,使新闻纸升级,适应彩印报纸的需要,对同行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③1996年5月纸史委员会向中国科协提出关于八达岭科技园区首批十六位中外科学家塑像制作过程中,在铜牌上应正确评价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地位和业绩的问题。要求科协更正蔡伦塑像铭文中不正确之处。中国科协领导非常重视此事,听取了我们的意见,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获得了圆满解决。
  二、国际学术交流
  (一)1996年10月15至18日,中国造纸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国际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会议(INWFP-PC)。出席第三届INWFPPC的代表共193人,其中59人来自世界各地1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台湾和香港)。此次会议论文涉及内容比较广泛,但比较集中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芦苇、红麻的利用,采用氧碱法制浆可得高质量纸浆,其次是非木材制浆的草浆除硅问题,再次则是无氯漂白以及生物预处理技术。造纸方面的论文为数不少,除论述改善滤水性能与提高造纸质量外,大多数是我国学者关于加填与中性施胶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会议期间,还组织了一次小型座谈会,邀请来自美国、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以及联合国工业组织的12位代表参加,就中国造纸工业今后发展的战略问题,各抒己见。与会外国专家提出:①中国近期要继续使用好非木材纤维制浆造纸,对有条件的以草类原料为主的纸厂应尽快形成一定的规模,以利于配套碱回收,减轻污染。同时提高国内废纸回收率,分类使用,AOC是很好的原料也应继续进口,扩大利用,并且开发AOC漂白浆产品,为生产高档纸提供原料。②远期应注意扩大木材造纸用量,发展高得率的漂白阔叶本浆,引进国外木片和充分利用本国木片解决资源不足问题。③对选用漂白工艺和设备不应赶时髦,不要把目光放在无氯漂白和封闭循环用水上,解决污染问题首先是抓住黑液除硅和碱回收问题。
  (二)1997年10月20日至21日受美国制浆造纸技术协会的委托,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Tapi报告会,出席报告会代表480人,来自世界7位知名造纸专家作了专题报告,专家们针对中国造纸界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选题,报告会深受国内广大造纸工作者的青睐。在报告会上,国际著名造纸专家从全球战略观点出发,认为当今造纸业首要问题是纤维原料问题,目标是发展速生材造纸和大力回收利用废纸,造纸原料发展重点是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转移,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将是最富有发展活力的重要地区,专家认为,在南半球以兰桉、巨尾桉、亮果桉和多枝桉等速生树种是制浆造纸优选品种,而且要进一步通过遗传选择开发新型桉树的可行途径。专家分析:中国在2010年时,纸和纸板的生产量估计将达到4800万吨以上,假设届时原料来源非木材占一半,废纸占三分之材4000万米3,如人工林生产力达到每年每公顷20米3,所需的人工林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这只相当于海南岛面积的三分之二,即3000万亩林业用地即可满足要求。
  (三)友好交往活动:①1997年6月,学会接待加拿大魁北克省访华团,协助加方就11月该省总理访华期间中加造纸方面将举行交流会进行了筹划,在11月魁北克省经济代表团访华技术交流会上,黄润斌代表中国造纸学会作了中国造纸技术新进展的发言。②1998年3月20日至27日学会与新加坡CMT(管理技术中心)公司在北京共同主,办了“’98中国制浆造纸研讨一,木浆占六分之一,则共需木浆800万吨,需木浆用会”,会上就中国造纸工业原料、造纸技术进步、亚太造纸、市场开发、环境保护、投资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潘蓓蕾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主导性演说,中外代表演讲论文13篇,约有80多人出席会议,其中有新加坡、英国、芬兰、挪威、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代表30人,此次会议为中外双方建立技术交流与投资合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③1998年6月23日学会与芬兰JP公司在北京共同组办了“草浆碱回收新技术报告会”,会后还陪同芬兰专家赴山东参观了华泰纸业公司和晨鸿纸业集团。④1998年11月17日,学会与芬兰CHEMPLIS、C1S公司举办了非木材纤维原料制浆工艺研讨会,会上芬兰专家介绍了采用甲酸作为蒸煮化学品的新制浆工艺,在解决造纸工业污染及环保问题上给我们开拓了思路,会后陪同外宾前往山东高唐造纸厂参观,国内一些纸厂对此新技术感兴趣,并有愿望进行合作。⑤经国家轻工业局批准,中国造纸学会与中国造纸协会共同组团,一行15人于1998年5月下旬赴芬兰、法国考察访问,代表团参观了赫尔辛基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纸展,与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领导人就双方合作事宜进行了讨论,芬兰造纸工程师协会领导人MarkkuTynknen先生代表该协会宣布正式接纳我学会为通讯会员,代表团还拜访了欧洲造纸学会主席,访问了法国Ajowinging公司和芬兰的JP公司总部,参观考察了八家造纸厂和造纸设备厂。⑥1998年9月7日学会领导接待了法国欧洲造纸学会主席一行二人,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探讨。⑦1998年10月21日,台湾造纸同业工会、造纸学会参访团到京,该团参加’98国际造纸工业展览会期间,专程到中国造纸学会进行访问,双方希望保持更密切的联系,开展互访和交流活动。
  三、编辑出版工作
  由学会主办(含合办)的刊物有《中国造纸学报》、《中国造纸》、《国际造纸》、《纸和造纸》、《造纸信息》、《纸史研究》和工具书《中国造纸年鉴》,除《纸史研究》外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学会现已完成了期刊内容从高级、中级、普及、信息、国内外技术交流及工具书的格局,具备鲜明的行业性和完整性,1998年总发行量达到16万册,较1997年有所提高。近年来,各刊按照中国科协提出科技期刊要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要求,各刊注意提高刊物质量,在刊物内容、形式、服务方面等采取了一定的改进措施,受到读者的欢迎。如《中国造纸》积极稳定地调整栏目,实行稿件三审制,编辑出版工作做到精心设计、精心制作,严格执行广告法,严防刊登虚假广告,取得读者信任。《中国造纸》与世界十多种知名度高的造纸科技期刊建立了交换关系,在一些造纸发达的国家也可以看到《中国造纸》刊物。《纸和造纸》获1997年中国科协科普优秀期刊三等奖,《中国造纸》、《国际造纸》获得1997年中国轻工总会优秀期刊二等奖。
  学会与国外合作的刊物有《亚太造纸》中文版,1996—1998年共编辑出版了4期,每期均刊登大量技术经济方面的文章及信息,很受读者的欢迎。1998年受芬兰制浆造纸协会委托,在国内分发了2500份《芬兰林纸》中文版,为加深我国造纸界对芬兰造纸的了解和加深中芬之间的友谊做了有益的工作。
  四、科技普及与教育
  (一)《中国造纸年鉴1996》于1996年底如期出版发行,并于1997年初召开了《中国造纸年鉴1996》首发式,参加会议有来自原轻工总会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委员、造纸厂代表共100多人,潘蓓蕾副会长也到会讲了话,对《中国造纸年鉴》给予较高评价。《中国造纸年鉴》至今已出版了四卷,为造纸及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被认为是一本比较全面的造纸工具书,深受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二)《纸和造纸》科普期刊坚持普及与提高中国造纸行业科技水平、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切实可行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为了更好地体现其科普作用,自1999年起决定改为大十六开本,并更新其装潢设计,增加相关栏目,包含纸与文化、纸与环保、纸与经济的内容。
  (三)举办造纸化学品研修班暨技术交流会。自1995年起到1998年止已连续举办了四期研修班,每期突出重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增加了国际造纸化学品最新技术成就和可借鉴的产品,系统地编发资料或特刊,对于推广应用造纸化学品,促进造纸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1998年4月21日至24日,举办了造纸工业清洁生产技术交流会,从理论到实际宣传清洁生产在现代造纸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感和转变传统观念。
  (五)1998年8月,中国科协普及部批准由学会牵头摄制《日新月异话造纸》录像片,学会组织专家编写角本,配合声像中心赴生产现场进行拍摄,收集有关录像资料,此项工作已告完毕,该片以新颖壮观的画面,反映现代造纸工业的憧憬,向社会宣传依靠高新技术发展我国造纸工业,将为社会提供高档产品,大力发展人工速生林是解决造纸原料的有效途径,发展木材造纸,彻底解决环保问题等新观念和新思路。
  五、科技咨询服务工作
  (一)学会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号召,把“厂会协作”做为学会一项重要工作,1998年千厂千会协作行动有所进展,学会已与山东华泰、宁夏美利、内蒙海拉尔、吉林石岘、湖北襄樊五个纸厂,还与山东奥潍、湖北通山、湖北沙市、山东安立四个机械厂,以及上海工业用呢厂共10个厂签定了技术经济合作协议书,先后派出专家赴山东、内蒙古、湖北、宁夏等地区的企业进行技术咨询,并为企业编制了六份技术咨询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关于保护开发利用黄河三角洲自然芦苇咨询的考察报告》、《关于内蒙古海拉尔市造纸厂技术咨询报告》、《关于宁夏美利纸业集团三期工程建议方案咨询报告》、《关于中国吉尔吉斯坦合资建设造纸厂项目设计咨询报告》、《关于应用膜技术进行黑液碱回收及污染防治报告》、《关于湖北通山轻机厂干法纸机技术咨询报告》。1999年4月中国科协、国家经贸委颁布“千厂千会协作行动优秀组织奖”,中国造纸学会、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获奖单位。
  (二)1997年9月,在上海举办了造纸二次纤维利用技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美国、德国、奥地利、瑞士及香港、台湾等。国内外企业在会上做了技术报告,介绍了造纸工业的最新技术与信息,使代表们了解当前国际上造纸工业废纸处理上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及今后发展趋势,会上代表们还对深入开展造纸二次纤维利用技术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1998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杭州召开第二届全国造纸二次纤维利用技术研讨会,组织代表参观中华纸业有限公司年产35万吨纸板生产线,研讨会与现场参观相结合,对深入了解二次纤维的生产与设备问题是极好的机会。
  (三)举办技术市场。1996年在珠海市与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技术市场,开展科技交流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来自美国、奥地利、芬兰、瑞典、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4家公司在会议上做了技术报告。1997年6月,在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期间,举办了有国内外企业参加的技术市场与技术交流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12家大型企业公司,如美国的3M公司,美国NDC在线检测及控制设备公司、英国联合胶体有限公司、加拿大未勒威斯顿纸浆公司和其它美国、奥地利、瑞士等企业公司,以及国内一些企业,都在交流会上进行了技术交流的展示活动。
  我们为美国金恩国际集团、韩国双龙集团、美国诺信有限公司、香港捷众造纸有限公司提供项目技术咨询。还陪同金恩集团的代表去长沙设计院、岳阳造纸进行实地考察。还为芬兰UPM公司的二手设备组织了业务洽谈会。为其提供技术咨询的还有:广东广宁纸浆厂、广东东美食品有限公司、湖北通山轻机厂、上海科华造纸厂、河北盐山等单位。
  (四)1996年在湖北沙市举办专项技术推广会,沙市轻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介绍了该公司于“七五”、“八五”期间通过外引内联开发的各种形式的涂布装置、干燥器及其他重要部件的技术性能后,又介绍了该公司新近开发并准备推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复合上料计量涂布技术,它可大大提高各类纸幅的适印性、上料更均匀、它克服了机内轻涂门辊涂布纸机涂料的飞溅现象,有利于提高车速。同时该涂布机可采用刮棒或刮刀并能对其进行横向调整,以保证纸页横幅涂布的均匀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加工技术及设备。奥地利福伊特公司的新涂布装置的发展趋向,捷高公司代理的几家公司的红外线干燥系统、软压光可控中高辊等以及涂布制备系统等新技术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
  (五)组织与参加项目论证。1996年组织了吉林造纸厂引进设备的论证会,宁夏中卫纸厂技术改造论证会,广西贺纸有限公司今后发展论证会,扬州制浆造纸厂10万吨印刷纸项目洽谈会,上海新华造纸厂低定量涂布设备选型论证会。
  参加了吉林造纸厂10万吨轻量涂布纸,石岘纸厂13万吨新闻纸,牡丹江纸厂6000吨高档卷烟纸技术改造工程论证会及“我国造纸工业制浆造纸废液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研究”课题论证会,“特种隔热材料及隔热组件研制项目”论证会等。
  六、组织建设工作
  (一)1996年与中国造纸协会联合筹备召开了中国造纸协会常务理事会、中国造纸学会团体会员会议。此次会议规模较大,出席会议的代表共计224人。会议主要内容是:①潘蓓蕾副会长作造纸工业回顾与展望的报告;②传达了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③从团体会员中推荐广州造纸厂等4个先进企业在会上作了有关深化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的经济介绍;④回顾总结了发展团体会员的经验和体会;⑤表彰了佳木斯造纸厂罗澄岳等10名对学会各项工作一贯积极支持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会员法人代表;⑥举办了科技交流活动。通过这次会议,增强了学会的活力、凝聚力并扩大了学会的影响力,使团体会员学到了经验,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友谊,增强了信心。
  (二)协助纸板专业委员会、脱水器材专业委员会、碱法草浆专业委员会、涂布加工纸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和班子调整工作。制订了中国造纸学会“关于吸收个人通讯会员和团体通讯会员的暂行办法”,以适应组织发展工作的需要。
  现在我会团体会员(包括外籍个人通讯会员和团体通讯会员)共有153个,其中外籍个人通讯会员4个,团体通讯会员2个。
  (三)1997年中国科协根据国务院统一布置,对全国性学会(包括专业委员会)发出清理整顿的通知,中国造纸学会根据通知精神,及时地做了安排和布置,对照清理整顿精神进行自查,没有发现违规事项,中国轻工总会复查也通过了,于1997年12月上报中国科协和民政部审查。
  通过对学会所属14个专业委员会清理整顿的情况分为三类:一类是组织机构健全,能正常开展工作和活动,计有9个专业委员会;二类是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开展活动一般,计有3个专业委员会;三类是组织机构涣散,长期不能开展工作,计有2个专业委员会。根据以上分类情况制定整改意见,拟对第三类逐一进行整顿。
  (四)1998年5月14日至17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造纸学会四届二次理事会和四届二次团体会员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150人,潘蓓蕾副局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努力开创造纸工业新局面”的重要报告。潘副局长在报告中全面分析了造纸行业的形势,为造纸工业走出困境提出了方向,与会代表深受教育和鼓舞。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上海韩松潜力纸业公司,受益菲浅。在会上,以学会名义表彰了三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他们是:中国轻工业长沙设计院樊燕同志、吉林造纸厂王刚同志、保定钞票纸厂周从标同志。
  根据中国科协和国家民政部关于贯彻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精神,按照民政部颁发的章程范本进行修改中国造纸学会章程(草案),于1999年1月28日经学会四届五次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将提交下次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1996年经中国轻工总会科技发展部的提名推荐,黄润斌被推选为中国科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97年至1998年度,中国轻工总会开展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活动,中国造纸学会获得先进集体称号。

知识出处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中国造纸年鉴 1999》

出版者: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国造纸年鉴》是一本全面、系统地记录、反映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其内容主要包括1996至1998年间中国造纸工业的基本发展情况,有关制浆造纸经济、技术、生产的统计数据,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境内外造纸市场动态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润斌
责任者
温家宝
相关人物
盛华仁
相关人物
王忠禹
相关人物
杨懋暹
相关人物
黄润斌
相关人物
蔡伦
相关人物
潘蓓蕾
相关人物
MarkkuTynk...
相关人物
罗澄岳
相关人物
樊燕
相关人物
王刚
相关人物
周从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